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3.220.20
CCS R 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768.3—2025
代替GB5768.3—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Trafficsignsandmarkings—
Part3:Trafficmarkings
2025-10-05发布2026-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Ⅴ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通则……………………………………………………………………………………………………… 1
4.1 基本要求…………………………………………………………………………………………… 1
4.2 分类………………………………………………………………………………………………… 1
4.3 颜色………………………………………………………………………………………………… 2
4.4 设置………………………………………………………………………………………………… 2
4.5 使用………………………………………………………………………………………………… 2
5 指示标线………………………………………………………………………………………………… 2
5.1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2
5.2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3
5.3 潮汐车道线………………………………………………………………………………………… 4
5.4 车行道边缘线……………………………………………………………………………………… 5
5.5 左弯待转区线……………………………………………………………………………………… 7
5.6 路口导向线………………………………………………………………………………………… 7
5.7 换道线……………………………………………………………………………………………… 8
5.8 人行横道线………………………………………………………………………………………… 9
5.9 车距确认标线……………………………………………………………………………………… 11
5.10 停车位标线……………………………………………………………………………………… 12
5.11 停靠站标线……………………………………………………………………………………… 17
5.12 减速丘标线……………………………………………………………………………………… 22
5.13 导向箭头………………………………………………………………………………………… 27
5.14 路面文字标记…………………………………………………………………………………… 34
5.15 路面图形标记…………………………………………………………………………………… 36
5.16 非机动车横道线………………………………………………………………………………… 40
6 禁止标线………………………………………………………………………………………………… 41
6.1 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41
6.2 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44
6.3 禁止车辆停放线…………………………………………………………………………………… 46
6.4 停止线……………………………………………………………………………………………… 48
Ⅰ
GB5768.3—2025
6.5 让行线……………………………………………………………………………………………… 48
6.6 导流线……………………………………………………………………………………………… 51
6.7 中心圈……………………………………………………………………………………………… 52
6.8 网状线……………………………………………………………………………………………… 53
6.9 专用车道线………………………………………………………………………………………… 54
6.10 导向车道线……………………………………………………………………………………… 56
6.11 禁止掉头、禁止转弯标记………………………………………………………………………… 58
6.12 出入口标线……………………………………………………………………………………… 60
7 警告标线………………………………………………………………………………………………… 61
7.1 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 61
7.2 接近障碍物标线…………………………………………………………………………………… 65
7.3 车行道减速标线…………………………………………………………………………………… 68
7.4 收费广场减速标线………………………………………………………………………………… 72
7.5 收费岛标线………………………………………………………………………………………… 74
7.6 铁路道口标线……………………………………………………………………………………… 75
7.7 立面标记…………………………………………………………………………………………… 77
8 其他……………………………………………………………………………………………………… 78
8.1 突起路标…………………………………………………………………………………………… 78
8.2 轮廓标……………………………………………………………………………………………… 79
附录A (资料性) 建议视距值…………………………………………………………………………… 81
附录B(资料性) 交叉口标线设置……………………………………………………………………… 82
B.1 交叉口标线设置要点……………………………………………………………………………… 82
