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952-2025 海事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方法及要求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7阅读模式

JT/T 952-2025 海事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方法及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测量成果………………………………………………………………………………………………… 5
6 纸海图…………………………………………………………………………………………………… 41
7 电子海图………………………………………………………………………………………………… 51
8 改正通告及海图小改正………………………………………………………………………………… 61
附录A(规范性) 海事测绘产品质量/等级评定表…………………………………………………… 66
附录B(规范性) 海事测绘产品质量检查报告………………………………………………………… 67
附录C(规范性) 海事测绘产品质量验收报告………………………………………………………… 68
附录D(规范性) 电子海图数据符合性缺陷类别……………………………………………………… 69
参考文献…………………………………………………………………………………………………… 93

JT/ T 952—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JT/ T 952—2014《海事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方法及要求》,与JT/ T 952—2014 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 章,2014 年版的第1 章);
———增加了批产品、检查项、质量检查、全数检查、抽样检查的术语和定义(见3. 4、3. 6、3. 11 ~
3. 13);
———更改了测绘成果、海事测绘产品、单位产品、质量元素、严重缺陷、过程检查、最终检查的术语和
定义(见3. 1 ~3. 3、3. 5、3. 7、3. 14、3. 15,2014 年版的3. 1 ~3. 5、3. 9、3. 10);
———更改了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的依据(见4. 1. 1);
———更改了验收组织单位和实施机构(见4. 1. 3,2014 年版的4. 1. 3);
———更改了各级检查验收的方式要求(见4. 1. 4,2014 年版的4. 1. 4);
———更改了进行质量等级评定的要求、产品质量元素质量缺陷扣分标准(见4. 2. 1、4. 2. 2,2014 年
版的4. 2. 1);
———更改了质量缺陷值调整系数确定方法中各类测量子项目的难度系数(见5. 1. 2,2014 年版的
5. 1. 2);
———更改了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见表4,2014 年版的表4);
———更改了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见表6,2014 年版的表6);
———更改了水位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见表8,2014 年版的表8);
———更改了地形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见表10,2014 年版的表10);
———更改了水深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见表12,2014 年版的表12);
———增加了机载激光测深的成果质量检验项目、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见表13、表21);
———增加了浅地层剖面测量和验流测量的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见表25、表26);
———更改了港口航道图缺陷调整系数(见表31,2014 年版的表19);
———更改了港口航道图成果质量检查项目、港口航道图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见表32、表33,
2014 年版的表20、表21);
———增加了专题海图的成果质量检查内容(见6. 3);
———更改了电子海图缺陷调整系数,物标调整为要素,增加了S-101 电子海图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
内容(见7. 1. 1. 2、7. 2. 3,2014 年版的7. 1、7. 3);
———更改了改正通告成果和海图小改正成果的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见表40、表42,2014 年版的
表26、表28);
———更改了海事测绘产品质量/ 等级评定表(见附录A,2014 年版的附录A);
———更改了电子海图数据符合性缺陷类别(见附录D,2014 年版的附录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交通运输航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武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瑛炯、柴进柱、邓祝森、黄东武、黄永军、董江、王如政、杜清运、邬凌智、
董玉磊、张墨起、吕立蕾、张岳、任福、任晓东。

JT/ T 952—2025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 年首次发布为JT/ T 952—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JT/ T 952—2025
海事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方法及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测量成果、纸海图、电子海图等海事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质量判定及质量等级评
定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沿海港口航道测量、应急测量、通航水域扫测等航行要素测量成果,以及港口航道图、
专题海图、电子海图及其他航海图等海事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验收、质量判定及质量等级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T 7408. 1 时间和日期 信息交换表示法 第1 部分:基本原则
IHO S-57 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IHO Transfer Standard for Digital Hydrographic Data)
IHO S-58 电子海图有效性检查(ENC Validation Checks)
IHO S-101 电子海图产品规范[IHO 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ENC)Product Specification]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测绘成果 resul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通过测绘活动形成的数据、信息、图件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来源:GB/ T 39619—2020,2. 48]
3. 2
海事测绘产品 maritime hydrograhic product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等生产的海事测绘成果,包括外业测量成果、内业编绘成果,以
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其他测绘活动产生的成果。
3. 3
单位产品 unit product
为实施检查验收对产品划分的基本单位。
注: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成果以“点”为单位;像片测量成果以“景”为单位;独立方位物测量成果以“个”或“座”为
单位;各种比例尺水深图、地形图测绘成果以“幅”为单位等。当实施多区域、多要素、多手段测量时,可以按测
绘区域、测量要素类型、测量子项目成果等划分单位产品。
[来源:GB/ T 24356—2023,3. 2,有修改]
3. 4
批产品 lot
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单位产品集合。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且同一测区的单项测绘
