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传声器单元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Microphone Units
2025‑11‑05 发布2026‑05‑05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归口单位:全国声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杭州爱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声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 2336—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闫有余(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樊宇(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许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牛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房法成(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魏伟力(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熊文波(杭州爱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JJF 2336—2025
目录
引言……………………………………………………………………………………… (Ⅱ)
1 范围………………………………………………………………………………… ( 1 )
2 引用文件…………………………………………………………………………… ( 1 )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 1 )
4 概述………………………………………………………………………………… ( 2 )
5 计量特性…………………………………………………………………………… ( 2 )
5.1 灵敏度级………………………………………………………………………… ( 2 )
5.2 频率响应………………………………………………………………………… ( 3 )
5.3 动态范围上限…………………………………………………………………… ( 3 )
6 校准条件…………………………………………………………………………… ( 3 )
6.1 环境条件………………………………………………………………………… ( 3 )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 4 )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 5 )
7.1 校准项目………………………………………………………………………… ( 5 )
7.2 外观及其他技术要求…………………………………………………………… ( 5 )
7.3 灵敏度级的校准方法…………………………………………………………… ( 5 )
7.4 频率响应的校准方法…………………………………………………………… ( 8 )
7.5 动态范围上限的校准方法……………………………………………………… (10)
8 校准结果表达……………………………………………………………………… (10)
8.1 校准结果的处理………………………………………………………………… (10)
8.2 校准记录………………………………………………………………………… (11)
8.3 校准证书………………………………………………………………………… (11)
9 复校时间间隔……………………………………………………………………… (11)
附录A 声校准器的静压修正………………………………………………………… (12)
附录B 声校准器的腔体积修正……………………………………………………… (13)
附录C 参考传声器自由场灵敏度级的环境参数修正……………………………… (14)
附录D 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 (15)
附录E 校准证书内容和格式………………………………………………………… (16)
附录F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8)
Ⅰ
JJF 2336—2025
引言
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
及定义》、JJF 1059. 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制定本规范的基础
性系列规范。
本规范的计量性能和校准方法参照JJG 175—2015 《工作标准传声器(静电激励器法)
检定规程》、JJG 1019—2007 《工作标准传声器(耦合腔比较法) 检定规程》、JJG 1172—
2019 《工作标准传声器(自由场比较法) 检定规程》和GB/T 20441. 4—2006 《测量
传声器第4 部分:工作标准传声器规范》制定。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 2336—2025
Ⅱ
JJF 2336—2025
1
传声器单元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满足GB/T 20441. 4—2006 规定的工作标准传声器与前置放大器组
成的传声器单元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G 175—2015 工作标准传声器(静电激励器法) 检定规程
JJG 482—2017 实验室标准传声器(自由场互易法) 检定规程
JJG 790—2005 实验室标准传声器(耦合腔互易法) 检定规程
JJG 1019—2007 工作标准传声器(耦合腔比较法) 检定规程
JJG 1172—2019 工作标准传声器(自由场比较法) 检定规程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34—2020 声学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137—2005 传声器前置放大器校准规范
