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906-2025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906—2025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ement stabilized iron tailings mixture base
2025 - 09 - 15发布
2025 - 10 - 15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2 水泥 ........................................................................... 2
铁尾矿土 ....................................................................... 2
铁尾矿集料 ..................................................................... 2
掺配集料 ....................................................................... 3
水 ............................................................................. 3
外加剂 ......................................................................... 3
5 配合比设计 ......................................................................... 4 通则 ........................................................................... 4
目标配合比设计 ................................................................. 4
生产配合比设计 ................................................................. 5
施工参数确定 ................................................................... 5
6 施工 ............................................................................... 5 通则 ........................................................................... 5
施工准备 ....................................................................... 6
拌合和运输 ..................................................................... 6
摊铺 ........................................................................... 6
碾压 ........................................................................... 7
养生 ........................................................................... 7
7 质量控制与评定 ..................................................................... 7 质量控制 ....................................................................... 8
质量评定 ....................................................................... 8
附录A(规范性) 30 d干缩值试验方法 ................................................... 9
A.1 仪器设备 ....................................................................... 9
A.2 试验步骤 ....................................................................... 9
A.3 数据处理 ....................................................................... 9
附录B(规范性) 7 d吸水率试验方法 ................................................... 10
B.1 仪器设备 ...................................................................... 10
B.2 试验步骤 ...................................................................... 10
B.3 数据处理 ...................................................................... 10
DB37/T 4906—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DB37/T 4906—2025
1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路面基层的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评定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路面基层的新建及养护工程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2023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CJ/T 486—2015 土壤固化外加剂