B.2 交叉口标线设置示例……………………………………………………………………………… 82
附录C(资料性) 互通立交出入口标线设置示例……………………………………………………… 92
C.1 互通立交出口标线设置示例……………………………………………………………………… 92
C.2 互通立交入口标线设置示例……………………………………………………………………… 92
索引………………………………………………………………………………………………………… 111
Ⅱ
GB5768.3—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是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第3部分。GB576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第4部分:作业区;
———第5部分:限制速度;
———第6部分:铁路道口;
———第7部分:非机动车和行人;
———第8部分:学校区域;
———第9部分:交通事故管理区。
本文件代替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与GB5768.3—
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纵向标线的形式分类与含义说明(见4.2.2);
———删除了道路交通标线的形式、颜色及含义的说明表格(见2009年版的3.6);
———增加了道路交通标线的颜色与使用的说明(见4.3);
———删除了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里各具体标线的分类(见2009年版的4.1、5.1、6.1);
———增加了道路交通标线表面形态的说明(见4.4.4);
———增加了新标准发布后道路交通标线更换的说明(见4.5);
———增加了线段长度为3m、间隔9m 的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形式(见5.2.2);
———删除了潮汐车道线配合设置可变标志、车道行车方向信号控制设施、物理隔离设施的规定(见
2009年版的4.4.3);
———更改了车行道边缘线的设置和形式选择的规定(见5.4,2009年版4.5);
———更改了车行道边缘虚线的尺寸(见5.4.2,2009年版的4.5.4);
———增加了车行道边缘线位置与车道宽度关系的说明(见5.4.2);
———更改了左侧车行道边缘线的颜色,改为黄色(见5.4.3,2009年版的4.5.6);
———增加了换道线(见5.7);
———更改了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标线的颜色和形式(见5.10.7,2009年版的4.12.7);
———增加了停车位中间非停车区域填充线设置规定(见5.10.9);
———更改了停靠站标线实折线的颜色(见5.11.3,2009年版的4.13);
———更改了停靠站标线填充标线的方向(见5.11.3中图32,2009年版的4.13中图36);
———增加了路边式停靠站可不设置标线的规定(见5.11.6);
———更改了路边式停靠站设置图例(见5.11.7中图33,2009年版的4.13中图38);
———增加了停靠站外侧非机动车道设置非机动车路面标记的规定(见5.11.9);
———更改了减速丘标线名称(见5.12,2009年版的4.14);
———增加了路面文字标记排列方式的规定(见5.14.1);
Ⅲ
GB5768.3—2025
———增加了非机动车路面标记表示行驶方向的箭头的设置,非机共享路面标记、电动自行车路面标
记和行人路面标记(见5.15.2~5.15.5);
———增加了非机动车横道线(见5.16);
———更改了双黄实线的适用条件(见6.1.2,2009年版的5.2.2);
———更改了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的路段(见6.2.2,2009年版的5.3.2);
———更改了禁止车辆停放线的名称与相关规定(见6.3,2009年版的5.4);
———更改了停车让行线的含义(见6.5.1.1,2009年版的5.6.1);
———增加了停车让行线、减速让行线延长至非机动车道以及单车道道路的设置要求(见6.5.1.4、
6.5.2.4);
———删除了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的规定(见2009年版的5.7);
———增加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填充线的规定(见6.6.3);
———更改了网状线的含义、颜色(见6.8,2009年版的5.10);
———更改了专用车道线的尺寸、颜色(见6.9,2009年版的5.11);
———删除了小型车车道线、大型车车道线、非机动车道线的规定(见2009年版的5.11.2、5.11.3、
5.11.5);
———更改了导向车道线,由指示标线改到禁止标线(见6.10,2009年版的4.8);
———更改了出入口标线,由指示标线改到禁止标线(见6.12,2009年版的4.11);
———更改了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的设置、组数(见7.3.2,2009年版的6.5.3);
———更改了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的图例(见7.3.3中图104,2009年版的6.5.3中图101);
———增加了车道宽度小于或等于3m 时铁路道口标线交叉线宽度、“铁路”文字字高和宽度的规定
[见7.6.1中的a)和b)];
———删除了实体标记(见2009年版的6.7);
———删除了突起路标单独作为标线使用的规定[见2009年版的7.1.3中c)和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联合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6年首次发布为GB5768—1986,1999年第一次修订;
