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TIS 029-2024 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关键备件分类分级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L 60
团体标准
T/CATIS 029—2024
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关键备件分类分级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of key spare parts for IT infrastructure ofdata centers and computation centers
2024 - 12 - 24 发布 2025 - 01 - 01 实施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 发布
目 次
前言 ................................................................................ .Ⅱ
引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2
5 备件的标准化分类和质量分级模型 ..................................................... 3
5.1 模型构成 ....................................................................... 3
5.2 模型使用要求 ................................................................... 4
6 备件的分类 ......................................................................... 4
6.1 概述 ........................................................................... 4
6.2 服务器设备的关键备件类型 ....................................................... 4
6.3 存储设备的关键备件类型 ......................................................... 5
6.4 网络/安全设备的关键备件类型 .................................................... 5
7 备件的分级 ......................................................................... 5
7.1 备件质量等级划分 ............................................................... 5
7.2 备件质量分级评定要素 ........................................................... 5
7.3 备件质量分级评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 6
8 备件分级结果的应用 ................................................................. 6
8.1 概述 ........................................................................... 6
8.2 系统可用性因素对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影响 ......................................... 6
8.3 设备可用性因素对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影响 ........................................ 10
8.4 设备负载因素对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影响 .......................................... 11
8.5 机房环境因素对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影响 .......................................... 12
附录A(资料性) 服务器设备关键备件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 14
附录B(资料性) 存储设备关键备件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 26
附录C(资料性) 网络/安全设备关键备件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 29
参考文献 ............................................................................. 37
T/CATIS 029—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委员会、贤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息技术分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共享服务有
限公司、国能数智科技开发(北京)有限公司、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仁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明软件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海量数据
技术有限公司、慧镕电子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培安、仵晓、吕艳、张睿、吴占奎、韩世聪、曾志刚、史明慧、刘强、李
亮、王元民、于治、谭伟、韩冰霜、韩旭、杨峥、何恺琦、刘伟成、裴永智、王伟岗、王同良、刘阳、
俞慧。
T/CATIS 029—2024
III
引 言
在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相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过程中涉及大量备件的使用,全新备件
和非全新/利旧备件分别满足企业/组织针对不同IT业务场景和预算水平的需求。
利旧备件与全新备件在性能状态、外观成色等方面存在差异,另外,包括原厂商在内的各类信息
技术运维服务商对于所提供备件的产品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条款也不尽相同。本文件旨在对数据中心
和算力中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需的备件制定标准化分类和质量分级模型,并针对各
种应用场景为备件使用方选用备件提供参考依据,为备件提供方交付备件提供遵循规则。
T/CATIS 029—2024
1
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关键备件
分类分级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领域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相关备件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备件
分类和质量分级,提供了具体的备件质量分级评定方法(包括具体评定要素和评定指标),以及不同信
息技术业务场景下各等级备件的适用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需的备件的分类和质量
分级,并针对各种应用场景为备件使用方选用备件提供参考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28827.1—2022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8827.4—2019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4部分:数据中心服务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8827.1—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为实现数据的存储、计算和交换,集中管理和维护大规模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物理空间与承载设
施的综合体。
注:该综合体通常拥有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和大容量的存储能力,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速访问。
3.2
算力中心 computation center
具备高性能计算、大规模存储、高速网络的物理空间与承载设施的综合体。
注:该综合体能够提供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的算力服务,为各种计算密集型任务(例如科学计算、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等)提供计算能力。
3.3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CATIS 029—2024
2