JTG 3420—202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3430—202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3432—2024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3441—202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DB37/T 3577—2019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铁尾矿土 iron tailings soil
铁矿石经磨细、分选后产生的尾粉质黏土。
铁尾矿细集料 iron tailings fine aggregate
粒径小于4.75 mm的铁尾矿集料。
注:
包括铁尾矿砂和铁尾矿石屑。
铁尾矿砂 iron tailings sand
铁矿石经磨细、分选后产生的粒径小于4.75 mm的颗粒。
铁尾矿石屑 iron tailings stone chips
加工铁尾矿粗集料时,通过最小筛孔的筛下部分。
注:
最小筛孔尺寸为2.36 mm或4.75 mm。
DB37/T 4906—2025
2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 cement-stabilized iron tailings mixture
铁尾矿粗集料、铁尾矿细集料、铁尾矿土和掺配集料中的两种及以上材料,以水泥为结合料通过加水(和外加剂)拌合而成的混合料。
4 材料 水泥
4.1.1
强度等级为42.5且满足本文件要求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变质的水泥不准许使用。
4.1.2
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强度按照JTG 3420—2020描述的试验方法检验;强度应满足GB 175—2023的规定,安定性、细度、凝结时间应满足DB37/T 3577—2019的规定。
4.1.3
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温度不应高于50 ℃,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 铁尾矿土
塑性指数按照JTG 3430—2020 T0118的试验方法检验,应大于10,且不大于17。 铁尾矿集料
4.3.1
铁尾矿碎石宜采用二级破碎生产,第二级破碎工艺宜采用带有整形作用的锤式破碎或反击式破碎工艺。
4.3.2
铁尾矿集料的放射性应满足GB 6566—2010对建设主体材料的规定。
4.3.3
铁尾矿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表
1 铁尾矿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粗集料
铁尾矿细集料
铁尾矿砂
铁尾矿石屑
压碎值,不大于
%
24
—
—
JTG 3432—2024 T0316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70
2.70
2.70
JTG 3432—2024 T0304、
JTG 3432—2024 T0328
吸水率,不大于
%
3
—
—
JTG 3432—2024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12
12
12
JTG 3432—2024 T0314、
JTG 3432—2024 T0340
水洗法<0.075 mm颗粒含量,不大于
%
3
30
15
JTG 3432—2024 T0310、
JTG 3432—2024 T0327
砂当量,不小于
%
—
50
50
JTG 3432—2024 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
—
2.5
2.5
JTG 3432—2024 T0349
DB37/T 4906—2025
3
表1 铁尾矿集料技术要求(续)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粗集料
铁尾矿细集料
铁尾矿砂
铁尾矿石屑
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
4.75 mm~9.5 mm
大于9.5 mm
18
15
—
—
JTG 3432—2024 T0312
泥块含量,不大于
%
0
0.5
0.5
JTG 3432—2024 T0310、
JTG 3432—2024 T0335
云母含量,不大于
%
—
2.0
—
JTG 3432—2024 T0337
轻物质含量,不大于
%
—
1.0
—
JTG 3432—2024 T0338
硫化物及硫酸盐,不大于
%
—
0.5
—
JTG 3432—2024 T0341
氯化物,不大于
%
—
0.06
—
JTG 3432—2024 T0372
4.3.4
铁尾矿集料的规格应符合表2中的规定。
表
2 铁尾矿集料规格
规格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26.5
19
16
9.5
4.75
2.36
0.6
0.075
20~30
100
70~100
0~15
0~5
—
—
—
—
—
10~20
—
100
90~100
60~80
0~15
0~5
—
—
—
5~10
—
—
—
100
90~100
0~15
0~5
—
—
0~5
—
—
—
—
100
90~100
60~90
30~55
0~15
0~3
—
—
—
—
—
100
90~100
25~60
0~15
铁尾矿砂
—
—
—
—
100
90~100
—
—
0~30 掺配集料
铁尾矿集料的合成级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掺加一定的集料改善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所掺加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DB37/T 3577—2019的规定。 水
应采用饮用水,拌合及养生用水采用非饮用水时,应符JTG/T F20—2015对水的规定。 外加剂
DB37/T 4906—2025
4
铁尾矿混合料中含有铁尾矿土时宜掺加一定掺量的液体外加剂改善干缩特性,外加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指标控制按照CJ/T 486—2015的规定执行。
5 配合比设计 通则
5.1.1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用于路面基层、底基层时宜采用同一级配。
5.1.2
被稳定材料含有铁尾矿土时,不应用于一级及以上公路的路面基层。
5.1.3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的合成级配宜符合表3的规定,2.36 mm和4.75 mm通过率差值不宜超过10%。
表
