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ZB 3725-2024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经连续监测系统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39阅读模式

T/ZZB 3725-2024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经连续监测系统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 71.040.01
CCS N 56
团体标准
T/ZZB 3725—2024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stationary sources
2024-06-21 发布2024-07-21 实施
浙江省质量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系统组成与结构 ...................................................................... 1
5 基本要求 ............................................................................ 1
6 技术要求 ............................................................................ 2
7 试验方法 ............................................................................ 4
8 检验规则 ............................................................................ 6
9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 7
10 质量承诺 ........................................................................... 8
T/ZZB 3725—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质量协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杭州泽天春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杭州因诺维新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启绿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朋谱科技有限公司、梵塔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立富、于志伟、张晶晶、李道俊、刘凡新、孙俊杰、虞亮、屈颖、许涛、
苏光旭、陈东、王钟伟、隋云霞、杨扬、孙军、杨启超、谭丽、汪磊、杨松杰、林思聪。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刘浩。
T/ZZB 3725—2024
1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与结构、基本
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吸收光谱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相结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
浓度和排放量进行连续监测的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5479 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11部分:对每相输入电流小于或等于16 A设备的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18268.1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403.1 气体分析器性能表示 第1部分:总则
GB/T 25476 可调谐激光气体分析仪
HJ 38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1013—2018 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1286—2023 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SJ/T 11235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403.1、GB/T 25476、HJ 38、HJ 1013—2018及HJ 1286—2023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4 系统组成与结构
系统组成与结构应满足HJ 1013—2018中第4章的要求。
5 基本要求
T/ZZB 3725—2024
2
5.1 设计研发
5.1.1 应具备对产品的电路、结构、软件等单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设计的能力。
5.1.2 应具备吸收光谱分析和色谱检测分析技术的开发能力。
5.1.3 应具备符合SJ/T 11235 中3 级及以上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建模能力。
5.2 原材料和零部件
5.2.1 应使用波长区间反射率不低于98%的红外波段镀膜反射镜。
5.2.2 应选用暗电流不高于30 nA 的光电检测器。
5.2.3 应选用精密度≤1.0%的流量控制模块,用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工作气源控制。
5.3 工艺装备
5.3.1 应具有气密性检验和超声波清洗工艺。
5.3.2 应具备波长分辨力在0.001 nm 内的波长计、准确度等级在0.05 级及以上的精密数字压力表。
5.4 检验检测
5.4.1 应对激光器的输出波长、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
5.4.2 配备耐压绝缘测试仪、泄漏电流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电参数测量仪、高低温试验箱、
电振动台等检验设备。
6 技术要求
6.1 工作条件
系统在以下条件中应能正常工作:
a) 室内环境温度:(15 ~ 35)℃;室外环境温度:(-20 ~ 50)℃;
b) 相对湿度:≤ 85%;
c) 大气压:(80 ~ 106)kPa;
d) 供电电压:AC(220 ± 22)V,(50 ± 1)Hz。
6.2 外观要求
6.2.1 系统外观整洁,无明显缺陷,表面涂层均匀,无明显剥落、划伤、生锈及脏污现象;零件表
面无锈蚀。
6.2.2 系统所有零、部件连接紧固无松动,各操作键使用灵活,定位准确。
6.2.3 系统铭牌及所有的标志应准确和清晰。
6.2.4 系统所有面板显示清晰,字符、标识易于识别。
6.2.5 系统加热部分应贴有警示标识。
6.3 功能要求
6.3.1 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
应满足HJ 1013—2018中5.4.1的要求。
6.3.2 预处理设备
T/ZZB 3725—2024
3
应满足HJ 1013—2018中5.4.2的要求。
6.3.3 分析仪器
6.3.3.1 分析仪应具备透过率报警功能,当透过率低于5%时,应提示报警信息。
6.3.3.2 分析仪应具备熄火保护功能,当检测到火焰熄灭时,分析仪应具备二次点火功能,在二次
点火未成功时在5 s 内自动切断燃烧气源。
6.3.3.3 分析仪与废气直接接触部分应配置加热装置,加热温度应保证在150 ℃以上,或高于烟
气温度20 ℃,取高者。加热温度值应能够在系统中显示查询。
6.3.4 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
应满足HJ 1013—2018中5.4.4的要求。
6.3.5 辅助设备
应满足HJ 1013—2018中5.4.5的要求。
6.3.6 校准功能
应满足HJ 1013—2018中5.4.6的要求。
6.4 性能要求
6.4.1 分析周期
系统分析周期应≤ 2 s。
6.4.2 响应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应≤ 120 s。
6.4.3 检出限
系统检出限应≤ 0.2 mg/m3。
6.4.4 重复性
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应≤ 1%。
6.4.5 线性误差
线性误差应不超过± 1%满量程。
6.4.6 24 h 漂移
24 h 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应不超过± 2%满量程。
6.4.7 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环境温度在(15 ~ 35)℃范围内变化,非甲烷总烃示值变化应不超过± 2%满量程。
6.4.8 进样流量变化的影响
进样流量变化± 10%,非甲烷总烃示值变化应不超过± 1%满量程。
T/ZZB 3725—2024
4
6.4.9 供电电压变化的影响
供电电压变化± 10%,非甲烷总烃示值变化应不超过± 1%满量程。
6.4.10 氧气的影响
