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2334-202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装置温度参数校准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2阅读模式
JJF 2334-2025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装置温度参数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装置

温度参数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emperature Parameters of

Non‑combustibility Testing Devices for Building Materials

2025‑11‑05 发布2026‑05‑05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归口单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市计量检定测试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 2334—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张雯(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李明(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祝贵军(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赵晶(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金志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姚丽芳(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子伟(成都市计量检定测试院)

JJF 2334—2025

目录

引言……………………………………………………………………………………… (Ⅱ)

1 范围………………………………………………………………………………… ( 1 )

2 引用文件…………………………………………………………………………… ( 1 )

3 术语………………………………………………………………………………… ( 1 )

4 概述………………………………………………………………………………… ( 2 )

5 计量特性…………………………………………………………………………… ( 3 )

5.1 温度示值误差…………………………………………………………………… ( 3 )

5.2 炉壁温度偏差…………………………………………………………………… ( 3 )

5.3 轴向温度………………………………………………………………………… ( 3 )

6 校准条件…………………………………………………………………………… ( 4 )

6.1 环境条件………………………………………………………………………… ( 4 )

6.2 标准器及其他设备……………………………………………………………… ( 4 )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 5 )

7.1 校准项目………………………………………………………………………… ( 5 )

7.2 校准前准备……………………………………………………………………… ( 5 )

7.3 温度示值误差…………………………………………………………………… ( 5 )

7.4 炉壁温度偏差…………………………………………………………………… ( 6 )

7.5 轴向温度………………………………………………………………………… ( 9 )

8 校准结果表达……………………………………………………………………… ( 9 )

9 复校时间间隔……………………………………………………………………… (10)

附录A 校准专用支架(参考) ……………………………………………………… (11)

附录B 校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 (13)

附录C 校准证书结果页参考格式…………………………………………………… (15)

附录D 温度示值误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参考) ……………………… (16)

JJF 2334—2025

引言

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

及定义》和JJF 1059. 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编写

的基础性规范。

本规范参考了GB/T 5464—2010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7. 3 校准程序中的

部分内容, 其中炉内温度上线曲线表达式和炉壁温度校准用热电偶的结构参考了

ISO 1182: 2020 《建筑材料的对火反应试验不燃性试验》(Reaction to fire tests for

building products—Non‑combustibility test) 的相关规定。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 2334—2025

JJF 2334—2025

1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装置

温度参数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装置温度参数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GB/T 5464—2010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ISO 1182: 2020 建筑材料的对火反应试验不燃性试验(Reaction to fire tests

for building products—Non‑combustibility test)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 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

以下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 1 炉壁平均温度average temperature of furnace wall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装置加热炉内壁三条相互等距垂线的中点位置及其上、下

30 mm 处的炉壁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3. 2 炉壁垂线温度偏差vertical temperature deviation of furnace wall

试验装置加热炉内壁三条相互等距垂线中的任一垂线的中点及其上、下30 mm 位

置的平均温度与炉壁平均温度的相对偏差的绝对值。炉壁三条垂线温度偏差用td1、td2、

td3表示,等同于GB/T 5464—2010 中Tdev,axis1、Tdev,axis2、Tdev,axis3。

3. 3 炉壁轴向温度偏差axial temperature deviation of furnace wall

试验装置加热炉内壁三条等距的垂线上的炉壁垂线温度偏差的算术平均值。炉壁

轴向温度偏差用tada表示,等同于GB/T 5464—2010 中Tavg,dev,axis。

3. 4 炉壁等高温度偏差equal height temperature deviation of furnace wall

试验装置加热炉内壁三条等距的垂线上同一高度的平均温度与炉壁平均温度的相

对偏差的绝对值。a、b、c 三个不同高度下的炉壁等高温度偏差分别用tda、tdb、tdc 表

示,等同于GB/T 5464—2010 中Tdev,levela、Tdev,levelb、Tdev,levelc。

3. 5 炉壁周向温度偏差circumferential temperature deviation of furnace wall

试验装置加热炉内壁三条等距的垂线的中点位置和其上、下30 mm 处的三个炉壁

等高温度偏差的算术平均值。炉壁周向温度偏差用tadl表示,等同于GB/T 5464—2010

中Tavg,level。

JJF 2334—2025

2

3. 6 炉壁上下环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op and bottom of furnace wall