JJF 1147—2006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声学特性校准规范
JJF 1293—2011 静电激励器校准规范
GB/T 3102. 7 声学的量和单位
GB/T 3785. 1—2023 电声学声级计第1 部分:规范
GB/T 3947—1996 声学名词术语
GB/T 15173—2010 电声学声校准器
GB/T 20441. 3 电声学测量传声器第3 部分:采用互易技术对实验室标准传
声器自由场校准的原级方法
GB/T 20441. 4—2006 测量传声器第4 部分:工作标准传声器规范
IEC 61094—2 电声学测量传声器第2 部分:采用互易技术对实验室标准传声
器声压校准的原级方法(Electroacoustics‑Measurement microphones—Part 2: Primary
method for pressure calibration of laboratory standard microphones by the reciprocity
technique)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本规范采用GB/T 3102. 7 中规定的量和单位。
JJF 2336—2025
2
JJF 1001—2011、JJF 1034—2020、GB/T 3947—1996 和GB/T 20441. 4—2006 中
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 1 工作标准传声器working standard microphone
至少可用以下方法之一校准的传声器:
a) IEC 61094-2 或GB/T 20441. 3 中规定的方法;
b) 与已校准过的实验室标准传声器作比较;
c) 使用GB/T 15173—2010 中规定的声校准器。
工作标准传声器应满足机械尺寸和电声性能方面的特定要求,特别是关于时间稳
定性和环境条件相关性的要求。
3. 2 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为描述传声器的位置而规定在传声器上的或传声器附近的一个点。
[来源:GB/T 3785. 1—2023,3. 14]
注:参考点可以是传声器膜片的中心。
3. 3 主轴principal axis
通过传声器的参考点并与膜片垂直的直线。
[来源:GB/T 20441. 4—2006,3. 2]
3. 4 参考平面reference plane
垂直于传声器主轴并紧靠传声器保护栅的平面。
[来源:GB/T 20441. 4—2006,3. 3]
3. 5 动态范围上限upper limit of dynamic range
引起传声器输出电压总失真为3% 时所对应的声压级。
4 概述
传声器单元由工作标准传声器和前置放大器组成。传声器单元将声信号转换为相
应电信号,并经阻抗变换后将电信号输入测量放大器,实现声信号的测量。传声器单
元广泛应用于声压测量系统和声学测量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检测。
5 计量特性
5. 1 灵敏度级
传声器单元在200 Hz~1 000 Hz 范围内的参考频率处的最小灵敏度级一般符合表1
的要求。参考频率一般为250 Hz 或1 000 Hz。
表1 传声器单元的最小灵敏度级
计量性能
最小灵敏度级(参考灵敏度:1 V/Pa)
WS1
-34 dB
WS2
-40 dB
WS3
-60 dB
注:GB/T 20441.4—2006 中工作标准传声器的描述符号由字母WS (Working Standard)、后
接一位表示直径大小的数字(1、2 或3) 以及表示电声特性的第三个字母构成,描述直径
JJF 2336—2025
3
大小的数字1、2、3 分别表示1 in (1 in=2.54 cm)、1/2 in、1/4 in,描述电声性能的第三
个字母P、F、D 分别表示压力场、自由场和扩散场,例如WS1F 表示1 in 自由场型工作
标准传声器。
5. 2 频率响应
传声器单元灵敏度级的频率响应一般符合表2 的要求。
表2 传声器单元频率响应的最大允许误差
频率/Hz
20~<f0< p=""></f0<>
f0
>f0~2 000
2 500
3 150
4 000
5 000
6 300
8 000
10 000
12 500
16 000
20 000
25 000
31 500
40 000
最大允许误差/dB
WS1
±0.5
±0.5
±0.5
±0.75
±1.0
±1.25
±1.5
±1.75
±2.0
+2.0,-6.0
——
——
——
——
——
——
WS2
±0.5
±0.5
±0.5
±0.5
±0.5
±0.5
±0.75
±1.0
±1.25
±1.5
±1.75
±2.0
+2.0,-6.0
——
——
——
WS3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75
±1.0
±1.25
±1.5
±1.75
±2.0
+2.0,-6.0
5. 3 动态范围上限
动态范围上限以声压级给出,在160 Hz~1 000 Hz 的频率范围内该声压级所引起
的总谐波失真为3%,动态范围上限一般符合表3 的要求。
表3 传声器单元的动态范围上限
计量性能
动态范围上限(参考20 μPa)
WS1
≥135 dB
WS2
≥140 dB
WS3
≥150 dB
注:由于校准无需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因此第5 章中给出的指标仅供参考。
6 校准条件
6. 1 环境条件
温度:(23±3) ℃;
相对湿度:30%~90%;
JJF 2336—2025
4
静压:80 kPa~103 kPa。
6. 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a) 参考传声器: 在校准频率范围内, 满足JJG 790—2005 或JJG 482—2017 要求
的实验室标准传声器。
b) 监测传声器: 在校准频率范围内, 满足JJG 1172—2019 要求的工作标准传
声器。
注:监测传声器通常选择直径小的传声器,比如WS3 型。
c) 传声器前置放大器:频率响应在校准频率范围内应不超过±0. 1 dB,输入端短
路噪声不大于10 μV (线性) 和3 μV (A 计权)。
