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5211.5-2025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5部分:纹枯病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67阅读模式

GB/T 45211.5-2025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5部分:纹枯病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65.020.01
CCS B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211.5—2025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第5部分:纹枯病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evaluationofresistancetodiseasesand
insectpestsinwheat—Part5:Sharpeyespot
2025-01-24发布2025-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是GB/T45211《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的第5部分。GB/T45211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条锈病;
———第2部分:叶锈病;
———第3部分:秆锈病;
———第4部分:赤霉病;
———第5部分:纹枯病;
———第6部分:黄矮病;
———第7部分:蚜虫;
———第8部分:吸浆虫。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万权、刘太国、陈巨莲、段霞瑜。

GB/T45211.5—2025
引 言
GB/T45211《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小麦抗病虫性鉴定技术方法、操作程序和鉴定
评价原则,为育种材料筛选、杂交后代选择、抗病基因发掘和品种评价审定等提供规范的标准化技术方
法,对指导和推动我国小麦抗病育种、品种布局和植物检疫等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大
危害的8种重要病虫害,GB/T45211拟分为以下8个部分:
———第1部分:条锈病;
———第2部分:叶锈病;
———第3部分:秆锈病;
———第4部分:赤霉病;
———第5部分:纹枯病;
———第6部分:黄矮病;
———第7部分:蚜虫;
———第8部分:吸浆虫。

