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ZB 3748-2024 齿条千斤顶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J 80
团体标准
T/ZZB 3748—2024
齿条千斤顶
Rack and pinion jacks
2024- 07 - 04 发布2024- 08 - 04 实施
浙江省质量协会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类、型式与基本参数 .............................................................. 1
5 基本要求 .......................................................................... 3
6 技术要求 .......................................................................... 4
7 试验方法 .......................................................................... 6
8 检验规则 .......................................................................... 7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8
10 质量承诺 ......................................................................... 9
T/ZZB 3748—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质量协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杭州锦昌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杭州艾培尔机械有限公司、杭州余杭晟迈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杰东、周云飞、孙凯东、叶有良、李洪斌、袁玉良。
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陆品。
T/ZZB 3748—2024
1
齿条千斤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齿条千斤顶(以下简称千斤顶)的分类、型式与基本参数、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
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矿山、桥梁、铁路、建筑等行业使用的,采用齿条作为刚性顶升件的千斤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的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3077—2015 合金结构钢
GB/T 11834—2011 工农业机械用摩擦片
JB/T 11101—2011 齿条千斤顶
3 术语和定义
JB/T 11101—20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型式与基本参数
4.1 分类
千斤顶按结构可分为:
a) 手摇式千斤顶:以摇动手柄进行操作的千斤顶;
b) 手扳式千斤顶:以扳动扳手进行操作的千斤顶。
4.2 型式
4.2.1 手摇式千斤顶典型结构如图1 所示。
T/ZZB 3748—2024
2
标引序号说明:
1——托盘; 2——顶升件;
3——托架; 4——提手;
5——扳手; 6——摇把;
7——底座。
图1 手摇式千斤顶
4.2.2 手扳式千斤顶典型结构如图2 所示。
标引序号说明:
1——托盘; 2——顶升件;
3——托架; 4——提手;
5——扳手; 6——摇把;
7——底座。
图2 手扳式千斤顶
T/ZZB 3748—2024
3
4.3 基本参数
4.3.1 千斤顶的基本参数应包含额定起重量Gn、额定辅助起重量Gf、行程H 等,见表1。
4.3.2 手摇式千斤顶额定起重量Gn推荐:1.6 t、3.2 t、5 t、10 t、16 t、20 t、25 t。
4.3.3 手扳式千斤顶额定起重量Gn 推荐:1.6 t、3.2 t、5 t、10 t。
4.3.4 行程H 为千斤顶托架从最低处升至最高处的移动距离,测量示意图见图3。
表1 基本参数
额定起重量Gn/t 额定辅助起重量Gf/t 行程H/mm
1.6 1.6 350
3.2 3.2 350
5 5 300
10 10 300
16 11.2 320
20 14 320
25 17.5 320
图3 千斤顶行程测量示意图
5 基本要求
5.1 设计研发
5.1.1 应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对产品进行研发建模、模拟仿真设计。
5.1.2 应具备针对不同客户、市场的需求,对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能力。
T/ZZB 3748—2024
4
5.2 原材料和部件
5.2.1 齿条材料应选用力学性能不低于GB/T 3077—2015 中的40Cr。
5.2.2 齿轮材料应选用力学性能不低于GB/T 3077—2015 中的20CrMnTi。
5.2.3 摩擦片应选用GB/T 11834—2011 中2 类摩擦片。
5.3 工艺及装备
5.3.1 齿轮与齿轮之间、齿轮与齿条之间传动孔的加工应采用数控加工中心一次成型。
5.3.2 齿轮、齿条应采用热处理工艺。
5.3.3 切割工序应采用等离子切割机、激光切割机进行加工。
5.4 检验检测
5.4.1 应配备金相分析仪、硫碳分析仪、洛氏硬度计、超声波探伤仪、拉力试验机、涂层测厚仪等检
验设备。
5.4.2 应具备齿条和齿轮材料金相组织、化学成分、检验能力和表4 中出厂检测能力。
6 技术要求
6.1 性能
6.1.1 空载动作
在空载状态下,千斤顶各机构运转应灵活,不应有卡阻和时松时紧的现象,在行程极限位置时应能
限位。
6.1.2 动载性能
在顶升件位于1/2行程的位置时,以1.25 Gn的试验载荷对千斤顶托盘加载,顶升载荷到行程上极限
位置,然后再下降到行程下极限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各传动副运转平稳,无异常现象;
b) 顶升过程中手摇力或手扳力无明显变化;
c) 制动器动作可靠。
6.1.3 静载性能
在顶升件位于1/2行程的位置时,以1.5 Gn和1.5 Gf的试验载荷分别对千斤顶托盘和托架加载,要
求各构件不应有永久变形或其他异常现象。
6.1.4 制动性能
以0.25 Gn、1 Gn、1.5 Gn的试验载荷对千斤顶托盘加载分别试验,在载荷下降相当于齿条1个齿距
以上的高度后静止1 h,下降量应不大于1 mm。
6.1.5 轻载性能
按表2给出的试验载荷对千斤顶托盘加载,在全行程上顶升和下降各1次,要求荷载升、降正常,制
动器动作可靠。
T/ZZB 3748—2024
5
表2 轻载性能试验载荷
额定起重量Gn/t 试验载荷/kN
1.6 1.6
3.2 2.8
5 3.8
10 6.6
16 8.6
20 10
25 12.5
6.1.6 连续动作性能
6.1.6.1 连续静载性能
6.1.6.1.1 主载荷连续静载性能
以1.5 Gn的试验载荷对千斤顶托盘进行连续静载性能试验,试验后各构件应无永久变形和其他异常
现象,整机工作正常,制动器动作可靠。
6.1.6.1.2 辅助载荷连续静载性能
以1.5 Gf的试验载荷对千斤顶托盘进行连续静载性能试验,试验后各构件应无永久变形和其他异常
现象,整机工作正常,制动器动作可靠。