试验装置炉壁垂线中点之上30 mm 处的炉壁温度平均值与中点之下30 mm 处的炉

壁温度平均值之差。

3. 7 轴向温度central axial temperature in furnace

沿试验装置加热炉轴线,从炉底到炉顶的各点温度,等同于GB/T 5464—2010 中

炉内温度。

4 概述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装置(以下简称“试验装置”) 用于建筑材料的不燃性能评

估,有时也称为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炉。试验装置由加热炉、空气稳流器、气流罩、支

撑架、试样架、悬臂及插入装置组成。加热炉管高(150±1) mm,内径(75±1) mm。

炉壁内安装有电加热线圈,外部覆盖隔热层。空气稳流器固定在加热炉底部,气流罩

固定在加热炉顶部,试件通过试样架和插入装置悬挂在支撑架上。试验装置结构示意

图如图1 所示。

!"4

&%

6

NN

&% /!/"

? NN

? NN

图1 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试验装置通过功率控制器给加热炉电阻线圈加热,安装在加热炉内的热电偶监测

炉内温度,当达到炉内温度稳定后,试验装置保持加热功率不变。此时将试件插入加

热炉内,当试件中含有可燃物质时,可燃物质的燃烧将导致炉内温度升高,试验装置

通过对温升的测量和燃烧时间的观测,并结合试验前后试件的质量损失判定其可燃程

度。试验装置电气控制原理如图2 所示。

JJF 2334—2025

3

"

图2 试验装置电气控制原理图

1—电流表;2—稳压器;3—调压器;4—热电偶;5—接线端子;

6—加热炉电阻线圈;7—补偿导线;8—温度显示器;9—功率控制器

5 计量特性

5. 1 温度示值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5 ℃。

5. 2 炉壁温度偏差

a) 炉壁轴向温度偏差不超过0. 5%。

b) 炉壁周向温度偏差不超过1. 5%。

c) 炉壁上下环温差应为负值。

5. 3 轴向温度

试验装置加热炉中心轴向温度处于公式(1)、公式(2) 限定的范围内,不同高度

的轴向温度限值见表1。

tmin=541.653+(5.901×h)-(0.067×h2)+(3.375×10-4×h3)-(8.553×10-7×h4)(℃)

(1)

tmax=614.167+(5.347×h)-(0.081 38×h2)+(5.826×10-4×h3)-(1.772×10-6×h4)(℃)

(2)

式中:

h——加热炉内测点高度(mm),h=0 对应加热炉的底部。

表1 轴向温度限值

145

135

125

639

664

683

671

698

716

加热炉内测量位置h/mm tmin/℃ tmax/℃

JJF 2334—2025

4

115

105

95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注:以上技术指标仅供参考,不作为符合性判定依据。

698

709

717

722

723

720

712

699

679

652

616

570

729

737

743

746

747

746

743

736

724

705

678

639

表1(续)

加热炉内测量位置h/mm tmin/℃ tmax/℃

6 校准条件

6. 1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5) ℃;

相对湿度:≤80%。

6. 2 标准器及其他设备

6. 2. 1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见表2。

表2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1

2

3

标准铂铑

10-铂热电偶

数字多用表

干体式

温度校准器

(300~1 100) ℃,二等

测量范围:(0~10) mV;

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01 级;

分辨力:0.1 μV

恒温范围:(500~850) ℃;

温度偏差:不超过±0.5 ℃;

温度波动度:不超过0.1 ℃/10 min;

孔间温差:不超过0.2 ℃;

显示分辨力:0.01 ℃

示值误差

校准

也可使用满足条件的其他

装置

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要求用途备注

JJF 2334—2025

5

4

5

6

热电偶

热电偶

多通道测温

仪表

温度范围:(300~1 000) ℃;

准确度等级:1 级;

分度号:N 型或K 型;

偶丝直径0.3 mm, 外径1.5 mm,

铠装

测量范围:(300~1 000) ℃;

温度分辨力:不低于0.1 ℃;

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1.0 ℃

炉壁温度

测量

轴向温度

测量

配合上述

序号4、5 热

电偶使用

至少3 支,热电偶末端应

参照附录A 图A.1 进行二

次弯曲

加装直径(10±0.2) mm,

高度(15±0.2) mm 的紫

铜圆柱,热电偶测量端位

于紫铜圆柱的几何中心

表2(续)