d) 声校准器:能产生参考频率为250 Hz 的正弦声压信号,性能等级为LS 级。
e) 测量放大器:频率响应在校准频率范围内不超过±0. 2 dB,输入端短路噪声低
于10 μV (线性),示值误差应不超过±0. 2 dB,总失真小于0. 1%。
f) 静电激励器:在校准频率范围内,满足JJF 1293 要求的静电激励器。
g) 有源耦合腔:在校准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径向对称声场,腔内声压级应不小于
80 dB。
h) 交流数字电压表:最大允许误差应不超过±0. 1%。
i) 声频信号发生器:在校准频率范围内,频率示值误差不超过±0. 5%,总失真
小于0. 1%,相对于参考频率(250 Hz) 的幅频特性优于±0. 1 dB,输出信号电压不低
于30 V。
注:如果输出电压不能达到30 V,可通过放大实现。
j) 高声压传声器校准仪:腔内声压可连续变化,最高声压级应大于164 dB。在测
量频率范围内,声压级在小于或等于164 dB 时,总谐波失真应不超过0. 5%;声压级
在大于164 dB 时,总谐波失真应不超过0. 8%。
k) 功率放大器:在校准频率范围内,频率响应不超过±0. 2 dB,总谐波失真小于
0. 5%。
l) 静电激励器电源:一般为800 V,测量期间幅度稳定度优于0. 05%。
m) 压力场传声器:在校准频率范围内,满足JJG 1019—2007 或JJG 175—2015 要
求的工作标准传声器。
n) 自由场装置: 满足JJF 1147—2006 要求, 本底噪声(A 计权) 不大于30 dB,
在测试路径上自由场半径不小于1 m。
o) 声源:在校准频率范围内,距声源1 m 处声压级不低于70 dB,在所需的声压
级上总谐波失真应不超过3. 0%。
p) 失真度测量仪:在校准频率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应不超过±10%。
q) 气压表:最大允许误差应不超过±0. 2 kPa。
注:可根据选用的校准方法选择测量设备。
JJF 2336—2025
5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 1 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见表4。根据传声器的型号及预期用途,选择适用的校准项目。
表4 校准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2
3
项目名称
灵敏度级
频率响应
动态范围上限
计量特性的条款号
5.1
5.2
5.3
校准方法的条款号
7.3
7.4
7.5
7. 2 外观及其他技术要求
a) 外观不应有机械损伤;膜片应清洁,无污染、腐蚀现象。
b) 传声器单元应具有清晰的标志,包括制造商的名称、传声器、前置放大器的型
号和序列号或传声器单元的型号和序列号。
c) 每个传声器单元应附有单独的出厂校准资料。出厂校准资料应包括该传声器单
元的灵敏度级、正常工作需要的极化电压,如需做静压、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修正,则
应给出相应的修正系数。
7. 3 灵敏度级的校准方法
灵敏度级可以采用声校准器法、耦合腔比较法和自由场比较法校准。
7. 3. 1 校准前准备
a) 被校传声器单元至少应于校准前4 h 放入符合校准环境条件的实验室中,以使
传声器单元与校准环境达到平衡。
b) 调节测量放大器置于线性频率响应,S (慢) 时间计权以及被校传声器单元相
应极化电压挡,调节测量放大器“前置放大器输入”和“直接输入”的灵敏度,使其
对50 mV 内部参考信号指示相同。也可将数字电压表连接到测量放大器输出端进行监
视,然后将测量放大器置于适当量程。
7. 3. 2 声校准器法校准灵敏度级
7. 3. 2. 1 校准装置
声校准器法校准灵敏度级的校准装置示意图见图1。
* =
"F
=
图1 灵敏度级校准装置示意图(声校准器法)
JJF 2336—2025
6
7. 3. 2. 2 校准步骤
a) 将被校传声器单元与声校准器(频率为250 Hz) 的腔体紧密耦合,使其参考轴
处于与水平面成90°角的位置,接通声校准器的电源,在制造商规定的稳定时间后,从
数字电压表读取示值Upi 并作记录,根据公式(1) 计算声压级:
Lpi = 20 lg
Upi
U0
(1)
式中:
Lpi ——声压级,dB;
Upi——数字电压表读数,V;
U0 ——参考电压,1 μV。
b) 将被校传声器单元从声校准器腔体取出,改变二者相对位置重新耦合读数,测
量3 次取算术平均得到声压级的平均值
-L--pi,如各次读数的最大差值超过0. 2 dB,应增
加测量次数,并剔除带有粗大误差的读数。
c) 传声器单元的灵敏度级按公式(2) 计算:
Lpx = -26.0 -( Lpc + ΔK + ΔP - -L--pi ) (2)
式中:
Lpx ——被校传声器单元的灵敏度级,dB;
Lpc ——声校准器的声压级校准值,dB;
ΔK——声校准器的静压修正值(见附录A),dB;
ΔP ——腔体积修正(见附录B),dB;
-L--pi ——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dB。
7. 3. 3 耦合腔比较法校准灵敏度级
7. 3. 3. 1 校准装置
耦合腔比较法校准灵敏度级的校准装置示意图见图2。
"F * =
"F * =
M *
=
#
5 6
5
4
图2 灵敏度级校准装置示意图(耦合腔比较法)
JJF 2336—2025
7
7. 3. 3. 2 校准步骤
a) 将参考传声器和被校传声器单元的传声器保护栅取下(如需要),需要时装上
对应的转接环,参考传声器和被校传声器单元的传声器尺寸规格应当相同。
b) 按图2 所示连接校准装置,参考传声器和被校传声器单元应与有源耦合腔紧密
耦合并保持与耦合腔同轴,需要时用合适的弹簧固定器固定。
c) 调节两个测量放大器的前置放大器输入灵敏度,使其尽可能相同。
d) 声频信号发生器频率选择f0。如制造商未规定参考频率,则选择为250 Hz。
e) 调节信号输出使腔内实际声压级不低于80 dB,且在测量放大器上有一个合适
的指示。
f) 记录参考传声器单元通道上的数字电压表读数U1 和被校传声器单元通道上的
数字电压表读数U2,按公式(3) 计算两个通道的差值Δ1:
Δ1 = 20 lg
U2
U1
(3)
式中:
Δ1——被校传声器单元与参考传声器单元两个通道的差值,dB;
U2——被校传声器单元的输出电压,V;
U1——参考传声器单元的输出电压,V。