———2009年第二次修订为GB5768.3—2009;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Ⅳ
GB5768.3—2025
引 言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引导道路使用者有秩序地使用道路,以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运行效
率的设施。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指导我国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使用的基础性、通用性标
准,由九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总则。目的在于规定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规定。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目的在于规定道路交通标志的分类、颜色、形状、字符、尺寸、图形、
设置、使用和维护以及制作等要求。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目的在于规定道路交通标线的分类、颜色、形状、字符、图形、尺寸、
设置及使用等要求。
———第4部分:作业区。目的在于规定道路施工作业相关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要求。
———第5部分:限制速度。目的在于规定与限制速度相关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要求。
———第6部分:铁路道口。目的在于规定铁路道口相关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要求。
———第7部分:非机动车和行人。目的在于规定非机动车和行人相关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
要求。
———第8部分:学校区域。目的在于规定学校周边相关路段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要求。
———第9部分:交通事故管理区。目的在于规定交通事故处理相关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要求。
Ⅴ
GB5768.3—202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交通标线的分类、颜色、形状、字符、图形、尺寸、设置及使用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
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等各类道路上交通标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5768.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通则
4.1 基本要求
4.1.1 道路交通标线以颜色、线条、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交通控制、指引信息,与标志配合使
用,或单独使用。
4.1.2 道路交通标线应符合GB5768.1的规定。
4.1.3 道路交通标线与标志、信号灯配合设置时,不应产生歧义。如果有不一致时,应以信号灯优
先,其次是标志。
4.2 分类
4.2.1 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分为以下四类。
a) 指示标线:指示车道、行车方向、人行横道、停车位、停靠站及减速丘等的标线。
b) 禁止标线:表示道路交通的禁止、限制等的标线。
c) 警告标线:警示道路使用者注意道路上特殊情况的标线。
d) 其他标线:突起路标、轮廓标等。
4.2.2 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a) 纵向标线:沿道路行车方向设置的标线,按形式可分为:
———实线:表示正常情况下禁止跨越,紧急情况下确保安全时可跨越;
———虚线:表示可跨越;
1
GB5768.3—2025
———虚实线:表示虚线侧可跨越;实线侧正常情况下禁止跨越,紧急情况下确保安全时可跨越。
b) 横向标线:与道路行车方向交叉设置的标线。
c) 其他标线:纵向、横向标线以外的标线。
4.2.3 道路交通标线按形态分为以下四类。
a) 线条:路面、缘石或立面上的实线或虚线。
b) 字符、图形:路面上的文字、数字及图形符号。
c) 突起路标:路面上标示车行道分界、边缘等的反光体。
d) 轮廓标:道路两侧标示道路边界轮廓的反光体。
4.3 颜色
4.3.1 道路交通标线应为白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种颜色。
4.3.2 除特别说明外,道路交通标线颜色使用应符合如下要求。
a) 白色纵向标线: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指示行车方向右侧边缘。
b) 黄色纵向标线: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指示行车方向左侧边缘、潮汐车道。
c) 橙色标线:作业区临时性指引。
d) 红色轮廓标:指示避险车道。
注:黑色,不单独作为标线颜色使用,用于增强标线对比度。
4.4 设置
4.4.1 高速公路、一至四级公路(四级公路Ⅰ类、Ⅱ类除外)、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的道路交通标线应反
光,次干路、支路、四级公路(Ⅰ类、Ⅱ类)的道路交通标线宜根据需要反光。
4.4.2 道路交通标线应具备抗滑性。
4.4.3 道路交通标线可能阻水时应设置排水缝,排水缝宽度为3cm~5cm。