3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合成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mm
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
%
二级及以下公路
%
31.5
100
—
26.5
100~90
100
19
86~74
100~77
16
79~65
92~67
9.5
58~40
71~47
4.75
42~25
50~30
2.36
34~18
36~19
0.6
22~8
19~8
0.075
8~2
7~2
5.1.4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的压实度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4规定。
表
4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的压实度及7 d无侧限抗压强度
层位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压实度
%
抗压强度
MPa
压实度
%
抗压强度
MPa
基层
≥98
≥4.5
≥98
≥3.5
底基层
≥97
>3.0
≥97
>2.5
5.1.5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原材料检验、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 目标配合比设计
5.2.1
根据交通强度等级选择设计强度代表值。
5.2.2
选择级配曲线,应根据工程经验在不少于4个级配曲线中优选。
5.2.3
选定目标级配曲线后,验证波动范围的上、下限性能。
5.2.4
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选择不少于5个水泥剂量,分别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混合料击实方法宜采用JTG 3441—2024 T0804中的丙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法。
DB37/T 4906—2025
5
5.2.5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的水泥剂量宜为3.0%~5.0%。
5.2.6
当单一规格集料的粒径规格不能满足表2的规定,而掺配后的混合料级配和试件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要求时也可使用。
5.2.7
按照JTG 3441—2024 T0843试验方法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在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养生6 d,浸水24 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强度数据处理时,宜按照3倍标准差剔除异常值,且同一组试验样本异常值剔除应不多于2个。
5.2.8
根据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照公式(1)计算强度代表值R。
?∙(1−????)≥?? ··································································· (1)
式中:
Za ——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95%,
即Za=1.64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应取保证率90%,即Za=1.282;
Cv ——一组试验的强度变异系数;
Rd ——设计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5.2.9
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小于设计抗压强度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5.2.10
被稳定材料含有铁尾矿土时,宜掺加不少于60%的粗集料,铁尾矿粗集料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规定,掺配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DB37/T 3577—2019的相关要求。
5.2.11
被稳定材料含有铁尾矿土时,宜掺加液体外加剂改善混合料的收缩性能,并确定液体外加剂的掺量,其掺量不应大于3%(占胶凝材料比例)。
5.2.12
被稳定材料含有铁尾矿土时,30 d干缩值应小于0.06%,试验方法按照附录A执行;7 d吸水率应不大于3.0%,试验方法按照附录B执行。 生产配合比设计
5.3.1
生产配合比上机调试前,应对拌合站的料斗计量、水泥计量、拌合加水量等计量系统进行标定。
5.3.2
确定拌合站的流量曲线和集料仓供料比例。
5.3.3
确定施工中的水泥剂量。
5.3.4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拌合水泥剂量宜比室内试验确定的水泥剂量增加0.2%~0.5%。
5.3.5
确定水泥剂量的标定曲线。
5.3.6
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以最大干密度乘以1.01~1.03的系数作为现场压实度控制的标准最大干密度。
5.3.7
确定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的容许延迟时间,延迟时间试验的闷料过程应在当时施工气温环境下进行。
5.3.8
液体外加剂宜在开机前2 h内投放进蓄水池,并搅拌均匀;含有液体外加剂的生产用水存放30 d后不准许使用。
5.3.9
通过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的检测,确定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 施工参数确定
施工参数确定按照DB37/T 3577—2019的要求执行。
6 施工 通则
6.1.1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应采用厂拌法生产,并使用摊铺机摊铺。
6.1.2
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 ℃以上;雨季施工时应防止材料遭受
DB37/T 4906—2025
6
雨淋。
6.1.3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基层在气候寒冷地区不宜暴露过冬,因工程需要时,可采取铺设防冻保护层的保护措施。