g) 保持声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及测量放大器状态不变,将参考传声器单元和被校
传声器单元交换位置,交换时应十分小心,避免对腔内声压级产生影响,重复步骤f),
得到差值Δ2。
h) 按公式(4) 计算被校传声器单元的声压灵敏度级,应符合表1 的要求。
Lpy = Lpr - Δβ +12
( Δ1+ Δ2 ) (4)
式中:
Lpy ——被校工作标准传声器单元的声压灵敏度级,dB;
Lpr ——参考传声器的声压灵敏度级,dB;
Δβ ——参考传声器所配前置放大器的传输损失,dB;
Δ1 和Δ2——分别为两次测量所求得的差值,dB。
7. 3. 4 自由场比较法校准灵敏度级
7. 3. 4. 1 校准装置
自由场比较法校准灵敏度级的校准装置示意图见图3。
7. 3. 4. 2 校准步骤
a) 将发射声源和参考传声器单元安装在自由场装置内的适当位置上,参考传声器
单元与声源同轴且安装在与其直径相同的圆杆上,测量参考传声器单元与声源之间的
距离使其大于1. 0 m 以上,可将监测传声器置于自由场装置内的固定位置以评估声源
输出声压级的稳定性(如适用)。参考传声器单元的自由场灵敏度级应根据校准环境条
JJF 2336—2025
8
件进行修正。
"F
* =
7* =4
# 5 =
(
M *
图 3 灵敏度级校准装置示意图(自由场比较法)
b) 调节声频信号发生器到校准频率范围内的参考频率点,并输出给发射声源一定
电压(大于背景噪声20 dB),等待声源输出稳定后,读取参考传声器单元的输出在数
字电压表上的示值U3,然后用被校传声器单元替代参考传声器单元,保持声频信号发
生器的输出电压不变, 再次读取被校传声器单元的输出在数字电压表上的示值
U4,则:
ΔL = 20 lg
U4
U3
(5)
式中:
ΔL ——被校传声器单元与参考传声器单元未经修正的灵敏度级之差,dB;
U4 ——被校传声器单元的输出电压,V;
U3 ——参考传声器单元的输出电压,V。
以上步骤重复测量3 次,求出ΔL 的平均值
---- ΔL。
按公式(6) 计算被校传声器单元的自由场灵敏度级。
Lfx = Lf0 - Δβ + ---- ΔL (6)
式中:
Lfx ——被校传声器单元的自由场灵敏度级,dB;
Lf0 ——参考传声器修正到校准环境条件下的开路自由场灵敏度级(见附录C),
dB;
Δβ ——参考传声器所配前置放大器的传输损失,dB;
---- ΔL ——被校传声器单元与参考传声器单元未经修正的灵敏度级之差的平均值,
dB。
7. 4 频率响应的校准方法
频率响应可以采用静电激励器法、耦合腔比较法和自由场比较法校准。
7. 4. 1 静电激励器法校准声压灵敏度级频率响应
7. 4. 1. 1 校准装置
静电激励器法校准声压灵敏度级频率响应的校准装置示意图见图4。
JJF 2336—2025
9
"F * =
L*$ L*$
*#
3
$
M
*
图4 频率响应校准装置示意图(静电激励器法)
7. 4. 1. 2 校准步骤
a) 取掉传声器的保护栅,将静电激励器置于传声器表面上,使其参考轴处于与水
平面成90°角的位置。
b) 调节声频信号发生器幅度,使在被校频率范围内,静电激励器响应级高于环境
噪声声压级25 dB。将声频信号发生器置于参考频率,记录数字电压表的读数Ur。
c) 将声频信号发生器依次置于被校频率范围内的1/3 倍频程频率上,记录数字电
压表的读数U。
d) 按公式(7) 计算相对参考频率,被校传声器单元的静电激励器频率响应:
δ = 20 lg
U
Ur
(7)
式中:
δ ——被校频率下的静电激励器频率响应,dB;
U ——被校频率下的输出电压,V;
Ur ——参考频率下的输出电压,V。
e) 取下静电激励器,改变被校传声器单元和静电激励器相对耦合位置,分别转动
静电激励器约120°和240°,重复测量步骤a) ~d),取3 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校
传声器单元的静电激励器频率响应。
f) 根据静电激励器法测得的校准频率上的静电激励器频率响应,由传声器单元制
造商提供的静电激励器频率响应到自由场灵敏度级的修正值可计算得出传声器单元的
自由场灵敏度级频率响应。
注:由于受测量放大器响应等偏差的影响,应对静电激励器在被校频率上的响应级作相应的
修正。
7. 4. 2 耦合腔比较法校准声压灵敏度级频率响应
7. 4. 2. 1 校准装置
耦合腔比较法校准声压灵敏度级频率响应的校准装置示意图见图2。
JJF 2336—2025
10
7. 4. 2. 2 校准步骤
声压灵敏度级的频率响应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与7. 3. 3 相同。
依据表2 按1/3 倍频程间隔改变声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重复7. 3. 3. 2 中的步骤
e) ~h),测量计算各频率点的声压灵敏度级。
在测得的各频率点声压灵敏度级中,以f0 上的声压灵敏度级作参考,得到声压灵
敏度级的频率响应。
根据耦合腔比较法测得的校准频率上的声压灵敏度级频率响应,由传声器单元制
造商提供的声压灵敏度级到自由场灵敏度级的修正值可计算得出传声器单元的自由场
频率响应。
7. 4. 3 自由场比较法校准自由场灵敏度级频率响应(适用于500 Hz 及以上频率)
7. 4. 3. 1 校准装置
自由场比较法校准自由场灵敏度级频率响应的校准装置示意图见图3。
7. 4. 3. 2 校准步骤
按7. 3. 4 的方法测出每个校准频率上的自由场灵敏度级,减去参考频率的自由场
灵敏度级,得出自由场灵敏度级的频率响应。在校准频率范围内,校准频率自参考频
率开始按1/3 倍频程选取。
7. 5 动态范围上限的校准方法
校准传声器单元的动态范围上限的装置示意图见图5。将被校传声器单元和监测
传声器同时耦合在高声压传声器校准仪中,在规定的频率下,调节声频信号发生器和
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使高声压传声器校准仪腔内声压为表3 中规定的对应被校传
声器单元类型的动态范围上限值,用失真度测量仪测量被校传声器单元输出信号的总
谐波失真,在被校传声器单元输出电压总失真为3% 时记录相应声压级。
"F "
"F #
, "F
=
+"
4
M
*
(
P
图5 校准动态范围上限的装置示意图
8 校准结果表达
8. 1 校准结果的处理
所有的数值应先计算,后修约。出具的校准数据按如下方法修约:
a) 灵敏度级及频率响应的修约间隔为0. 01 dB;
JJF 2336—2025
11
b) 动态范围上限的修约间隔为0. 1 dB。
8. 2 校准记录
推荐的校准记录的格式见附录D。
8. 3 校准证书
