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11/T 089-2025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病害注浆处治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病害注浆处治技术规范总结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衡水市一级及以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病害注浆处治及预防性养护工程,城镇道路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定义
- 注浆补强:通过注浆设备将流动浆液注入基层松散、脱空部位以提升结构强度。
- 脱空:结构层间局部不连续接触的病害。
- 松散:基层因胶结不足或级配不良导致的板结失效。
- 凝结时间:分初凝(开始失去塑性)和终凝(完全失去塑性)。
三、病害调查与检测
- 表观调查
- 按JTG 5210标准进行,检测项目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错台、唧浆、脱空等。
- 采用人工或全自动检测方法统计病害类型、位置及范围。
- 结构检测
- 地质雷达:检测板底脱空深度,生成缺陷类型、位置、范围报告,必要时钻孔验证。
- 弯沉检测:使用落锤式弯沉仪(FWD),测点距板角/边≤20cm,通过弯沉分析缺陷位置。
- 钻芯检测:判断裂缝深度及基层病害,取芯至基层底部,观察芯样完整性和孔内情况。
- 检测结果分析
- 综合表观与结构检测数据,确定注浆区域、孔位布置、深度及注浆量。
四、原材料及配合比
- 材料要求
- 水泥:普通硅酸盐或复合硅酸盐水泥,符合GB 175标准。
- 砂:天然/人工砂,粒径≤1.5mm,含泥量≤3%。
- 外加剂:速凝剂、减水剂、膨胀剂等,符合GB 8076、JT/T 523标准。
- 粉煤灰:II级及以上,符合GB/T 1596。
- 水:pH≥6.5,符合JGJ 63标准。
- 矿渣粉:符合GB/T 18046标准。
- 配合比设计
- 水灰比0.4~0.5,掺加粉煤灰(≤30%)、矿渣粉(≤20%)及外加剂。
- 技术指标:
- 流动度≤20s,初凝≥30min,终凝≤150min(普通型)/120min(早强型)。
- 抗压强度:普通型1d≥5MPa、3d≥15MPa、28d≥30MPa;早强型1d≥20MPa、3d≥25MPa。
五、注浆处治技术
- 设备要求
- 注浆泵、钻机、高压清洗等设备,压力表需校准。
- 注浆孔布置
- 脱空区:梅花状布置,单板≥5孔(四角+板中),孔距1.0~2.0m。
- 裂缝处:沿缝走向间距100cm,距缝30cm交叉布孔。
- 唧浆点:十字形布4孔,距边缘30cm。
- 钻孔要求
- 孔径100mm,深度穿透缺陷层并进入下层≥5cm(脱空时≥10cm)。
- 钻孔后清理废渣,防止堵塞。
- 注浆工艺
- 顺序:从低处向高处注浆。
- 压力控制:
- 脱空/松散:0.3~1.0MPa;
- 裂缝/唧浆:0.5~1.5MPa。
- 终止条件:冒浆或压力达限值恒压1min。
- 异常处理:冒浆、抬升或裂缝扩大时停注,分析原因后继续。
- 养生
- 封闭交通至浆液终凝(≥1~2天),保持路面清洁。
六、质量检验
- 外观检测
- 注浆孔平整无突起,路面清洁无污染。
- 弯沉检测
- 注浆后3天内采用FWD检测,平均弯沉下降值≥10%。
- 抽检频率:注浆前弯沉<30(0.01mm)抽检10%,>30(0.01mm)全检。
- 验收标准
- 不符合项需返工至达标,具体指标见下表:
检查项目 | 要求 | 检验方法 |
---|---|---|
外观 | 平整、无污染 | 目测 |
弯沉下降值 | ≥10% | FWD检测 |
七、其他要求
- 施工温度:日平均气温≥5℃。
- 记录要求:详细记录孔位、压力、注浆量及异常情况。
总结:规范系统覆盖了病害检测、材料配比、注浆工艺及质量验收全流程,强调无损检测与精准布孔,确保基层修复的耐久性和结构强度,适用于公路养护工程的技术指导与质量控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