工程或任务的全部测绘成果应视为批产品。
[来源:GB/ T 24356—2023,3. 3,有修改]
1
JT/ T 952—2025
3. 5
质量元素 quality element
说明质量的定量、定性组成部分。即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性。
3. 6
检查项 inspection item
产品中构成质量元素的检查内容。一个检查项可包含多个检查子项,每个检查子项描述质量元素
的一个特定方面。
3. 7
严重缺陷 fatal defect
质量元素不符合要求,以致产品不经返修或返工不能提供用户使用的缺陷。
3. 8
重缺陷 serious defect
质量元素不符合要求,对产品使用有较重影响的缺陷。
3. 9
一般缺陷 common defect
质量元素不符合要求,对产品使用有一定影响的缺陷。
3. 10
轻微缺陷 minor defect
质量元素不符合要求,但对产品使用无影响的缺陷。
3. 11
质量检查 quality inspection
检查和验证测量成果、纸海图、电子海图等海事测绘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活动。
[来源:GB/ T 39619—2020,2. 49,有修改]
3. 12
全数检查 full inspection
对批产品中全部单位产品逐一进行的详查。
[来源:GB/ T 24356—2023,3. 8,有修改]
3. 13
抽样检查 sampling inspection
从批产品中按抽样方案抽取样本进行的检查。
[来源:GB/ T 18316—2008,2. 12,有修改]
3. 14
过程检查 inprocess inspection
在测绘单位作业部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由测绘单位的作业部门对批产品进行的质量检查。
3. 15
最终检查 final inspection
在过程检查的基础上,由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对批产品进行的质量检查。
4 总体要求
4. 1 质量检查验收
4. 1. 1 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应包括:
a) 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和其他相关质量管理文件;
2
JT/ T 952—2025
b) 有关测绘任务书、技术设计、合同书和委托验收文件;
c) 观测数据、编绘数据、记录、计算成果和仪器设备信息等资料;
d) 有关测绘的通知文件及会议纪要等。
4. 1. 2 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a) 项目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b) 项目中使用的设备检定情况及其精度指标与项目设计文件的符合性;
c) 引用的起始成果、资料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可靠性;
d) 相应测绘产品各项质量指标的符合性;
e) 提交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f) 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定的其他内容。
4. 1. 3 海事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包括两级检查(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一级验收。过程检查由测绘单
位作业部门的检查人员承担。最终检查由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部门检查人员承担。验收由测绘任务
(项目)的管理单位组织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
4. 1. 4 各级检查验收方式符合下列要求:
a) 过程检查对批产品中的单位产品应采用全数检查;
b) 最终检查对批产品中的单位产品一般宜采用全数检查,涉及野外检查项的宜采用抽样检查,
抽样率宜不小于批产品中单位产品数量的20%,其他检查项宜采用内业全数检查;
c) 验收一般宜采用抽样检查方式,抽样率宜不小于批产品中单位产品数量的15%。
4. 1. 5 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应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
4. 1. 6 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对最终检查记录进行审定,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
质量错漏处理,并作为产品质量和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
4. 2 产品质量判定及质量等级评定
4. 2. 1 海事测绘产品质量判定及质量等级评分均采用百分制,产品质量按合格、不合格进行判定,产
品质量等级按优、良、合格三个等级评定。质量判定为合格的产品才进行质量等级评定,质量判定为不
合格的产品不进行产品质量等级评定。
4. 2. 2 产品质量元素质量缺陷划分为严重缺陷、重缺陷、一般缺陷、轻微缺陷等四个等级,依次分别用
Ⅰ、Ⅱ、Ⅲ、Ⅳ分别表示。质量缺陷扣分标准见表1。
表1 质量缺陷扣分标准
质量缺陷类别Ⅰ Ⅱ Ⅲ Ⅳ
每个缺陷扣分值42 12 4 1
4. 2. 3 产品质量判定要求如下:
a) 产品质量按合格、不合格判定,得分不低于60 分判定为合格;
b) 产品在质量检查中得分低于60 分,产品质量应判定为不合格;
c) 产品质量判定评分应按公式(1)计算:
n = A -42h -12i -4j - k …………………………(1)
式中:
n ———产品质量得分;
A ———起评分,初始为100 分;
h ———产品中严重缺陷的个数;
3
JT/ T 952—2025
i ———产品中重缺陷的个数;
j ———产品中一般缺陷的个数;
k ———产品中轻微缺陷的个数。
d) 质量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应全部退回测绘单位作业部门进行整改或返工,每退回整改或返
工一次起评分扣除15 分。
4. 2. 4 质量判定为合格的产品,质量等级评定要求如下:
a) 产品质量等级评分应按公式(2)计算:
N = A - (12/ T)i - (4/ T)j - (1/ T)k …………………………(2)
式中:
N ———单位产品质量等级得分;
A ———起评分,初始为100;
T———缺陷值调整系数,取值执行5. 1. 2. 2、6. 1. 2. 2、7. 1. 2. 2、8. 1. 1. 2. 2、8. 2. 1. 2. 2 的规定;
i ———产品中重缺陷的个数;
j ———产品中一般缺陷的个数;
k ———产品中轻微缺陷的个数。
b) 产品质量等级评分在90 分(含) ~100 分的质量等级评定为优;
c) 产品质量等级评分在75 分(含) ~90 分的质量等级评定为良;
d) 产品质量等级评分在60 分(含) ~75 分的质量等级为合格。
4. 2. 5 产品质量元素相同缺陷个数未达到质量缺陷内容扣分要求的数量时,不扣除相应质量缺陷类
别对应缺陷的分值。
4. 2. 6 海事测绘产品应以单位产品或批产品为单位进行产品质量判定和质量等级评定,测量产品以
批产品进行产品质量判定和质量等级评定,编绘产品以单位产品进行产品质量判定和质量等级评定,其
他测绘产品也以产品单位进行产品质量判定和质量等级评定。
4. 2. 7 全部单位产品质量合格后,根据各单位产品的质量判定和等级评定得分,按算术平均值方式分
别计算批产品质量得分。当综合质量评定等级为优时,单位产品质量优等率应达到50%以上。
4. 2. 8 当测量产品和编绘产品合并进行质量等级评定时,产品质量等级评定综合得分以外业测量和
内业编绘得分的平均值计算。当综合质量评定等级为优时,其测量产品与编绘产品质量等级应均为优。
4. 2. 9 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应对产品质量合格与否做出判定,最终检查应对合格产品的质量等级做
出评定,验收应最终核定测绘产品质量等级。
4. 3 质量问题的处理
4. 3. 1 作业部门应根据各级质量检查记录和检查报告及时改正所发现的问题,并重新提交检验人员
验证。
4. 3. 2 当质量检查人员与被检验单位(或作业部门)在质量问题上处理有分歧时,在过程检查环节,由
测绘单位作业部门质量负责人裁定;在最终检查环节,由测绘单位总工程师(或质量负责人)裁定;在验
收环节,由委托方或项目管理单位裁定。
4. 3. 3 验收不合格的测绘产品,应全部退回测绘单位作业部门进行整改或返工,并重新组织验收。
4. 4 质量检查记录及报告
4. 4. 1 各级质量检查应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记录应包括质量问题的记录、问题处理记录,并应按附录A
填写“海事测绘产品质量/ 等级评定表”。检查记录填写应及时、完整、规范、清晰,检查人员签名后的记
录禁止更改、删除。质量检查工作完成后,应按附录B 填写“海事测绘产品质量检查报告”。
4. 4. 2 验收工作完成后,应按附录C 填写“海事测绘产品质量验收报告”。