能够为企业/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计算、存储、传输、安全等技术资源的所有硬件、软件
和服务。
3.4
备件 spare parts
设备的部件单元。
注:在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信息技术设备运维场景下、特指能够对相关设备进行现场故障部件更换和/或系统加载
扩容的部件单元,也被称为Field Replaceable Unit;FRU。
3.5
利旧备件 recycled spare parts
被使用过但仍具有使用价值或经过专业再制造过程后可应用于设备维修、系统运行保障或产品扩
容的部件单元。
3.6
系统可用性 system availability
信息技术业务系统在特定时间段内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服务的能力。
注:通常为该系统正常运行且能够提供服务的时间与其整体运行时间(包含因故障维护或其它问题而导致系统不可
用的业务中断时间)的占比。
3.7
设备可用性 device availability
信息技术设备在特定时间段内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服务的能力。
注:通常为该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间与其整体运行时间(包含因故障维护或其它问题而导致设备不可用的停机时间)
的占比。
3.8
再制造 remanufacture
以被使用过的设备部件单元为基础,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对其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再
制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的生产过程。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CC: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CPU: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CC: 错误检查和纠正(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
GPU: 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I/O: 输入/输出(Input/Output)
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T/CATIS 029—2024
3
5 备件的标准化分类和质量分级模型
5.1 模型构成
本文件确定的模型框架由备件分类、备件质量分级、备件分级结果应用三部分构成。
本文件对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相关备件做出分类,并针对关键备件制定质量
分级标准,给出具体评定要素、评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结合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在系统可用性、设备可用性、设备负载情况和机房运
行环境方面的差异,本文件明确了各级别备件所适配的不同IT业务场景和备件使用场景,为备件使用
方和备件提供方在选用备件和交付备件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备件标准化分类与质量分级模型见图1。
图1 备件标准化分类与质量分级模型
备件分类办法:按照GB/T28827.4—2019 中4.2 数据中心运行维护对象内容,本文件将数据中心
和算力中心的物理资源(本文件称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中的硬件部分)划分为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和
网络/安全设备三类,在每类设备下识别关键备件。
备件质量分级办法:备件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自高向低依次为S、A、B、C和D级。备件的质量
分级评定要素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性能状态、外观成色、出厂/质保时长和来源追溯。通过详细定
义各要素的评定指标和权重关系,可以确定备件的整体质量等级。为明示已完成评定的备件等级,以
不同颜色圆形标签代表各等级备件评定结果,经评定备件获得相应等级标签,颜色与等级对应如下:
绿色标签 S 级
蓝色标签 A 级
黄色标签 B 级
桔色标签 C 级
红色标签 D 级
T/CATIS 029—2024
4
备件质量分级结果应用:以系统可用性、设备可用性、设备负载和机房运行环境作为选用不同等
级备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l S级备件:适用于各类业务场景,多用于关键性业务场景,满足高级别系统可用性和设备可用
性要求、承担高负荷运行、对机房环境容错能力要求高;
l A级备件:适用于关键性业务场景,满足高级别系统可用性和设备可用性要求、承担高负荷运
行、对机房环境容错能力要求高;
l B级备件:适用于次关键性业务场景或高冗余度设计的关键业务场景,满足较高等级系统可用
性和设备可用性要求、承担较高等级的运行负载、对机房环境容错能力要求较高;
l C级备件:适用于非关键性业务场景或高冗余度设计的次关键业务场景,满足中等级系统可用
性和设备可用性要求、承担一般性运行负载、对机房环境容错能力要求中等;
l D级备件:适用于非关键性业务场景,适合于低级别系统可用性要求和设备可用性要求、承担
低负荷运载、对机房环境容错能力要求低。
5.2 模型使用要求
因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具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渐老化下降的特性并且会受到其具体存放环境的影响,
备件的质量分级评定结果并非一成不变,应于每年度对相关备件的质量等级进行复评。
6 备件的分类
6.1 概述
数据中心与算力中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中涉及备件应用的设备类型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安
全设备三大类。
6.2 服务器设备的关键备件类型
服务器设备的关键备件类型如下:
a) CPU:作为服务器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组件;
b) 硬盘:作为服务器系统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组件;
c) 内存:用于临时性存放CPU运算数据,并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数据的组件;
d) 主板:用于承载服务器核心部件的电路板组件;
e) 电源:用于对服务器整机及各部件提供稳定电力供应的组件;
f) 风扇:用于对服务器各部件提供散热功能的风冷组件;
g) GPU:专门用于图形处理和并行计算的服务器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加速计算和图形渲染操作,
也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场景;
h) 磁盘阵列卡:服务器中用于管理和优化服务器硬盘阵列的组件;
i) 液冷模组:采用液态冷却工质流动方式,带走发热元件热量,能替代风冷换热模式的组件。
6.3 存储设备的关键备件类型
存储设备的关键备件类型如下:
a) 硬盘:存储设备中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关键组件;
T/CATIS 029—2024
5
b) 存储控制器:用于管理存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负责存储设备访问、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
任务的组件;
c) 电源:用于对存储设备整机及各部件提供稳定电力供应的组件;
d) 风扇:用于对存储设备各部件以风冷方式散热、保护设备免受过热损害的组件。
6.4 网络/安全设备的关键备件类型
网络/安全设备的关键备件类型如下:
a) 主控板卡:网络/安全设备的主控单元,主要负责系统控制和管理工作的组件;
b) 交换网板卡:用于负责系统数据平面的数据线速交换的组件;
c) 业务板卡:用于业务接口的数据接入和处理的组件;
d) 监控板卡:网络/安全设备的集中监控单元,主要提供设备监控、管理和节能减排功能的组件;
e) 电源:用于网络/安全设备整机及各部件提供稳定电力供应的组件;
f) 风扇:用于为网络/安全设备各部件以风冷方式散热、保护设备免受过热损害的组件;
g) IB网络模块:InfiniBand(IB)网络架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将服务器与IB网络连接起
来,提供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通道,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速通信需求的组件;
h) IB板卡:也称为InfiniBand板卡,为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提供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通道,
优化了网络拓扑结构,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提高了CPU效率,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
性的组件。
7 备件的分级
7.1 备件质量等级划分
