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V 027-2025 疫苗追溯关键环节数据采集与显示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T/CAV 0272025 《疫苗追溯关键环节数据采集与显示规范》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在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场景下,疫苗从生产到接种的关键追溯环节所需采集的数据项及其在移动端的显示样式和输出方式,确保信息显示的准确性、一致性、可读性和可追溯性。
适用范围: 疫苗追溯关键环节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主要内容:
- 数据采集内容与要求 (第4章):
- 受种者编码 (4.1):
- 格式:字符型(数字组成)。
- 长度:不超过20位。
- 来源:由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是该系统/电子预防接种证中的唯一档案编码。
- 参照:《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文档规范免疫规划部分》。
- 疫苗基本信息 (4.2):
- 疫苗名称 (4.2.1):
- 格式:字符型。
- 值域:取自“疫苗类型代码”(参考上述《免疫规划部分》文档)。
- 显示内容:药品通用名称。
- 生产企业 (4.2.2):
- 格式:字符型。
- 值域:取自“疫苗生产企业代码”(参考上述《免疫规划部分》文档)。
- 显示内容:企业全称。
- 疫苗批号 (4.2.3):
- 格式:字符型(数字、字母或其组合)。
- 长度:不超过15个字符。
- 疫苗效期 (4.2.4):
- 格式:日期型 (
YYYY-MM-DD
)。
- 格式:日期型 (
- 疫苗追溯码 (4.2.5):
- 格式:字符型(数字、字母、符号)。
- 长度:20个字符。
- 合规性:必须符合
NMPAB/T 1002-2019《药品追溯码编码要求》
和NMPAB/T 1011-2022《药品追溯码标识规范》
。
- 疫苗名称 (4.2.1):
- 疫苗流通信息 (4.3):
- 疾控机构名称 (4.3.1):
- 格式:字符型(汉字和/或符号)。
- 长度:不超过60个字符。
- 疾控机构编码 (4.3.2):
- 格式:字符型(数字)。
- 长度:12位数字。
- 构成:各级疾控机构在指定系统备案的9位编码 + 末尾增加
000
。
- 接种单位名称 (4.3.3):
- 格式:字符型(汉字和/或符号)。
- 长度:不超过60个字符。
- 接种单位编码 (4.3.4):
- 格式:字符型(数字)。
- 长度:12位数字。
- 来源:接种单位在指定系统备案的编码。
- 冷链设备编码 (4.3.5):
- 格式:字符型(数字)。
- 长度:4位数字。
- 来源:储运该疫苗的冷链设备完整编码的后四位。
- 疾控机构名称 (4.3.1):
- 接种单位人员编码 (4.4):
- 格式:字符型(数字)。
- 长度:不超过18位。
- 性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接种人员的唯一标识代码。
- 显示要求: 在实际显示给公众时,标签应使用“医护编码”替代“接种单位人员编码”。
- 受种者编码 (4.1):
- 数据显示样式要求 (第5章):
- 尺寸 (5.1):
- 移动端显示区域:宽度 ≥ 300像素,高度 ≥ 450像素。
- 颜色 (5.2):
- 底色:
- 标题、受种者编码、疫苗基本信息、接种单位人员编码栏目:建议使用天蓝色 (
#00BFFF
)。 - 其余部分:无底色。
- 标题、受种者编码、疫苗基本信息、接种单位人员编码栏目:建议使用天蓝色 (
- 字体颜色:
- 标题:白色 (
#ffffff
)。 - 正文:黑色 (
#000000
)。
- 标题:白色 (
- 对比度: 文字与底色对比度 ≥ 4.5:1 (确保可访问性)。
- 底色:
- 字体 (5.3):
- 标题: 微软雅黑,不小于16号。
- 正文: 宋体,不小于12号。
- 段落与行高 (5.4):
- 段前:0行
- 段后:0行
- 行距:1.5倍行高
- 版式显示内容及样式 (5.5 - 核心布局要求):
- 标题: 统一命名为“疫苗身份证”,居中显示。
- 主体信息布局:
- 标题下方依次显示:疫苗基本信息、受种者编码、接种单位人员编码(显示为“医护编码”)。
- 每项信息独立一行,靠左对齐。
- 流通信息显示:
- 在疫苗基本信息下方,显示疫苗流通信息。
- 信息需按实际疫苗流通链路(如:国家疾控→省疾控→市疾控→区疾控→接种单位)逐级串联显示。
- 追溯码显示:
- 最下方显示疫苗追溯码信息。
- 包含两部分:
- 疫苗追溯码转换的条形码(必须符合
Code128
标准)。 - 疫苗追溯码的明文数字/字符。
- 疫苗追溯码转换的条形码(必须符合
- 两者均需居中显示。
- 双语支持 (可选): 可根据需要增加中英文双语显示。双语内容必须准确、完整,且版式布局需与规范要求保持一致(即不能破坏上述规定的结构)。
- 输出方式 (5.6):
- 按本规范定义的样式生成电子凭证。
- 该电子凭证需嵌入电子预防接种证系统。
- 受种者在其电子预防接种证中查看具体接种记录时,应能直接查看该记录对应的疫苗流通和使用关键信息(即这份“疫苗身份证”)。
- 尺寸 (5.1):
- 附录与引用 (附录A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资料性): 提供了“疫苗身份证”的显示样式示例图(虽然文本描述中未包含图本身,但详细描述了图应包含的内容和布局)。
- 参考文献: 列出了制定本规范所依据或参考的众多重要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部门文件(如《疫苗管理法》、《药品管理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NMPAB追溯标准、WS疾病控制数据集、DB电子预防接种证规范等),强调了规范制定的合规性和兼容性。
核心要点提炼:
- 聚焦关键环节: 明确规定了在电子预防接种证场景下,追溯疫苗所需采集的最核心数据项(受种者、疫苗本身、流通路径、接种人员)。
- 数据标准化: 对每个数据项的定义、格式、长度、值域来源、显示内容、合规要求(尤其是追溯码)都做了严格规定,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 移动端显示优先: 样式要求(尺寸、颜色、字体、行距)专门针对移动端电子预防接种证设计,注重用户体验和可读性。
- 统一视觉样式 (“疫苗身份证”): 强制规定了核心信息的显示布局和标签命名(特别是统一的标题“疫苗身份证”和用“医护编码”代替内部编码),确保全国范围内电子接种证上疫苗追溯信息的呈现方式统一、直观、易懂。
- 链路清晰展示: 要求疫苗流通信息按实际流转层级串联显示,清晰展示疫苗流向。
- 追溯码双重展示: 要求同时显示明文追溯码和Code128条形码,兼顾人工识别和机器扫描。
- 与电子证集成: 规定最终输出是嵌入电子预防接种证的电子凭证,用户在查看接种记录时即可看到对应的追溯详情。
- 合规性强: 严格引用和遵循了大量国家药监(NMPAB)、卫生健康(WS)、疾控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该规范为构建全国统一、信息透明、可追溯的电子预防接种体系,特别是在疫苗安全信息展示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