4.4.4 道路交通标线可采用振动标线或其他表面形式,但不应影响标线的含义、功能。
注:振动标线是标线的一种表面形式。
4.5 使用
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凡新设、改设、更换的道路交通标线应按本文件规定实施。
5 指示标线
5.1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5.1.1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也称为可跨越中心线,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设在道路中心
位置,但不限于一定设在道路的几何中心线上。表示车辆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越线超车、转弯
或掉头。
5.1.2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为黄色虚线,线段长度4m、间隔6m(也称为“4-6线”),一般线宽为
15cm,非机动车专用路、交通量小的农村公路、专用道路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可采用10cm。可跨
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按图1所示。
注:交通量小的农村公路不特指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有特定定义。
2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注:图中黑色箭头仅表示行车方向。
图1 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线1)
5.1.3 双向两车道道路,车辆可以越线超车、转弯或掉头的路段,应施划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5.2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5.2.1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用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设在同向行驶的车行道分界上。
5.2.2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线宽为10cm 或15cm,交通量小的农村公路、专用道路
等特殊应用情况下,线宽可采用8cm。设计速度60km/h及以上的道路,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线
段长度6m、间隔9m(也称为“6-9线”),或线段长度3m、间隔9m(也称为“3-9线”),按图2所示;设计
速度小于60km/h的道路,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线段长度2m、间隔4m(也称为“2-4线”),按图3
所示。
注:交通量小的农村公路不特指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有特定定义。
单位为厘米
图2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一(线2)
3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3 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二(线3)
5.2.3 同向两车道及以上道路,车辆可以变换车道的路段,应施划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
5.3 潮汐车道线
5.3.1 潮汐车道线,用以指示潮汐车道,设置于潮汐车道的两侧。路段上潮汐车道内除特殊情况外,禁
止车辆左转或掉头。
5.3.2 潮汐车道线为两条并列的黄色虚线,黄色虚线的线宽为15cm,两条黄线段之间的间距为
10cm~15cm。线段与间隔长度应与同一路段的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一致。潮汐车道线按图4
所示。
单位为厘米
图4 潮汐车道线(线4)
5.3.3 潮汐车道线在交叉口出入端应设置潮汐车道停止线。潮汐车道停止线应采用白色虚实线,线宽
均为15cm,线间距为10cm~15cm,虚线的线段及间隔长均为50cm,虚线应在交叉口中心一侧。如
4
GB5768.3—2025
图5所示。
单位为厘米
图5 潮汐车道停止线设置示例
5.4 车行道边缘线
5.4.1 车行道边缘线,用以指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边缘或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
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时,也称为机非分界线;指示道路或路面边缘时,也称为道路边缘线。
5.4.2 车行道边缘线包括实线、虚线、虚实线等形式。车行道边缘线线宽为15cm 或20cm,车行道边
缘实线按图6所示。非机动车专用路、交通量小的农村公路、专用道路等特殊应用情况下,车行道边缘
线线宽可采用10cm。车行道边缘虚线的线段长度60cm、间隔30cm(也称为“密虚线”),按图7所示。
车行道边缘线不宜占车道宽度。
5.4.3 设置于行车方向右侧的车行道边缘线应为白色,设置于行车方向左侧的车行道边缘线应为黄
色,同向机非分界线应为白色。设置于双向通行的单车道道路两侧的车行道边缘线应均为白色。
注:交通量小的农村公路不特指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有特定定义。
单位为厘米
a) b)
注:图中黑色箭头仅表示行车方向。
图6 车行道边缘实线(线5)