经校准的仪器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包括的信息及推荐的校准证书的格式见
附录E。
9 复校时间间隔
传声器单元的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为1 年。复校时间间隔受仪器使用情况、使用者
和仪器本身属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复校时间间隔。
JJF 2336—2025
12
附录A
声校准器的静压修正
声校准器的声压级溯源值为参考环境条件下的数值,实际使用时应根据制造商提
供的静压修正方法,对声校准器的输出声压级进行修正。目前,国内常见的声校准器
静压修正量可从公式(A. 1) 求得:
ΔK = 20 lg
P
P0
(A.1)
式中:
ΔK——静压修正值,dB;
P ——实际校准时的大气压,kPa;
P0 ——标准大气压,101. 3 kPa。
JJF 2336—2025
13
附录B
声校准器的腔体积修正
声校准器所产生的声压级与耦合腔体积(包括传声器的等效体积和膜片到保护栅
之间的体积,以及热传导附加体积) 有关,当耦合腔体积超出标准体积时,应当根据
制造商提供的数据按公式(B. 1) 进行修正。
ΔP = 20 lg
V
V + ΔV (B.1)
式中:
ΔP ——腔体积修正值,dB;
V ——标称腔体积,cm3;
ΔV——腔体积变化量,cm3。
表B. 1 给出了使用4228 活塞发声器(带DP0776 适配环) 时的部分腔体积修正值。
表B. 1 声校准器的腔体积修正量
传声器型号
4188、4191、4192、4193
4189、4190
4131、4132
4144、4145
腔体积修正量(带保护栅) /dB
+0.02
0.00
-0.05
+0.05
JJF 2336—2025
14
附录C
参考传声器自由场灵敏度级的环境参数修正
用自由场比较法校准传声器单元的自由场灵敏度级和频率响应时,需要根据制造
厂提供的环境修正方法,将参考传声器在参考环境条件下的开路自由场灵敏度级修正
到校准环境条件下的开路自由场灵敏度级,修正公式见公式(C. 1)。
Lf0= Lfr+ αp ( p- p0 )+ αt (t- t0 ) (C.1)
式中:
Lf0——参考传声器在校准环境条件下的开路自由场灵敏度级,dB;
Lfr ——参考传声器在参考环境条件下的开路自由场灵敏度级,dB;
αp ——参考传声器的静压修正系数,dB/kPa;
αt ——参考传声器的温度修正系数,dB/℃;
p ——校准时的静压,kPa;
p0 ——参考静压,101. 3 kPa;
t ——校准时的空气温度,℃;
t0 ——参考空气温度,23 ℃。
JJF 2336—2025
15
附录D
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
第1 页共2 页
证书编号: 记录编号:
客户名称: 客户地址:
型号规格: 出厂编号:
制造厂名: 校准依据:
环境条件:温度: ℃ 相对湿度: % 校准地点:
标准器型号: 标准器编号:
标准器溯源证书号: 标准器证书有效期: 年月日
标准器测量范围: 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
校准依据:
校准员: 校验员:
校准结果
一、外观检查:
二、灵敏度级: dB ( Hz,参考1 V/Pa)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三、频率响应:(参考频率f0= Hz)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20
80
315
1600
6300
25
100
500
2000
8000
31.5
125
630
2500
10000
40
160
800
3150
2500
50
200
1000
4000
16000
63
250
1250
5000
20000
四、动态范围上限: dB;总谐波失真%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为:
JJF 2336—2025
16
附录E
校准证书内容和格式
E. 1 校准证书至少包含以下信息:
a) 标题,如“校准证书”;
b) 证书的编号、页码和总页数;
c) 校准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
d) 进行校准的日期;
e) 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
f)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g) 被校传声器单元的型号、规格和出厂编号;
h) 本技术规范的名称及代号;
i)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溯源性和有效性的说明;
j) 校准环境的描述;
k) 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l) 校准证书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
m)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n)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JJF 2336—2025
17
E. 2 推荐的传声器单元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推荐的传声器单元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一、外观检查:
二、灵敏度级: dB ( Hz,参考1 V/Pa)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为:
三、频率响应:(参考频率f0= Hz)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频率/Hz
频率响应/dB
不确定度/dB
20
80
315
1 600
6 300
25
100
500
2 000
8 000
31.5
125
630
2 500
10 000
40
160
800
3 150
12 500
50
200
1 000
4 000
16 000
63
250
1 250
5 000
20 000
