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448-2024 海洋声学调查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 0448-2024 海洋声学调查要求》的详细总结,依据标准结构分层展开:
一、标准框架与适用范围
- 范围
- 规定海洋环境噪声、水声传播、混响及海底声特性调查的基本要求。
- 适用于非冰区海洋声学调查及水声物理研究。
- 引用文件
- 引用26项国标/行标,涵盖声学设备校准(如GB/T 3223、GB/T 7967)、海洋调查规范(如GB/T 12763系列)、导航定位(如GB/T 18314)等。
二、四大核心调查类型
(一)海洋环境噪声调查(第4章)
- 仪器配置
- 系统构成:声接收分系统(水听器阵+信号调理+采集设备)、监听显示分系统、声相关辅助参数分系统(水文/气象/船舶信息等)。
- 水听器要求:
- 声频水听器(20 Hz–20 kHz):灵敏度≥-185 dB,水平指向性偏差≤±1.5 dB。
- 高频水听器(15–40 kHz):灵敏度≥-175 dB,垂直波束宽度>30°。
- 抗干扰设计:导流装置减流噪、减振措施、电缆防涡激。
- 校准要求
- 水听器按GB/T 4130校准灵敏度,GB/T 16165校准相位一致性。
- 系统联调:确保各通道幅频响应起伏≤±0.1 dB,相位起伏≤±1°。
- 调查实施
- 布放原则:水听器距岸≥1 km,深度>5 m;避开航道;船载系统需关闭主机。
- 时长要求:每站≥25小时,每小时有效信号≥10–30秒(依频段定)。
- 自噪声验证:需通过零级海况或水池测试确认系统噪声低于Wenz谱限。
- 数据处理
- 关键计算:
- 谱级概率密度(SPD)与百分位值(式A.1–A.4)。
- 频带声压级(Lpf)与总声压级(Lp)(式A.6–A.9)。
- 时空相关系数(式A.10)及指向性指数(式A.12–A.14)。
- 关键计算:
(二)海洋水声传播调查(第5章)
- 仪器配置
- 声源类型:
- 爆炸声源(声弹/气枪):需标定当量、深度精度。
- 换能器声源:标定工作频段、声源级、波形失真度。
- 辅助系统:水文剖面仪、中尺度现象监测(SAR卫星/温度链)、水下定位系统。
- 声源类型:
- 校准要求
- 声源级海上实测:水深>70 m,收发距离误差<3%,≥6次统计平均。
- 水听器阵:相位一致性校准(GB/T 16165)。
- 调查实施
- 站位设计:依据声速剖面布设水听器(浅海分浅/深层,深海覆盖跃层/声道轴)。
- 特殊要求:声起伏研究需≥2个潮周期数据;阵列倾角实时监测。
- 数据处理
- 核心计算:
- 传播损失(TL)(式B.7–B.12)。
- 定量验模:累计精度法(CAMμ/CAMσ)(式B.1–B.3)。
- 时空相关性(式B.5–B.6)及声强起伏(闪烁指数SI)(式1–3)。
- 核心计算:
(三)海洋混响调查(第6章)
- 仪器配置
- 声源:脉冲信号(爆炸声源或换能器),需提供指向性图。
- 接收系统:同环境噪声调查要求,远程混响通道需抑制船噪。
- 调查实施
- 信号要求:每种脉冲发射≥10次,间隔1–2分钟。
- 深度策略:深海环境中分离海面/海底混响信号(时差法)。
- 数据处理
- 核心输出:混响级与混响距离计算(附录C),绘制混响强度衰减曲线。
(四)海底声特性调查(第7章)
- 三类方法
- 反射/折射法:适用于深层(>10 m),需≥10个接收阵元,声速误差≤0.75 m/s。
- 原位法(GB/T 42643):直接插入沉积物,测量声速/衰减系数。
- 实验室法:柱状样品声速测试,需保持原始温湿状态。
- 数据处理
- 生成声速/衰减系数/声阻抗的垂直剖面图。
三、通用要求
- 资料归档:原始数据、处理结果、专题图件(如噪声谱级变化图、传播损失等值线图)、调查报告需系统归档。
- 质量控制:
- 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
- 系统统一校时(4.2.2.3)。
- 声相关辅助参数(风/浪/流等)与声学调查同步获取。
四、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噪声统计分析(概率密度、指向性算法)。
- 附录B:水声传播验模与时空特性计算。
- 附录C:混响级计算公式(混响强度 vs. 时间)。
总结特点:
- 技术严谨性:量化指标明确(如灵敏度-185 dB、站位距岸1 km)。
- 系统性:覆盖“设备-校准-调查-处理”全链条。
- 创新性:强调声相关参数同步调查(风/浪/船舶等)对声场的影响。
- 实践导向:针对不同海域(浅海/深海)制定差异化调查策略。
此标准为我国海洋声学调查提供了全面、可操作的技术规范,对科研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