5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7 车行道边缘虚线(线6)
5.4.4 双向四车道及以上道路除交叉口、出入口等特殊路段外,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双向三车道道
路可不设置车行道边缘线,但下列情况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
a) 窄桥、隧道路段;
b) 采用极限指标的曲线路段;
c) 交通流发生合流或分流的路段;
d) 路面宽度发生变化的路段;
e) 路侧障碍物距车道较近的路段;
f) 经常出现大雾等影响安全行车天气的路段。
5.4.5 需要划分非机动车道且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无隔离设施时,应设置机非分界线。道路有
照明,或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之间存在物理隔离设施、路缘石或不同路面高程及其他道路线
形轮廓清晰明确时,一般不施划对应位置的非机动车道边缘线、道路边缘线。
5.4.6 路侧开口、路边可以停车的路段,车行道边缘线根据需要设置为车行道边缘虚线,如图8和图9
所示。
5.4.7 紧急停车带处的车行道边缘线应为实线。
注:故障及救援车辆使用紧急停车带时,可以越过实线。
标引序号说明:
1———路侧开口;
2———硬路肩;
3———车行道边缘线。
图8 路侧开口车行道边缘线设置示例
6
GB5768.3—2025
图9 路边停车的路段车行道边缘线设置示例
5.5 左弯待转区线
5.5.1 左弯待转区线,用以指示左转车辆可以提前进入等待左转的区域。
5.5.2 左弯待转区线为两条平行的虚线,线宽15cm,线段及间隔长均为50cm。左侧黄色车行道边缘
线延长的虚线为黄色,其他位置的虚线为白色。左弯待转区线前端应施划停止线。左弯待转区线标线
起始端与人行横道线或停止线间距不大于50cm。在待转区内应施划白色左转弯导向箭头,导向箭头
长3m,一般在左弯待转区的起始位置和停止线前各施划一组,左弯待转区较短时可仅在起始位置设置
一组导向箭头,按图10所示。
5.5.3 左弯待转区线一般在设有左转方向指示信号灯且设置有左转弯车道时使用,设于左转弯车道前
端,伸入交叉口内。左弯待转区线的设置不应相互交叉或影响其他方向车辆的正常行驶。
5.5.4 根据交叉口空间及交通运行需要,左弯待转区可以设置多条待转车道。
单位为厘米
图10 左弯待转区线(线7)
5.6 路口导向线
5.6.1 路口导向线,用以引导车辆行驶和转向,设置在平面交叉口内。
5.6.2 路口导向线为圆曲虚线或直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均为2m。线宽一般为15cm,引导非机动车时
线宽一般为8cm,颜色与连接的车行道分界线颜色相同,按图11所示。
7
GB5768.3—2025
5.6.3 交叉口面积较大、存在两个及以上左转弯车道、形状不规则或交通组织复杂,车辆寻找出口道困
难或交通流交织严重时,可设置路口导向线。
5.6.4 路口导向线一般设置在被引导车道的左侧。引导两个及以上车道的路口导向线,可设置于车道
之间。
单位为厘米
图11 路口导向线(线8)
5.7 换道线
5.7.1 换道线,用以指示前方车道功能变化可能需要变换车道。设置在增加转弯车道、直行车道变为
转弯车道以及车道数变少等可能需要变换车道的位置。
5.7.2 换道线为白色虚线,线段长度1m、间隔1m(也称为“1-1线”),线宽与连接的导向车道线或其他
纵向标线宽度相同,按图12所示。
5.7.3 交叉口增加转弯车道时,换道线起始于转弯车道渐变段起点,终止于导向车道线。直行车道变
为转弯车道时,换道线设置于导向车道线上游,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8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标引序号说明:
1———换道线。
图12 换道线(线9)
5.8 人行横道线
5.8.1 人行横道线,用以指示一定条件下行人横穿道路的路径,警示驾驶人注意行人过路,遇行人已进
入人行横道时停车让行人通过。
5.8.2 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粗实线线宽为40cm 或45cm;线间距一般为60cm,可根据车
行道宽度进行调整,线间距最大不应超过80cm,按图13所示。
注:人行横道线调整线宽和间距是为了减少行车碾压。
单位为厘米
图13 人行横道线(线10)
9
GB5768.3—2025
5.8.3 设置于交叉口的人行横道线最小宽度为2m,设置于路段的人行横道线最小宽度为3m,并根据
行人交通量以1m 为单位加宽。
5.8.4 人行横道线宜与行车方向垂直,特殊情况下,与行车方向夹角不宜小于60°,粗实线应与行车方
向平行。
5.8.5 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车行道边缘线等纵向标线,在人行横道处应断开。
5.8.6 设置于路段的人行横道线,应在到达人行横道线前设置停止线,无信号灯控制的应施划人行横
道线预告标识线,如图14所示。人行横道预告标识线为白色菱形图案,尺寸按图15所示。
单位为米
图14 路段人行横道线设置示例
单位为厘米
图15 人行横道预告标识线(线11)
5.8.7 人行横道线错位设置时,推荐使中间带内行人面朝对向来车方向,如图16所示。
图16 人行横道线错位设置示例
5.8.8 行人交通量特别大时,可以并列设置两道人行横道线,并辅以方向箭头指示行人分道行走,方向
箭头一般长度为1m,如图17所示。
10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17 行人分道行走的人行横道线设置示例
5.9 车距确认标线
5.9.1 车距确认标线,用以为驾驶人提供车距确认的参考。
5.9.2 车距确认标线有两种类型。
a) 折线车距确认标线:白色,标线横向宽度3m,线宽40cm 或45cm,夹角60°。两道折线为一
组,间距5m;一般设置两组,两组间距50m,按图18所示。应与保持车距执法设备配合使用。
b) 半圆状车距确认标线:白色,半圆的半径为30cm,设置在车行道边缘线外侧,间距为3cm~