4
JT/ T 952—2025
5 测量成果
5. 1 一般要求
5. 1. 1 检验要求
5. 1. 1. 1 作业组对测量过程中引用的重要数据、资料应全部检查核实,并应对形成的测量成果做到全
部自查、互检,并签字确认。
5. 1. 1. 2 过程检查应根据项目详查内容进行逐项检查,发现质量缺陷应及时核实并提出整改意见。
5. 1. 1. 3 过程检查应采取现场检查、成果资料验证等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现场检查应对作业组送检的测量成果的重要环节、关键工序、重要引用数据等进行全面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现场复测;
b) 成果资料验证采用与搜集资料、原有资料进行分析比对的方法,判别测量成果的准确性。
5. 1. 1. 4 最终检查应根据过程检查记录和质量缺陷整改情况,对测量成果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统计
评分,确定产品质量等级。
5. 1. 1. 5 测量提交质量检验的资料应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提交资料应包括:
a) 合同书、任务书、技术设计;
b) 技术总结或技术报告;
c) 各类纸质原始数据记录;
d) 作为数据源使用的各类成果图;
e) 外业采集的各类原始数据文件,要求提交的过程文件、成果文件以及制图的数据文件、说明性
文件;
f) 各级质量检查记录、报告;
g) 测量质量检验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 1. 1. 6 测量质量检验中发现送检资料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退回上道工序返工并重新检验:
a) 基础控制原始资料错误或控制成果超限;
b) 伪造测量原始资料;
c) 人为普遍加宽测深线间隔;
d) 水深数据读取、计算普遍不合理,水深量取、改正误差差错率总数超过0. 5%;
e) 定位、测深等测绘仪器未按规定进行现场检验而开始工作;
f) 测量报告图版资料转绘误差普遍超限,各类要素的综合配置不合理;
g) 出现其他严重质量缺陷时。
5. 1. 2 质量缺陷值调整系数确定方法
5. 1. 2. 1 质量检验应以测量项目为单位进行质量评定,大规模扫海测量和专项测绘工程单独进行质
量评定。在测量项目中,仅包含单一测量子项目的,测量难度系数取值为1. 0。
5. 1. 2. 2 质量缺陷值的调整系数根据测量项目包含的子项目的难度系数累加而定,应按公式(3)计
算,难度系数值按表2 进行取值。
T = ΣAi …………………………(3)
式中:
T ———缺陷值调整系数;
Ai———测量子项目的难度系数,其中i =1,2,3…。
5
JT/ T 952—2025
表2 测量难度系数
序号测量子项目难度系数
1 平面控制测量
点数≤5 个0. 2
点数>5 个0. 4
2 高程控制测量
点数≤5 个0. 2
点数>5 个0. 4
3 水准测量
路线长度≤2 km 0. 2
路线长度>2 km 0. 4
4 岸线地形测量
面积≤1 km2 0. 2
面积>1 km2 0. 4
5 单波束水深测量
测线长度≤1 500 km 0. 3
测线长度>1 500 km 0. 6
6 多波束/ 四波束/ 机载激光水深测量
测线长度≤500 km 0. 5
测线长度>500 km 1. 0
7 侧扫声呐/ 合成孔径声呐扫海测量
测线长度≤500 km 0. 5
测线长度>500 km 1. 0
8 磁力仪扫海测量
测线长度≤500 km 0. 5
测线长度>500 km 1. 0
9 浅地层剖面测量
测线长度≤500 km 0. 5
测线长度>500 km 1. 0
10 软(硬)式扫海测量
测线长度≤500 km 0. 5
测线长度>500 km 1. 0
11 潮位站设置
N ≤2 站0. 1
2 < N≤5 站0. 2
N >5 站0. 3
12 同步验潮3 天0. 2
30 天0. 4
13 潮流观测≤2 处0. 2
>2 处0. 4
14 底质测量≤20 点0. 1
>20 点0. 2
15 助航标志测量≤20 座0. 1
>20 座0. 2
5. 2 平面控制测量
5. 2. 1 平面控制测量的检验项目应包括技术设计、选点造标埋石、仪器检验和校准、外业观测、内业处
6
JT/ T 952—2025
理、技术报告、资料整理等,应按表3 中的项目和内容进行质量检验。
表3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
项目子项目内容
技术设计—
1. 技术设计格式、内容与规范的符合程度
2. 技术设计指标、方案与规范或合同要求的符合程度
3. 引用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4. 文字、术语和计量单位
选点造标埋石
选点
1. 控制点网布设和密度
2. 点位的选择
3. 控制点的通视或环视条件
造标埋石
1. 觇标质量
2. 标石规格和埋设质量
3. 标志质量
点之记绘制 1. 内容完整性
2. 绘制质量
仪器检验
和校准—
1. 仪器的选用
2. 按照行业规范执行仪器的计量检定
3. 现场检验和校准的内容、方法与结果
4. 检验、校准资料
外业观测
观测
1. 水平角等的观测方法、观测条件、观测误差等
2. 距离观测
3. 控制点的测站重测
4. 归心投影的方法、次数、偏差值和气象元素、仪器高、觇标高等的
测定
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参数的设置
6. GNSS 观测条件及观测
7. GNSS 基线或环线同步观测数量
记录 1. 记录文档和字迹质量,计算结果
2. 观测、记录文档的差错及处理
内业处理—
1. 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
2. 外业验算资料和计算数据
3. 平差计算方法
4. 内业验算、内业成果质量和精度
技术报告、资料整理
技术报告
1. 技术报告内容与规范的符合程度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对关键技术环节或新技术应用的描述
4. 对出现的技术问题的处理
5. 对质量和精度指标的检查、统计和分析
6. 对成果的评价和建议
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汇总和归档
7
JT/ T 952—2025
5. 2. 2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应按表4 的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进行质量检验。
表4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技术设计
1. 无技术设计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不能满
足项目或规范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不完整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文字、术语
或单位等差错每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选点造标
埋石
1. 点位条件完全不
符合要求
2. 标石规格完全不
符合要求
3. 标石埋设完全不
符合要求
4.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选点选择不合理
2. 标石埋设不符合
要求
3. 漏绘点之记
4.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点之记有缺项、
漏项
2. 漏注或错注重要
注记或小数点
3. 标石规格或浇筑
不规范,标石略有倾斜
4. 标石埋设或浇筑
深度不符合要求
5.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点之记或注记等差
错每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仪器检验
和校准
1. 采用的主要测量
仪器未按要求计量检
定或技术指标无法满
足项目的技术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未进行现场检验
和校准
2. 仪器参数设置错
误,影响计算结果与成
果质量
3.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现场检验或校准
主要项目每缺一项或
超限一项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仪器检验记录不规
范每一处或计算数值有
差错每一项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外业观测
1. 伪造原始记录或
成果资料
2. GNSS 网布设严重
不符合设计要求
3. 违反GNSS 测量、
水平角观测作业基本
技术要求
4. 违反导线测量、测
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5.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成果取舍、重测不
合理
2. GNSS 同步观测的
时段数、时段长度不符
