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ZCHA 003-2024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建设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C72
团体标准
T/SZCHA 003—2024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s intelligent central water supply system
2024 – 10 – 18 发布2024 – 10 – 18 实施
深圳市医院协会发布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建设目标............................................................................ 5
5 总体框架............................................................................ 5
6 建设要求............................................................................ 7
6.1 智慧化设计...................................................................... 7
6.2 数据基础....................................................................... 12
6.3 支撑后台....................................................................... 13
6.4 服务平台....................................................................... 14
6.5 应用终端....................................................................... 14
6.6 信息安全体系................................................................... 15
7 施工验收........................................................................... 15
7.1 安装要求....................................................................... 15
7.2 验收要求....................................................................... 17
8 运维管理........................................................................... 18
8.1 可视化信息平台................................................................. 18
8.2 智能判断维护................................................................... 19
8.3 智慧应急管理................................................................... 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耗材类型和更换周期..............................................21
T/SZCHA 003—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深圳市医院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佛山市雅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湖南龙新净水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坪山区中心医院、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广州衡茂环保科技
有限公司、重庆博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坪山区建筑工务署、深圳市儿童
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
田)、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深圳市建筑设计
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珠江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圳市沁源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坪山区人
民医院、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深圳市宝安区妇
幼保健院、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
瘤医院深圳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杰、何敬远、芦小山、翁振锋、刘洪光、王子佳、廖湘庆、朱富强、吴菂、
向龙、赖剑岭、张雷钧、曾庆想、杨木秀、黄远湖、路婧、朱炳强、张斌、叶广山、郭长春、杨剑锋、
周述意、汤伟勇、刘克武、徐金祥、吴清香、邹恩典、杨健飞、黄桂添、黄惠琴、罗利清、刘益民、赵
威、吴国斌、万敏、肖军、罗国辉、刘格斯、肖振宇、刘晏华、邱劲军、符绩文、简圩汞、杨凯茵、冯
胜武、刘岚、黄翠薇、麦桃章、曾振强、徐杨、刘玉燕、陈威旭。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SZCHA 003—2024
3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要求、
施工验收及运维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为各医院提供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的设计、建设、施工、验收及运营
各个阶段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2018 工业锅炉水质
GB/T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4706.3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36部分:商用电开水器和液体加热器的特殊