四、动态范围上限: dB;总谐波失真%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为:
JJF 2336—2025
18
附录F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F. 1 概述
传声器单元的主要计量性能为灵敏度级和频率响应,本附录选用声压灵敏度级和
频率响应作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示例。
F. 2 声压灵敏度级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F. 2. 1 测量模型
声压灵敏度级的测量模型见公式(F. 1)。
Lpx = -26.0 -( Lpc + ΔK + ΔP --L p ) (F.1)
式中:
Lpx ——被校传声器单元的灵敏度级,dB;
Lpc ——声校准器的声压级校准值,dB;
ΔK——声校准器的静压修正值,dB;
ΔP ——腔体积修正(见附录B),dB;
-L
p ——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dB。
F. 2. 2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
参考频率点处声压灵敏度级的校准结果见表F. 1,以其标准偏差作为重复性引入
的标准不确定度。
表F. 1 参考频率点处声压灵敏度级
测量序号
灵敏度级/dB
1
-38.51
2
-38.52
3
-38.55
4
-38.58
5
-38.55
6
-38.57
平均值
-38.551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参考频率点标准偏差:
s (Lpx )=
Σi
= 1
n
( Lpxi - -L---px )
n - 1 = 0.027 dB
因此u1=s (Lpx )= 0. 027 dB
2) 声校准器声压级校准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2
由上级证书可知,声校准器声压级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 10 dB (k=2),则:
u2=0.10 dB/2=0.05 dB
3) 声校准器静压修正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
气压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 2 kPa, 则声校准器的静压修正值引起的最大误差
为±0. 02 dB,假定其为矩形分布,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JJF 2336—2025
19
u3=0.02 dB/ 3 ≈0.012 dB
4) 测量系统准确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4
测量系统准确度为±0. 2 dB,假定其为矩形分布,k= 3 ,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u4=0.2 dB/ 3 ≈0.115 dB
5) 极化电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5
传声器极化电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包括极化电压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和传
声器测量过程中极化电压波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极化电压测量用高阻抗直流电压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 05%,考虑为均匀分布,标准
不确定度为0. 003 dB。估计极化电压在传声器测量过程中的波动范围不超过±0. 02 V,
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0. 000 5 dB。因此, 极化电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5=
0. 004 dB。
6) 数据修约等其他因素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6
估计数据修约等其他因素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6=0. 010 dB。
F. 2.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以上各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 = Σi = 1
6
u2i
= u21
+ u22
+ u23
+ u24
+ u25
+ u26
=0.129 dB
F. 2. 4 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U=kuc ,从而得到参考点的声压灵敏度级测量
结果扩展不确定度U=0. 26 dB。
F. 3 灵敏度级的频率响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F. 3. 1 测量模型
各频率点的频率响应的计算公式见公式(F. 2):
δ = 20 lg
U
Ur
(F.2)
式中:
δ ——被校频率下的静电激励器响应级,dB;
U ——被校频率下的输出电压,V;
Ur——参考频率下的输出电压,V。
F. 3. 2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
各频率点处灵敏度级频率响应的校准结果见表F. 2,以其标准偏差作为重复性引
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数值见表F. 2。
JJF 2336—2025
20
表F. 2 频率响应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1
频率/Hz
20
25
31.5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20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 000
