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173-2025 古建老宅安全鉴定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苏州市古建老宅安全鉴定规范(DB3205/T 1173—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苏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古建老宅的结构安全鉴定。
- 其他古建老宅可参照执行。
2. 核心原则
- 基本原则:独立、客观、公正、科学,遵守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
- 保护要求:尊重历史和文化,采用无损/微损检测,最小化对原结构的破坏。
- 责任主体:鉴定机构及人员对报告真实性、准确性负责,需保护国家秘密与隐私。
3. 鉴定分类与适用情形
- 安全性鉴定:
- 定期检查(如世界文化遗产)、重大维修、使用中发现安全问题、环境显著变化、灾害后评估等。
- 专项鉴定:
- 针对振动影响、加固效果评定、长期监测等特定需求。
4. 鉴定依据
- 引用国家标准(如GB 50005木结构设计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 允许使用协商一致的技术方法或机构自有成果(需各方书面同意)。
5. 机构与人员要求
- 鉴定机构:需具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如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测),配备专业技术设备及人员。
- 鉴定人员:
- 技术负责人需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
- 审核人员需有5年以上相关经验。
6. 鉴定程序
- 受理委托:明确鉴定目的、范围和内容。
- 初步调查:收集历史资料、图纸、既往修缮记录,现场踏勘确定结构体系。
- 制定方案:
- 包含检测方法、仪器、人员分工、进度等,必要时组织专家评审。
- 现场勘查:
- 地基基础:检查滑动迹象、基础构造、腐蚀性;采用物探、钻探等技术。
- 上部结构:
- 木结构:检测腐朽、虫蛀、节点状态、构件变形(如梁柱挠度、斗拱错位)。
- 砖石结构:检查风化、裂缝、鼓胀,采用超声、回弹法等检测强度。
- 围护系统:墙体风化、屋面渗漏、木构件糟朽等(附录A详细规定)。
- 鉴定实施:按方案检测、验算(如木结构承载能力、砖石风化影响),记录原始数据。
- 成果交付:
- 鉴定报告:涵盖建筑概况、检测分析、安全性评定、处理建议等(附录B技术细节)。
- 建筑信息模型(BIM):重要项目需建立模型,满足数据存储(GB/T 51447)、交付(GB/T 51301)标准,支持长期监测(附录C要求)。
7. 技术要点
- 材料检测:
- 木材强度通过抗弯/抗压试验或树种鉴定确定;砖石强度采用回弹法或钻芯取样。
- 病害评估:
- 木结构重点检查腐朽、榫卯节点;砖石结构关注风化、裂缝;混合结构分别评级。
- 长期监测:对存在变形、裂缝发展的建筑实施定期观测或信息化监测。
8. 创新与亮点
- 传统与现代结合:融合历史文献分析、无损检测(如地质雷达、内窥镜)与BIM技术。
- 动态管理:通过BIM模型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支持结构健康监测与维修决策。
- 分类细化:针对木、砖石、砖木混合结构制定差异化鉴定标准,确保精准评估。
9. 目的与意义
- 保障古建老宅结构安全,延续历史文化遗产价值。
- 规范鉴定流程,提升城市更新中的科学保护水平,助力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附:核心附录内容
- 附录A:现场勘查的详细工作内容(如地基开挖、木构件探伤)。
- 附录B:木、砖石结构安全性验算方法(如承载能力计算、病害影响分析)。
- 附录C:BIM模型的信息采集、创建与交付标准,强调数据兼容性与长期应用。
该规范为苏州市古建老宅保护提供了系统性技术指南,兼顾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确保鉴定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