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8895-2025 防护服装 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8895—2025
代替GB/T28895—2012
防护服装 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
Protectiveclothing—Oil-repellent,soil-release,antistaticprotectiveclothing
2025-08-29发布2026-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要求………………………………………………………………………………………………… 2
5 测试方法………………………………………………………………………………………………… 4
6 标识……………………………………………………………………………………………………… 5
7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6
附录A (规范性) 抗油性和易去污性洗涤方法………………………………………………………… 7
附录B(规范性) 易去污性能的试验方法及评定……………………………………………………… 9
参考文献…………………………………………………………………………………………………… 11
Ⅰ
GB28895—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代替GB/T28895—2012《防护服装 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与GB/T28895—2012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防护服面料抗油性、易去污性、断裂强力、撕破强力、透气率的技术要求(见4.1,2012年
版的4.1);
———增加了防护服面料耐光色牢度、点对点电阻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见4.1、5.9、5.12);
———更改了里料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见4.2、5.12,2012年版的4.2);
———更改了防护服成品的结构要求(见4.3.1,2012年版的4.3.1);
———更改了成品防护服的缝制要求(见4.3.4,2012年版的4.3.4);
———更改了成品防护服防静电性能、甲醛含量、pH 值的技术要求(见4.3.5,2012年版的4.3.5);
———增加了防护服成品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见4.3.5、5.17、5.18);
———更改了防护服面料抗油性、易去污性的测试方法(见5.10、5.11,2012年版的5.2、5.3);
———更改了成品防护服防静电性能的测试方法(见5.13,2012年版的5.12);
———删除了检验规则(见2012年版的第6章);
———更改了标识的技术要求(见第6章,2012年版的第8章);
———增加了制造商提供的信息的技术要求(见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2年首次发布为GB/T28895—201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的技术要求、标识及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描述了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石油、石化等行业重油污环境作业人员穿着的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912.1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778—2021 橡胶用炭黑
GB/T3917.3 纺织品 织物撕破性能 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GB/T3923.1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5296.4—2012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5453 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T7573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 值的测定
GB/T842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8629—2017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8630 纺织品 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