6.1.4
最大压实厚度不宜大于200 m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60 mm。
6.1.5
场站应场地平整、防排水设施完善,原材料应分档分类隔仓存放并做好标识,严禁各档材料掺混。
6.1.6
拌合站配备的蓄水池应具有两个独立的储水仓,或设置两个相近位置的蓄水池,蓄水池应设置搅拌装置。
6.1.7
含有液体外加剂的生产用水存放30 d后不准许使用。
6.1.8
基层、底基层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做好技术交底。
6.1.9
交通管制按照DB37/T 3577—2019的规定执行。
6.1.10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基层长时间暴晒,增加基层收缩裂缝。
6.1.11
基层收缩裂缝处理宜按照DB37/T 3577—2019的规定执行。
6.1.12
原材料变化,或铁尾矿集料的掺量变化时,应重新绘制EDTA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按照DB37/T 3577—2019的规定执行。
6.1.13
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段铺筑,试验段铺筑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铺筑长度宜为200 m~300 m,试铺前应对下承层进行验收。
6.1.14
试验段铺筑目的是为了总结适用的集料配合比比例、松铺系数、摊铺工艺、碾压工艺和施工组织。 施工准备
6.2.1
施工前下承层应检测合格,表面应平整、坚实、无松散和软弱点。
6.2.2
底基层施工前,应洒水使下承层表面湿润;层间施工时,应喷洒水泥浆保持下承层湿润并增强层间粘结。
6.2.3
液体外加剂宜在生产前2 h内投放进蓄水池,并搅拌均匀。
6.2.4
养护工程中新铺筑的底基层和基层利用台阶拼接老路面的底基层和基层;台阶立面(边线)顺直,台面平顺,立面和台面应坚硬、密实、粗糙;施工前对老路面台阶处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保湿,保证老路面拼接部位及台阶处于湿润状态(直至洒布水泥浆)。
6.2.5
施工准备的要求,未提及部分按照DB37/T 3577—2019的要求执行。 拌合和运输
6.3.1
混合料生产稳定后应在运输车上取混合料进行检验。
6.3.2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拌合均匀,混合料拌合的含水率宜大于最佳含水率;被稳定材料含有铁尾矿土时,宜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0%~2.0%,无铁尾矿土时,宜大于最佳含水率的0.5%~1.0%;具体应根据天气情况及运距确定,以碾压时混合料的含水率略大于最佳含水率为控制标准。
6.3.3
拌合和运输的要求,未提及部分按照DB37/T 3577—2019的要求执行。 摊铺
6.4.1
为保证现场连续摊铺,摊铺前,每台摊铺机前应至少停放3辆载料运输车。
6.4.2
当采用2台摊铺机并排摊铺时,两台摊铺机的型号及磨损程度应相同;施工时两台摊铺机的前后间距应不超过10 m,且确保两个施工面纵向搭接有200 mm~300 mm的重叠。
6.4.3
摊铺过程中应专人测量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现场管理人员。
6.4.4
摊铺机行驶速度应均匀,宜控制在1 m/min~3 m/min,并与拌合站生产能力相匹配。
DB37/T 4906—2025
7
6.4.5
摊铺过程的控制要求,未提及部分按照DB37/T 3577—2019的要求执行。 碾压
6.5.1
碾压作业应根据车道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双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配备数量及设备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
5 车道数和碾压设备数量要求
压路机
双向4车道
双向6车道
设备要求
单钢轮压路机
≥3台
≥4台
激振力≥35 t
胶轮压路机
≥2台
≥2台
工作质量≥25 t
双钢轮压路机
≥1台
≥1台
工作质量≥11 t
6.5.2
一次碾压长度宜为40 m~60 m,具体根据天气及设备情况而定。
6.5.3
碾压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碾压过程中,结构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混合料的含水率应略大于最佳含水率,并应在水泥初凝前及容许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
6.5.4
碾压程序和遍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碾压应遵循试验段确定的程序及工艺。
6.5.5
碾压时,压路机应重叠1/3~1/2轮迹带宽度,压路机倒车或换挡应平顺,不宜刹车。
6.5.6
铺筑下一段落前,应在横接缝上喷洒水泥浆,增强接缝处粘结强度。
6.5.7
横向缝处碾压时,压路机应先在已经压实混合料上且伸入新铺层150 mm宽位置上横向碾压,然后每碾压1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200 mm~300 mm,直至全部碾压在新铺混合料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碾压时宜采用前静后振的方式。
6.5.8
碾压完成后应进行压实度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用于指导后续施工。
6.5.9
分层碾压过程中,一个施工段落的上下层末端应错开5 m~10 m。
6.5.10
碾压过程的控制要求,未提及部分按照DB37/T 3577—2019的要求执行。 养生
6.6.1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碾压完成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养生,养生可采取洒水养生、土工布养生、洒布透层乳化沥青养生等;上基层应采用洒布透层乳化沥青的方式进行养生,相关规定应符合DB37/T 3577—2019的规定。
6.6.2
洒水养生符合下列规定:
a)
养生期间,混合料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b)
每天洒水情况应视气候情况而定,高温期间施工,宜在上午、下午各洒水2次。