要求
GB 4806.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GB 4806.11—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
GB 5749—202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GB 9706.1—2020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GB/T 12771—2019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GB 14925—2023 动物实验环境及设施
GB/T 17219—1998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 18883—202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21061—2007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202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 28234—2020 酸性电解水生成器卫生要求
GB 29038 薄壁不锈钢管道技术规范
GB/T 34982—2017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
GB/T 38637.1—2020 物联网感知控制设备接入第1部分:总体要求
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93—201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18—201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194—20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T/SZCHA 003—2024
4
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54—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14—20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981—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1039—201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T 51153—2015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GB 55024—202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
GB 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T 18883—202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29038—2012 薄壁不锈钢管道技术规范
SJG 79—2020 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规程
CJ 94—2005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CJJ/T 154—2020 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标准
CJJ/T 110—2017 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
WS 310.1—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YY 0572—2015 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
HG/T 20507—2014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定
HG/T 20509—2014 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T/CECS 711—2020 智慧医院评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央分质供水系统centralized quality—segmented water supply system
以市政生活饮用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原水,经处理后提供给用户多种水质的供水方式。
3.2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smart centralized quality—segmented water supply system
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央分质供水系统深度融合,实现系统
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管控、远程运维、可视化后台管理、智慧应急管理等功能的中央分质供
水系统。
3.3
主机the host
在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中将原水及回流水进行水质净化及除菌处理的装置。
3.4
管网系统pipe network system
由取水、输水、配水及回水管组成,用于输送、分配、排放及回流的管道总成。
3.5
水质在线监控系统water quality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T/SZCHA 003—2024
5
运用水质在线分析仪、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并配以专业软件,组成一个从取样、预
处理、分析到数据处理及存储的完整系统,从而实现对水质样品的在线自动监测。
3.6
BIM 数字建模bim digital modeling
采用BIM技术和软件工具来创建建筑项目的数字化模型,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将建筑项目的
几何形状、构造细节、材料属性、设备布置等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建模和表示。
3.7
模块化设计modular design
将系统或产品分解为相互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定义的功能和接口,这种模块可
以独立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然后通过定义的接口进行组合和集成,形成完整的系统和产