GB11121 汽油机油
GB12014 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
GB/T12704.1 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GB/T12903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
GB/T13773.1 纺织品 织物及其制品的接缝拉伸性能 第1部分:条样法接缝强力的测定
GB/T17592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9977—2014 纺织品 拒油性 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GB20097 防护服装 通用技术规范
GB21148 足部防护 安全鞋
GB/T23344 纺织品 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
FZ/T81007—2022 单、夹服装
1
GB28895—2025
3 术语和定义
GB/T129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易去污性 soil-release
织物被污染后,用普通洗涤方法易于去除污物的特性。
3.2
抗油性 oil-repellency
拒油性
织物抵抗吸收油类液体的特性。
[来源:GB/T19977—2014,3.2,有修改]
4 技术要求
4.1 面料
防护服面料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面料的性能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章条号
断裂强力/N
夏服≥400
冬服、春秋服≥450 5.1
撕破强力/N
夏服≥15
冬服、春秋服≥25 5.2
透湿率/[g/(m2·24h)] ≥6000 5.3
透气率/(mm/s)
夏服≥80
冬服、春秋服
涂层织物≥10
非涂层织物≥30
5.4
水洗尺寸变化率/% -2.5~+2.5(经、纬向) 5.5
耐皂洗色牢度/级≥4 5.6
耐汗渍色牢度/级夏服≥3-4 5.7
耐干摩擦色牢度/级≥3-4 5.8
耐光色牢度/级夏服≥3-4 5.9
抗油性/级洗涤前≥5,经30次洗涤后≥4 5.10
易去污性/级经30次洗涤后≥3-4 5.11
点对点电阻/Ω 1×105~1×1011 5.12
2
GB28895—2025
4.2 里料
防护服如有里料,里料的点对点电阻应为1×105 Ω~1×1011 Ω。
4.3 防护服成品技术要求
4.3.1 结构
4.3.1.1 防护服可采用上、下身分体式或衣裤(或帽)连体式。防护服上装的领口、袖口、下摆以及下装
的裤脚在穿着时应能收紧,上、下分离式上衣长度应盖住裤子上端20cm 以上。
4.3.1.2 防护服上不应有外露的金属附件。
注:金属附件通常包括纽扣、钩袢、拉链。
4.3.1.3 防护服结构应适应作业时的肢体活动,不易引起钩、挂、绞、碾。
4.3.2 号型尺寸
防护服应按照GB20097的规定设定号型,超出范围的按档差调整设置。
4.3.3 外观
4.3.3.1 各部位应熨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及亮光。
4.3.3.2 覆粘合衬的部位应无脱胶、渗胶及起皱。
4.3.4 缝制
4.3.4.1 针距密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特殊设计除外。
4.3.4.2 缝制应符合FZ/T81007—2022中4.8.2~4.8.21的规定。
4.3.4.3 防护服成品主要部位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2 针距密度要求
项目要求备注
明暗线
细线
粗线
≥12针/3cm
≥9针/3cm
特殊需求除外
包缝线≥9针/3cm —
手工针≥7针/3cm 肩缝、袖窿、领子:≥9针/3cm
三角针≥5针/3cm 以单面计算
锁眼
细线≥12针/1cm —
粗线≥9针/1cm —
注:细线指20tex及以下缝纫线,粗线指20tex以上缝纫线。
表3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尺寸偏差要求
单位为厘米
部位名称要求
领大±0.6
3
GB28895—2025
表3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尺寸偏差要求(续)
单位为厘米
部位名称要求
衣长±1.0
胸围±2.0
总肩宽±0.8
长袖袖长
圆袖
连肩袖
±0.8
±1.2
短袖袖长±0.6
腰围±1.5
裤长±1.5
4.3.5 防护服成品的性能要求
防护服成品的性能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防护服成品的性能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章条号
防静电性能/(μC/套)a ≤0.6 5.13
裤后裆接缝强力/N ≥140 5.14