5cm,在一定路段内连续设置,间距50m,按图19所示。应与特殊天气建议速度标志配合
使用。
图18 折线车距确认标线(线12)
图19 半圆状车距确认标线(线13)
11
GB5768.3—2025
5.10 停车位标线
5.10.1 停车位标线,用以指示车辆停放位置。停车位标线宜与停车位标志配合使用。
5.10.2 停车位标线为白色,线宽为6cm~10cm。
5.10.3 停车位标线按设置方式分为以下三种,根据通道宽度、停放车辆种类、交通量等情况选用。
a) 车辆平行于行车方向停放的平行式,按图20所示。
b) 车辆与行车方向成30°~60°角停放的倾斜式,按图21所示。
c) 车辆垂直于行车方向停放的垂直式,按图22所示。
停车位靠近道路边缘的线可不施划。
单位为厘米
图20 平行式停车位标线(线14)
单位为厘米
图21 倾斜式停车位标线(线15)
12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22 垂直式停车位标线(线16)
5.10.4 对停车方向有特殊要求时,可以在停车位标线中附加箭头,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停车后车头的朝
向,按图23所示。
单位为厘米
图23 带停车方向停车位标线(线17)
5.10.5 停车位里附加“出租车”文字,且停车位标线为实线时,表示出租车专用待客停车位,按图24所
示;停车位附加“出租车”文字且停车位标线为虚线时,表示出租车专用上下客车位,仅出租车可以短时
停车上下客,按图25所示。出租车专用停车位标线可以单独设置。表示其他车辆专用停车位时,应按
图24所示,在停车位内标注专用车辆的文字,如“校车”“公交车”“网约车”等。
13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24 出租车专用待客停车位标线(线18)
单位为厘米
图25 出租车专用上下客停车位标线(线19)
5.10.6 残疾人专用车辆或载有残疾人车辆的专用停车位标线按图26所示。停车位一侧的白色填充
线为残疾人上下车区域,车辆不应停放其上。其他车辆不应占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白色填充线与停
车位所在路段行驶方向成45°,线宽为6cm~10cm,间距为1m。
单位为厘米
注:图中黑色箭头仅表示行车方向。
图26 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标线(线20)
14
GB5768.3—2025
5.10.7 非机动车专用停车位根据需要和场地情况设置。非机动车专用停车位标线由指示停车区域边
缘的边线和划于其中的非机动车路面标记组成。非机动车专用停车位标线可单独设置,按图27所示。
已设置非机动车专用停车位标志的,可以不施划地面非机动车路面图形标记。可在非机动车停车位标
线中附加箭头,箭头所指方向表示非机动车停车后车头的朝向,箭头尺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单位为厘米
图27 非机动车停车位标线(线21)
5.10.8 机动车限时段停车位表示机动车只可在标注的时段停放,其他时段不可停放。机动车限时段
停车位标线为虚线边框,线宽10cm,在停车位内标注可停车的时间,数字高为60cm,按图28~图30
所示。该标线应与限时段停车位标志配合使用。
单位为厘米
图28 平行式机动车限时段停车位标线(线22)
15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29 倾斜式机动车限时段停车位标线(线23)
单位为厘米
图30 垂直式机动车限时段停车位标线(线24)
5.10.9 连续排列的路边停车位之间需要限制停车的区域,宜用白色填充线填充,表示车辆不可停放。
白色填充线与停车位所在路段行驶方向成45°,填充线线宽可为6cm~10cm,间隔为1m。如图31
所示。
16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注:图中黑色箭头仅表示行车方向。
图31 停车位中间非停车区域白色填充线设置示例
5.11 停靠站标线
5.11.1 停靠站标线包括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和路边式停靠站标线两种。
5.11.2 港湾式停靠站标线,用以指示车辆通向专门分离引道的路径和停靠位置。
5.11.3 港湾式停靠站标线一般由渐变段虚线、实线或填充线、实折线和路面文字组成,均为白色,各部
分设置及尺寸如下:
a) 渐变段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均为1m,线宽为45cm,设置于渐变段引道段;
b) 实线和填充线,线宽为45cm,设置于正常段外边缘;
c) 实折线,线宽为20cm,设置于路面文字两端;
d) 路面文字,标注停靠车辆的类型。
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上述组成部分进行布置。具体尺寸按图32所示。
5.11.4 港湾式停靠站渐变段引道的长度一般不小于25m。图32b)标线形式一般用于停靠站较宽的
情况,以保证停靠区域宽度处于合适的范围。
5.11.5 当专用于公交车、校车等特定车辆停靠时,可以在停靠站中间标注停靠车辆类型的路面文
字,并宜以实折线填充停靠站正常段其他区域,指示除特定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可以停靠。标线尺寸按
图32c)、图32d)所示。当停靠多条公交线路、经常发生公交车排队进出站时,可采用图32e)的标线
形式。
17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a) b)
图32 港湾式停靠站标线(线25)
18
GB5768.3—2025
c) d)
图32 港湾式停靠站标线(线25)(续)
19
GB5768.3—2025
e)
标引序号说明:
1———实线;
2———渐变段虚线;
3———填充线;
4———路面文字;
5———实折线。
图32 港湾式停靠站标线(线25)(续)
20