品。
3.8
浓水回收系统concentrated water recovery system
为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中央分质供水系统一级反渗透浓水回收、储
存、二次净化消毒处理后用于其他非关键用水的系统。
4 建设目标
4.1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要求实现设计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设备信息化、运维精准化、管
理系统化的总体建设目标。从设计、建设到运维全方位综合考虑,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地、
节能、节水、节材)。
4.2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应满足医疗诊(治)疗、器械清洗、清洁卫生、医患饮水等关键用
水需求。
4.3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全面覆盖患者就医体验、身体康复、医院管理和运维的全过程,面
向患者实现水质文件透明化,面向医护人员实现系统信息化,面向医院管理者实现管理和运维
智能化。
4.4 系统安全体系应有效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水质安全、数据安全和医患人员的健康安全,
并做好应急管理措施。
5 总体框架
5.1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建设平台应面向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等用户对象,利用BIM 数
字建模,在设计、施工安装及验收、运维、评价的全过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
术、云计算技术、4G 及以上信号传输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总体建设目标。
5.2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建设应遵循分层建设原则,总体框架分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建
设要求、运维管理,如图1 所示。
T/SZCHA 003—2024
6
图1 总体框架图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建设平台
施工验收BIM 管道安装施工BIM 主机设备安装施工BIM 终端设备安装施
工……
智能安装
施工
项目验收进场资料/材料验收设备施工验收隐蔽工程验收管道试压/渗漏
验收水质验收……
工程设
计
标准体
系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
自来水水质标准各科室用水水质标准系统设计技术标准施工
安装标准系统验收标准……
应急节水系统预处理系统膜处理系统后处理系统末端净化
及监控系统水质传感器水量传感器动力设备传感器噪音、温
度系统管网系统供水系统……
PLC 控制系统PCB 控制系统数据传输通讯软件后台软
管网BIM 建模主机房BIM 数字建模……
建设要求数据基础应用程序文件数据库用户数据库设备数据
库……
数据库服
务器
通讯网络互联网无线网NB—Iot 4G 及以上……
感知系统摄像头RFID ……
支撑后台统一接口API 接口B/S 接口个性化接口……
支撑平台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菜单管理接口服务……
数据服务数据安全服务数据报表服务数据共享服务…
数据处理数据分类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数据可视化…
数据交换数据存储(公有/私有云) 数据收集数据调去
与推送……
服务平台设备信息化服务智能化运维精准化管理系统化
应用终端终端设备端
终端用户端
终端呈现端
直饮水机终端龙头设备接入阀件口……
管着/陪护人员医护人员后勤管理人员……
PC 端(电脑) 手机端院方智能化后台……
T/SZCHA 003—2024
7
图1 总体框架图(续)
6 建设要求
6.1 智慧化设计
6.1.1 文件体系
a)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医疗各科室系统设备及医患人员生活直饮水
终端设备对水质、水量、水压以及安全供水的要求,详见表1、表2 规定。
表1 直饮水最高日定额
用水场合用水人员单位最高日直饮水定额
住院楼
住院病人L/(床•d) 2.0~3.0
医务人员L/(人•班) 1.0~2.0
办公楼管理、后勤、医生、护士等L/(人•班) 1.0~2.0
门诊楼就诊人员L/(人•d) 0.2~0.5
表2 科室用水点位及用水定额
序号用水类型用水科室点位单个用水点用水量
1 检验用水
检验科
取材、制片、接种、检验、分
析等
10L/h~20L/h
生化仪、实验流速线40L/h~100L/h
免疫20L/h~40L/h
病理科制片、取材、染色、切片等10L/h~20L/h
2 动物实验室饮水动物实验室0.5L/d.只
3
血液透析治疗用
水
肾内科:病房、AB 液配液室40L/h~50L/h
运维管理
可视化信息平台
智慧应急管理
智能判断维护
后台登陆界面管理权限分析管理后台数据管理远
程智能运维管理……
耗材更换管理设备维护管理……
应急节水措施应急优先供水措施远程应急一键关
机…
信息安全
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密钥管理身份管理…
安全防护系统
安全运维体系
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物理安全…
管理制度事件管理…
建设要求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建设平台
T/SZCHA 003—2024
8
表2 科室用水点位及用水定额(续)
序号用水类型用水科室点位单个用水点用水量
4
4
器械(具)清(冲)
洗、灭菌用水
器械(具)清(冲)
洗、灭菌用水
消毒供应中
心
终末漂洗200L/h
消毒供应中
心
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煮
沸消毒器等
300L/h
内镜中心内镜清(冲)洗100L/h
DSA 导管清
洗间
清洗槽70L/h~100L/h
手术室洗消间
70L/h~100L/h
手术室供应室
软式内镜终末漂洗,自动清洗消毒机100L/h
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器50L/h~200L/h
5 冲洗用水
外科洗手和卫生洗手用水100L/h
ICU(呼吸器用水) 50L/h
洗婴池100L/h
6 直饮水
就诊病人(按床位数预估)(3:1)
饮水点位置:配奶间、等候区、走廊等
0.2L/(人.d)~0.5L/(人.d)
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及管理人员
饮水点位置:办公点、护士站等
1L/(人.d)~2L/(人.d)