水洗尺寸变化率/% 符合FZ/T81007—2022中4.11的规定5.5
甲醛含量/(mg/kg)
直接接触皮肤≤75
非直接接触皮肤≤300 5.15
pH 值
直接接触皮肤4.0~8.5
非直接接触皮肤4.0~9.0 5.16
异味无5.17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mg/kg) 禁用5.18
a 单件连体服、大褂、大衣、长款夹克为一套;上下分体的防护服,上装和下装两件为一套。
5 测试方法
5.1 防护服面料的断裂强力按GB/T3923.1规定的方法测试。
5.2 防护服面料的撕破强力按GB/T3917.3规定的方法测试。
5.3 防护服面料的透湿率按GB/T12704.1规定的方法测试。
5.4 防护服面料的透气率按GB/T5453规定的方法测试。
5.5 防护服面料及成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按GB/T8630规定的方法测试,采用GB/T8629—2017中
4
GB28895—2025
的4N 程序洗涤和程序A 干燥。
5.6 防护服面料的耐皂洗色牢度按GB/T3921规定的方法测试。
5.7 防护服面料的耐汗渍色牢度按GB/T3922规定的方法测试。
5.8 防护服面料的耐干摩擦色牢度按GB/T3920规定的方法测试。
5.9 防护服面料的耐光色牢度按GB/T8427规定的方法测试。
5.10 防护服面料的抗油性按GB/T19977—2014规定的方法测试,测试前洗涤程序按附录A 中A.4.1
的规定进行。
5.11 防护服面料的易去污性能测试按附录A 洗涤后再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试,测试前洗涤程序按
A.4.1的规定进行,沾污后洗涤程序按A.4.2的规定进行。
5.12 防护服面料、里料的点对点电阻按GB12014规定的方法测试。
5.13 防护服成品的防静电性能按GB12014规定的方法测试。
5.14 防护服成品的裤后裆接缝强力值按GB/T13773.1规定的方法测试。
5.15 防护服成品的甲醛含量按GB/T2912.1规定的方法测试。防护服成品的样品应从面料和里料
(如有)分别取样。
5.16 防护服成品的pH 值按GB/T7573规定的方法测试。防护服成品的样品应从面料和里料(如有)
分别取样。
5.17 防护服成品的异味按GB18401—2010中6.7的规定测试。防护服成品的样品应从面料和里料
(如有)分别取样。
5.18 防护服成品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按GB/T17592和GB/T23344测试。防护服成品的样品
应从面料和里料(如有)分别取样。一般先按GB/T17592测试,当检出苯胺和/或1,4-苯二胺时,再按
GB/T23344测试。
6 标识
6.1 每件防护服上应有耐久性标签,耐久性标签应符合GB/T5296.4—2012中7.2的要求。
6.2 每件防护服上的耐久性标签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本文件编号;
b) 产品名称;
c) 产品款号;
d) 号型规格;
e) 面料和里料(如适用)的材料组分;
f) 防静电图形符号标识(见图1),标识样式应符合GB20097的要求;
g) 生产日期、批次;
h) 质保期;
i) 商标和/或制造商名称;
j) 生产地址。
5
GB28895—2025
图1 防静电图形符号标识
7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7.1 每套(件)防护服应有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7.2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本文件编号。
b) 产品名称。
c) 制造厂名、厂址、联系方式。
d) 生产日期。
e) 产品款号。
f) 号型规格。
g) 产品认证证书信息(如有)。
h) 适用及不适用条件。
i) 防护服如具备其他防护性能,如高可视警示性、阻燃性等,应标明所符合的其他文件编号和防
护性能等信息。
j) 穿着指导说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1)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用时,禁止在工作现场穿脱防护服”;
2)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用时,禁止附加或佩带任何外露的金属物件”;
3) 外层防护服应完全遮盖住内层衣物,分体式上衣应足以盖住裤腰,即使弯腰也应不露出
裤腰;
4) 易燃易爆场所穿用时,应与符合GB21148规定的安全鞋(防静电)配套穿用。
k) 产品判废条件。
l) 洗涤说明。
m) 干燥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干燥方式、干燥温度等。
n) 熨烫说明,包括但不限于熨烫方式、熨烫温度。
o) 储存条件。
p) 质保期和保养方法。
q)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应具备的其他说明。