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要求用途备注

6. 2. 2 校准专用支架

校准专用支架包括炉壁温度校准专用支架和轴向温度校准专用支架,炉壁温度校

准专用支架由定位杆和移动支架组成,其结构参考附录A 中的A. 1,轴向温度校准专

用支架由支撑杆和移动杆组成,其结构参考附录A 中的A. 2。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 1 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见表3。

表3 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

温度示值误差

炉壁温度偏差

轴向温度

炉壁轴向温度偏差

炉壁周向温度偏差

炉壁上下环温差

7. 2 校准前准备

a) 校准装置(包括热电偶和测温仪表等) 在校准环境中至少放置30 min。

b) 试验装置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空气稳流器整洁畅通。

c) 校准热电偶专用支架调整机构工作正常,热电偶在加热炉内移动过程中不会与

炉壁产生接触。

7. 3 温度示值误差

7. 3. 1 取出试验装置炉内热电偶,将其插入干体式温度校准器(以下简称“干体炉”)

中,保持其与试验装置控制部分连接不变。标准热电偶和试验装置炉内热电偶的外径

分别与恒温装置测量孔或衬套内径的差应不大于1. 0 mm。热电偶插入深度应符合干体

炉说明书的要求,测量孔顶端用耐热保温材料封堵。

7. 3. 2 将干体炉的温度设置为550 ℃,观察试验装置的温度示值,当温度稳定后,分

JJF 2334—2025

6

别记录标准热电偶和试验装置测得的温度值,测量数据不少于4 次。

7. 3. 3 依次将干体炉的温度设置为650 ℃、750 ℃、850 ℃,重复7. 3. 2 的操作,分别

记录标准热电偶和试验装置测得的温度值,各温度点测量数据不少于4 次。

7. 3. 4 按公式(3) 计算温度示值误差。

Δt =-t f --ts (3)

式中:

Δt——在各校准点上的温度示值误差,℃;

-t

f ——在各校准点上的试验装置温度示值的平均值,℃;

-t

s ——在各校准点上的标准热电偶测量的温度平均值,℃。

7. 4 炉壁温度偏差

7. 4. 1 将试验装置炉内热电偶安装回加热炉内,并使其处于说明书规定的位置。

7. 4. 2 炉壁温度测量在加热炉管内壁三条等距的垂线上进行,三条垂线分别为1、2、

3,互成120°,每条垂线上温度测量位置分别为a、b、c,其中b (0 mm 处) 为垂线中

点,a 为中点之上30 mm 处,c 为中点之下30 mm 处。炉壁温度测量共9 个点,测量结

果分别用t1a、t1b、t1c、t2a、t2b、t2c、t3a、t3b、t3c表示,如表4 所示,下标表示炉壁温度测

量位置。炉壁温度测量空间位置分布图如图3 所示。

表4 炉壁温度测量点

炉壁垂线

1 (0°)

2 (+120°)

3 (+240°)

a (30 mm 处)

t1a

t2a

t3a

b (0 mm 处)

t1b

t2b

t3b

c (-30 mm 处)

t1c

t2c

t3c

B

° °

°

°

B °

C

D

D

C

B

C

D

L

&%0

% &*

%

3

%

3

%

3

%

%M

NN

NN

图3 炉壁温度测量点示意图

JJF 2334—2025

7

7. 4. 3 将校准专用支架的定位杆安装在固定座上,移动支架上安装表3 中序号4 规定

的3 支热电偶。热电偶末端二次弯曲的方向应与加热炉管内壁水平方向平行,参考附

录A. 1。

7. 4. 4 调节热电偶定位机构转轮,使3 支热电偶与炉壁保持适当距离。启动移动支

架,将热电偶移动到炉壁1b、2b、3b 相同的高度,反方向调节热电偶定位机构转轮,

使3 支热电偶的测量端分别与炉壁1b、2b、3b 保持良好接触。

7. 4. 5 开启试验装置,当其显示达到炉内温度平衡后,至少稳定3 min 再读取所测位

置的温度,分别记为t1b、t2b、t3b。

7. 4. 6 重复7. 4. 4、7. 4. 5 的操作,分别测量炉壁1a、2a、3a 位置的温度t1a、t2a、t3a和

炉壁1c、2c、3c 位置的温度t1c、t2c、t3c。

7. 4. 7 炉壁温度校准结果的计算

a) 炉壁平均温度

按公式(4) 计算炉壁平均温度。

-t-a-vg=

t1a + t1b + t1c + t2a + t2b + t2c + t3a + t3b + t3c

9 (4)