合要求
3. 归心元素测定方
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4. 导线测量的导线
长度、平均边长、测距
相对中误差超限
5.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每有1/3 的控制
点观测条件不符合规
范要求
2. GNSS 测量信息不
完整,影响数据处理,
但成果精度未超限
3. 因记录、计算错误
造成个别观测误差每
超限一处,但点位精度
合格
4.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观测记录字迹潦草、
不整齐、不规范每一处
2. 外业记录无校核签
名每一处
3.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8
JT/ T 952—2025
表4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续)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内业处理
1. 坐标系统使用
错误
2. 起算数据使用
错误
3. 起算点等级不能
满足测量工程的要求
4. 外业验算缺项
5. 计算方法错误,计
算结果、分析结论不
正确
6. 点位中误差超限
7. 边长相对中误差
超限
8. 测角中误差完全
超限
9.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最弱边相邻点的
相对点位中误差超限
或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超限
2. 数据检验后,不满
足规范要求
3. 数据剔除不符合
规定
4. 方位角闭合差
超限
5.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在测角中误差不
超限的条件下,三角形
闭合差每超限一处
2. 在不影响三角形
闭合差条件下,每有一
站因记录、计算错误造
成测站观测中误差
超限
3. 在整个成果精度
不超限的条件下,计算
错误每一处
4. GNSS 网某条基线
长度中误差超限, 或
GNSS 基线分量改正数
超限一处但GNSS 网最
弱点点位中误差未
超限
5. 其他导致产品轻
微缺陷的差、错、漏
1. 内业记录不规范每
一处或计算数值有差错
每一项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技术报告
1. 无技术报告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内容
不全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结论不明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资料整理
1. 成果资料错漏较
多,给成果使用造成严
重影响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上交资料缺重要
成果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成果资料数字、计
量单位错漏,影响成果
整体质量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数字错漏或计量单
位每错一处,但不影响整
体成果质量
2. 缺少记录、计算签名
每一处
3. 图式、符号不规范每
一处
4. 无资料清单,或有清
单但名称与资料不完全
相符
5. 测量资料汇总零乱
6.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5. 3 高程控制测量
5. 3. 1 检验项目应包括技术设计、仪器检验和校准、选点造标埋石、外业观测、内业计算、技术报告、资
料整理等内容。
5. 3. 2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应按表5 的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进行检验。
9
JT/ T 952—2025
表5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
项目子项目内容
技术设计—
1. 技术设计格式、内容与规范的符合程度
2. 设计技术指标、方案与规范或合同要求的符合程度
3. 引用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4. 文字、术语和计量单位
仪器检验和校准—
1. 仪器的选用
2. 按照行业规范执行仪器的计量检定
3. 现场检验和校准的内容、方法和结果
4. 检验、校准资料
选点造标埋石
选点
1. 控制点网分布和密度
2. 点位的选择
3. 路线的布设
造标埋石 1. 标石规格和埋设质量
2. 标志质量
点之记绘制 1. 内容完整性
2. 绘制质量
外业测量
观测
1. 观测方法和时间段的选择
2. 观测精度、重测及重测取舍
3. 与已知高等级点联测方法和路线选择
4. GNSS 高程起算数据和观测信息
记录 1. 记簿和字迹质量,计算结果
2. 观测、记簿的差错及处理
内业计算—
1. 高程系统和起算数据
2. 外业验算资料和计算数据
3. 计算方法
4. 内业验算、内业成果质量和精度
技术报告、
资料整理
技术报告
1. 技术报告内容与规范的符合程度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对关键技术环节或新技术应用的描述
4. 对出现的技术问题的处理
5. 对质量和精度指标的检查、统计和分析
6. 对成果的评价和建议
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汇总和归档
5. 3. 3 高程控制测量应按表6 的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进行质量检验。
10
JT/ T 952—2025
表6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技术设计
1. 无技术设计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不能满
足项目或规范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不完整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文字、术语
或计量单位等差错每
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选点造标
埋石
1. 点位条件完全不
符合要求
2. 标石规格完全不
符合要求
3. 标石埋设完全不
符合要求
4.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选点选择不合理
2. 标石规格和埋设
不符合要求
3. 漏绘点之记
4.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水准路线图、水准
路线结点接测图错漏
2. 点之记中一般项
目内容错误或缺项
3. 因记录、计算错误
造成个别观测误差每
超限一处,但点位精度
合格
4.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点之记或注记等差
错每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仪器检验
和校准
1. 采用的主要仪器
未按要求计量检定或
技术指标无法满足项
目技术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未进行现场检验
和校准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现场检验或校准
主要项目超限一项
2. 仪器参数设置错
误但未对质量造成
影响
3. 水准仪i 角检验结
论不明
4.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水准仪i 角检验计算
错误每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外业测量
1. 伪造原始记录或
成果资料
2. 高程系统使用
错误
3. 起算点等级不能
满足测量工程的要求
4. 主要参数设置错
误,严重影响成果质量
5. 测段、区段、路线
高差不符值超限
6.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成果取舍、重测不
合理
2. 连续两测站观测
红黑面高差之差、前后
视距累积差、前后视距
较差超限
3. 原始记录中连环
涂改或修改
4. 附合路线、环线闭
合差或支线路往返较
差超限
5.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每有1/3 的高程
点观测条件不符合规
范要求
2. 每有一个测站观
测红黑面高差之差
超限
3. 测段往返高差不
符值每超限一处,但不
造成平差结果的超限
4. 验算项目每缺
两项
5.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观测记录字迹潦草、
不整齐、不规范每一处
2. 数字错漏或计量单
位每错漏一处, 不影响
质量
3. 未绘制水准路线图
4. 记录簿有缺项
5. 外业记录无校核签
名每一处
