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612-2024 椎管内分娩镇痛实施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椎管内分娩镇痛实施规范》(T/CI 612-2024)的详细总结,按文档结构分层归纳核心内容:
一、范围与适用性
- 范围:规范椎管内分娩镇痛操作技术要求、实施流程及质量控制。
- 适用机构:中国妇产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等配备分娩产房的医疗机构。
二、术语定义
- 椎管内分娩镇痛:腰椎间隙穿刺置管,持续输注低浓度局麻药及镇痛药,阻断宫缩疼痛信号。
- 硬膜外分娩镇痛:通过硬膜外腔给药实现区域性镇痛。
- 腰-硬联合镇痛:联合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给药。
- 单次蛛网膜下腔镇痛:单次鞘内注射药物,适用于产程快速进展的产妇。
三、原则与要求
4.1 基本原则
- 自愿安全:尊重产妇意愿,以最小化母婴风险、最大化镇痛效果为目标。
- 组织体系:需完备的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及规章制度支持。
4.2 医疗机构要求
- 设施:独立消毒操作空间、院感监测设备。
- 设备:
- 多功能监护仪、供氧/吸引设备、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设备;
- 椎管内穿刺包、镇痛泵、抢救车(含急救药品)、气管插管设备及麻醉机。
- 药品:局麻药(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阿片类(芬太尼、舒芬太尼)、急救药(肾上腺素、脂肪乳剂等)。
4.3 人员资质
- 麻醉医师: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以上,具备独立操作能力及抢救经验。
- 协作团队:产科医师及护士需经专项培训并具备抢救能力。
4.4 规章制度
- 需建立交接班、知情同意、药品管理、抢救等制度,纳入医院日常管理。
四、实施流程
5.1 镇痛前评估
- 病史采集:产妇基本情况、妊娠史、合并症(心血管/凝血/脊柱疾病)、药物过敏史。
-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脊柱穿刺可行性及气道评估。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高危者增加糖耐量、BNP等专项检查。
5.2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产妇自愿、经评估可阴道分娩者。
- 禁忌证:拒绝知情同意、不可阴道分娩、凝血障碍、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感染等。
5.3 镇痛前准备
- 宣教:多形式科普分娩镇痛知识。
- 管理:高危产妇禁食禁饮,常规开放静脉通路补液。
5.4 实施时机
- 产程开始后,产妇有需求且无禁忌证时即可实施。
5.5 操作流程
- 准备阶段:三方核对、签署知情同意书。
- 实施阶段:
-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胎心;
- 椎管内穿刺置管(首选L₂₋₃/L₃₋₄间隙),试验剂量(1.5%利多卡因3mL)阴性后连接镇痛泵;
- 采用PCEA(患者自控)或PIEB(程控脉冲)模式给药。
- 结束与随访:分娩后2小时拔管,24小时内随访并发症(运动恢复、排尿等)。
5.6 镇痛管理
- 目标:VAS评分≤3分(仅感宫缩压迫),阻滞平面覆盖T₁₀-S₄。
- 问题处理:
- 镇痛不全:检查导管位置、追加药物或调整浓度;
- 爆发痛:评估疼痛性质,调整给药方案。
5.7-5.8 母婴监护
- 产妇:全程监测生命体征(首剂后每5~10分钟,后续每0.5~2小时)。
- 胎儿:持续胎心监护,异常时启动复苏措施(体位调整、给氧、停缩宫素)。
五、操作规范
6.1-6.4 镇痛技术
方式 | 操作要点 | 药物方案 |
---|---|---|
硬膜外镇痛 | 穿刺置管后持续输注,试验剂量阴性后启动。 | 常用方案:0.08%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 PCEA参数:背景剂量6~15mL/h,自控剂量6~10mL/次,锁定15~30min。 |
腰-硬联合镇痛 | 针内针技术鞘内注药+硬膜外置管。 | 鞘内用药:罗哌卡因2.5mg+舒芬太尼2.5μg或单用舒芬太尼2.5~7μg。 |
单次鞘内镇痛 | 单次鞘内注药,适用产程快速者。 | 同腰-硬联合鞘内用药方案。 |
六、中转剖宫产处理(第7章)
- 麻醉选择:优先利用留置硬膜外导管给药(如2%利多卡因分次注射)。
- 补救措施:镇痛无效时改用腰麻或全麻(警惕误吸风险)。
七、质量控制(第8章)
- 多学科协作:麻醉、产科、新生儿科团队协同。
- 制度保障:规范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 持续改进:定期分析镇痛效果、并发症及满意度,接受外部质控评估。
总结特点:
- 立足国情:结合中国临床实践,覆盖高危产妇管理;
- 技术细化:明确三种镇痛方式的操作与药物配比;
- 质控闭环:从实施到随访全程标准化,强调多学科协作与持续改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