式中:

-t-a-vg——炉壁平均温度,℃。

b) 炉壁轴向温度偏差

1) 分别按公式(5)、公式(6)、公式(7) 计算三条垂线上测得的平均温度:

-t

1 =

t1a + t1b + t1c

3 (5)

-t

2 =

t2a + t2b + t2c

3 (6)

-t

3 =

t3a + t3b + t3c

3 (7)

式中:

-t

1 ——炉壁垂线1 测得的炉壁温度平均值,℃;

-t

2 ——炉壁垂线2 测得的炉壁温度平均值,℃;

-t

3 ——炉壁垂线3 测得的炉壁温度平均值,℃。

2) 分别按公式(8)、公式(9)、公式(10) 计算三条垂线上炉壁垂线温度偏差:

td1 =

|

|

|| | || |

|

|

|| | || |

-t

1 - -t-a-vg

-t-a-vg

× 100% (8)

td2 =

|

|

|| | || |

|

|

|| | || |

-t

2 - -t-a-vg

-t-a-vg

× 100% (9)

td3 =

|

|

|| | || |

|

|

|| | || |

-t

3 - -t-a-vg

-t-a-vg

× 100% (10)

JJF 2334—2025

8

式中:

td1——炉壁垂线1 测得的炉壁垂线温度偏差,%;

td2——炉壁垂线2 测得的炉壁垂线温度偏差,%;

td3——炉壁垂线3 测得的炉壁垂线温度偏差,%。

3) 按公式(11) 计算炉壁轴向温度偏差。

tada =

td1 + td2 + td3

3 (11)

式中:

tada——炉壁轴向温度偏差。

c) 炉壁周向温度偏差

1) 按公式(12)、公式(13)、公式(14) 计算三条垂线上同一高度位置测得的炉

壁温度平均值:

-t

a =

t1a + t2a + t3a

3 (12)

-t

b =

t1b + t2b + t3b

3 (13)

-t

c =

t1c + t2c + t3c

3 (14)

式中:

-t

a——炉壁三条垂线上位置a 测得的炉壁温度平均值,℃;

-t

b——炉壁三条垂线上位置b 测得的炉壁温度平均值,℃;

-t

c——炉壁三条垂线上位置c 测得的炉壁温度平均值,℃。

2) 分别按公式(15)、公式(16)、公式(17) 计算三条垂线上同一高度位置测得

的炉壁等高温度偏差:

tda =

|

|

|| | || |

|

|

|| | || |

-t

a--t-a-vg

-t-a-vg

× 100% (15)

tdb =

|

|

|| | || |

|

|

|| | || |

-t

b - -t-a-vg

-t-a-vg

× 100% (16)

tdc =

|

|

|| | || |

|

|

|| | || |

-t

c - -t-a-vg

-t-a-vg

× 100% (17)

式中:

tda——炉壁三条垂线上位置a 测得的炉壁等高温度偏差,%;

tdb——炉壁三条垂线上位置b 测得的炉壁等高温度偏差,%;

tdc——炉壁三条垂线上位置c 测得的炉壁等高温度偏差,%。

3) 按公式(18) 计算炉壁周向温度偏差。

JJF 2334—2025

9

tadl =

tda + tdb + tdc

3 (18)

式中:

tadl——炉壁周向温度偏差。

d) 炉壁上下环温差

根据公式(12) 和公式(14),按公式(19) 计算炉壁上下环温差

t ac =-t a --tc (19)