6.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11
JT/ T 952—2025
表6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续)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内业计算
1. 起算数据使用
错误
2. 平差后高程成果
中误差完全超限
3.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平差后每千米高
差中误差超限
2. 外业验算项目
缺项
3. 验算方法不正确、
对结果影响较大的计
算错误
4.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计算错误造成观
测较差每超限两处
2. 平差计算成果有
错误,但不影响质量
3. 平差计算成果无
验算资料
4.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水准观测记录手簿
填写每缺一项
2. 水准手簿计算错误
每一处
3.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技术报告
1. 无技术报告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内容
不全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结论不明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资料整理
1. 成果资料错漏较
多,给成果使用造成严
重影响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上交资料缺重要
成果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成果资料数字、计
量单位错漏,影响成果
整体质量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数字错漏或计量单
位错漏每一处,但不影响
整体成果质量
2. 缺少记录、计算签名
每一处
3. 图式、符号不规范每
一处
4. 无资料清单,或有清
单但名称与资料不完全
相符
5. 测量资料汇总零乱
6.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5. 3. 4 当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各测量成果应分别按表5 和表6 进行检查。
5. 4 水位控制测量
5. 4. 1 检验项目应包括技术设计、仪器检验与校准、水位站布设、水位观测、基准面确定、技术报告、资
料整理等内容。
5. 4. 2 水位控制测量应按表7 的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进行检验。
表7 水位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
项目子项目内容
技术设计—
1. 技术设计格式、内容与规范的符合程度
2. 设计技术指标、方案与规范或合同要求的符合程度
3. 引用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4. 文字、术语和计量单位
12
JT/ T 952—2025
表7 水位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续)
项目子项目内容
仪器检验与校准—
1. 仪器选择
2. 按照行业规范执行仪器的计量检定
3. 现场检验和校准的项目、方法和结果,水位仪常数K 值的测定
4. 检验、校准资料
水位站布设
选址、埋石、
观测设备安装
1. 站址的选择
2. 水位站的位置及变动
3. 工作水准点埋设位置、点之记、埋设质量
4. 水位观测设备布设图
5. 水尺、水尺组、水位仪初装后的校验,比对测定的精度
6. 水位控制有效范围的确定
水准联测
1. 水准联测等级的选定
2. 水尺零点的接测、校核
3. 水准联测方法和内业计算
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
1. 观测时制
2. 缺测次数、时间和处理方法
3. 自计式水位仪换纸、检校比对过程及结果
4. 整点水位、高/ 低水位、高/ 低潮时及其水位观测情况
5. 水位遥报仪数据传输质量
6. 水位仪测量精度、走时机构时间误差
记录及资料整理
1. 记簿和字迹质量,计算结果
2. 观测、记簿的差错及处理
3. 观测资料
4. 水位过程曲线异常和水位仪零点漂移检查
基准面确定
平均海面
1. 各类水位站平均海面确定方法
2. 同步观测资料的检查
3. 计算结果
4. 水位曲线绘制
理论最低潮面
1. 理论最低潮面计算方法的采用
2. 理论最低潮面计算所需的水位资料
3. 计算结果
航行基准面
1. 内河航行基准面计算资料
2. 计算方法及结果
3. 上下游同步观测
技术报告、
资料整理
技术报告
1. 技术报告内容与规范的符合程度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对关键技术环节或新技术应用的描述
4. 对出现的技术问题的处理
5. 对质量和精度指标的检查、统计和分析
6. 对成果的评价和建议
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汇总和归档
13
JT/ T 952—2025
5. 4. 3 水位控制测量应按表8 的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进行质量检验。
表8 水位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技术设计
1. 无技术设计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不能满
足项目或规范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不完整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文字、术语
或计量单位等差错每
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仪器检验
和校准
1. 采用的主要测量
仪器未按要求计量检
定或技术指标无法满
足项目的技术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仪器设备未按规
定进行现场检验和
校准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现场检验或校准
主要项目每缺一项或
超限一项
2. 岸上压力式验潮
仪人工比对时长等不
符合要求
3.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仪器检验记录不规
范每一处或计算数值有
差错每一项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水位站布设
1. 水尺零点确定错
误,对成果质量造成严
重影响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水位站/ 水尺布设
位置不符合要求
2. 水文控制范围、站
点密度不符合要求
3. 水尺零点或工作
水准点连测精度超限
4.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主要水准点或工
作水准点未按规范要
求连测或复测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海上定点验潮站选
址未选择平坦海区抛设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水位观测
1. 连环涂改,伪造观
测记录及成果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潮位推算方法未
同历史数据或实测数
据比对,或比对结果不
符合规范要求
2. 无验潮测量,未验
证其水位改正精度
3. 原始记录中对结
果有重大影响的错误
4.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更换水尺时,原水
尺与新水尺未按规范
要求同步读记
2. 验潮仪观测数据
未进行人工比对,或未
利用相邻验潮站进行
校核
3. 相邻两验潮站潮
差、潮时差超出规范
要求
4. 长期水位站和基
本水尺未建立水位站
过程记录或手簿
5. 压力式水位计未
进行密度改正
6. 雷达式水位计水
位归算错误
7.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观测记录字迹潦草、
不整齐、不规范每一处
2. 水位观测时间间隔
超出规范要求
3. 水位计算或资料填
写错漏每一处
4. 水位同步观测因风
浪影响数据跳变未进行
平滑处理
5.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14
JT/ T 952—2025
表8 水位控制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续)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基准面确定
1. 基准面确定错误,