住院部的饮水点位置:开水间或入病房2L/(床.d)~3L/(床.d)
7 软水
MR(设备用水) 50L/h~100L/h
洗衣房(蒸汽用水) 500L/h
加湿用水(层流机房空调) 300L/h
8 酸化水
血透、手术、ICU、门诊、病房等:处置室、治
疗室、污洗、清洗、洗涤、换药室
60L/d,每天按10 小时设计
腔镜中心:清洗、消毒
急诊急救:处置室、治疗室
儿科:治疗室
检验科/病理科:污洗、洗涤
口腔科:清洗间、消毒
静脉配置:清洗间
血库:清洗
消毒供应中心:污车清洗、污物清洗、洁具间、
缓冲间、清洗中心、洁车清洗
9 微酸水
口腔科牙椅(床)综合治疗台
10L/h~20L/h
口腔科牙科手机冷却或清洗用水
b)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原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2022。
T/SZCHA 003—2024
9
c)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的涉水产品应符合GB/T 17219—1998 的相关规定。
d)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项目验收应符合GB 50242—2002 及GB 50300—2013。
e) 各科室医用纯水需根据各科室用水特点及要求执行相应标准,详见表3。
表3 科室用水标准及水质要求
序号用水类型用水标准水质要求
1 检验用水GB/T 6682—2008 电阻率≥10MΩ.cm
2
动物实验室
饮水
GB 14925—2023 无菌水
3
血液透析治
疗用水
YY 0572—2015
电导率≤10μS/cm
菌落总数≤100CFU/mL
4
器械(具)
清(冲)洗、
灭菌用水
WS 310.1—2016、WS 310.2—2016、WS 507
—2016
电导率≤15μS/cm
菌落总数≤100CFU/mL
电导率≤15μS/cm,
菌落总数≤10CFU/100mL
电导率≤5μS/cm
5 冲洗用水冲洗用水文件菌落总数≤100CFU/mL
6 直饮水CJ 94—2005
TDS≤500mg/L,菌落总数≤50CFU/mL,
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每100mL 水
样中不得检出
7 软水GB/T 1576—2018 /
8 酸化水GB 28234—2020、WS 310.2—2016
有效氯60±10mg/L,pH2.0~3.0,氧
化还原电位(ORP)≥1100mV,残留氯
离子<1000mg/L
9 微酸水GB 28234—2020、WS 310.2—2016
菌落总数≤100CFU/mL
有效氯60±10mg/L,pH2.0—3.0,氧
化还原电位(ORP)≥1100mV,残留氯
离子<1000mg/L
f) 智慧化管理分级应根据医院不同的智慧化管理需求,选择不同的智慧管理层级,达到
不同的管理目标,详见表4。
表4 智慧化管理层级及目标
序号管理层级管理目标主要内容
1 一级管理
具备完善的数据信息收集,可实现大数据分析、
精准维护、远程监控、应急管理管理目标
水质、水量数据、动力设备数据、滤
芯提醒功能、可视化远程监控、大数
据分析、应急预案等
2 二级管理
实现完善的数据信息收集,实现远程监控等功
能
水质、水量数据、动力设备数据、滤
芯提醒功能、可视化远程监控等
3 三级管理实现主要数据信息收集,指导日常运维管理水质、水量数据等
6.1.2 硬件系统
T/SZCHA 003—2024
10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的水处理硬件主要包括:智慧应急节水系统、预处理系统、反渗透膜处
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后处理系统、供水管道系统、浓水回收系统、终端设备系统、末端净
化及监控系统以及物联网控制系统等。
a) 系统宜设置智慧应急节水系统,防止原水出现浊度超标,堵塞预处理系统;
b) 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等;
c) 反渗透膜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保安过滤器、一级反渗透系统、二级反渗透系统以及化
学消毒系统等;
d) 深度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电除盐(EDI)装置或混合离子交换器(DI)装置;
e) 后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灭菌,可采用紫外线、臭氧等;
f) 浓水回收系统
从水资源角度考虑,反渗透一级浓水宜设置回收系统;
浓水宜用于医院厨房洗菜、冲洗地板、绿化用水、洗车清洁、冲厕等;
g) 末端净化及监控系统
医疗纯水供水末端宜考虑二次净化消毒及监控,控制末端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医疗末端设置原则:根据医疗纯水科室用水点位置及楼层分布来设置,原则上同
类型用水、分布区域集中的设置一台,而直饮水,以及刷手用水、口腔微酸水、
清洗酸碱水等消毒用水不设置末端设备;
末端净化及监控设备应设置在第一个供水点前,原则上靠点位越近越好;
医疗末端系统带有净化及监控功能,以及水质收集及上传模块。
h) 终端设备
终端饮水机应满足GB 4706.36、GB 4806.9—2016、GB 4806.11—2023 等要求;
考虑医院特殊饮水环境,门诊、科研楼及住院楼等场合采用普通饮水设备;医院
感染楼或传染病医院终端饮水设备宜采用带有末端消毒功能的饮水设备。
i) 在线智能传感器设置须根据系统智能运维要求所需水质数据链、水量数据链、动力设
备数据链相关设置见表5:
表5 中央主机分质监测数据表
监测点监测数据
原水流量、水压、PH、浊度、电导率
预处理流量、水压、余氯
一级反渗透流量、水压、pH、电导率
二级反渗透流量、水压、pH、电导率
EDI 流量、水压、电阻率
j)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供水管道及附属设备材质应满足SJG 79—2020 相关要求;
k) 为保障供水管路水质安全,供回水管道内水流速应满足CJJ/T 110 相关要求。
l) 智慧设备房要求
根据医院项目建设规划,设备房宜设置于地下室,非地下室或设备层的要注意设
备房的楼板荷载和降板排水问题;
设备房的布置根据项目情况应地制宜,合理布局,宜采用BIM 数字建模,在没有
特别限制情况下宜按L 型或I 型分区排布;
设备房的规划面积建议不小于主机设备总占地面的的1.5 倍;
水源条件:市政自来水或符合GB 5749—2022 水质的供水水源,水压0.15—
0.35Mpa,双路供水;
T/SZCHA 003—2024
11
供电需求:三相五线制,双电源自动切换,满足设备装机负荷,双路电源;
环境温度:5℃~28℃,相对湿度≤80%,宜设置空调系统,保持设备房恒温;应
设置温度传感器来监测机房的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监测系统中。
设备房应保证良好通风,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8 次/h,进风口应远离污染源;
预留不少于2 条4G 及以上通讯网络,并保证设备房网络通畅,宜设置弱电和有线