式中:

tac——炉壁上下环温差。

7. 5 轴向温度

7. 5. 1 轴向温度测量专用支架(参见附录A. 2) 的移动杆上安装表3 中序号5 规定的

热电偶。将专用支架的支撑杆安装在固定座上,安装时应调整支撑杆上下位置,使支

撑杆上150 mm 定位卡板安装热电偶移动杆后, 热电偶铜柱体的上表面处于加热炉

顶部。

7. 5. 2 沿加热炉中心轴线从中点开始向下移动热电偶,按表1 规定的加热炉内测量位

置,依次测量65 mm 至5 mm 各测量位置的温度,每个测量位置等待时间不少于5 min,

测量并记录各测量位置的温度值thd,最后将热电偶移动至加热炉底部。

7. 5. 3 沿加热炉中心轴线从底部开始向上移动热电偶,按表1 规定的加热炉内测量位

置,依次测量5 mm 至145 mm 各测量位置的温度,每个测量位置等待时间不少于5 min,

测量并记录各测量位置的温度值thu,最后将热电偶移动至加热炉顶部。

7. 5. 4 沿加热炉中心轴线从顶部开始向下移动热电偶,按表1 规定的加热炉内测量位

置,依次测量145 mm 至75 mm 各测量位置的温度,每个测量点等待时间不少于5 min,

测量并记录各测量位置的温度值thd。

7. 5. 5 按公式(20) 计算每个测温位置两次测量的温度平均值作为该位置轴向温度。

-t

h =

thu + thd

2 + δ (20)

式中:

-t

h ——轴向同一测量位置两次测量的温度平均值,℃;

thu——轴向同一测量位置热电偶从试验装置底部向顶部移动过程中测量的温度示

值,℃;

thd——轴向同一测量位置热电偶从试验装置中部和顶部向底部移动过程中测量的

温度示值,℃;

δ ——校准用热电偶与测温仪表的修正值,℃。

8 校准结果表达

按本规范进行校准,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JJF 2334—2025

10

a) 标题:“校准证书”;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 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 证书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准对象

的接收日期;

h) 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j)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k) 校准环境的描述;

l) 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m) 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n)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o)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p)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9 复校时间间隔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由试验装置的使用情况、本身质量等诸多因素决定,因此送校

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使用新的试验装置,或更换加热炉管、加热电阻带、隔热材料或电源时,应重新

校准。

试验装置在无任何维修和上述关键器件更换情况下,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为1 年。

JJF 2334—2025

11

附录A

校准专用支架(参考)

A. 1 炉壁温度校准专用支架

A. 1. 1 炉壁温度校准专用支架由定位杆和移动支架组成。移动支架安装在定位杆上,

可上下移动和水平距离调节。移动支架上具有热电偶定位机构,由定位主动轮、从动

轮和定位滑槽等组成,从动轮上设有3 个弧形滑槽,热电偶在滑槽内移动,可调整热

电偶与炉壁的距离,3 支热电偶互成120°。热电偶末端进行两次弯曲,以保证测量时其

热接点与炉壁保持良好接触。在移动支架和热电偶沿加热炉中心轴线上下移动之前,

可调节主动轮,使热电偶与炉壁保持适当距离,避免与炉壁产生摩擦。热电偶移动到

测量位置高度后,反方向调节定位主动轮,使热电偶热接点与炉壁保持良好接触。炉

壁温度校准用支架结构和热电偶安装示意图如图A. 1 所示。

单位:mm

A

B

A

C

D D

D  D

C C

F 0

/

&*

K* 0

U U

& %

?

?

?

?

图A. 1 炉壁温度校准专用支架

JJF 2334—2025

12

B

°

°

&*

&*

&*

D

1

D

图A. 1 炉壁温度校准专用支架(续)

1—银钎焊;2—钢丝;3—陶瓷管;4—热电偶

A. 1. 2 定位杆上标注尺寸,便于按炉壁温度校准要求控制热电偶的移动距离。

A. 1. 3 根据上述原理,也可用计算机程控方式控制步进电机,实现校准用热电偶的

自动定位测量。

A. 2 轴向温度测量专用支架

A. 2. 1 轴向温度测量专用支架由支撑杆和移动杆组成,移动杆位于加热炉中心轴线上,

可上下调节。支撑杆上设有定位卡板,15 个定位卡板步长为10 mm。结构如图A. 2 所示。

A. 2. 2 支撑杆可固定在固定座上,通过上下调节移动杆调整校准用热电偶在炉内中

心轴线的高度。

A. 2. 3 也可用计算机程控方式控制步进电机,实现校准用热电偶的自动定位测量。

单位:mm

A

A

?

?