根据产品质量及输出服务能力方面的差距,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备件质量等
级分为以下五级:
l S级备件:已通过CCC认证的原厂原封全新备件,性能和外观均处于最佳状态,使用寿命长且
有原厂质保;
l A级备件:性能优质的次新备件,无明显使用痕迹,性能和外观均处于最佳状态,使用寿命长,
有供应商长期质保;
l B级备件:性能稳定度高的非全新备件,有轻微使用痕迹,有供应商提供的长期质保;
l C级备件:性能基本稳定的非全新备件,外观有明显使用痕迹,有供应商提供的短期质保;
l D级备件:性能下降较明显或外观有轻度磨损的非全新备件,质保期极短或无质保。
7.2 备件质量分级评定要素
对备件进行质量分级的主要评定要素为备件的性能状态、外观成色、出厂/质保时长和来源追溯,
具体内容如下:
l 性能状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处理能力、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率等;
l 外观成色:备件的外观状况和标识完整度情况;
l 出厂/质保时长:备件的生产日期/质量保障期时长;
l 来源追溯:备件的来源是否明确与合规,确保其来源可追溯性。
T/CATIS 029—2024
6
7.3 备件质量分级评定方法及计算公式
备件的质量分级评定结果是由性能状态、外观成色、出厂/质保时长和来源追溯等四项评定要素的
得分加权计算得出,各评定要素的占比分别为:性能指标占(50%)、外观成色占(20%)、出厂/质保
时长占(15%)、来源追溯占(15%)。
备件质量分级评定的I 综合值 按式(1)计算。
I 综合值 = I 性能状态 ×50% + I 外观成色 ×20% + I 出厂/质保时长 ×15% + I 来源追溯 ×15% ..........(1)
综合评定分数与等级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综合评定得分与等级对照表
质量评分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I 综合值 /分 I 综合s =100 100>I 综合a ≥90 90>I 综合b ≥80 80>I 综合c ≥70 70>I 综合d ≥60
基于对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关键备件的分类,各关键备件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
与评定指标值见附录A、附录B及附录C。
8 备件分级结果的应用
8.1 概述
备件质量分级的应用需考虑系统可用性、设备可用性、设备负载和机房环境等四方面因素。将这
些影响因素与备件的质量分级标准进行映射,有助于备件使用方、采购方和提供方针对具体业务需求
制定明确的备件质量选用级别和验收标准。
系统可用性因素是影响相关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重要指标,系统承载业务类型和系统架构类型是
系统可用性的核心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直接影响备件质量等级的选择。
系统承载业务类型的变化可能导致系统架构的调整,系统架构的优化可以提高系统可用性,降低
故障率和恢复时间。高可用性要求可能推动系统架构向更加复杂和冗余的方向发展,以增加系统的可
靠性和稳定性。
8.2 系统可用性因素对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影响
8.2.1 按照系统承载业务类型
信息化业务主要分为以下六种类型:生产环境、准生产环境、容灾环境、备份环境、开发环境和
测试环境。承载不同业务类型的系统通常配置不同等级的系统可用性。
a) 生产系统:指IT业务系统最终部署并提供给真实用户使用的IT软硬件环境。
b) 准生产系统:与生产系统高度相似的IT 软硬件环境,主要应用于IT 业务系统正式部署到生
产环境之前的新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c) 容灾系统:在异地建立的一套或多套与生产系统功能相同的IT系统,可与生产系统相互进行
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生产系统因意外(如火灾、地震等)停止工作时,可立即接管
服务并使之继续正常工作。
T/CATIS 029—2024
7
d) 备份系统:承担数据备份或系统备份功能的IT软硬件环境。
e) 测试系统:对新开发的系统或其功能组件进行初步测试的环境。
f) 开发系统:业务系统软件代码的生成环境。
对应于各类型业务系统的差异化系统可用性要求,备件质量等级的选用参考标准见表2、表3、表
4。
表2 服务器设备备件质量等级的选用参考标准
系统环境
备 件 类 型
中央处理器
(CPU)
图形处理器
(GPU)
硬盘 内存 主板 电源 风扇 液冷模组 磁盘阵列卡
生产环境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准生产环境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容灾环境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备份环境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开发环境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测试环境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表3 存储设备备件质量等级的选用参考标准
系统环境
备 件 类 型
硬盘 存储控制器 电源 风扇
生产环境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准生产环境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容灾环境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备份环境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开发环境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测试环境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表4 网络/安全设备备件质量等级的选用参考标准
系统环境
备 件 类 型
风扇 电源 交换网板卡 主控板 监控板卡 业务板卡 IB板卡 IB网络模块
生产环境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准生产环境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容灾环境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备份环境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开发环境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测试环境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T/CATIS 029—2024
8
8.2.2 按照系统架构类型
系统架构类型一般包括下列三种:
l 单机:指单独使用一台设备,独立运行、资源独享、无集群配置;
l 双机:指使用两台相同或类似的设备进行配置,以实现冗余和高可用性;
l 集群:指由多个计算节点组成的系统,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并协同工作,以提供高可用性和负
载均衡。
系统可用性要求直接影响系统架构类型的设计,不同系统架构保障相应系统可用性指标的达成,
在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下,决定了不同备件类型相应等级的选择,按照系统架构的备件质量等级选
用如下:
a) 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9%,年度可中断时长≤5.26 分钟,相应等级的选择服务器设备与存储
设备见表5;网络/安全设备见表6。
表5 服务器设备与存储设备
系统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中央处理器
(CPU)
硬盘 内存 主板
图形处理器
(GPU)
磁盘阵列卡 液冷模组 存储控制器
单机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双机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集群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表6 网络/安全设备
系统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主控板卡 交换网板卡 业务板卡 监控板卡 IB网络模块 IB板卡
单机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双机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集群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 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年度可中断时长≤52.56 分钟,相应等级的选择服务器设备与存储
设备见表7;网络/安全设备见表8。
表7 服务器设备与存储设备
系统
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中央处理器
(CPU)
硬盘 内存 主板
图形处理器
(GPU)
磁盘阵列卡 液冷模组 存储控制器