氧对零点和量程点测量的影响应不超过± 1%满量程。
6.4.11 响应因子
系统测量非甲烷总烃时其他 VOCs 组分相对丙烷的相对质量响应因子应满足一定范围的要求,
如表1所示。
表1 其他 VOCs 组分响应因子范围
序号类型 响应因子范围
1 甲烷0.95 ~1.10
2 脂肪烃0.95 ~ 1.10
3 芳香烃0.95 ~ 1.10
4 二氯甲烷0.80 ~ 1.10
6.4.12 平行性
三台(套)系统测量同一标准样品示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
6.5 安全要求
6.5.1 绝缘电阻
应满足HJ 1013—2018中5.3.1的要求。
6.5.2 绝缘强度
应满足HJ 1013—2018中5.3.2的要求。
6.6 电磁兼容性
系统的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
度及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应满足GB/T 18268.1中的要求。
6.7 废气参数
应满足HJ 1013—2018中6.2.4的要求。
7 试验方法
7.1 外观检查
T/ZZB 3725—2024
5
用目视、手感方法进行检验。
7.2 功能检查
用目视、操作方法进行检验。
7.3 性能试验
7.3.1 分析周期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1的规定进行。
7.3.2 响应时间
试验按HJ 1286—2023中A.1.1的规定进行。
7.3.3 检出限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2的规定进行。
7.3.4 重复性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3的规定进行。
7.3.5 线性误差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4的规定进行。
7.3.6 24h 漂移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5的规定进行。
7.3.7 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6的规定进行。
7.3.8 进样流量变化的影响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7的规定进行。
7.3.9 供电电压变化的影响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8的规定进行。
7.3.10 氧气的影响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9的规定进行。
7.3.11 响应因子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10的规定进行。
7.3.12 平行性
试验按HJ 1013—2018中7.1.3.12的规定进行。
7.4 安全要求
T/ZZB 3725—2024
6
7.4.1 绝缘电阻试验
按GB/T 1547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4.2 绝缘强度试验
按GB/T 1547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7.5 电磁兼容性
静电放电抗扰度的试验按GB/T 17626.2 的规定进行。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的试验按GB/T 17626.3 的规定进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的试验按GB/T 17626.4 的规定进行。
浪涌(冲击)抗扰度的试验按GB/T 17626.5 的规定进行。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试验按GB/T 17626.11 的规定进行。
7.6 废气参数
废气参数的试验按HJ 1013—2018中7.2.2.4的规定进行。
8 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2 出厂检验
8.2.1 每台系统应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检测报告、合格证方能出厂。
8.2.2 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该产品为合格,检验项目见表2。
8.3 型式检验
8.3.1 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设计定型或生产定型时;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产品停止生产超过两年,恢复生产时;
d) 产品转厂生产时;
e) 国家各级质量监督检验要求时;
f)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8.3.2 抽样方案
型式检验时,应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选取3 台样机,每台样机按照表2 的要求进行全项目
检验。
8.3.3 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时,所有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定合格;否则判定不合格。
T/ZZB 3725—2024
7
表2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条目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外观要求 6.2 7.1 ● ●
2 功能要求 6.3 7.2 ● ●
3 分析周期 6.4.1 7.3.1 ● ●
4 响应时间 6.4.2 7.3.2 ● ●
5 检出限 6.4.3 7.3.3 ● ●
6 重复性 6.4.4 7.3.4 ● ●
7 线性误差 6.4.5 7.3.5 ● ●
8 24 h漂移 6.4.6 7.3.6 ● ●
9 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6.4.7 7.3.7 〇 ●
10 进样流量变化的影响 6.4.8 7.3.8 〇 ●
11 供电电压变化的影响 6.4.9 7.3.9 〇 ●
12 氧气的影响 6.4.10 7.3.10 〇 ●
13 响应因子 6.4.11 7.3.11 〇 ●
14 平行性 6.4.12 7.3.12 〇 ●
15 绝缘电阻 6.5.1 7.4.1 ● ●
16 绝缘强度 6.5.2 7.4.2 ● ●
17 电磁兼容性 6.6 7.5 〇 ●
18 废气参数 6.7 7.6 ● ●
注:●——应进行检验的项目;〇——不进行检验的项目。
9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9.1 标志
系统应在明显位置装有铭牌,铭牌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制造商名称;
b) 系统名称、型号;
c) 测量因子及测量量程;
d) 制造日期;
e) 出厂编号;
f) 生产地址及联系方式;
g) 电源电压、电源频率;
h) 使用环境温度条件;
i) 执行标准。
9.2 包装
系统的包装标志应符合GB/T 191 的有关规定。包装应良好,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遭受损坏。包
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
a) 装箱单;
b) 用户手册;
T/ZZB 3725—2024
8
c) 产品合格证;
d) 随产品供应的备件或附件。
9.3 运输
系统在运输过程中不得受到强烈颠簸、振动和摔撞,并应防止日晒雨淋,不得与腐蚀性物质一
起运输。
9.4 贮存
系统应贮存在干燥、通风及无腐蚀性气体侵蚀的仓库里,贮存温度为(-20~55)℃。
10 质量承诺
10.1 自制造厂发货之日起13 个月或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12 个月(以先到日期为准),产品因制
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无偿为用户修理系统或更换部件。
10.2 客户有诉求时,制造商应在24 h 内响应,48 h 内提出解决方案。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2月25日 15:54: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3940.html
图书

NY/T 4454-2025 水稻耐冷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 4454-2025 水稻耐冷性鉴定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NY/T 4461-2025 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 4461-2025 小麦根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图书

NY/T 4462-2025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 4462-2025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