J A7

J A7

&* K* 0

&

图A. 2 炉壁温度校准专用支架

1—银钎焊;2—钢丝;3—陶瓷管;4—屏蔽热电偶

JJF 2334—2025

13

附录B

校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

记录编号

委托单位

制造厂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技术依据

校准地点

环境温度

名称

测量范围

证书编号

名称

测量范围

证书编号

名称

测量范围

证书编号

名称

测量范围

证书编号

证书编号

出厂编号

编号

准确度等级/最大

允许误差

有效期至

编号

准确度等级/最大

允许误差

有效期至

编号

准确度等级/最大

允许误差

有效期至

编号

准确度等级/最大

允许误差

有效期至

相对湿度%

1. 温度示值误差

单位:℃

项目

读数

平均值

试验装置

温度示值

误差Δt

设定温度

550

标准热电

偶示值ts

试验装置

显示值tf

650

标准热电

偶示值ts

试验装置

显示值tf

750

标准热电

偶示值ts

试验装置

显示值tf

850

标准热电

偶示值ts

试验装置

显示值tf

JJF 2334—2025

14

2. 炉壁温度偏差

单位:℃

炉壁垂线

1 (0°)

2 (+120°)

3 (+240°)

a (+30 mm 处)

t1a

t2a

t3a

b (0 mm 处)

t1b

t2b

t3b

c (-30 mm 处)

t1c

t2c

t3c

炉壁平均温度:

-t-a-vg= ℃;

炉壁轴向温度偏差:tada= %;

炉壁周向温度偏差:tadl= %;

炉壁上下环温差:tac= ℃。

3. 轴向温度

加热炉内测量位置h/mm

145

135

125

115

105

95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thu/℃ thd/℃ 平均值/℃ 修正值δ/℃ 实际值/℃

JJF 2334—2025

15

附录C

校准证书结果页参考格式

1. 温度示值误差

温度示值误差

校准点/℃

550

650

750

850

示值误差/℃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2. 炉壁温度偏差

炉壁轴向温度偏差/%

炉壁周向温度偏差/%

炉壁上下环温差/℃

3. 轴向温度

加热炉内测量位置h/mm

145

135

125

115

105

95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轴向温度/℃

JJF 2334—2025

16

附录D

温度示值误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参考)

D. 1 被校对象

以温度最大允许误差为±5 ℃,型号为TTech‑gbt5464B 的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装

置为校准对象,以校准750 ℃的温度示值误差为例进行校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D. 2 测量标准

a) 数字多用表Agilent34420A,(0~10) mV,MPE:± (0. 005%RD+0. 000 3%

FS);

b) 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300~1 100) ℃,二等;

c) 干体式温度校准器CTC‑1205A,(100~1 200) ℃,温度偏差:不超过±0. 5 ℃,

温度波动度不超过0. 1 ℃/10 min,孔间温差不超过0. 2 ℃,显示分辨力:0. 01 ℃。

D. 3 测量模型

Δt =-t f --ts (D.1)

式中:

Δt ——被校试验装置温度示值误差,℃;

-t

f ——被校试验装置测得的温度的平均值,℃;

-t

s ——标准热电偶测得的温度的平均值,℃。

D. 3. 1 灵敏系数

Δt 对

-t

f 的灵敏系数:

c1 = ∂ Δt/∂-t f = 1 (D.2)

Δt 对

-t

s 的灵敏系数:

c2 = ∂ Δt/∂-t s = -1 (D.3)

D. 3. 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输入量的不确定度互不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

uc

2 ( Δt )= c1

2 u2 (-t f )+ c2

2 u2 (-t s ) (D.4)

D. 4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

D. 4. 1 输入量

-t

f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tf )

输入量

-t

f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tf ) 由以下4 个分量构成:被校试验装置温度的重

复性测量、干体式温度校准器孔间温差、干体式温度校准器温度波动、干体式温度校

准器漏热。

D. 4. 1. 1 被校试验装置温度的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

用二等标准热电偶对被校装置进行测量,测得10 个重复性测量数据,用A 类方法

进行评定,其实验标准偏差sp1为:

JJF 2334—2025

17

sp1 =

Σi

= 1

n ( yi- yˉ)2

n - 1 =0.36 ℃ (D.5)

故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0. 36 ℃。

D. 4. 1. 2 干体式温度校准器孔间温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

校准时,由于干体式温度校准器的金属均温块存在孔间温度差异,其最大允许误

差为0. 2 ℃, 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按均匀分布考虑, 包含因子k = 3 , 取半宽为