影响最终成果质量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水位数据的基面
改正数使用错误,影响
最终成果质量
2. 基准面确定方法
不符合要求
3.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深度基准面计算
方法或水位改正方法
未经鉴定而使用,但水
位改正误差不超限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数值标识或资料填
写错漏每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技术报告
1. 无技术报告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内容
不全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结论不明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资料整理
1. 成果资料错漏较
多,给成果使用造成严
重影响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上交资料缺重要
成果
2. 成果资料错漏较
多,严重影响质量
3.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成果资料数字、计
量单位错漏,影响成果
整体质量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数字错漏或计量单
位每错漏一处,但不影响
整体成果质量
2. 缺少记录、计算签名
每一处
3. 图式、符号不规范每
一处
4. 无资料清单,或有清
单但名称与资料不完全
相符
5. 测量资料汇总零乱
6.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5. 5 地形测量
5. 5. 1 检验项目应包括技术设计、外业观测、内业处理、资料提交等内容。
5. 5. 2 地形测量成果应按表9 的质量检验项目和内容进行检验。
表9 地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
项目子项目内容
技术设计—
1. 技术设计格式、内容与规范的符合程度
2. 设计技术指标、方案与规范或合同要求的符合程度
3. 引用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4. 文字、术语和计量单位
仪器检验和校准—
1. 仪器的选用
2. 按照行业规范执行仪器的计量检定
3. 现场检验和校准的内容、方法和结果
4. 检验、校准资料
15
JT/ T 952—2025
表9 地形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续)
项目子项目内容
外业观测—
1. 测站和测站补点的密度
2. 标志的设置
3. 观测方法、指标和精度
4. 观测手簿记录和注记的完整性以及数字记录、划改的规范性
5. 测图点校正及观测条件
6. 细部坐标点、地物与地貌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
7. 测点校对、地物与地貌取舍情况及现场检查记录
8. 地物、地貌的符号和图式
9. 等高线勾绘
10. 测量范围和比例尺
内业处理
内业计算 1. 解析法补点
2. 图解法展点
内业绘图
1. 绘图软件的利用
2. 数字地形图要素分类
3. 建筑物细部坐标点、地物和地貌等地理要素
4. 线划、符号、注记
5. 图上点线关系与记录的一致性
6. 地物、地貌实地抽查记录
7. 地物、地貌的拼接
8. 图廓整饰和图边、地界、境界的拼接
技术报告、
资料整理
技术报告
1. 技术报告内容与规范的符合程度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对关键技术环节或新技术应用的描述
4. 对出现的技术问题的处理
5. 对质量和精度指标的检查统计分析
6. 对成果的评价和建议
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汇总和归档
5. 5. 3 地形测量成果按表10 的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进行质量检验。
表10 地形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技术设计
1. 无技术设计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不能满
足项目或规范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不完整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文字、术语
或计量单位等差错每
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16
JT/ T 952—2025
表10 地形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续)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仪器检验
和校准
1. 采用的主要测量
仪器未按要求计量检
定或技术指标无法满
足项目的技术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仪器未进行现场
检验和校准
2. 仪器参数设置错
误,影响计算
3. 仪器次要技术指
标有轻微超限
4.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观测条件掌握不
严,不符合规定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仪器检验结果单位
标注错误或记录不全每
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外业观测
1. 坐标系统使用
错误
2. 起算数据使用
错误
3. 点位中误差完全
超限
4. 影像反差、清晰
度、色调等质量元素超
限,严重影响成图质量
5. 影像分辨率低于
规范要求
6.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成果取舍、重测不
合理
2. 起算点等级不能
满足测量工程的要求
3. 网络全球定位系
统实时动态测量(网络
RTK)、连续运行参考
站系统(CORS)坐标转
换残差超限
4. 网络RTK、CORS
测图时未进行点校正
或结果错误
5. 抽检数中40% 的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超限
6. 外观质量差(如噪
声、云影等),严重影响
影像质量
7.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主要地形地物点
平面位置和高程误差
超限
2. 一幅图中20% 的
测点密度和高程注记
密度不符合要求
3. 渡口、码头、桥梁
等重要地形地物测量
错漏每一处
4. 错、漏测主要明显
地貌、边坡点及主要特
征点每一处
5. 网络RTK、CORS
连续测量碎部点超过
50 点未检核一个重合
点或检核点平面与高
程较差超限
6. 影像反差、清晰
度、色调等质量元素参
数任一项局部超限,对
成图存在影响
7. 遥感影像提取数
据比对精度超限
8.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次要地形地物点平
面位置误差超限
2. 测图未在符合测量
等级要求的控制点上进
行校核
3. 错、漏测图上50 mm
的双线道路或水系、双线
桥梁及其附属建筑物每
一处
4.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内业计算— — —
1. 补点和展点错误每
一点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17
JT/ T 952—2025
表10 地形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续)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内业绘图
1. 重大泄密性质的
错误
2. 基本资料错用、漏
用,造成重要要素漏转
或错转
3. 国界、未定国界、
特殊地区界错绘漏绘、
描绘严重变形,或其附
近地物错绘错注,造成
主权归属错误
4.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原图拼接中有三
条图廓边与相邻图廓
拼接误差超限,而且呈
系统性
2. 重要地物要素属
性普遍错漏
3. 符号、线划、注记
规格与图式严重不符
4.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图廓坐标注记错
漏或图廓整饰不符合
现行图式规定每三处
2. 原图拼接中相邻
两图廓边的接边误差
每超限两处
3. 陆域及岛礁地形
测量不完整或新旧地
形拼接不合理
4.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点、线关系处理不合
理每一处
2. 漏绘计曲线100 mm
以上或首曲线150 mm 以上
3. 各类符号、线划、注
记错漏每一处
4. 图名或图号错漏每
一处
5. 图幅接合表内图名、
图号注错每一处
6. 未注明坐标系统或