GB5768.3—2025
5.11.6 运行速度较低的路段,可以设置路边式停靠站标线,用以指示公交车或校车等特定车辆停靠站
位置,并指示除特定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可以停靠。路边式停靠站也可不设置标线。
5.11.7 路边式停靠站标线一般包括边缘实线、实折线和路面文字均为白色,边缘实线和实折线线宽均
为20cm,如图33所示。
5.11.8 路边式停靠站标线的长度和宽度应考虑停靠车型、数量等因素。
单位为厘米
a) b)
标引序号说明:
1———实折线;
2———边缘实线;
3———路面文字。
图33 路边式停靠站标线(线26)
5.11.9 非机动车道设置在停靠站外侧时,对应的非机动车道上推荐设置非机动车路面标记,示例如
图34所示。
21
GB5768.3—2025
图34 非机动车道设置在港湾式停靠站外侧示例
5.12 减速丘标线
5.12.1 减速丘标线,用以告知道路使用者路面上设有减速丘。
5.12.2 减速丘标线为白色三角形路面标记组合,包括大型减速丘标线和小型减速丘标线两种:
a) 大型减速丘标线尺寸按图35所示,设置如图36所示。
b) 小型减速丘标线尺寸按图37所示,设置如图38所示。
5.12.3 减速丘标线应采用反光标线。
单位为厘米
标引序号说明:
1———车道中心线。
图35 大型减速丘标线(线27)
22
GB5768.3—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4———减速丘;
2 ———减速丘边缘;
3 ———减速丘标线。
注:图中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为示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单黄实线。
图36 大型减速丘标线设置示例
23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37 小型减速丘标线(线28)
24
GB5768.3—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减速丘;
2———减速丘边缘。
注:图中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为示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双黄实线。
图38 小型减速丘标线设置示例
5.12.4 减速丘设置于路段上时,减速丘两侧可以设置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不小于30m。如
图36、图38所示。减速丘与人行横道联合设置时,标线如图39所示,减速丘标线与停止线之间的距离
宜为1m。
25
GB5768.3—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减速丘;
2———人行横道线。
图39 减速丘与人行横道联合设置时标线设置示例
5.12.5 减速丘不易被驾驶人发现时,可以在减速丘前方路段上设置减速丘预告标记,一般用于大型减
速丘前。减速丘预告标记为一组白色实线,尺寸如图40所示。减速丘预告标记与减速丘边缘距离宜为
1m,减速丘与人行横道联合设置时减速丘预告标记与停止线距离宜为1m,设置示例如图41所示。
单位为厘米
标引序号说明:
1———车道中心线。
注:图中黑色箭头仅表示行车方向。
图40 减速丘预告标记(线29)
26
GB5768.3—2025
图41 减速丘预告标记设置示例
5.13 导向箭头
5.13.1 导向箭头用以指示车辆的行驶方向。
5.13.2 在行驶方向受限制的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减少路段的缩减车道内、设有转弯车道的交叉口或
路段、畸形交叉口应设置导向箭头。
5.13.3 导向箭头的基本形状及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导向箭头的基本形状及含义
导向箭头含义
指示直行
指示前方可直行或左转
指示前方左转
27
GB5768.3—2025
表1 导向箭头的基本形状及含义(续)
导向箭头含义
指示前方可直行或右转
指示前方右转
指示前方掉头
指示前方可直行或掉头
指示前方可左转或掉头
指示前方仅可左右转弯
指示前方应向左合流
指示前方应向右合流
28
GB5768.3—2025
5.13.4 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的道路,导向箭头尺寸按图42所示;设计速度大于40km/h而
小于100km/h的道路,导向箭头尺寸按图43所示;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100km/h的道路,导向箭头
尺寸按图44所示;城市道路设计速度大于40km/h而小于或等于60km/h时,也可采用图45所示的导
向箭头尺寸。
单位为厘米
图42 导向箭头一(线30)
29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43 导向箭头二(线31)
30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44 导向箭头三(线32)
31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45 导向箭头四(线33)
5.13.5 导向箭头的颜色为白色,根据实际车道导向需要设置。组合使用时不宜超过2种方向。
5.13.6 交叉口进口道如设置导向箭头,宜至少设置两组。距交叉口最近的第一组导向箭头宜在距停
止线1m~5m 处,第二组应在导向车道的起始位置,箭头起始端部与导向车道线起始端部平齐。交叉
口增加车道或车道功能发生改变的,应在相应的车道起点设置导向箭头,设置示例如图46所示。根据
实际需要可设置第三组作为预告,第三组箭头与第二组箭头间距为30m~50m,指示方向应与前方导
向车道行驶方向保持一致。当车道行驶方向与路段上该车道的行驶方向发生变化时,宜在路段上增加
导向箭头的设置。