网络不少于2 个接口;
需设置排水沟,坡度不小于0.5‰,尺寸宜宽300mm×深200mm,沟底设置不少于
2 个地漏排水,沟底、沟壁贴白瓷砖,沟面加盖不锈钢隔栅,排水沟外加装防鼠防
虫网;
须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干燥;没有条件设置排水沟槽的,应设置排水地漏,数量不
少于2 个;
设备房净高应根据设备高度、安装、吊运的要求等确定,梁底净高应高过最高设
备至少500mm;
设备房墙壁1.2m 以下须做防水,墙面贴瓷砖到天花顶,整个室内空间应采用防水、
防腐、防霉、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铺设;
设备房应设置非授权闯入报警系统,内具有视频监控和门禁系统,并应设有防蚊
蝇、防尘、防鼠等措施,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设备房空气杀菌要求:应配备空气杀菌装置,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时,紫外灯应
按1.5W/m3 吊装设置,距地面宜为2m;
采光要求:采用荧光灯照明,工作面混合照度不低于200lx,检验工作场所照度不
应小于540lx,其他场所照度不应小于100lx;
设备房的隔振防噪设计,应符合现行GB 50118—2010 的规定;宜设置声音传感器
来监测机房的噪音水平,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监测系统中;
线缆附加绝缘,专门线槽走线,线槽可靠固定,水电分离,线槽垂直高度高于水
管至少350mm;管路、线路可靠固定;
系统相关配套设备及设备内的供回水管道、水质取样口、各主要设备、仪表等需
在其上粘贴文字标签;对阀门等需悬挂“常开”、“常闭”等警示文字帖;
设备间需要设置一份记录水质取样的记录表单,安装湿度、温度计以便实时记录
设备工作环境信息,另还需要设置出入设备间人员登记表;
除特别说明外,主机房的设置应满足CJJ/T 110 净水机房要求。
6.1.3 软件系统
详见表6规定。
T/SZCHA 003—2024
12
表6 智能软件系统表
软件系
统项目
一级细分项目
二级细分
项目
三级细分项目四级细分项目
软件
系统
PLC 控制系统—— —— ——
PCB 板控制系统—— —— ——
数据传输通讯软件—— —— ——
后台软件
数据管理
数据存储系统——
大数据计算系统——
数据安全系统
加密防入侵
公有云
私有云
智慧运维
可视化界面及交互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
设备档案
资质档案
水质标准体系
水检报告
全寿命周期故障维护档案
耗材更换档案
运营报告溯源
运维合同管理
数据授权管控系统——
智慧耗材更换管理系统
耗材寿命周期提醒更换
数据计算智能维护及更换
耗材更新归零系统
故障管理——
后台软件软件架构
模块化——
可扩展性——
系统数据接口——
6.2 数据基础
6.2.1 基本要求
数据基础提供数据汇集存储、通信网络和广泛的物联感知,为医院的各种应用提供基础支
持,为大数据挖掘、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6.2.2 数据库服务器
6.2.2.1 数据库服务器是智慧医院中央分质供水系统数据汇集存储系统,配置应用程序、文件
数据库、用户数据库、设备数据库、维护数据库等和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
资源服务器等;
6.2.2.2 存储资源宜采用私有云/公有云存储;
6.2.2.3 监测数据保存应≥3 年,实时影像资料保存应≥3 月;
T/SZCHA 003—2024
13
6.2.2.4 数据库服务器应符合GB/T 34982—2017 中5.2 的规定。
6.2.3 通讯网络
6.2.3.1 通讯网络层利用网络基础设施,应实现稳定、安全的数据传输;
6.2.3.2 通讯网络可采用互联网、无线网、NB—Iot、4G 及以上等;
6.2.3.3 传感器响应时间一般情况下应≤10s;
6.2.3.4 通讯网络宜参照GB/T 21061—2007 的规定。
6.2.4 感知系统
6.2.4.1 感知系统通过物联感知、视频感知等手段,实现信息的多维度感知;
6.2.4.2 感知信号包括声、光及视频信号等;
6.2.4.3 感知设备接入应符合GB/T 38637.1—2020 的规定。
6.3 支撑后台
6.3.1 基本要求
6.3.1.1 支撑后台是一个信息的集成环境,是将分散、杂乱的信息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及计算,
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提供给终端用户的一个信息访问、传递、可操控的集成化环境;
6.3.1.2 支撑后台应为智慧医院的各类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处理、
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和统一接口等功能单元。
6.3.2 数据交换
6.3.2.1 数据交换单元包括数据存储(公有云/私有云等)、数据收集、数据调取和推送等功
能模块;
6.3.2.2 数据交换对象包括医院智能信息化系统、第三方系统维护单位信息系统等;
6.3.2.3 数据交换安全机制符合以下要求:
a) 应采用口令、动态口令、数字证书等机制,验证数据交换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b) 应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能够检测到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
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数据交换内容应至少满足附
录A 要求。
6.3.3 数据处理
6.3.3.1 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模块;
6.3.3.2 通用呈现模型应至少包括折线图、柱状图以及数据列表的形式呈现分析并推送等;
6.3.3.3 数据模型宜包括:
a) 数据分类包括水检报告、科室设备信息、用水信息、水质信息、滤芯信息、扫设备码
功能、搜索故障库功能、快速报障功能、导航功能、签到功能、处理巡检任务功能、
处理维修任务功能、确认故障功能、审核故障上报功能、故障转移功能、查看历史工
作记录功能、查看所有工作功能、查看消息功能等;
b) 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各科室用水量统计、各科室用水量对比、原水及浓水流量分析、实
际故障类型统计分析、耗材统计分析、售后评价统计、预警分析等;
T/SZCHA 003—2024
14
c) 数据计算包括水的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浓水回收率等;
d) 数据可视化包括设备现场运行动态,设备组态图等。
6.3.4 数据服务
a) 数据服务单元包括数据安全服务、数据报表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等功能模块;