6.1.6.2 连续动载性能
6.1.6.2.1 主载荷连续动载性能
以1.25 Gn的试验载荷对千斤顶托盘进行连续动载性能试验,试验后整机零件应无损坏,载荷升、
降正常,无其他异常现象。
6.1.6.2.2 辅助载荷连续动载性能
以1.25 Gf的试验载荷对千斤顶托盘进行连续动载性能试验,试验后整机零件应无损坏,载荷升、
降正常,无其他异常现象。
6.1.7 提手强度
千斤顶的每个提手应能可靠地承受住2倍的千斤顶自重的载荷。
6.1.8 手柄(扳手)反冲量
手柄(扳手)反冲量不应大于125 mm。
6.1.9 手柄(扳手)力
千斤顶使用配套手柄(扳手)起升Gn试验载荷时,手柄(扳手)力应符合表3的规定。
T/ZZB 3748—2024
6
表3 手柄(扳手)力
额定起重量Gn/t 手柄(扳手)力/N
1.6 ≤180
3.2 ≤250
5 ≤250
10 ≤500
16 ≤620
20 ≤620
25 ≤620
6.2 外观
6.2.1 千斤顶零部件应制造良好,不应有影响使用和外观的划痕、毛刺等缺陷。
6.2.2 千斤顶的外露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涂层应均匀、色泽一致,不应有锈蚀现象。
6.2.3 千斤顶手柄(扳手)和承载面应有防滑设计(如凹坑、滚花等)。
7 试验方法
7.1 试验载荷的加载方法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1的规定进行。
7.2 空载动作试验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2的规定进行。
7.3 动载性能试验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3的规定进行。
7.4 静载性能试验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4的规定进行。
7.5 制动性能试验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5的规定进行。
7.6 轻载性能试验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6的规定进行。
7.7 连续动作性能试验
7.7.1 连续静载性能试验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7.1的规定进行。
7.7.2 连续动载性能试验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7.2的规定进行,其中试验载荷为1.25Gn。
T/ZZB 3748—2024
7
7.8 提手强度试验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8的规定进行。
7.9 手柄(扳手)反冲量测定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9的规定进行。
7.10 手柄(扳手)力测定
应按照JB/T 11101—2011中5.10的规定进行。
7.11 外观检查
采用目测的方法。
8 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按表4的规定。
表4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要求 试验方法
1 空载动作 √ √ 6.1.1 7.2
2 动载性能 √ √ 6.1.2 7.3
3 静载性能 √ √ 6.1.3 7.4
4 制动性能 — √ 6.1.4 7.5
5 轻载性能 — √ 6.1.5 7.6
6 连续动作性能 — √ 6.1.6 7.7
7 提手强度 — √ 6.1.7 7.8
8 手柄(扳手)反冲量 — √ 6.1.8 7.9
9 手柄(扳手)力 — √ 6.1.9 7.10
10 外观 √ √ 6.2 7.11
注:√为应检验项目,—为不检验项目。
8.2 出厂检验
8.2.1 每台千斤顶应由制造厂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签发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8.2.2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4 的规定。
8.2.3 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出厂检验合格。
8.3 型式检验
8.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还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b) 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T/ZZB 3748—2024
8
d) 产品质量监督机构或用户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8.3.2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4 的规定。
8.3.3 型式检验样品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1 台。
8.3.4 型式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判定型式检验合格;任意一项不符合本文件要求,则判
定为型式检验不合格。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9.1.1 每台千斤顶应在明显的位置设清晰永久的产品标牌,标牌应标明如下内容:
a) 名称、型号;
b) 额定起重量、额定辅助起重量、行程;
c) 制造厂名称;
d) 出厂编号或批号。
9.1.2 每台千斤顶上应附有提示操作者安全操作的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提及以下内容或使用具有相
同效果的警告用语:
a) 在操作该产品前,应阅读理解使用说明书的全部内容;
b) 只准许在硬质支承面上使用;
c) 不应在仅用千斤顶顶升的物体下工作或走动;
d) 不准许超载使用;
e) 不准许托盘和托架同时加载;
f) 如不遵守上述安全警示,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9.2 包装
9.2.1 包装标志
包装箱的标志应清晰美观,不会因雨水冲刷和历时较久而模糊不清。标志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型号、规格、名称及数量;
b) 执行标准;
c) 箱体外形尺寸及重量;
d) 制造厂名称、地址及生产日期。
9.2.2 包装要求
9.2.2.1 千斤顶在箱内应被可靠固定,包装应牢固,箱内应有效防潮。
9.2.2.2 包装箱内应附有下列随行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产品使用说明书。
9.3 运输和贮存
千斤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防潮、防晒、防腐蚀的仓库内。
10 质量承诺
T/ZZB 3748—2024
9
10.1 在用户遵守使用、运输及贮存要求的条件下,产品自交付日期起质保期为1 年,期间因产品质
量问题发生的损坏或不能正常使用时,制造商或经销商无偿为用户进行维修或部件更换。
10.2 产品使用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制造厂应及时进行排除,响应时间为24 h。
10.3 提供终身技术服务和支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