T/CRHA 150-2025 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指南》主要内容总结
一、背景与目的
该指南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发布,旨在建立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体系标准,以"三高六病"防治为切入点,实现区域内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将医疗和卫生服务有机结合。随着我国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指南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要求,构建政府主导、团队服务、防治康管相结合的慢性病防治管理体系。
二、核心概念与术语
- 三高六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及其引起的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六病)
- 医防融合:医疗服务与预防服务的融合与有效衔接,强调"医中有防、防中有医"
- 群医学:基于群体健康和疾病差异特点,应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进行预防诊治活动
- 单病种群体管理:以单病种患病群体为管理单元,建立家庭医生和临床医生伙伴关系为主体的整合服务机制
- 价值医疗:以同样或较低的成本取得医疗质量或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三、机制框架(1561模式)
指南提出了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的机制框架,即"1561模式":
- 1个中心:以居民健康为中心
- 5个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慢病多学科专家团队、慢病诊疗专科团队、专科联盟团队、远程医疗服务团队
- 6个环节:筛查确诊、风险评估、制定干预方案、实施干预、随访、再评估
- 1个平台:医防融合慢病整合型信息管理平台
四、管理体制
- 组织架构:
- 卫健委监管下由医共体牵头总医院成立质量控制中心
- 建立县、乡、村三级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管理机构(慢病管理中心、慢病管理站、慢病管理室)
- 职责分工:
- 慢病管理中心:设置在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疑难复杂病例诊疗
- 慢病管理站:设置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患者诊断和基本治疗
- 慢病管理室:设置在村卫生室,负责筛查、随访和健康教育
五、服务团队体系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 组成:全科医生、护士、公卫医生等,加入上级医院专业人员
- 职责:网格化、连续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 慢病多学科专家团队:
- 组成:医疗、公卫、护理、药学等各学科专家
- 职责:疑难疾病会诊、远程会诊、技术培训等
- 慢病诊疗专科团队:
- 组成:以"三高六病"为重点的专科和亚专科
- 职责:承担一般性及疑难复杂病例治疗
- 专科联盟团队:
- 组成:心内科、内分泌科等专科医生
- 职责: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开展筛查和健康档案管理
- 远程医疗服务团队:
- 组成: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疗人员和技术人员
- 职责:远程医疗、会诊、教学、监护等服务
六、全程管理流程
- 筛查确诊:
- 采集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体检数据等信息
- 通过5个团队进行筛查和确诊
- 风险评估:
- 对未患病人群进行风险预测
- 对患者进行整体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系统评估
- 进行危险分层、分型或分级分类
- 制定干预方案:
- 非医疗干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 医疗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临床治疗
- 实施干预:
- 医疗干预:住院、门诊和居家治疗
- 非医疗干预:自我监测和教育
- 随访:
- 定期追踪和访视
- 监测病情控制与变化情况
- 再评估:
- 个体再评估:健康知识知晓、行为改变、指标变化等
- 区域整体再评估:管理人群数量、筛查占比、住院率等
七、支撑平台
- 全流程慢病管理平台功能:
- 数据采集与整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多维度数据
- 慢病管理服务流程:从筛查到再评估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 平台分层部署: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中心三级应用
- 服务团队管理:
- 对各团队的工作量、工作效果进行考核评估
八、实施意义
该指南的实施将有助于:
- 遏制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
- 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
- 实现医疗和卫生服务的有机结合
-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