高程系统
7. 新测岸线、地形、地
物等碎部点属性及颜色
标注不清晰,或属性标注
错误每两处
8. 地物要素特征测量
点冗余
9. 地形草图点号标注
错漏每一处
10. 地形套用设计资
料,未注明资料来源
11. 未对海图上施工
区、填筑区进行现场调查
并更新相应注记每一处
12. 地物要素漏绘或表
达错误每一处
13.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技术报告—
1. 无技术报告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内容
不全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结论不明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资料整理—
1. 上交资料缺重要
成果
2. 成果资料错漏较
多,严重影响质量
3.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成果资料数字、计
量单位错漏,影响成果
整体质量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不影响成果质量的
数字错漏或计量单位每
错一处
2. 缺少记录、计算签名
每一处
3. 图式、符号不规范每
三处
4. 无资料清单,或有清单
但名称与资料不完全相符
5. 测量资料汇总零乱
6.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18
JT/ T 952—2025
5. 6 水深测量
5. 6. 1 检验项目应包括测量任务书与技术设计、测量仪器检验校准、外业水深测量、内业水深数据处
理、外业报告图板、技术报告、资料整理等内容。
5. 6. 2 水深测量成果按表11 的质量检验项目和内容进行检验。
表11 水深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
项目子项目内容
测量任务书
与技术设计—
1. 技术设计格式、内容与规范、测量任务书、合同要求符合程度
2. 设计技术指标、方案与规范或合同要求的符合程度
3. 引用的数据及资料
4. 文字、术语和计量单位
测量仪器检验、校准—
1. 仪器的选择
2. 按照行业规范执行的检定仪器的计量检定
3. 现场检验与校准的项目、方法和结果
4. 仪器设备安装、设置的正确性
5. 检验、校准资料
外业水深测量
数学基础
1. 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深度基准的正确性
2. 投影计算的正确性
3. 平面控制的正确性
4. 水位控制、高程控制、基准面确定的正确性
测线布设
1. 外业图板准备
2. 测线方向、间距
3. 测深检查线
定位
1. 定位点间距、定位精度
2. 定位中心与测深中心的一致性及偏距量取
3. 定位与测深、记录的同步性
4. 测图比例尺与定位精度的关系
5. 现场定位比对
6. 卫星定位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测定方法
测深
1. 测深的环境、气象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 测深时间与水位观测时间的同步校对
3. 测深与扫测定位、记录的同步性
4. 声速剖面测量
5. 扫测范围
6. 模拟记录与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及质量
7. 对新发现的障碍物的加密探测
8. 测量船速
19
JT/ T 952—2025
表11 水深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续)
项目子项目内容
内业水深数据处理—
1. 定位和水深的量取质量,水深特征点选取、虚假水深信号的判断
处理
2. 水深测量姿态修正、吃水改正、声速及器差改正、偏心改正
3. 数字记录与模拟记录的比对
4. 水深点内插质量情况
5. 水深计算
6. 障碍物高度或最浅水深计算
7. 记录的完整性及质量
外业报告图板—
1. 坐标格网绘制
2. 内业图板刻制质量
3. 水深点内插
4. 水深特征点选取
5. 图式、符号、线形、字体
6. 等深线勾绘
7. 各类要素的完整性
8. 地物、地貌完整性
9. 原图整饰
10. 图廓、地界、境界拼接
技术报告、资料整理
技术报告
1. 技术报告内容与规范、测量任务书的符合程度
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3. 对关键技术环节或新技术应用的描述
4. 对出现的技术问题的处理
5. 对质量和精度指标的检查统计分析
6. 测量结论和对成果的评价
资料整理
1. 填写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
2. 内容与测量任务书、技术设计的符合程度
3. 对关键技术环节或新技术应用的描述
4. 对出现的技术问题的处理
5. 对质量和精度指标的检查统计分析
6. 各项测量成果结论明确性和对成果的评价
数据汇交 1. 数据汇交符合性
2. 数据汇交完整性
注1:表中水深测量成果检验项目所列子项目检查内容适用于常规水深测量。
注2:当水下障碍物加密测量工作量少,不作为独立项目考核时,可将其实测成果纳入常规水深测量一并详查。
5. 6. 3 水深测量成果按表12 的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进行质量检验。
20
JT/ T 952—2025
表12 水深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测量任务书
与技术设计
1. 无技术设计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或任务
书不能满足项目或规
范要求
2. 任务书中对航道
锚地港池重要通航水
域沉船等碍航物未作
扫测要求
3.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或任务
书技术内容不完整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设计与任务书
文字、术语或计量单位等
差错每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测量仪器
检验、校准
1. 采用的主要测量
仪器未按要求计量检
定或技术指标无法满
足项目的技术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仪器未进行现场
检验和校准
2. 未进行船舶动吃
水测定且未说明理由
3.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需现场检验或校
准主要项目每缺一项、
不符合规范要求一项
或超限一项
2. 船舶动吃水测定
计算错误
3.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仪器检验结果单位
标注错误或记录不全每
一处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数学基础
1. 平面或高程基准
使用错误
2. 平面坐标或高程
基准起算点使用错误
3. 深度基准面使用
错误
4.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 — —
测线布设
1. 测深线布设完全
不符合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测深线布设间距
或布设方向50% 不符
合规范或项目要求
2. 未布设检查线
3.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测深线布设间距
或布设方向部分不符
合规范或项目要求
2. 检查线布设长度、
方向不符合规范要求
3.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码头前沿测线布设
不符合要求
2. 单波束加密测深测
线布设不符合规范要求
3.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定位—
1. 定位中心与换能
器偏差过大,未作归算
而造成点位精度超限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一幅图中每有
20% 的定位点间距不
符合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一幅图中每有10%
的定位点间距不符合
要求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21
JT/ T 952—2025
表12 水深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续)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测深
1. 测深精度完全
超限
2. 测深数据严重
错误
3.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特殊水深点未按
要求进行加密或加密
测量不符合要求每
一处
2. 测深与水位观测
不同步而引起测深精
度超限
3. 原图拼接,有三条
图廓边与相邻图廓边
拼接误差超限,且呈系
统性
4. 单波束测量未按
设计要求实施
5. 涌浪波高超过规
范要求未进行改正