单机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双机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集群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T/CATIS 029—2024
9
表8 网络/安全设备
系统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主控板卡 交换网板卡 业务板卡 监控板卡 IB网络模块 IB板卡
单机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双机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集群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 系统可用性达到99.9%,年度可中断时长≤8.76 小时,相应等级的选择服务器设备与存储设
备见表9;网络/安全设备见表10。
表9 服务器设备与存储设备
系统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中央处理器
(CPU)
硬盘 内存 主板
图形处理器
(GPU)
磁盘阵列卡 液冷模组 存储控制器
单机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双机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集群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表10 网络/安全设备
系统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主控板卡 交换网板卡 业务板卡 监控板卡 IB网络模块 IB板卡
单机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双机
C级及以上
集群
d) 系统可用性达到99%,年度可中断时长≤87.6 小时,相应等级的选择服务器设备与存储设备
见表11;网络/安全设备见表12。
表11 服务器设备与存储设备
系统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中央处理器
(CPU)
硬盘 内存 主板
图形处理器
(GPU)
磁盘阵列卡 液冷模组 存储控制器
单机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双机
C级及以上
集群
T/CATIS 029—2024
10
表12 网络/安全设备
系统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主控板卡 交换网板卡 业务板卡 监控板卡 IB网络模块 IB板卡
单机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双机
C级及以上
集群
e) 系统可用性达到89%,年度可中断时长≤40.15 天。 相应等级的选择服务器设备与存储设备
见表13;网络/安全设备见表14。
表13 服务器设备与存储设备
系统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中央处理器
(CPU)
硬盘 内存 主板
图形处理器
(GPU)
磁盘阵列卡 液冷模组 存储控制器
单机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双机
D级及以上
集群
表14 网络/安全设备
系统架构
备 件 类 型
主控板卡 交换网板卡 业务板卡 监控板卡 IB网络模块 IB板卡
单机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双机
D级及以上
集群
8.3 设备可用性因素对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影响
设备可用性因素是影响相关类别备件等级选择的重要指标,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的IT设备主要应
用以下三种可用性类型:
a) 无冗余: 指运行业务的设备所包含的相关部件是单一的;
b) 1+1冗余:指设备中有两个相同的部件,一主一备方式;
c) N+1冗余:. 指设备中有N个相同组件运行,有一个组件作为备份。
不同的设备可用性类型对于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具体对应关系见表15、表16、表17。
T/CATIS 029—2024
11
表15 服务器设备具体对应关系
高可用类型
备 件 类 型
中央处理器
(CPU)
图形处理器
(GPU)
硬盘 内存 主板 电源 风扇 液冷模组 磁盘阵列卡
无冗余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1+1冗余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
N+1冗余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
表16 存储设备具体对应关系
高可用类型
备 件 类 型
硬盘 存储控制器 电源 风扇
无冗余 -- -- -- --
1+1冗余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N+1冗余 D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表17 网络/安全设备具体对应关系
高可用类型
备 件 类 型
风扇 电源 交换网板卡 主控板 监控板卡 业务板卡 IB板卡 IB网络模块
无冗余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1+1冗余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N+1冗余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 -- -- -- D级及以上
8.4 设备负载因素对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影响
设备负载因素对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影响见表18、表19、表20。
表18 服务器设备和存储设备的CPU、GPU、内存负载
负载率
年度累计负载时长
9个月以上
年度累计负载时长
6个月~9个月
年度累计负载时长
3个月~6个月
年度累计负载时长
1个月~3个月
年度累计负载时
长不足1个月
>70%
建议扩容或升级硬
件设备
建议扩容或升级硬
件设备
建议扩容或升级硬
件设备
建议扩容或升级硬
件设备
建议扩容或升级
硬件设备
51%~70%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41%~50%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31%~40%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21%~30%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20%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T/CATIS 029—2024
12
表19 服务器设备和存储设备的硬盘负载
数据类型
平均每日I/O 读写
大于12 h
平均每日I/O 读写
7 h~12 h
平均每日I/O 读写
2 h~6 h
平均每日I/O 读写
小于2 h
业务数据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系统数据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备份数据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表20 网络/安全设备类板卡的CPU、内存、带宽负载
负载率
年度累计负载时长
9个月以上
年度累计负载时长
6个月~9个月
年度累计负载时长
3个月~6个月
年度累计负载时长
1个月~3个月
年度累计负载时长
不足1月
80%<
建议扩容或升级硬
件设备
建议扩容或升级硬
件设备
建议扩容或升级硬
件设备
建议扩容或升级硬
件设备
建议扩容或升级硬
件设备
61%~80%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41%~60%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A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21%~40%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20%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8.5 机房环境因素对备件质量等级选择的影响
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IT设备属于精密电子产品,对于其所运行的物理环境有严格要求。主要是机
房温度、湿度、洁净度、供电质量、电磁环境等因素。
参考GB 50174—2017和T/CCUA 001—2023,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在空间环境、供配电、温/湿度、
空气颗粒浓度和电磁影响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具有不同质量等级,按照自高向低分为A级、B级、
C级三级。各级别数据中心/算力中心与相关设备运行状态直接相关的各环境指标对应见表21;服务器
设备备件质量等级选择受机房环境因素的影响见表22;存储设备备件质量等级选择受机房环境因素的
影响见表23;网络/安全设备备件质量等级选择受机房环境因素的影响见表24。
表21 直接相关的各环境指标对应
环境指标
机 房 等 级
