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A 43
团体标准
T/CAQI 387—2024
测量不确定度在分析化学领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指南
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in analyticalchemistry quality control
2024-04-30 发布2024-05-29 实施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通用原则......................................................... 2
4.1 全面性....................................................................... 2
4.2 科学性....................................................................... 2
4.3 合理性....................................................................... 2
4.4 实用性....................................................................... 2
5 分析化学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2
5.1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 2
5.2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2
5.3 测量不确定度与标准差的关系................................................... 2
6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计算............................................................. 2
6.1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确定....................................................... 2
6.2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 3
7 测量不确定度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
7.1 测量不确定度在评价准确度中的应用............................................. 3
7.2 测量不确定度在监控分析系统稳定性中的应用..................................... 4
7.3 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验室间比对中的应用........................................... 5
7.4 测量不确定度在符合性判定中的应用............................................. 5
附录A(资料性) 测量不确定度核查方法的准确度.........................................6
附录B(资料性) 测量不确定度评价实验室内部比对结果的准确度...........................8
附录C(资料性) 测量不确定度在控制图中的应用........................................10
附录D(资料性) 测量不确定度在符合性判定中的应用....................................12
参考文献............................................................................. 16
T/CAQI 387—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国军标(北京)标准化技术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国军标(北京)标准化技术研究院、辽宁省检验检测认
证中心、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鹰潭市检验检测认证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实安科
技有限公司、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纳鸥科技(山西)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新疆轻工职业技术
学院、通标伟业(北京)标准化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成长玉、刘万阳、郑卫东、王毅、施墨君、戴其全、杨桂花、陈勇、高颖、吴
毓炜、孔锋、袁丽、赵榕、李娜、杨红杰、刘明军、鲁勇、方红明、刘玉星、王燕、许雪英、樊素慧。
T/CAQI 387—2024
1
测量不确定度在分析化学领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明确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通用原则,提供了测量不确定度与标准差的关系以及测量不确定
度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面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分析化学领域测量不确定度在核查方法准确度、评价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结果、评价实
验室比对结果、监控分析系统稳定性及符合性判定等方面的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3358.2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第2 部分:应用统计
GB/T 6379.1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1 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 10092—2009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测试结果的多重比较
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ISO/IEC Guide 98-3 测量不确定度第3 部分: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指南[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Part 3: 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GUM:1995)]
ILAC-G8/09:2019 判定规则和符合性声明指南(Guidelines on decision rules and statements
of conformity)
3 术语和定义
GB/T 3358.2、GB/T 6379.1、JJF 1059.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析系统analytical system
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条件范围,包括仪器、试剂、操作程序、检测样品、工作人员、环境和质量保
证措施等。
[来源:GB/T 32467—2015,9.5]
3.2
独立重复检测independent repeated test
化学分析检测中,当前的检测不受以往同样或类似样品检测的影响,包括独立准备检测样品,随机
安排检测顺序。
[来源:GB/T 32467—2015,2.7]
T/CAQI 387—2024
2
4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通用原则
4.1 全面性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宜考虑所有可能的不确定度来源,评估过程中不遗漏任何重要分量。
4.2 科学性
使用适宜的统计工具进行分析,遵循公认的标准和规范,评估过程具有可重复性和可追溯性。
4.3 合理性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评估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不对某些分量过度估计或忽视其他重要分量。
4.4 实用性
评估方法和过程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验室和其他相关机构实施;评估结果易于理解和应用,能够
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5 分析化学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5.1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达
5.1.1 测量不确定度作为检测活动中表达独立重复检测结果变动范围的参数。此参数通常取扩展不确
定度,或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其包含因子。
5.1.2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方法见JJF 1059.1—2012 中第5 章。
5.2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分析化学实验室通常从两个方面获取测量不确定度各分量的值。
a) 对在规定测量条件下测得的量值,用统计分析方法获得实验标准偏差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测量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
b) 根据有关信息估计的先验概率分布得到标准偏差估计值的方法,为测量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
其评定主要根据有关的信息或经验,比如:有证标准物质、校准证书、检定证书、对有关技术
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了解和经验等。
5.3 测量不确定度与标准差的关系
5.3.1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重复性标准差和测量不确定度都用于表征实验室多次独立重复检测结果的分
散性。
5.3.2 在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中,当测定同一个浓度或含量水平时,测量不确定度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结
果分散性度量,使用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检测结果的精密度,比使用重复性标准差更加合理可靠。
5.3.3 实验室再现性标准差反映的是所有随机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变化的结果,只要样本量足够大,实
验室再现性标准差与测量不确定度可等同使用。
6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计算
6.1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确定
6.1.1 识别引入测量不确定度各个分量时,宜重点识别和评定权重较大的、重要的分量。按所占权重
对各分量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可作为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T/CAQI 387—2024
3
6.1.2 在检测分析过程中,采取规范操作、增加独立重复检测次数、调整被测样品溶液浓度处于校准
曲线中部水平等措施,可减小独立重复检测结果波动性。
注:如果没有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目标物及其含量水平的足够信息时,可先评估在样品中添加标准溶液对检测结果
准确度是否有影响。如果没有影响,则可采用在样品中添加标准溶液的方法,用未添加标准溶液的样品作为空
白,检测结果扣除空白以后即为标准溶液的独立重复检测结果。
6.2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
6.2.1 当测量函数不是各输入量的乘积时,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是由若干不确定度分量构成的,
不宜由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直接计算获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宜采取按平方和开方(必要时加协方差)
计算得到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6.2.2 当各分量是绝对测量不确定度时,需转换成相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成,即评定和表达均使用
相对测量不确定度。
6.2.3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传播律,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由各输入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和各输入量间的
协方差构成。各输入量间相关时的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计算可参照JJF 1059.1—2012 第4 章中的第
4.4.4 条。
7 测量不确定度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7.1 测量不确定度在评价准确度中的应用
7.1.1 核查方法准确度
7.1.1.1 计算算术平均值
7.1.1.2 假定核查样品为有证标准物质,则有证标准物质的测量不确定度为U1,有证标准物质称量、
稀释、定容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被包含在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中,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则为
U2。独立重复检测通常不少于6 次,算术平均值按公式(1)计算。测量不确定度核查方法准确度的方
法参考附录A。
注:在考察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时,同一检测方法有不同样品前处理过程的,宜将样品前处理纳入考察过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