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晋) 131-2025
门型拉拔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Gate Type
Drawing Instruments
2025-08-26 发布2025-11-01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JJF(晋) 131-2025
门型拉拔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Gate Type Drawing Instruments
归口单位: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吕梁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晋中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本规范委托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
JJF(晋)131-2025
JJF(晋) 131-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高斐(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袁芳(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闫成鲲(吕梁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赵耀华(吕梁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刘涛(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康丽莉(晋中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JJF(晋) 131-2025
I
目录
引言.................................................................. II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3.1 粘结力............................................................. 1
3.2 粘结强度........................................................... 1
3.3 标准块............................................................. 1
3.4 零点漂移............................................................. 1
4 概述................................................................... 2
5 计量特性............................................................... 3
5.1 零点漂移............................................................. 3
5.2 示值相对误差......................................................... 3
5.3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3
5.4 回零相对误差......................................................... 3
5.5 标准块尺寸........................................................... 3
5.6 位移加荷速度......................................................... 4
5.7 力加荷速度........................................................... 4
6 校准条件............................................................... 4
6.1 环境条件............................................................. 4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4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4
7.1 校准项目............................................................. 4
7.2 校准方法............................................................. 5
8 校准结果表达........................................................... 8
9 复校时间间隔........................................................... 8
附录A ................................................................... 10
附录B ................................................................... 11
附录C ................................................................... 12
附录D ................................................................... 15
JJF(晋) 131-2025
II
引言
本规范以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
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基础和依据进行编写。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照了JG/T507《数显式粘结强度检测仪》、JGJ110 《建筑工
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4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等有关技术文件的
术语、符号与定义,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并充分结合了实际情况。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晋) 131-2025
1
门型拉拔仪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额定试验力不大于10kN 的门型拉拔仪校准。主要包含粘接强度检测