GB/T45211.5—2025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
第5部分:纹枯病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小麦抗纹枯病评价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评价程序,规定了接种体制备、抗病性
鉴定、病情调查、抗性评价等内容,描述了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小麦属植物对纹枯病抗性的田间和室内鉴定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纹枯病 wheatsharpeyespot
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同Ceratobasidiumcereale)引起的土传病害。
3.2
抗病性 disease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
3.3
抗性评价 evaluationofresistance
通过相应技术方法和标准鉴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过程。
3.4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病原物所具有的干扰寄主生长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3.5
人工接种 artificialinoculation
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病原物接种体放于植物体感病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
3.6
病情级别 diseaseratingscale
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人为数值化描述。
注:包括病情指数和抗性评价。
3.7
分离物 isolate
采用人工方法从植物发病部位获得的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培养的病原物。
3.8
培养基 medium
能使病原物生长的基质。
注:包括自然配制和人工配制。
1
GB/T45211.5—2025
3.9
接种体 inoculum
能侵染小麦并引起病害的病原体。
3.10
严重度 severity
发病植物单元上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率。
注:也能用分级法表示,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一些代表值表示,说明病害发生的
严重程度。
3.11
病情指数 diseaseindex
全面衡量普遍程度与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
4 评价程序
小麦抗纹枯病评价程序包括接种体制备、接种方法、病情调查、成株期抗性评价。小麦抗纹枯病评
价程序见图1。
图1 小麦抗纹枯病评价程序流程图
2
GB/T45211.5—2025
5 接种体制备
5.1 病原物分离
从发病植株茎和叶鞘基部的典型病斑上以组织分离法分离纹枯病病原物。分离物经形态学、细胞
学和菌丝融合群鉴定(方法见附录A 中A.1、A.2),确认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 及其所属菌
丝融合群后,进行分离物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转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斜面,直接保存
或用石蜡油封存于4℃下备用。
5.2 病原物接种体的制备
将致病性强的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 的菌株参照A.3的方法制成接种体备用。
6 抗病性鉴定
6.1 盆栽鉴定
将干燥后的病菌培养物按一定量与麦种充分混匀(2.5g培养物拌25粒种子),撒播后盖土,随机区
组排列,重复6次。冬小麦需事先进行春化处理,播种时接种。灌浆后期至蜡熟初期,每个盆钵取
20茎,按0级~5级病级指标调查记载纹枯病,计算病情指数。
6.2 大田鉴定
6.2.1 鉴定圃选址
鉴定圃设置在小麦纹枯病适发区,选择具备良好自然发病环境和可控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的地块。
6.2.2 鉴定圃田间设置和播种
6.2.2.1 田间设置
鉴定圃采用开畦条播、等行距设置方式,畦宽1.5m。每个鉴定材料种植1行,行长100cm,行距
33cm,鉴定圃四周设保护行。也可采用穴播方式,每穴间隔25cm。
6.2.2.2 播种
播种时间与当地大田生产一致。条播方式每份材料播种1行,每隔20份鉴定材料播1行感病对照
(矮抗58或其他当地高感品种)。鉴定材料和对照每行均匀播种100粒。穴播方式,每份鉴定材料播种
3穴,每穴20粒种子。
6.2.3 人工接种
6.2.3.1 接种期
条播于小麦分蘖期、拔节初期各接种1次。穴播在拔节期接种1次。
6.2.3.2 接种方法
条播在每行小麦的茎基均匀撒纹枯病病麦粒50粒左右,撒后用土覆盖病麦粒。穴播采用直径
11cm、长度11cm 聚氯乙烯(PVC)管套在小麦茎基部,放入纹枯病病麦粒20粒。
3
GB/T45211.5—2025
6.2.3.3 人工接种前后田间管理
选择雨前或雨后接种。接种前后若遇持续干旱,接种前后应进行喷水或灌溉,保持土表潮湿,促进
病菌生长和侵染。鉴定圃内不施用任何杀菌剂。
7 病情调查
7.1 调查时间
收获前15d~20d调查1次。
7.2 调查方法
鉴定每份材料的发病状况,重点部位为小麦下部叶鞘和茎秆,根据病害症状描述,以鉴定材料为单
元逐株调查,记载病情级别。条播调查样本每次重复不得少于30茎/份材料,穴播调查每穴全部样本
调查。
7.3 病情分级
田间病情调查茎秆,其严重度分级及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表1 小麦纹枯病严重度分级及其症状描述
严重度分级症状描述
0 无症状
1 叶鞘变褐,有病斑,但病菌未侵入茎秆
2 病菌侵入茎秆,病斑环绕茎秆不超过1/2
3 病斑环绕茎秆的1/2(含)~3/4
4 病斑环绕茎秆的3/4(含)以上
5 出现枯、白穗或整株死亡
7.4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
7.4.1 发病率记载及计算
发病率按照公式(1)计算。
P =(l/t)×100 …………………………(1)
式中:
P ———普遍率,%;
l ———发病叶片数;
t ———总叶片数。
7.4.2 病情指数计算
病情指数按照公式(2)计算。
DI=Σn
i=0 (Xi·Si)/Σn
i=0 (Xi·Smax)×100 …………………………(2)
4
GB/T45211.5—2025
式中:
DI ———病情指数;
i ———病级数(0~n);
Xi ———i 级的单元数;
Si ———i 级严重度的代表值;
Smax———严重度最高级值。
8 抗性评价
8.1 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鉴定圃中的感病或高感对照材料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4级或5级),且发病率高于60%,则该批
次抗纹枯病鉴定视为有效。
8.2 重复鉴定
初次鉴定中表现为抗病、中抗、中感的材料,次年用相同的病原菌进行重复鉴定。
8.3 抗性评价分级
8.3.1 依据鉴定材料病情级别(病情指数)确定其对纹枯病的抗性水平,划分级别见表2。
表2 小麦对纹枯病抗性评价
病情指数抗性评价
0 免疫Immune(I)
0<di≤10 抗病resistant(r)<br=""> 10<di≤20 中抗moderatelyresistant(mr)<br=""> 20<di≤40 中感moderatelysusceptible(ms)<br=""> 40<di≤60 感病susceptible(s)<br=""> DI>60 高感Highlysusceptible(HS)
8.3.2 根据两年抗性鉴定结果对鉴定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抗性以统计的最高病情指数为准。
9 鉴定记载表格
小麦抗纹枯病鉴定结果按附录B中表B.1进行记载。
5
GB/T45211.5—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病原物鉴定和接种体制备
A.1 病原物形态和细胞核数目鉴定
将获得的分离物在PDA 培养基上培养,菌落白色至浅褐色,匍匐菌丝直径3.8μm~7.6μm,菌核
直径大于0.05mm、小于3.0mm,白色至褐色,生长适温为20 ℃~25 ℃的可初步鉴定为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 (同Ceratobasidiumcereale)。
采用插片培养法,即将灭菌的盖玻片斜插到PDA 培养基上的菌落边缘,待菌丝长到盖玻片上后取
出染色。将DAPI或Hoechst33258等荧光染料滴到菌丝上,或者直接将长有菌丝的盖玻片置于染色缸
中,黑暗染色3min~5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洗去染液,置于载玻片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因荧光
染料有半衰期,建议染色后尽快观察。镜检细胞核数目,具有双核细胞的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A.2 菌丝融合群鉴定
用于抗性鉴定接种的分离物应首先进行菌丝融合群鉴定。将处于生长状态的菌株与标准菌株同时
从PDA 培养基上移到清洁玻片上,距离2cm~3cm,保湿培养,对峙生长。菌丝生长至前沿相互接触
时,用考马斯亮兰或苯胺蓝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融合。
A.3 病原物接种体制备
取适量小麦,室温(22℃~25℃)下清水浸泡24h~48h,以手捏麦粒软而有弹性,但不碎为度,取
出后清洗并沥干水分,分装到三角瓶或灭菌袋中121℃高温高压灭菌1h。从培养基上的菌落边缘取菌
块接种于上述灭菌麦粒中,在22℃~25℃下培养14d~21d,期间每隔3d~5d摇动一次,使纹枯菌
均匀生长至所有麦粒都长满菌丝。使用前,将长满病菌的麦粒取出,阴凉通风处晾干,晾干后可直接使
用或保存于4℃冰箱中备用。
6
GB/T45211.5—2025
附 录 B
(规范性)
鉴定结果记载表
表B.1规定了小麦抗纹枯病鉴定结果记载表样式。
表B.1 年小麦抗纹枯病鉴定结果记载表
编号品种名称来源
病级株数
0级1级2级3级4级5级
病情指数抗性评价
鉴定地点
接种病原菌分离物编号
接种日期 菌丝融合群类型
感病对照品种名称 调查日期
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di≤60></di≤40></di≤20></di≤10>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3月5日 21:14: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4412.html
图书

LY/T 3410-2024 微波膨化木

LY/T 3410-2024 微波膨化木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
图书

LY/T 3411-2024 超薄纤维板

LY/T 3411-2024 超薄纤维板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
图书

LY/T 3412-2024 细表面人造板

LY/T 3412-2024 细表面人造板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
图书

LY/T 3416-2024 栓皮采集技术规程

LY/T 3416-2024 栓皮采集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