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PSC 0014-2023 城镇更新区划定技术导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好的,这是对《城镇更新区划定技术导则》(T/UPSC 0014-2023) 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为城镇开发边界内需要成片统筹推进城镇更新的区域提供划定范围的技术指导。
核心原则:
- 整体引领: 服务于城镇长远发展目标,协调更新内容与城镇可持续发展。
- 刚性传导: 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法定规划中历史保护、生态保护等区域的刚性管控要求。
- 片区统筹: 在空间单元内协调人口、产业、公共设施、投入产出平衡,优化资源配置。
- 因地制宜: 基于对更新对象的综合评价,结合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未来潜力,考虑责任主体和实施流程。
- 有利实施: 研究事权、土地权属、现状使用、利益相关方意愿,兼顾投资平衡,便于统筹协调和管理。
划定程序与步骤:
- 基础调研:
- 对象: 城镇开发边界内已建成的各类建设用地(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工矿、仓储、交通运输、公用设施、绿地与开敞空间等)。
- 基底: 以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
- 信息: 土地(现状/规划功能、权属)、历史文化遗产、人口、建筑(年代、质量、结构)、产业经济、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行政边界等。
- 方式: 部门走访获取基础数据 + 现场踏勘补充 + 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舆情、交通)。
- 成果: 建立城镇更新专项数据库(含统计数据、矢量信息、访谈数据),符合TD/T 1057-2020要求,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 更新对象识别:
- 对象构成:
- 旧居住用地: 老旧小区、危旧房、城中村(建筑老化、安全隐患、设施不完善、环境差、意愿强)。
- 低效工矿/仓储用地: 空置废弃、布局散乱、安全环保不达标、利用强度低、产出率低、规划要求迁出的工矿仓储用地。
- 低效商业服务业用地: 长期空置、经营不佳、建筑不安全、利用强度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商务办公、零售商业、批发市场等用地。
- 其他更新用地: 需搬迁的大型基础设施(港口、机场、火车站)、待更新的老旧公园/广场、不满足需求的公共设施用地等低效用地。
- 识别要点(评估维度):
- 旧居住用地:建筑(年代、层数、质量、结构)、用地(容积率、密度)、环境(人口密度、人均面积、成套情况、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
- 低效工矿/仓储用地:用地(容积率、密度)、经济(投入强度、产出效益、能耗)、产业匹配度、环境影响(空气、水、土壤)。
- 低效商业服务业用地:建筑(年代、层数、质量)、用地(容积率、密度)、经济(税收、投资、零售额、销售收入、热力度)、社会(就业密度)。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筑(年代、层数、质量)、用地(容积率、密度)、效益(科研规模/产出、文教/体育/医疗/养老设施规模/服务能力)。
- 交通运输/公用设施用地:建筑(年代、层数、质量)、用地(容积率、密度)、效益(服务规模、环保、公共安全、供给能力)。
-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用地(用途符合性)、效益(可达性、人均指标、服务范围、景观环境、使用状况)。
- 识别方法:
- 直接筛选法: 适用于因战略调整需搬迁的大型设施及周边用地;存在重大健康安全隐患的用地;设施配套薄弱且无法外部改善的用地;用途明显不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用地;历史文化保护/风貌提升需求迫切的用地。
- 多因子综合评估法: 针对各类用地建立指标体系(参照识别要点),量化因子、赋值权重、叠加计算得分,按标准筛选。
- 成果: 城镇更新对象分布图(标示各类更新对象)。
- 对象构成:
- 范围划定(分两个层次):
- 城镇更新重点区域: (地级及以上城市通常需划定此层)
- 定义: 以国土空间总规主导功能单元为参考,在建成区划定的需重点更新的片区(物质环境差、安全隐患大、设施亟需完善、用地功能不符、利用低效、风貌提升需求强)。
- 划定条件:
- 更新对象聚集(占比原则上≥40%)。
- 位置重要,影响城镇空间格局。
- 更新需求迫切(历史文化、安全、设施)。
- 统一事权管理(不跨区级行政边界)。
- 规模适宜(通常≥1km²,宜15分钟生活圈规模,中心区域可小)。
- 类型划分:
- 老商业区/商务区更新
- 旧居住区更新
- 老工业区更新
- 大型公共设施更新
- 历史地区更新
- 综合片区更新
- 城镇更新空间单元: (所有城镇最终需划定此层)
- 定义: 以详规单元/街坊为参考,综合考虑自然条件、行政边界、产权、规划、经济核算、公众参与等因素划定的、设施相对完整、产权边界清晰、面向实施的基本单元。
- 划定条件:
- 明确空间边界(考虑自然、道路、产权)。
- 遵循法定保护范围。
- 保证公共设施服务范围相对完整。
- 尊重事权、产权人意愿(不突破区/镇街/行政村界)。
- 单元内更新方式相对统一。
- 类型划分:
- 按功能类型: 旧居住区单元、低效工矿/仓储单元、低效商业服务业单元、公共设施类单元、综合类单元。
- 按更新方式:
- 保护控制类: 保护为主,功能基本不调,禁无关建设。
- 综合整治类: 修缮维护、品质提升为主,功能基本不调,改善交通环境,增公共空间。
- 功能提升类: 功能提升为主,用地功能可调,建筑可改造。
- 拆除重建类: 拆除重建再开发为主,整合地块。
- 城镇更新重点区域: (地级及以上城市通常需划定此层)
成果要求:
- 矢量数据 (按GB/T 39972-2021):
- 更新重点区域边界: 含行政区代码/名称、类型、面积、更新对象面积/占比、现状主导功能等。
- 更新空间单元边界: 含行政区代码/名称、更新导向、更新方式、面积、现状用地构成、规划目标、建设时序等。
- 更新对象地块: 含行政区代码/名称、面积、产权信息、现状功能、容积率、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层数、人口等。
- 图纸成果:
- 比例: 重点区域图 (1:5000-1:25000),空间单元图 (1:1000-1:5000)。
- 主要图纸: 现状用地分布图、建设用地分布图、权属分析图、更新对象评估分析图、更新对象分布图、更新重点区域分布图、更新空间单元分布图、重点区域类型图、空间单元功能引导图、空间单元更新方式引导图、更新时序引导图等(参考样图见附录A)。
- 其他资料:
- 划定依据的上位规划、相关文件。
- 划定说明文字报告。
附录A (资料性): 提供了关键图纸的参考样式,包括现状建设用地分布、更新对象分布、更新重点区域与空间单元划定示意、重点区域类型划分示意、空间单元功能/更新方式引导示意、更新时序引导示意等。
参考文献: 列出了制定该导则所依据或参考的相关国家标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文件。
这份导则的核心在于系统性地定义了城镇更新区的识别标准、划定原则、技术流程(调研->识别对象->划定范围)和成果规范,为科学、规范、有效地推进城镇更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