6
GB28895—2025
附 录 A
(规范性)
抗油性和易去污性洗涤方法
A.1 总则
本方法适用于本文件中抗油性、易去污性测试前的洗涤和易去污性测试的沾污后洗涤。
A.2 设备与用品
A.2.1 洗衣机
符合GB/T8629—2017附录A 规定的A 型标准洗衣机。
A.2.2 温度计
量程:0℃~100℃;精度:±1℃。
A.2.3 天平
量程:200g;精度:±1g。
A.2.4 洗涤剂
pH 为7~7.5的中性洗涤剂。
A.3 洗涤条件
洗涤条件按表A.1的规定。
表A.1 洗涤条件
项目条件项目条件
洗涤方式普通洗涤洗涤液浓度1g/L
洗涤水温(40±3)℃ 总洗涤载荷(2.0±0.1)kga
漂洗水位130mm 陪洗物标准陪洗布b
水容量>30L — —
a 总洗涤载荷为样品与陪洗物的总质量。洗涤成衣时,如成衣质量超过2.1kg,则不加陪洗物,此时成衣质量即
为总洗涤载荷量,并报告总洗涤载荷。
b 陪洗物选择按GB/T8629—2017中8.3的要求进行。如果防护服本身还具有阻燃性,应使用与防护服面料同
类材质的陪洗物。
A.4 洗涤程序
A.4.1 测试前洗涤程序
测试前洗涤程序按表A.2进行,洗涤完脱水后的试样,按GB/T8629—2017附录Q 的方式,在
(60±5)℃条件下平铺烘干1h,并按制造商提供的信息熨烫。
7
GB28895—2025
表A.2 测试前洗涤程序
序号1 2 3 4 5 6 7
洗涤程序洗涤5.4h 排水脱水2min 漂洗4.8h 排水脱水2min 按序号4~6
共洗涤3次
A.4.2 沾污后洗涤程序
沾污后洗涤程序按表A.3进行,洗涤完脱水后的试样,按GB/T8629—2017附录Q 的方式,在
(60±5)℃条件下平铺烘干1h。
表A.3 沾污后洗涤程序
序号1 2 3 4 5 6 7
洗涤程序洗涤12min 排水脱水2min 漂洗2min 排水脱水2min 按序号4~6
共洗涤3次
8
GB28895—2025
附 录 B
(规范性)
易去污性能的试验方法及评定
B.1 概述
本附录适用于评定防护服的易去污性能。
B.2 原理
先用油污处理试样,在试样上放置一定重量的重物,使油污渗入试样,然后按照规定的方式洗涤已
沾污的试样,将试样上剩余的油污与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比较来评级,级别为5级~1级。
B.3 仪器设备及用品
B.3.1 炭黑:符合GB/T3778—2021,规格为N660,技术要求见表B.1。炭黑的细度应≤20μm。
表B.1 炭黑技术要求
吸碘值
g/kg
吸油值
10-5 m3/kg
压缩试样
吸油值
10-5 m3/kg
CTAB比
表面积
103 m2/kg
外表面积
103 m2/kg
总表面积
103 m2/kg
加热减量
%
S300,T
MPa
倾注密度
kg/m2
36±5 90±5 69~79 31~43 29~39 30~40 ≤1.5 -2.2 440
B.3.2 机油:符合GB11121的规格为10W-40的机油。
B.3.3 搅拌器:能确保机油和炭黑充分混合。
B.3.4 无色透明聚乙烯薄膜:厚度0.03mm~0.05mm。
B.3.5 定性滤纸:尺寸不小于70mm×70mm。
B.3.6 移液管:精度为0.2mL。
B.3.7 压重砝码:直径64mm、质量(2.25±0.25)kg。
B.4 炭黑油污的准备
B.4.1 将炭黑与机油按质量比1∶1000混合,用搅拌器搅拌确保炭黑充分地分散在机油中。
注:如出现机油与炭黑混合不充分现象,用研磨后的炭黑与机油进行混合。
B.4.2 配好的污油一般在8h内使用。放置时间超过8h,应经用搅拌器重新搅拌后使用。
B.5 易去污试样准备
B.5.1 试样尺寸应为150mm×150mm,洗涤前和按A.4.1洗涤后的试样各4块,分别取洗涤前后试
样各1块作为评级参照样备用。
B.5.2 剪取6块无色透明聚乙烯薄膜,尺寸为70mm×70mm。
B.5.3 剪取6块定性滤纸,尺寸为70mm×70mm。
B.6 试验程序
B.6.1 清洁试验台,将准备好的6块滤纸平铺在试验台上。
B.6.2 将未经洗涤的3块试样和洗后的3块试样分别平铺在定性滤纸上。
9
GB28895—2025
B.6.3 用移液管取炭黑污油0.2mL,在试样的中心位置(管口距布面10mm~15mm)缓缓滴下全部
油污。
B.6.4 在每个滴有污油的试样上加盖1块准备好的无色透明聚乙烯薄膜,在薄膜与污油接触处放上压
重砝码。
B.6.5 停留1min后取下砝码,移去薄膜,试样在室温下继续放置(20±3)min。然后按A.4.2进行沾
污后的洗涤。
B.7 试样评级
依据GB/T250规定,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对比B.5.1中预留的参照样,分别评定经洗涤处理前
后的试样的易去污级别,沾污面积直径超过40mm 的,评定为1级。以最低级别为最终结果。
参 考 文 献
[1] GB/T13174—2021 衣料用洗涤剂去污力及循环洗涤性能的测定
[2] GB/T21295—2024 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3] AATCC130—2020 SoilRelease:OilyStainReleaseMetho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