6.6.3
土工布养生符合下列规定:
a)
宜采用透水式土工布全断面覆盖;
b)
铺设过程中应注意缝之间的搭接,不应留有间隙,覆盖土工布后应用沙土包等材料呈网格状放置,或采用穿线的方式将拼接土工布缝合;
c)
养生至上结构层施工前1 d~2 d(且不少于7 d),方可将土工布掀开;
d)
铺设土工布后,应注意洒水,每天上午、下午宜各洒水一次,混合料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6.6.4
边部侧面在拆除模板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或者采用喷洒乳化沥青的方式进行养生;若拆除模板后侧面混合料较干燥,应采用雾化喷洒的方式洒水后再覆盖塑料薄膜或喷洒乳化沥青进行养生。
6.6.5
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和通勤车外,不准许其他车辆进入。
7 质量控制与评定
DB37/T 4906—2025
8
质量控制
7.1.1
基层和底基层用原材料的检测项目和要求:
a)
含水率、颗粒分析、液限、塑限、砂当量、亚甲蓝值、表观相对密度、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软弱颗粒含量、水泥强度等级的检测项目和要求应符合DB37/T 3577—2019的相关规定;
b)
泥块含量、亚甲蓝值和水洗法<0.075 mm颗粒含量应按照表6的规定执行。
表
6 基层和底基层用原材料检测项目和要求
检测项目
检测频度
试验方法
水洗法<0.075 mm颗粒含量
%
每种集料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2 000 m3测2个样品
JTG 3432—2024 T0310
JTG 3432—2024 T0327
亚甲蓝值
g/kg
JTG 3432—2024 T0349
泥块含量
%
JTG 3432—2024 T0310、
JTG 3432—2024 T0335
7.1.2
对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的外观、矿料级配、水泥剂量、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度指标的质量控制按照DB37/T 3577—2019的规定执行。
7.1.3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按照DB37/T 3577—2019的要求进行控制。 质量评定
水泥稳定铁尾矿混合料道路基层的质量评定,按照JTG F80/1—2017的相关规定进行。
DB37/T 4906—2025
9
A
A
附录A (规范性) 30 d干缩值试验方法
A.1 仪器设备
A.1.1
游标卡尺:分度0.01 mm。
A.1.2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4 000 g,感量0.01 g;量程不小于15 kg,感量0.1 g。
A.1.3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位移传感器精度不大于0.1 μm。
A.1.4
收缩仪:两端装有高精度位移传感器,中间能放置不同尺寸的试件。
A.1.5
干缩室(箱):室(箱)内控制温度为20 ℃±1 ℃,相对湿度为60%±5%。室(箱)内配有温度、湿度自动记录仪,记录温度、湿度变化。置于恒温室中的干缩箱内应放入干燥剂用于除湿。
A.1.6
中粱试模尺寸:内壁尺寸100 mm×100 mm×400 mm,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在加压振动作用下不易变形。
A.2 试验步骤
A.2.1
按照JTG 3441—2024 T0844试验方法成型中粱试件,同一配合比的混合料6个试件为一组,6个试件用来测定材料的干缩应变。
A.2.2
按照JTG 3441—2024 T0845标准养生方法进行养生,养生龄期为7 d。
A.2.3
试件在标准环境下养生7 d后,将饱水后的试件表面水擦干,并采用游标卡尺测定试件的初始长度,长度应重复测量4次,取算数平均值作为试件的基准长度(l0)。
A.2.4
按照JTG 3441—2024 T0854试验方法对试件进行处理。
A.2.5
从移入干缩室的时间起计算,在14 d内,每天采集1次试件的干缩位移变形量(δi);14 d后每2 d记录1次干缩位移变形量,直至32 d。
A.3 数据处理
试件的干缩量(Ɛi)按公式(A.1)、公式(A.2)计算。
Ɛ?=Σ???0 ·········································································· (A.1)
??=??−??+1 ····································································· (A.2)
式中:
Ɛi ——第i次观测时的干缩值,%;
δi ——第i次观测的干缩量,单位为毫米(mm);
l0 ——试件的基准长度,单位为毫米(mm);
Xi——第i次观测时位移传感器的读数,单位为毫米(mm)。
DB37/T 4906—2025
10
B
B
附录B (规范性) 7 d吸水率试验方法
B.1 仪器设备
B.1.1
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 mm。
B.1.2
电子天平:量程15 kg,感量0.1 g。
B.2 试验步骤
B.2.1
按照JTG 3441—2024 T0843试验方法成型一组试件,大试件不少于13个,中试件不少于9个。
B.2.2
按照JTG 3441—2024 T0845试验方法对成型试件进行标准养生,养生至6 d后称量试件的质量(wim)。
B.2.3
称量后的试件放入盛有养生用水的水槽中浸泡1 d,养生用水没过试件顶部2 cm。
B.2.4
将浸水1 d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的水分,并称量试件的质量(wi)。
B.3 数据处理
B.3.1
试件的吸水率(wr)按照公式(B.1)进行计算:
??=??−??????×100 ································································· (B.1)
式中:
wr ——试件的吸水率,%;
wi ——试件浸泡1 d后表面擦干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wim ——养生至6 d后称量试件的质量,单位为克(g)。
B.3.2
同一组试件试验中,采用3倍均方差方法剔除异常值,中试件允许1个或2个异常值,大试件允许2个或3个异常值。异常值数量超过上述规定时,重新试验。
B.3.3
一组试件的吸水率以该组试件吸水率的均值表示,准确至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