A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B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C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温度范围 18℃ ~ 27℃ 18℃ ~ 28℃ 18℃ ~ 30℃
湿度范围 ≤ 60% ≤ 60% ≤ 60%
洁净度(颗粒浓度) ≤ 17600粒/升 ≤ 35000粒/升 无严格要求
静电电压 ≤ 1 kV ≤ 1.5 kV 无明确要求
振动加速度 ≤ 500 mm/s² ≤ 1000 mm/s² 无强制标准
T/CATIS 029—2024
13
表21 直接相关的各环境指标对应(续)
环境指标
机 房 等 级
A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B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C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配电架构 双路+N+X冗余架构 双路+基本备用电源 单路+基础备用电源
后备电源 启动时间≤15 s,N+1冗余 延长启动时间,无冗余 满足基本运行需求
动环监控 全覆盖+联动 核心覆盖 无强制要求
空调与新风系统
空调系统为N+X架构
冷源系统具备≥12 h的水源储备
空调系统允许非冗余设计,水源
储备可按需缩短
空调系统和水源储备无严格要求
表22 服务器设备备件质量等级选择受机房环境因素的影响
机房等级
备 件 类 型
中央处理器
(CPU)
硬盘 内存 主板
图形处理器
(GPU)
磁盘阵列卡 液冷模组 存储控制器
A级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B级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表23 存储设备备件质量等级选择受机房环境因素的影响
机房等级
备 件 类 型
硬盘 存储控制器 电源 风扇
A级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B级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表24 网络/安全设备备件质量等级选择受机房环境因素的影响
机房等级
备 件 类 型
风扇 电源 交换网板 主控板 监控板卡 业务板卡 IB板卡 IB网络模块
A级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D级及以上
B级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及以上
C级
数据中心/算力中心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B级及以上
T/CATIS 029—2024
14
AA
附 录 A
(资料性)
服务器设备关键备件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A.1 中央处理器(CPU)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中央处理器(CPU)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见表A.1。
表A.1 中央处理器(CPU)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性能状态
(50%)
通过使用相应CPU厂商专用性能测试工具对以下指标与备件额定值要求进行符合性对比,测试结果对比数据
一致为通过,不一致为不通过:
1. 温度测试(通过/不通过)
2. 品牌标识符测试(通过/不通过)
3. 频率测试(通过/不通过)
4. CPU前端总线(通过/不通过)
5. 缓存大小测试(通过/不通过)
以上各项均通过100分,任何一项不通过,不得分
注:性能状态额定值通过产品标签或官方手册获取;厂商专用性能测试工具通过相应厂商官网下载。
外观成色
(20%)
产品
包装
原厂包装
原厂封条
包装外观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原厂包装
非原厂封条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有再制造产品标识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轻微污损
非原厂包装
包装有轻微破损
包装标签不完整
产品
外观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明显使用痕迹
表面无划伤/无磕碰痕
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无划伤
表面无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无
氧化/无脏污
管脚无缺针/无断
针/无弯曲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轻微划伤/无
明显磕碰痕迹
触点无脱落/有轻微
氧化/轻微脏污
管脚无缺针/无断针
/无弯曲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较明显划伤/有
轻微磕碰痕迹
触点有脱落/轻微氧化
/有较明显脏污
产品
标签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
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
签较完整/有轻微污
垢或划痕
可识别文字内容
防伪标识可辨识
标签有污损
文字信息较难辨识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上述3项中,符合1~2
项得25 分,符合3 项
不得分
T/CATIS 029—2024
15
表A.1 中央处理器(CPU)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续)
A.2 硬盘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硬盘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见表A.2。
表A.2 硬盘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性能状态
(50%)
通过行业普遍认可的专用硬盘健康检测工具检测机械硬盘健康状况,测试显示结果“good”意为“状态好”,
代表硬盘健康度评测结果与额定指标一致。
固态
硬盘
1.硬盘健康度:good
2.99%≤颗粒平均
擦写次数
3.99%≤可用备用
空间
4.上电时间0H
1.硬盘健康度:good
2.90%≤颗粒平均
擦写次数<99%
3.90%≤可用备用
空间≤98%
4.上电时间≤1000H
1.硬盘健康度:good
2.80%≤颗粒平均
擦写次数≤89%
3.80%≤可用备用空
间≤89%
4.1000H<上电时间
≤10000H
1.硬盘健康度:good
2.70%≤颗粒平均擦
写次数≤79%
3.70%≤可用备用空
间≤79%
4.10000H<上电时间
≤30000H
1.硬盘健康度:good
2.10%<颗粒平均擦
写次数≤69%
3.10%<可用备用空
间≤69%
4.30000H<上电时间
机械
硬盘
1.硬盘健康度为
good
2.上电时间<10H
3.重分配扇区计数
=0
4.硬盘通电次数<
10次
5.无法校正的错误
数=0
1.硬盘健康度为
good
2.上电时间≤1000H
3.重分配扇区计数
=0
4.11次<硬盘通电
次数≤299次
5.无法校正的错误
数=0
1.硬盘健康度为
good
2.1000H<上电时间
≤10000H
3.重分配扇区计数
=0
4.300次≤硬盘通电
次数介于≤999次
5.无法校正的错误
数=0
1.硬盘健康度为good
2.10000H<上电时间
≤20000H
3.重分配扇区计数=0
4.1000次≤硬盘通电
次数介于≤2999次
5.无法校正的错误数
≤10
1.硬盘健康度为good
2.20000H<上电时间
3.重分配扇区计数=0
4.3000次≤硬盘通电
次数介于≤5000次
5.10<无法校正的错
误数介于≤30区间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出厂/质
保时长
(15%)
出厂
时长
距备件出厂日期
2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3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5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8年
以上
质保
时长
原厂商质保1年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1年以
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个
月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
个月以下
备件提供方质保3 个
月以下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来源追溯
(15%)
有进货发票(原厂商
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报关证明(仅进口
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原厂商除
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报关证明(仅进口备
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备件为再生资源还
需提供再生资源回
收经营备案登记证
明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备件测试报告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T/CATIS 029—2024
