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ES 1068-2024 制服面料极光的测试与评价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T/CTES 1068-2024 制服面料极光的测试与评价》标准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服类机织面料极光的模拟试验方法、评价指标及分级,适用于制服面料极光的考核与评价,其他机织面料可参照执行。 -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包括GB/T、FZ/T、QB/T等系列标准,涉及织物光泽、耐磨性、厚度、密度等测试方法(如GB/T 3978照明条件、FZ/T 01097光泽测试等)。
二、核心术语定义
- 极光(Polarized Shining)
因服用或熨烫导致织物表面产生类似镜面的强烈光反射现象,通过光泽度变化率量化表征。 - 光泽度变化率
计算公式为:
\varepsilon G_{C} = \frac{G_{C\text{极光后}} - G_{C\text{初始}}}{G_{C\text{初始}}} \times 100\%
分经向和纬向两个维度测量。
三、测试原理与设备
- 原理
通过极光发生装置模拟热、摩擦和压力作用,使织物表面磨平产生极光,再用光泽仪测量前后对比光泽度变化。 - 关键设备
- 织物光泽仪:需符合GB/T 3978照明几何条件,测量正反射和漫反射光强度。
- 极光发生装置:
- 磨头直径2.8cm,摩擦面积6.2×10⁻⁴m²。
- 磨台可加热至100℃,配备人造革磨料(规格见附录A)。
四、试验流程
- 试样准备
- 取样:距布边150mm以上裁取3块直径4cm圆形试样,避开疵点。
- 标记:标注经纬向,确保光泽测量方向一致(见图2)。
- 测试步骤
- 初始光泽测量:校准光泽仪后,分别测量经纬向对比光泽度(
G_{Co}
)。 - 极光模拟:
- 参数:温度50±1℃、压强2.42±0.5kPa、转速60r/min、摩擦10000转。
- 使用标准人造革磨料(每10000转更换)。
- 极光后光泽测量:重复初始测量,记录
G_{C}
。
- 初始光泽测量:校准光泽仪后,分别测量经纬向对比光泽度(
- 计算与结果
- 对比光泽度公式:
G_{C} = \frac{G_{S}}{\sqrt{G_{S} - G_{R}}}
- 取3次试验平均值,保留两位小数。
- 对比光泽度公式:
五、极光评价分级
等级 | 光泽度变化率 | 描述 |
---|---|---|
5级 | ≤5% | 无极光 |
4级 | 5%~10% | 微弱极光 |
3级 | 10%~20% | 明显极光 |
2级 | 20%~30% | 较强极光 |
1级 | >30% | 刺眼极光 |
六、附录与补充
- 人造革磨料规格(附录A)
- 材质:聚氯乙烯,厚度0.8mm,密度710kg/m³。
- 需符合耐磨性(灰卡等级1-2级)、摩擦系数(经向0.41/纬向0.21)等要求。
- 试验报告
需包含标准编号、试样描述、参数、结果、异常说明及日期。
关键点总结
- 创新性:通过李莎茹图形摩擦轨迹模拟实际穿着磨损,量化极光现象。
- 严谨性:严格规定磨料性能、试验参数及环境条件(如GB/T 6529标准大气)。
- 实用性:分级评价体系可直接用于产品质量控制。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标准原文,未虚构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