b) 数据安全服务智能化应实现为院方及系统维护方提供智能化的设备预警服务、故障提
醒上报服务、远程监控服务、服务安全与监督等功能。
6.3.5 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单元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菜单管理和接口服务等功能模块。
6.3.6 统一接口
统一接口单元是医院智慧中央纯水系统实现安全性、开放性、可管理性和可移植性的中间
件,如API接口、B/S接口和个性化接口等。前端应用平台系统通过统一接口获取数据,它通过
多种方式与外部系统联接获取数据并向各前端应用系统提供各种数据包。
6.4 服务平台
6.4.1 基本要求
服务平台为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提供全方位智能信息化的医疗供水服务。包括服务智
能化、设备信息化、运维精准化、管理系统化四部分组成。应用平台层应向各对象提供各项基
础服务并实现智能化、人性化的应用。
6.4.2 服务智能化
服务智能化以医院智慧管理及患者为中心、以医院信息技术为手段,向医患提供智能化的
饮水服务,终端配置合理、水质安全透明,并以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
配置、应用场景设置。
6.4.3 设备信息化
设备信息化以终端用水需求和医院供水数据核算为核心,以提供完整、详细的供水水质、
水量、运维数据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
6.4.4 运维精准化
运维精准化以运维管理平台为核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运维的精准化和动态可视化,
以提高医院运维质量和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
6.4.5 管理系统化
管理系统化以医院信息管理平台为中心,实现数据共享,以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及效率为目
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
6.5 应用终端
6.5.1 基本要求
T/SZCHA 003—2024
15
应用终端是直接与终端用户接入访问的信息端口,访问者通过分级权限的平台接入口或二
维码等,以各种PC端及移动终端安全访问,随时随地地共享平台服务和资源。
6.5.2 用户
用户指医护人员、管理者等用户群体。
6.5.3 接入访问
用户可以通过PC端网页浏览器或移动终端系统接入访问以获取资源和服务。
6.6 信息安全体系
6.6.1 应满足GB/T 22239—2019 中8.1 的规定,满足国密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
6.6.2 数据中心机房应符合GB 50174—2017 中C 级数据中心要求。
6.6.3 医院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建设信息平台应具备冗余功能。
6.6.4 应建立组织机构、人员团队和运维安全管理制度。
7 施工验收
7.1 安装要求
7.1.1 一般要求
7.1.1.1 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a) 在施工安装前,应进行BIM 数字建模,包括主机房、室外供水管道及终端设备;
b) BIM 施工图及其他设计文件应齐全,并已进行设计交底;
c) 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批准;
d) 施工场地、施工机具及施工用水、用电等能保障正常施工;
e) 施工人员到位,并应经过相应的安装技术培训。
7.1.1.2 管道安装需从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安装后试压、清洗消毒和检验、管道的
标识和记录、安装文件管理等方面全面质控,宜采用物联网手段,确保管道安装的安全性、可
靠性,符合设计要求。
7.1.1.3 按BIM 施工图实现医疗专项管网及设备精准施工安装。
7.1.1.4 管道的敷设应符合GB/T 29038—2012 、CJJ/T 154—2020 和CJJ/T 110—2017 的规
定。
7.1.1.5 同一工程应安装同类型的设施或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采用相同的安装方式。
7.1.1.6 薄壁不锈钢管、管件不宜与水泥、砂浆、拌合混凝土直接接触。
7.1.1.7 管道、管材的堆放应整齐、合理,底部应有支垫,保证使用方便、现场整洁,使用安
全。
7.1.1.8 管道安装前,管内外和接头处应清洁,受污染的管材和管件应清理干净;安装过程中
严禁杂物及施工碎屑落入管内;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敞口管道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7.1.2 管道布置与敷设
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T/SZCHA 003—2024
16
a) 管道应敷设在管井、吊顶,支管可敷设在楼(地)面的建筑物垫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
槽内;
b) 敷设在建筑物垫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不宜大于DN25;且管外壁应采取防腐蚀措施或
管材采用覆塑薄壁不锈钢管,管道不得采用卡凸式等带有螺纹的连接方式;
c) 薄壁不锈钢管的保温材料应选用不含可溶性卤素离子的材料,宜采用发泡聚乙烯、发
泡聚四氟乙烯、酚醛泡沫、发泡聚氨酯、玻璃棉、珍珠岩等保温材料;
d) 需要泄空的管道,水平管道以0.002~0.003 的坡度比坡向立管,最低点设置泄水阀;
e) 对明装管道,其外壁距装饰墙面的距离:公称直径10mm~25mm,应为40mm;公称直径
32mm~65mm,应为50mm;
f) 当管道穿墙壁、楼板和嵌墙暗敷时,应配合土建预留空槽,留孔和开槽的尺寸应符合
下列规定:
预留孔洞的尺寸应比管外径大50mm~100mm;
嵌墙暗管的墙槽深度宜为管道外径加20mm,宽度应为管道外径加40mm~50mm;
架空管道管顶上部的净空不宜小于100mm。
g) 管道不宜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和变形缝,当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前切
变形的装置;
h) 管道一般不建议穿越人防地下室区域,宜绕行,如果必须穿越时,应按GB 50038—2005
的要求采取防护密闭措施。
7.1.3 管道的支、吊、托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管道支吊架的设置应符合GB 50981—2014 的有关规定;
b) 薄壁不锈钢管活动支架的间距应符合表7 的规定:
表7 薄壁不锈钢管活动支架的最大间距
单位为毫米
公称尺寸(DN) 10~15 20~25 32~40 50~65 80~125 150~200