6. 未按技术设计要
求进行导标线测量
7. 未按技术设计要
求对倾倒区等重要的
水深区域加密测量
8. 未按技术设计要
求布设验潮站导致测
量成果精度超出规范
要求
9.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养殖区、鱼栅等范
围未按要求测定每
一处
2. 测区内新增架空
电缆、大桥等的净空高
度未收集或未测定每
一处
3. 通航水域内的障
碍物或特殊浅点、未精
测的直体水深每漏测
一处
4. 首版图未测至零
米线或零米线测量不
完整,且未做说明
5. 与上版海图水深
不能合理拼接区域未
补测
6.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测深信号中断或测
深线接头漏空超过允许
值每一处
2. 未按技术设计或任
务书要求测至0 m 或2 m
等深线每一处
3. 验潮站布设与技术
设计不一致,不影响成果
质量
4.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内业水深
数据处理—
1. 水位分带改正
错误
2. 仪器校验改正、吃
水改正不准确
3.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在通航水域内每
有连续两个水深浅点
未量取或一个碍航水
深浅点未量取
2. 部分潮位改正
错误
3. 声速改正不符合
要求每一次
4. 每幅图超过10%
水深点选取间隔不符
合要求
5. 动吃水改正数未
按不同测量船速或主
机转速进行改正
6.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测深模拟记录与数
字记录不一致未作处理
每一处
2. 观测成果计算错漏,
但不影响成果质量
3.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22
JT/ T 952—2025
表12 水深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续)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外业
报告图板
1. 重大失密性质的
错误
2. 基本资料错用、漏
用,造成重要要素漏转
或错转
3. 国界、未定国界、
特殊地区界错绘漏绘、
描绘严重变形,或其附
近地物错绘错注,造成
主权归属错误
4.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各种符号、注记等
严重不符合现行图式
规定
2. 图幅数学基础使
用错误
3.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图名、图号同时注
错或漏注
2. 图廓坐标注记错
漏,或图廓整饰不符合
现行图式规定
3. 外业报告图板检
查线浅水深未上图
4. 外业报告图板未
勾绘或漏绘等深线
100 mm以上
5. 未绘制航迹线图
6.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图式、符号不规范每
三处
2. 外业报告图板未标注
沉船障碍物符号及注记
3. 未测区域未标注说
明及范围线每一处
4. 外业报告图板等深
线勾绘错误50 mm 以下
每三处或50 mm 以上每
一处
5. 成图数据部分采用
已有的扫测资料,没有详
细注明已有资料的来源
和测量日期
6. 码头前沿水深缺测,
且未加以说明每一处
7. 航迹线图绘制不
完整
8.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技术报告
1. 无技术报告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内容
不全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技术报告结论不明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资料整理
1. 伪造原始记录或
成果资料
2. 其他导致产品严
重缺陷的差、错、漏
1. 上交资料缺重要
成果
2. 成果资料错漏较
多,严重影响质量
3. 主测深线与检查
线测深比对不符值超
限点数超出规范要求
4.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去除干出沉船未
有现场人员查验和核
查记录
2. 相邻图幅拼接处
深度未进行比对
3. 水位改正方案与
技术设计不一致
4. 海上定点水位站
同步验潮时间不符合
规范要求
5. 采用新的潮位控
制方案、方法时,缺少
潮位性质分析、精度
评估
6. 潮位关键技术控
制内容表达不明确或
不完整
7.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不影响成果质量的
数字错漏或计量单位每
错一处
2. 缺少记录、计算签名
每一处
3. 无资料清单,或有清
单但名称与资料不完全
相符
4. 测量资料汇总零乱
5. 新测水深与上版海
图水深不符,未说明原因
6. 验潮站仪器零点变
化情况未进行说明
7. 各资料仪器型号表
述不一致每两处
8. 外业资料中对要素
属性未描述每三处
9. 漏绘工作水准点点
之记每一处
10.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23
JT/ T 952—2025
表12 水深测量成果质量缺陷分类及内容(续)
检查内容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数据汇交—
1. 外业汇交成果数
据缺项
2. 其他导致产品重
缺陷的差、错、漏
1. 汇交图板未表示
外业报告图板中的特
殊浅点水深
2. 其他导致产品一
般缺陷的差、错、漏
1. 外业汇交成果资料
清单不完整
2. 其他导致产品轻微
缺陷的差、错、漏
5. 7 扫海测量
5. 7. 1 扫海测量包含多波束扫测、侧扫声呐扫测、磁力仪扫测、四波束扫测、软(硬)式扫海具扫测、机
载激光测深等,当以一种手段实施项目时,可单独进行质量及等级评定。
5. 7. 2 检验项目应包括测量任务书与技术设计、测量仪器检验校准、外业测量实施与记录、内业数据
处理、技术报告与资料整理等内容。
5. 7. 3 扫海测量成果应按表13 的质量检验项目和内容进行检验。
表13 扫海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
项目子项目内容
测量任务书
与技术设计—
1. 技术设计格式、内容及测量任务书与相关规范和合同要求的符合
程度
2. 技术设计中技术指标、实施方案与规范或合同要求的符合程度
3. 引用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4. 文字、术语和计量单位
测量仪器
检验、校准—
1. 测量仪器的选用
2. 按照行业规范要求需检定仪器的计量检定
3. 现场仪器检验与校准的项目、方法和结果
4. 仪器检验、校准资料
多波束扫测
仪器安装校准
1. 仪器安装与仪器偏差测量
2. 船体坐标系建立
3. 安装校准参数
外业测量
1. 测线布设
2. 水位观测
3. 声速测量
4. 姿态补偿
5. 定位
6. 扫测或重测
外业记录 1. 外业记录簿外观、字迹质量、计算结果
2. 外业记录簿记录错误及处理
数据处理
1. 各子系统数据检查
2. 吃水、潮位、声速等数据改正
3. 水深数据清理及滤波
4. 可疑浅点判断
5. 数据输出
24
JT/ T 952—2025
表13 扫海测量成果质量检验项目及内容(续)
项目子项目内容
侧扫声呐扫测
外业测量
1. 仪器设备调试
2. 测线布设
3. 定位
4. 扫测或重测
外业记录 1. 外业记录簿外观、字迹质量、计算结果
2. 外业记录簿记录错误及处理
数据处理
1. 侧扫声呐图像判读
2. 可疑障碍物判读、位置归算
3. 侧扫声呐图像数据输出
磁力仪扫测
外业测量
1. 仪器校准
2. 校准站设置
3. 测线布设
4. 定位
5. 扫测或重测
外业记录 1. 外业记录簿外观、字迹质量、计算结果
2. 外业记录簿记录错误及处理
数据处理
1. 磁测数据检查和清理
2. 磁异常目标位置归算
3. 磁测数据改正
4. 磁测成果输出
机载激光测深
仪器安装校准
1. 仪器安装与仪器偏差测量
2. 机体坐标系建立
3. 安装校准参数
外业测量
1. 飞行高度及速度设计
2. 测线布设
3. 水位观测
4. 波形数据的完整性
5. 定位定向系统(POS)数据的完整性
6. 点云的重叠度和完整性
7. 点云密度
8. 补飞或重飞
外业记录 1. 外业记录簿外观、字迹质量、计算结果
2. 外业记录簿记录差错及处理
数据处理
1. 航带拼接检查
2. 点云数据分类和滤波
3. 海面波浪滤波
4. 水位改正及深度转换
5. 点云数据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
6. 可疑浅点判断
7. 数据输出
25
JT/ T 95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5月12日 16:08: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7103.html
图书

JT/T 857-2025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低碳评价方法

JT/T 857-2025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低碳评价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