5.13.7 相邻交叉口间某一车道供特定行驶方向车辆使用时,应在上游交叉口出口道设置导向箭头,如
图47所示。
5.13.8 道路出入口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导向箭头。导向箭头的设置次数可参照表2所示。
表2 出入口导向箭头的设置次数
道路设计速度
km/h ≥100 >40~<100 ≤40
导向箭头设置次数
次≥3 3 ≥2
32
GB5768.3—2025
单位为米
图46 导向箭头布设示例一
33
GB5768.3—2025
图47 导向箭头布设示例二
5.14 路面文字标记
5.14.1 路面文字标记一般为白色。沿车辆行驶方向由近及远竖向排列,文字的高度应根据道路设计
速度确定,除特殊规定外,规格应符合表3的规定,且文字高度与宽度比宜为2.5∶1~3∶1。文字标记
34
GB5768.3—2025
也可由左向右横向排列,横向排列时一个信息应1行,且不应超过3个汉字。
表3 路面文字标记规格
设计速度
km/h
字高a
cm
字宽
cm
纵向间距
cm
≥100 450~900 150~300 300~600
>40~<100 300~600 100~200 200~400
≤40 150~300 50~100 100~200
a 表示时间段的数字,可取表中值的一半,字宽及横向间距视路面情况适当调整。
5.14.2 路面限速标记用以表示车辆行驶的限制车速,设置在需要限制车辆最高行驶速度的车道起点
和其他适当位置。表示最高限速值数字的颜色为黄色,可单独使用。表示最低限速值数字的颜色为白
色,应和最高限速值数字同时使用。数字高度按照表3选取,按图48所示,设置示例如图49所示。
图48 路面限速标记字符(线34)
图49 路面限速标记设置示例
5.14.3 将最高限速的标志版面图形施划于路面作为路面限速提示用标记,该标记应为反光标记且应
与限速标志配合使用。施划于路面的限速标志版面图形为长短轴之比为2.5∶1的椭圆,长轴与行车方
向平行,长轴最长不超过6m,其他尺寸按照5.14.1的规定选择,示例如图50所示。
35
GB5768.3—2025
图50 限速标志版面图形标记设置示例
5.15 路面图形标记
5.15.1 路面图形标记为白色。设置于车道或停车位内的路面图形标记宽度可为车道或停车位宽度的
一半,并四舍五入取10cm 的整倍数。
5.15.2 非机动车路面标记,施划于道路或车道的起点、道路或车道中或非机动车停车位内,表示非机
动车通行或停放空间,按图51所示。需要表示非机动车通行方向时,可在非机动车路面标记前方设置
箭头,按图52所示。箭头与非机动车路面标记间的距离为1m,设置示例如图53所示。需要表示非机
动车停放车头方向时,箭头可设置于非机动车路面标记的一侧。
图51 非机动车路面标记(线35)
单位为厘米
图52 表示通行方向的箭头标记(线36)
36
GB5768.3—2025
单位为厘米
图53 非机动车路面标记与表示通行方向的箭头组合设置示例
5.15.3 非机共享路面标记,施划于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行驶轨迹交叉重合位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撞
风险较高的非机共享道路或车道,表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共享路面,按图54所示。非机共享路面标记
的宽度可根据共享路面的宽度确定且不宜小于0.5m,非机共享路面标记连续设置时间距不宜小于
15m、不宜大于75m。非机共享路面较宽时,非机共享路面标记可设置于非机共享道路或车道的右侧。
设置示例如图55所示。
图54 非机共享路面标记(线37)
37
GB5768.3—2025
a)
b)
图55 非机共享路面标记设置示例
5.15.4 电动自行车路面标记,施划于道路或车道起点、道路或车道中,表示该道路或车道为电动自行
车通行空间,按图56所示。需要表示电动自行车通行方向时,可在电动自行车路面标记前方设置箭
头,箭头尺寸按图52所示。箭头与电动自行车路面标记间的距离为1m。
图56 电动自行车路面标记(线38)
5.15.5 行人路面标记,施划于需要指明行人路权的位置,表示行人通行空间,按图57所示。行人路面
标记需要与非机动车路面标记、表示通行方向的箭头标记同时设置时,应沿前进方向按非机动车、行人、
箭头(可选)的顺序排列,间距均为1m,示例如图58所示。行人路面标记宽度可根据实际确定。
38
GB5768.3—2025
图57 行人路面标记(线39)
单位为厘米
注:图中黑色箭头仅表示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通行方向。
图58 行人路面标记、非机动车路面标记和表示通行方向的箭头标记同时设置示例
5.15.6 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路面标记,施划于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内,表示此车位为残疾人专用车或载有
残疾人的车辆专用的停车位,其他车辆不可以占用,按图59所示。
39
GB5768.3—2025
图59 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路面标记(线40)
5.15.7 注意前方路面状况标记,施划于不易发现前方路面状况发生变化的路段,提醒驾驶人注意,尽
早采取措施。注意前方路面状况标记为白色实折线,线宽20cm,顶角为60°,设置高度及设置范围视实
际需要而定,按图60所示。设置示例如图61所示。
单位为厘米
图60 注意前方路面状况标记(线41)
图61 注意前方路面状况标记设置示例
5.16 非机动车横道线
5.16.1 非机动车横道线,用以指示一定条件下非机动车横穿道路的路径。
5.16.2 非机动车横道线为两条白色虚线,线宽为8cm~10cm,线段及间隔长均为1m。
5.16.3 非机动车横道线宽度(两条虚线中心之间的距离)宜与路段非机动车道宽度相同。条件受限
时,非机动车横道线宽度不应小于2m。按图62所示。
5.16.4 非机动车横道线应靠近人行横道线设置,与人行横道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