水平管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立管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c) 管道立管管卡安装时,当楼层高度不大于5m 时,每层的每根管道安装不少于1 个管卡;
d) 当楼层高度大于5m 时,每层的每根管道安装不少于2 个管卡,且安装位置应均匀分布;
e) 管道支架宜采用不锈钢材质,当采用碳钢材质时,支架与管道之间应衬塑料或橡胶垫;
f) 塑料管可采用配套的塑料管卡,当塑料管采用金属管卡时,金属管卡与管道之间应衬
塑料或橡胶垫。
7.1.4 管道套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管道穿墙、楼板和吊顶的管道宜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一般套管公称直径宜比管道公
称直径大2 级;
b)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
卫生间和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处装饰地面50mm;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
装饰面相平;
c) 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穿过楼板的套管与
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T/SZCHA 003—2024
17
d) 地下室管道穿外墙,且没有严格防水的情况时应采用刚性防水套管;如果管道穿墙壁
之处有振动或有严密防水要求的构筑物,如人防墙、水池墙壁、地下室外墙壁等防水
要求很高的地方应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7.1.5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主机设备安装
a) 主机设备的安装应按工艺要求及BIM 数字模型进行,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同类设备宜
相对集中布置,合理布置管线,在线仪表安装位置和方向正确、不得少装、漏装;
b) 预处理单元、膜处理单元、后处理单元以及水箱等的安装应留有适当的通道和空间,
通道宽度不少于1500mm,最小空间不少于600mm,并应充分考虑正常运行、填料更换、
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的要求;
c) 主操作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2m,并应满足设备的检修需要。巡回检查通道净宽不宜小
于0.8m。设备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0.6m;
d) 反渗透装置两侧应保持足够的通行宽度,前后应留有足够的空间装卸膜元件;
e) 智能监控设备安装应根据系统工艺要求及规范,结合主体设备BIM 模型安装到位;
f) 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及可能需要拆换的部分应采用活接头连接方式;相邻设备间的净距
离不宜小于0.4m,设备本体为法兰连接的,净距离应适当加大;
g) 设备的排水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不应与排水管道直接连接,出水处应设防护网罩;
h) 设备、水泵等应采取可靠的减震装置,其噪声应符合GB 50118—2010 的规定;
i) 设备中的阀门、取样口等应排列整齐,间隔均匀,不得渗漏。
7.1.6 管道试压
a) 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分别对室内及室外管道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
求,不得用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b) 根据GB 50235—2010 的规定,试压应使用洁净水,水中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mg/L;
c) 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应为管道工作压力的1.5 倍,且不得
小于0.6MPa。暗装管道应在隐蔽前进行试压及验收;
d) 金属管道试压时应缓慢升压,待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10min,再将试验压力降至设计
压力,稳压3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降到工作压力后进行检查,管道及各连
接处不得渗漏;
e) 管材为塑料管时,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将至工作压力
进行检查,压力应保持不变,不渗漏;
f) 水箱应做满水试验;
7.1.7 管道清洗和消毒
a) 管道在安装试压完成后,必须进行冲洗和消毒,满足科室用水及直饮水的卫生要求;
b) 消毒液应在管道中静置24h,排空后再用自来水冲洗;
c) 管道系统清洗应采用自来水,自来水的水质应符合GB 5749—2022 的要求;清洗流速
应大于2m/s;
d) 有供水分区的应分区进行清洗;
e) 管道水冲洗应连续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应与入口处的水色
和透明度目测一致。
7.2 验收要求
7.2.1 一般要求
T/SZCHA 003—2024
18
7.2.1.1 工程施工质量应按GB 50242—2002 及GB 50300—2013 的规定进行验收;
7.2.1.2 机电设备安装质量应按GB 50194—2014、GB 50254—2014 和GB 50303—2015 的规定
进行验收;
7.2.1.3 水质验收应由第三方取样检验,水质符合表3 规定。
7.2.2 验收内容
7.2.2.1 竣工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净水设备的产水量应达到设计要求;
b) 系统的通水能力检验,按设计要求同时开放的最大数量的配水点应全部达到额定流量;
c) 循环系统的循环水应顺利回至机房水箱,并应达到设计循环流量;
d) 系统各类阀门的启闭应灵活,仪表指示应灵敏;
e) 系统工作压力应正确;
f) 管道支、吊架安装位置应正确和牢固;
g) 连接点或接口的整洁、牢固和密封性;
h) 控制设备中各按钮的灵活性,显示屏显示字符清晰度;
i) 当采用臭氧消毒时,净水机房内空气的臭氧浓度应符合GB/T 18883—2022。
7.2.2.2 系统竣工验收主要文件资料
a) BIM 施工图、竣工图及设计变更、签证资料;
b) 管材、管件及主要管道附件的产品质量保证书、合格证、检测报告等;
c) 管材、管件及设备的卫生许可批件、相关设备注册证、安装生产许可证等;
d) 隐蔽工程验收和中间试验记录;
e) 水压试验和通水能力检测记录;
f) 管道清洗和消毒记录;