1 250
1 600
2 000
2 500
3 150
4 000
5 000
6 300
8 000
10 000
12 500
16 000
20 000
δ/dB
1
0.12
0.11
0.12
0.09
0.09
0.07
0.05
0.04
0.04
0.02
0.03
0.00
0.00
-0.01
-0.01
-0.01
-0.01
-0.01
0.06
0.08
0.01
-0.04
-0.01
0.01
0.04
-0.04
0.09
0.18
0.44
0.40
0.42
2
0.12
0.12
0.12
0.10
0.09
0.06
0.07
0.04
0.04
0.01
0.03
0.00
-0.01
-0.01
-0.01
-0.02
-0.01
-0.01
0.05
0.08
-0.02
-0.01
0.01
-0.01
0.06
0.01
0.09
0.21
0.44
0.42
0.34
3
0.12
0.12
0.12
0.11
0.09
0.07
0.06
0.05
0.03
0.01
0.04
0.00
-0.01
-0.01
-0.02
-0.02
-0.01
-0.01
0.06
0.09
-0.01
-0.02
-0.01
0.00
0.08
0.01
0.07
0.22
0.44
0.40
0.34
4
0.11
0.13
0.11
0.10
0.07
0.07
0.05
0.04
0.03
0.02
0.05
0.00
0.00
-0.01
-0.02
-0.01
-0.01
-0.01
0.07
0.09
-0.01
-0.02
-0.02
-0.01
0.01
0.01
0.07
0.22
0.44
0.36
0.35
5
0.12
0.14
0.12
0.11
0.08
0.07
0.06
0.04
0.03
0.02
0.03
0.00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6
0.07
-0.01
-0.01
-0.01
0.00
0.02
0.01
0.08
0.23
0.41
0.42
0.33
6
0.13
0.14
0.12
0.10
0.08
0.07
0.06
0.05
0.03
0.02
0.04
0.00
-0.01
-0.01
-0.01
-0.01
-0.01
0.00
0.06
0.09
-0.01
-0.02
-0.02
-0.01
0.02
0.01
0.08
0.22
0.45
0.37
0.35
平均值/dB
0.120
0.127
0.118
0.102
0.083
0.068
0.058
0.043
0.033
0.017
0.037
0.000
-0.007
-0.010
-0.013
-0.013
-0.010
-0.008
0.060
0.083
-0.008
-0.020
-0.010
-0.003
0.038
0.002
0.080
0.213
0.437
0.395
0.355
标准偏差/dB
0.006
0.012
0.004
0.008
0.008
0.004
0.008
0.005
0.005
0.005
0.008
0.000
0.005
0.000
0.005
0.005
0.000
0.004
0.006
0.008
0.010
0.011
0.011
0.008
0.027
0.020
0.009
0.018
0.014
0.025
0.033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各频率点标准偏差:
JJF 2336—2025
21
s (δ)=
Σi
= 1
n
( δi - δˉ )
n - 1
因此:u1=s (δ)
2) 参考频率点处灵敏度级的不确定度u2
参考频率点处灵敏度级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见F. 2,因此:
u2=0.129 dB
3) 电压—声压转换等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u6
电压—声压转换、激励器衰减器、环境条件(静压、温度、相对湿度) 对传声器和
测量系统的影响以及被校传声器与衰减器电容差异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参考校准装置
制造商提供的数据,见表F. 3。
表F. 3 电压—声压转换等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频率/Hz
电压—声压转换u3/
dB
激励器衰减器u4/
dB
环境条件u5/dB
被校传声器与衰减
器电容差异u6/dB
20
0.010
0.017
0.012
0.006
100
0.010
0.010
0.009
0.001
125
0.010
0.008
0.006
0.000
250
0.000
0.000
0.000
0.000
500
0.010
0.008
0.006
0.000
4 000
0.010
0.008
0.012
0.000
8 000
0.026
0.008
0.013
0.000
12 500
0.037
0.008
0.017
0.000
16 000
0.040
0.008
0.021
0.000
20 000
0.076
0.011
0.026
0.000
4) 声场修正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7
声压级响应和静电激励器响应级的修正值及其相应的不确定度由制造商提供。在
高频下,工作标准传声器个体间差异的影响较大。将频率高于4 kHz 时,制造商提供
的不确定度扩大到1. 5 倍使用,见表F. 4。
表F. 4 声场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7
频率/Hz
u7/dB
20
0.035
31.5
0.015
63~1 000
0.010
2 000
0.025
4 000
0.050
8 000
0.090
16 000
0.180
20 000
0.218
5) 其他影响因素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8
激励器直流电压在校准过程中的波动、失真等其他影响因素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8=0. 020 dB。