16
表A.2 硬盘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续)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外观成色
(20%)
产品
包装
原厂包装
原厂封条
包装外观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原厂包装
非原厂封条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有再制造产品标识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轻微污损
非原厂包装
包装有轻微破损
包装标签不完整
产品
外观
盘体外观完好
原厂LOGO及标识
盘体外观完好
盘体无污渍锈迹
原厂LOGO及标识
无物理形变
金手指无划痕
盘体外观完好
盘体无污渍锈迹
原厂LOGO及标识
无物理形变
金手指轻微划痕
盘体外观完好
盘体轻微污渍锈迹
原厂LOGO及标识
无物理形变
金手指轻微磨损/氧
化
盘体外观完好
盘体有污渍锈迹
原厂LOGO及标识
有物理形变
金手指有磨损及氧
化
产品
标签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
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
签较完整/有轻微污
垢或划痕
可识别文字内容
防伪标识可辨识
标签有污损
文字信息较难辨识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上述3项中,符合1
项~2项得25分,
符合3项不得分
出厂/质保
时长
(15%)
出厂
时长
距备件出厂日期
2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3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5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8
年以上
质保
时长
原厂商质保1年以
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1
年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
个月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个
月以下
备件提供方质保3
个月以下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来源追溯
(15%)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备件为再生资源还
需提供再生资源回
收经营备案登记证
明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备件测试报告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A.3 内存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内存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见表A.3。
T/CATIS 029—2024
17
表A.3 内存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性能状态
(50%)
通过使用相应内存厂商专用性能测试工具对以下指标的实际性能与额定值进行符合性对比,测试结
果对比数据一致为通过,不一致为不通过:
1.ECC校验测试(通过/不通过)
2.内存频率测试(通过/不通过)
3.内存带宽测试(通过/不通过)
4.内存存取速度测试(通过/不通过)
以上测试均通过100分,任何一项不通过,不得分
注:性能额定值可通过产品标签或官方手册获取;厂商专用性能测试工具均可通过相应厂商官网下
载获取。
外观成色
(20%)
产品
包装
原厂包装
原厂封条
包装外观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原厂包装
非原厂封条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有再制造产品标识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轻微污损
非原厂包装
包装有轻微破损
包装标签不完整
产品
外观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表面无划伤
表面无磕碰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无划伤
表面无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无
氧化/无脏污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轻微划伤/无
明显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有轻
微氧化/轻微污渍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较明显划伤
/有轻微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有
轻微氧化/有污渍
产品
标签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
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
签较完整/有轻微污
垢或划痕
可识别文字内容
防伪标识可辨识
标签有污损
文字信息较难辨识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上述3 项中,符合
1~2项得25分,符
合3项不得分
出厂/质保
时长
(15%)
出厂
时长
距备件出厂日期
2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3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5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8
年以上
质保
时长
原厂商质保1年以
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1
年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
个月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个
月以下
备件提供方质保3
个月以下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来源追溯
(15%)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备件为再生资源还
需提供再生资源回
收经营备案登记证
明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备件测试报告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T/CATIS 029—2024
18
A.4 主板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主板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见表A.4。
表A.4 主板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性能状态
(50%)
通过使用相应主板厂商专用性能测试工具对以下指标与备件额定值进行符合性对比,测试结果对比满
足要求为通过,不满足为不通过:
1.电压:各电源输出(如+3.3V、+5V、+12V)应在±5%的公差范围内(通过/不通过)
2.温度:主板在满配运行时的温度应低于同型号备件额定值(通过/不通过)
3.功能完整性:所有接口和功能(如USB、PCIe、SATA等)应正常工作(通过/不通过)
以上各项均通过100分,任何一项不通过,不得分
注:专用性能测试工具均可通过相应厂商官网下载获取;额定值可通过产品标签或官方手册获取。
外观成色
(20%)
产品
包装
原厂包装
原厂封条
包装外观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原厂包装
非原厂封条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有再制造产品标识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轻微污损
非原厂包装
包装有轻微破损
包装标签不完整
产品
外观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表面无划伤
表面无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氧化
针脚无使用痕迹
插槽无使用痕迹
金手指无使用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无划伤/磕碰痕
迹
各触点无脱落/氧化
针脚和插槽有轻微
使用痕迹
金手指有轻微使用
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轻微划伤/无明
显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有轻微
氧化
针脚和插槽有轻微划
痕及氧化痕迹
金手指有轻微划痕及
氧化痕迹
整体有轻微物理形变
表面有划伤/有轻微
磕碰痕迹
各触点有氧化现象
针脚和插槽有轻微划
痕及氧化痕迹
金手指有划痕及氧化
痕迹
产品
标签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
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
签较完整/有轻微污