g)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h)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i) 卫生监督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出具的水质检验合格报告。
7.2.2.3 验收合格后应将有关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文件资料存档。
8 运维管理
8.1 可视化信息平台
8.1.1 后台登陆界面管理
8.1.1.1 手机端
a) 通过手机端口(公众号、APP、小程序等)登陆智慧中央分质供水平台;
b) 登陆平台需身份验证,可采用手机号注册授权,图形验证码、短信验证码登陆。
8.1.1.2 PC 端
a) 通过电脑PC 端网址端口登陆智慧中央分质供水平台;
b) 登陆平台需身份验证,输入账号及密码,再输入短信验证码登陆。
8.1.2 权限分级管理
T/SZCHA 003—2024
19
a) 分级管理宜设置有超级管理员、院方后勤管理人员、运维方管理人员及科室管理人员
等权限等级;
b) 原则上各级管理人员功能权限不同,根据需求可增设和删减。
8.1.3 后台数据管理
a) 后台可查询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水质数据、水量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滤芯信
息、水检报告、科室用水信息、组态图等;
b) 水质数据包括:PH、浊度、余氯、电导率、电阻率、TDS 等;
c) 水量数据:原水水量、各级产水水量、各级浓水水量等;
d) 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各级管路水压、液位传感、各级水泵、紫外灯、电动阀件、自动
控制器等;
e) 数据推送呈现列表宜按年、月、日分段推送;
f) 数据运用分析:平台通过数据收集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水利用率统计、各科室用水量
统计、各科室用水量对比、原水及浓水流量分析、实际故障类型统计分析、耗材统计
分析、去除率分析、售后评价统计、预警分析等生成图表用于智慧管理;
m) 数据安全及存储:在后台软件服务平台、云端以及本地服务器上均进行备份,宜在公
共云平台和私有云平台备份。
8.1.4 远程智能运维管理
a) 远程管理系统宜含耗材更换系统和故障管理系统;
b) 故障管理功能包括扫设备码功能、搜索故障库功能、快速报障功能、导航功能、签到
功能、处理巡检任务功能、处理维修任务功能、确认故障功能、审核故障上报功能、
故障转移功能、查看历史工作记录功能、查看所有工作功能、查看消息功能等;
c) 智能控制功能
应急节水系统,预处理前安装在线浊度监测仪器,实时监控自来水浊度值,当浊
度值超过5NTU 时自动切换旁路电磁阀碟片过滤器启动,再进入预处理系统;
水箱四级水位管理,低水位超时报警、中水位打开进水电磁阀开始补水、高水位
关闭进水电磁阀停止补水、超高水位超时报警;
应急优先供水系统,医疗纯水根据使用等级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三级,一级用水
包括:血透用水、ICU 等;二级用水包括:口腔科、内镜中心、检验室、中心供应
室等;
三级用水包括:直饮水、清洗用水、冲洗用水等。如在原水停水状态下,供水水
量不足,优先保障一级用水终端供水,如血透供水、ICU;储水量充裕情况下再供
给二级及三级部门用水;
末端净化及监控系统,末端水质净化双回路设计,根据末端水质监控来控制水路
起、停。
8.2 智能维护
8.2.1 耗材更换管理
8.2.1.1 常规寿命计算的耗材包括:石英砂、活性炭、软化器、紫外灯、保安过滤器、反渗透
膜、微孔过滤器、EDI 等智慧管理平台可查看耗材寿命的百分比。
T/SZCHA 003—2024
20
8.2.1.2 预处理后安装余氯监测仪器,实时监控预处理前后余氯值,当余氯值超过余氯阀值
0.09mg/L 时,自动反冲洗,如反冲洗不达标提醒更换活性炭。
8.2.1.3 一级反渗透膜产水量低于设计值10%进行预警;二级反渗透膜低于设计阀值10%进行
预警。
8.2.1.4 一级反渗透和二级反渗透后对pH 进行监测,当pH 低于5 时提醒加药。
8.2.1.5 对紫外灯光照强度进行监测,提醒更换紫外灯。
8.2.2 设备维护管理
a) 巡检管理:巡检工作每月一次,巡检人员到现场签到后使用诊断工具对用户系统运行
的稳定性和出水水质的合格性进行诊断测试,巡检完成在管理平台提交巡检报告后签
退。
b) 质检管理:质检专员每月一次对巡检工作内容进行复核监督,确定其作业有效,统计
分析异常问题并跟踪解决后提交质检报告。
c) 故障管理:
系统自动报障:动力设备问题、水质问题、水位问题、水量问题、水压问题等全
过程进行智能监控,系统发现问题自动修复或报障。
手动报障: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后勤人员、维修人员发现问题可在线上提交报障
申请,主管审核通过后生成故障派单给维修人员维修。
8.3 智慧应急管理
8.3.1 智慧中央分质供水系统应充分考虑应急管理措施,包括应急节水措施、应急优先供水措
施以及远程应急一键关机措施等;
8.3.2 在原水水质受到冲击,浊度超标,为防止预处理系统堵塞频繁反冲洗浪费水资源,提高
水资源利用率情况下,启用应急节水措施;
8.3.3 在原水断水或受污染无法使用情况下,启动应急优先供水措施,利用原水箱或纯水箱有
限的水源,优先供给急需不能断水的用水科室;
8.3.4 在发生不可抗地质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情况下,启用远程应急一键关机措施,可实现
远程一键关机,防止次生危害发生。
T/SZCHA 003—2024
2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耗材类型和更换周期
应符合表A.1的规定。
表A.1 耗材类型和更换周期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更换周期
一预处理系统
1 全自动石英砂过滤器优质石英砂12 目~16 目24 个月
2 全自动活性炭过滤器优质活性炭8 目~16 目,碘值≥1000 12 个月
3 全自动软化器
阳离子树脂24 个月
工业盐3 天
4 保安过滤器滤芯,5μm 3 个月
二一级RO反渗透系统
1 反渗透膜组件8040、4040 等24 个月
2 一级反渗透水箱浸没式紫外灯12 个月
3 终端精密过滤器滤芯,0.22μm 6 个月
4 RO药洗系统滤芯,5μm 3 个月
5 紫外线消毒器过流式紫外灯12 个月
三二级RO反渗透系统
1 PH调节系统片碱NaOH 14 天
2 二级反渗透膜组件8040,4040 等24 个月
3 二级反渗透纯水箱浸没式紫外灯12 个月
4 终端折叠滤芯滤芯,0.22μm 6 个月
5 紫外线消毒器过流式紫外灯12 个月
四超纯水系统
1 保安过滤器滤芯,0.22μm 6 个月
2 EDI组件膜堆、电源24 个月
3 超纯水水箱浸没式紫外灯12 个月
4 终端折叠滤芯滤芯,0.22μm 6 个月
5 紫外线消毒器过流式紫外灯12 个月
五浓水回收系统
1 自动消毒系统二氧化氯发生器药剂1 个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