F. 3.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频率响应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及数值汇总于表F. 5 中。对于没提供数据的频率
点,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规律,取相邻频率点的最大值。由于表中各不确定度分量独
立无关,得到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见表F. 5。
F. 3. 4 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2,则传声器单元灵敏度级频率响应的扩展不确定度见表F. 5。
JJF 2336—2025
22
表F. 5 频率响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单位:dB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k=2)
来源
重复性
参考点
电压—声压
转换
激励器衰减器
环境条件(静
压、温度、相
对湿度)
被校传声器单
元与衰减器电
容差异
声场修正
其他
符号
u1
u2
u3
u4
u5
u6
u7
u8
uc
U
20 Hz
0.006
0.129
0.100
0.017
0.012
0.006
0.035
0.020
0.137
0.28
25 Hz
0.012
0.129
0.10
0.017
0.012
0.006
0.035
0.020
0.167
0.34
31.5 Hz
0.004
0.129
0.10
0.017
0.012
0.006
0.015
0.020
0.166
0.34
40 Hz
0.008
0.129
0.10
0.017
0.012
0.006
0.015
0.020
0.166
0.34
50 Hz
0.008
0.129
0.10
0.017
0.012
0.006
0.015
0.020
0.166
0.34
63 Hz
0.004
0.129
0.10
0.017
0.012
0.006
0.010
0.020
0.166
0.34
80 Hz
0.008
0.129
0.10
0.017
0.012
0.006
0.010
0.020
0.166
0.34
100 Hz
0.005
0.129
0.10
0.010
0.009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125 Hz
0.005
0.129
0.10
0.008
0.009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160 Hz
0.005
0.129
0.10
0.008
0.009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200 Hz
0.008
0.129
0.10
0.008
0.009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250 Hz
0.000
0.129
0.00
0.000
0.000
0.000
0.010
0.020
0.131
0.27
315 Hz
0.005
0.129
0.10
0.008
0.009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400 Hz
0.000
0.129
0.010
0.008
0.006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JJF 2336—2025
23
表F. 5 (续)
单位:dB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k=2)
来源
重复性
参考点
电压—声压
转换
激励器衰减器
环境条件(静
压、温度、相
对湿度)
被校传声器单
元与衰减器电
容差异
声场修正
其他
符号
u1
u2
u3
u4
u5
u6
u7
u8
uc
U
500 Hz
0.005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630 Hz
0.005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800 Hz
0.000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1 kHz
0.004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10
0.020
0.165
0.33
1.25 kHz
0.006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25
0.020
0.166
0.34
1.6 kHz
0.008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25
0.020
0.167
0.34
2 kHz
0.010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25
0.020
0.167
0.34
2.5 kHz
0.011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50
0.020
0.167
0.34
3.15 kHz
0.011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50
0.020
0.173
0.35
4 kHz
0.008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50
0.020
0.175
0.35
5 kHz
0.027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90
0.020
0.174
0.35
6.3 kHz
0.020
0.129
0.10
0.008
0.012
0.001
0.090
0.020
0.165
0.35
JJF 2336—2025
24
表F. 5 (续)
单位:dB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k=2)
来源
重复性
参考点
电压-声压转换
激励器衰减器
环境条件(静压、温度、相对湿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