垢或划痕
可识别文字内容
防伪标识可辨识
标签有污损
文字信息较难辨识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上述3项中,符合1
项~2项得25分,符
合3项不得分
出厂/质
保时长
(15%)
出厂
时长
距备件出厂日期
2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3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5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上
质保
时长
原厂商质保1年
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1
年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
个月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个
月以下
备件提供方质保3个
月以下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T/CATIS 029—2024
19
表A.4 主板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续)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来源追溯
(15%)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报关证明(仅进口
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备件为再生资源还
需提供再生资源回
收经营备案登记证
明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备件测试报告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A.5 电源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电源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见表A.5。
表A.5 电源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性能状态
(50%)
通过使用厂商指定适配设备,并且使用官方网站推荐的相应产品的命令,测试以下指标与备件额定值要
求,进行符合性对比,测试结果对比数据一致为通过,不一致为不通过:
1.加电后电源可正常识别(通过/不通过)
2识别电源型号与标签型号一致(通过/不通过)
3.识别电源功率与额定功率一致(通过/不通过)
以上各项均通过100分,任何一项不通过,不得分
注:电源性能状态额定值可通过产品标签或官方手册获取。
外观成色
(20%)
产品
包装
原厂包装
原厂封条
包装外观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原厂包装
非原厂封条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有再制造产品标识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轻微污损
非原厂包装
包装有轻微破损
包装标签不完整
产品
外观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无划伤
表面无磕碰痕迹
金手指轻微磨损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轻微划伤
表面无明显磕碰痕
迹
金手指轻微划痕/氧
化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较明显划伤
表面有轻微磕碰痕迹
金手指有轻微划痕/
氧化
整体有轻微物理形变
表面有划伤/有磕碰
痕迹
各触点有氧化现象
针脚和插槽有划痕及
氧化痕迹
金手指有划痕及氧化
痕迹
产品
标签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
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
签较完整/有轻微污
垢或划痕
可识别文字内容
防伪标识可辨识
标签有污损
文字信息较难辨识
T/CATIS 029—2024
20
表A.5 电源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续)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上述3项中,符合1~
2 项得25 分,符合3
项不得分
出厂/质保时
长
(15%)
出厂
时长
距备件出厂日期
2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3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5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上
质保
时长
原厂商质保1 年以
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1
年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
个月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 个
月以下
备件提供方质保3 个
月以下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来源追溯
(15%)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备件为再生资源还
需提供再生资源回
收经营备案登记证
明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备件测试报告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A.6 风扇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风扇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见表A.6。
表A.6 风扇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性能状态
(50%)
通过观察风扇加电后运转情况对以下指标与备件要求进行符合性对比,测试结果对比满足要求为通过,
不满足为不通过:
1. 安装到设备后可正常识别风扇(通过/不通过)
2. 运行转速在额定转速范围(通过/不通过)
3. 识别风扇信息与标签信息一致(通过/不通过)
4. 风扇运行不存在异常噪音(通过/不通过)
以上各项均通过100分,任何一项不通过,不得分
外观成色
(20%)
产品
包装
原厂包装
原厂封条
包装外观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原厂包装
非原厂封条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有再制造产品标识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轻微污损
非原厂包装
包装有轻微破损
包装标签不完整
产品
外观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表面无划伤
表面无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
各触点无氧化
各触点无脏污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无划伤
表面无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
各触点无氧化
各触点无脏污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轻微划伤
表面无明显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
各触点轻微氧化
各触点轻微脏污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较明显划伤
/有轻微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有
氧化/有污渍
T/CATIS 029—2024
21
表A.6 风扇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续)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外观成色
(20%)
产品
标签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签
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
签较完整/有轻微污
垢或划痕
可识别文字内容
防伪标识可辨识
标签有污损
文字信息较难辨识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上述3 项中,符合
1~2项得25分,符
合3项不得分
出厂/质保时
长
(15%)
出厂
时长
距备件出厂日期
2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3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5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上
质保
时长
原厂商质保1 年以
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1
年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个月