0. 1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u2 = 0.1 ℃ 3 ≈0.07 ℃ (D.6)

D. 4. 1. 3 干体式温度校准器温度波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

校准时,标准热电偶测得温场变化0. 1 ℃,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按均匀分布考

虑,包含因子k = 3 ,取半宽为0. 05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u3 = 0.05 ℃ 3 ≈0.04 ℃ (D.7)

D. 4. 1. 4 干体式温度校准器漏热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

干体炉均温块定制,由于标准热电偶和试验装置炉内热电偶的外径分别与干体炉

测量孔内径不大于0. 3 mm,均温块上面有专用隔热垫,因此漏热造成测量不确定度分

量可以忽略。

D. 4. 2 输入量

-t

s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 -ts )

输入量

-t

s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 -t s ) 由以下5 个分量构成:标准热电偶温度的重复

性测量、标准热电偶溯源、标准热电偶年稳定性、电测仪器测量误差、参考端温差。

D. 4. 2. 1 标准热电偶的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5

用二等标准热电偶作为标准器进行温度测量,测得10 个重复性测量数据,用A 类

方法进行评定,其实验标准偏差sp2为:

sp2 =

Σi

= 1

n ( yi- yˉ)2

n - 1 =0.16 ℃ (D.8)

故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5=0. 16 ℃。

D. 4. 2. 2 标准热电偶溯源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6

标准热电偶在750 ℃溯源的不确定度为0. 6 ℃,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按均匀分布

考虑,包含因子k = 2,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u6 = 0.30 ℃ (D.9)

D. 4. 2. 3 标准热电偶年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7

二等标准热电偶的年稳定性不大于±10 μV,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按正态分布考

虑,包含因子k = 3,取半宽区间为10 μV,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u7 =

10 μV 3

11.84 ≈ 0.28 ℃ (D.10)

JJF 2334—2025

18

D. 4. 2. 4 电测仪器测量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8

电测仪器(本测试用数字多用表) 测量标准热电偶的最大允许误差用

± (0. 005%RD+0. 000 3%FS) 计算,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按均匀分布考虑,包含

因子k = 3 。取半宽区间为0. 37 μV,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u8 = 0.37 10.7

3

℃ ≈ 0.22 ℃ (D.11)

D. 4. 2. 5 参考端温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9

参考端不为0 ℃,误差不超过±0. 1 ℃,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按均匀分布考虑,

包含因子k = 3 。取半宽区间为0. 1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u9 = 0.1 ℃ 3 ≈ 0.07 ℃ (D.12)

D. 5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如表D. 1 所示。

表D. 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符号

u (-tf )

u1

u2

u3

u4

u (-ts )

u5

u6

u7

u8

u9

不确定度来源

输入量

-t

f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被校试验装置温度的重复性测量

干体式温度校准器孔间温差

干体式温度校准器温度波动

干体式温度校准器漏热

输入量

-t

s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热电偶的重复性测量

标准热电偶溯源

标准热电偶年稳定性

电测仪器测量误差

参考端温差

标准不确定度/℃

0.37

0.36

0.07

0.04

忽略

0.50

0.16

0.30

0.28

0.22

0.07

评定方法

A 类

B 类

B 类

A 类

B 类

B 类

B 类

B 类

灵敏系数

1

-1

D. 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各分量互不相关,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 ( Δt )= c21

( u21+ u22

+ u23

+ u24

)+ c22

( u25

+ u26

+ u27

+ u28

+ u29

) = 0.62 ℃

(D.13)

D. 7 扩展不确定度

取k=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

U = k × uc ( Δt )= 2 × 0.62 ℃ ≈ 1.3 ℃ (D.14)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3.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11月25日 15:46: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5702.html
图书

GB 34272-2025 小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 34272-2025 小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
图书

GB 46771-2025 石墨和萤石中有害元素限量要求

GB 46771-2025 石墨和萤石中有害元素限量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图书

JJF 1025-2025 机械秤改装技术要求

JJF 1025-2025 机械秤改装技术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
图书

JJF 1274-2025 运动黏度测定器校准规范

JJF 1274-2025 运动黏度测定器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JJF 1278-2025 蓝牙测试仪校准规范

JJF 1278-2025 蓝牙测试仪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
图书

JJF 2324-2025 静电放电电流靶校准规范

JJF 2324-2025 静电放电电流靶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