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 个
月以下
备件提供方质保3
个月以下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来源追溯
(15%)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备件为再生资源还需
提供再生资源回收经
营备案登记证明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备件测试报告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A.7 图形处理器(GPU)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图形处理器GPU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见表A.7。
表A.7 图形处理器(GPU)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性能状态
(50%)
通过使用相应GPU 厂商专用性能测试工具及第三方基准测试工具以命令行方式查看系统日志等方式进
行性能指标测试
1.实测性能符合标称
值(100%)
2.无明显显存错误或
运算错误
3.温度 < 70℃
4.功耗接近设计值
5.驱动版本为最新,
固件无更新需求
1.实测性能接近标称
值(90%~100%)
2.无明显显存错误或
运算错误
3.温度 < 70℃
4.功耗接近设计值
5.驱动版本为最新,固
件无需更新
1.实测性能略低于标
称值(80%~89%)
2.偶尔出现显存错误
3.温度 70℃~79℃
4.功耗略有波动
5.驱动版本旧但仍受
支持
1.实测性能下降明显
(60%~79%)
2.显存错误较频繁
(每小时>5次)
3.温度 80℃~90℃
4.功耗波动较大
5.驱动或固件不再支
持最新特性
1.实测性能下降严重
(<60%)
2.显存错误严重(每
小时>10次)
3.温度 > 90℃
4.功耗不稳定
5.驱动或固件严重过
期,存在稳定性问题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上述5项中,符合2
项以内得25分,符合
2项及以上不得分
T/CATIS 029—2024
22
表A.7 图形处理器(GPU)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续)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外观成色
(20%)
产品
包装
原厂包装
原厂封条
包装外观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原厂包装
非原厂封条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有再制造产品标识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轻微污损
非原厂包装
包装有轻微破损
包装标签不完整
产品
外观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明显使用痕迹
金手指无任何使用痕
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金手指轻微磨损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金手指有轻微划痕及
氧化情况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较明显使用痕迹
金手指有轻微划痕
及氧化情况
产品
标签
原厂标签完整清
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
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
签较完整/有轻微污
垢或划痕
可识别文字内容
防伪标识可辨识
标签有污损
文字信息较难辨识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上述3项中,符合1
项~2项得25分,符
合3项不得分
出厂/质
保时长
(15%)
出厂
时长
距备件出厂日期
2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3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5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上
质保
时长
原厂商质保1年以
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1年
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个
月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个
月以下
备件提供方质保3个
月以下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来源追溯
(15%)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原厂商
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报关证明(仅进口
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备件为再生资源还需
提供再生资源回收经
营备案登记证明
有进货发票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备件测试报告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A.8 磁盘阵列卡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磁盘阵列卡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见表A.8。
T/CATIS 029—2024
23
表A.8 磁盘阵列卡的质量分级评定要素和评定方法
评定要素及权重
质 量 等 级
S级 A级 B级 C级 D级
性能状态
(50%)
通过使用相应厂商专用性能测试工具对以下指标与备件额定值要求进行符合性对比,测试结果对比满
足要求为通过,不满足为不通过:
1.加电自检:查看磁盘阵列卡的缓存容量、微码信息正确识别 (通过/不通过)
2.设备识别磁盘阵列卡名称标签一致(通过/不通过)
3.磁盘阵列卡健康状态为Normal(正常)状态(通过/不通过)
4.磁盘阵列卡正常识别硬盘(通过/不通过)
5.RAID配置测试:创建各种RAID级别测试正常(通过/不通过)
以上各项均通过100分,任何一项不通过,不得分
外观成色
(20%)
产品
包装
原厂包装
原厂封条
包装外观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原厂包装
非原厂封条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有再制造产品标识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完好
非原厂包装
包装外观完好
填充物完好
包装标签轻微污损
非原厂包装
包装有轻微破损
包装标签不完整
产品
外观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任何使用痕迹
整体无物理形变
无明显使用痕迹
表面无硅脂
各触点无脱落/无氧
化
管脚无缺针/无断针/
无弯曲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无硅脂
表面无划伤/无磕碰
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无氧
化/无脏污
管脚无缺针/无断针/
无弯曲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轻微使用痕迹
表面有少量硅脂/
有轻微划伤/无明
显磕碰痕迹
各触点无脱落/有
轻微氧化/有轻微
脏污
管脚无缺针/无断
针/无弯曲
整体无物理形变
有较明显使用痕迹
表面有少量硅脂/较
明显划痕/有轻微磕
碰痕迹
个别触点轻微氧化
个别触点有污渍
产品
标签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标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标
签完整清晰
防伪标识完好
原厂/再制造厂商
标签较完整/有轻
微污垢或划痕
可识别文字内容
防伪标识可辨识
标签有污损
文字信息较难辨识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上述3项中,符合1~
2 项得25 分,符合3
项不得分
出厂/质
保时长
(15%)
出厂
时长
距备件出厂日期
2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3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5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内
距备件出厂日期
8年以上
质保
时长
原厂商质保1 年以
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1 年
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 个
月以上
备件提供方质保6
个月以下
备件提供方质保3 个
月以下
符合,100分 符合,90分 符合,75分 符合,50分 符合,25分
来源追溯
(15%)
有进货发票(原厂
商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报关证明(仅进
口备件涉及)
有进货发票(原厂商
除外)
有产品合格证
有备件测试报告
有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