仪、铆钉拉拔仪、涂层附着力检测仪等。
2 引用文件
GB 50550-201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210-2016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JGJ 110-2017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JGJ 144-2019 外墙保温工程技术标准
JGJ 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 149-2003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JG 158-2014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
JG/T 507-2016 数显式粘结强度检测仪
JC/T 547-2017 陶瓷砖胶粘剂
CECS 146:2003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在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
3.1 粘结力cohesive force
面层材料与粘结层界面、粘结层自身、粘结层与找平层界面、找平层自身、找平层
与基体界面在垂直于表面的拉力作用下断裂时的拉力值。
[来源:JG/T507-2016,3.2]
3.2 粘结强度cohesive strength
被拉介质与粘结层界面、粘结层自身、粘结层与找平层界面、找平层自身、找平层
与基体界面上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粘结力。
[来源:JG/T507-2016,3.3]
3.3 标准块standard test block
标准块是具有规定尺寸,用于检测时粘接被检材料的钢制物件。
3.4 零点漂移zero drift
零点输出的变化。通常用额定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JJF(晋) 131-2025
2
[来源:JJF1011—2006,3.59]
4 概述
门型拉拔仪(以下简称“拉拔仪”)根据加载方式分为手动型拉拔仪(图1)和电动
型拉拔仪(图2)。其主要由指示装置、反力支架、活塞、力传感器、万向接头和标准块
构成。
工作方式主要是拉拔仪的万向接头通过与不同的标准块组合后与被测对象粘接或连
接,然后通过活塞的向上移动对被测对象产生拉力,读取力值后进行检测项目的判定。
图1 手动门型拉拔仪结构示意图
1—加力手柄; 2—指示装置; 3—反力支架; 4—活塞; 5—力传感器; 6—万向接头; 7—标准块
图2 电动门型拉拔仪结构示意图
1—按键; 2—指示装置; 3—反力支架; 4—活塞; 5—力传感器; 6—万向接头; 7—标准块
3
2
6
7
5
4
1
1
2
3
5
4
6 7
JJF(晋) 131-2025
3
5 计量特性
5.1 零点漂移
零点漂移要求见表1
表1
级别0.5 1 1.5 2
零点漂移/% ±0.5 ±1.0 ±1.5 ±2.0
5.2 示值相对误差
示值相对误差要求见表2。
表2
级别0.5 1 1.5 2
示值相对误差/% ±0.5 ±1.0 ±1.5 ±2.0
5.3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要求见表3
表3
级别0.5 1 1.5 2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0.5 1.0 1.5 2.0
5.4 回零相对误差
回零相对误差要求见表4
表4
级别0.5 1 1.5 2
回零相对误差/% ±0.25 ±0.50 ±0.75 ±1.00
5.5 标准块尺寸
门型拉拔仪常见标准块尺寸见表5。
表5
标准块尺寸标称值最大允许误差
100mm×100mm ±0.5mm
95mm×45mm ±0.5mm
JJF(晋) 131-2025
4
50mm×50mm ±0.5mm
40mm×40mm ±0.5mm
Φ50mmm ±0.5mm
Φ20mmm ±0.5mm
5.6 位移加荷速度
对于电动加载的门型拉拔仪,其位移加荷速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mm/min。
5.7 力加荷速度
对于电动加载的门型拉拔仪,其力加荷速度在29N/s 时最大允差为±4N/s,在250N/s
速度运行时最大允许误差为±50N/s。
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6.1.1 温度:(5~35)℃;相对湿度:≤80%。
6.1.2 其他条件:室内应保持清洁、无腐蚀性气体、振源、磁源或其他干扰源。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2.1 标准测力仪:校准0.5 级门型拉拔仪应使用0.1 级标准测力仪,校准1 级及以下
门型拉拔仪使用0.3 级标准测力仪。
6.2.2 秒表:分辨力不低于0.01s。
6.2.3 游标卡尺:分度值不大于0.02mm,测量范围不小于150mm。
6.2.4 校准框架: 能够保证标准测力仪受力轴线与拉拔仪加力轴线相重合且在最大荷
载下无明显变形的反力框架。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 校准项目
表6 校准项目一览表
校准项目电动门型拉拔仪计量特性手动门型拉拔仪计量特性
零点漂移+ +
示值相对误差+ +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
JJF(晋) 131-2025
5
回零相对误差+ +
标准块+ +
位移加荷速度+ -
力加荷速度+ -
注:上表中“—”表示手动门型拉拔仪不考虑该项目的校准。
7.2 校准方法
7.2.1 校准前的准备
将拉拔仪通电预热不少于30min,预热时可将拉拔仪与校准反力框架进行组合连接,
使拉拔仪力传感器与标准测力仪在同一受力方向上串接。拉拔仪传感器与标准测力仪之
间,根据需要调整空间高度,使拉拔仪活塞有一定的伸出量(见图3)。
图3 校准框架结构示意图
1—被检拉拔仪; 2—被检拉拔仪标准块; 3—刚性框架与拉拔仪标准块连接件;4—校准框架主体;
5—标准测力仪;6—丝杆升降机,用于调整测力仪位置;7—丝杆升降机螺杆高度调节手柄
7.2.2 校准前拉拔仪预拉三次至最大试验力,预拉结束后使拉拔仪回到校准准备状态,
并对拉拔仪和标准测力仪进行清零。
JJF(晋) 131-2025
6
7.2.3 零点漂移
拉拔仪预热后,调整好零点,记录15min 内拉拔仪零点示值变化量的最大值,按公
式(1)计算零点漂移z:
od 100%
L
z F
F
(1)
式中:
z——拉拔仪的零点漂移,%;
od F ——拉拔仪零点示值变化量的最大值,N 或kN;
L F ——拉拔仪力的测量范围的下限值,N 或kN。
7.2.4 示值相对误差
7.2.4.1 校准点的选择
门型拉拔仪示值的校准通常选择最大量程的10%、20%、40%、60%、80%、100%;也
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其他校准点。
7.2.4.2 驱动拉拔仪活塞均匀、慢速上升,沿标准测力仪受力轴线施加力值至第一个校
准点,记录此时拉拔仪的示值,根据校准点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施加试验力并记录对应
拉拔仪示值。此步骤重复进行3 次。
7.2.4.3 示值相对误差q 按公式(2)计算。
i 100% q F F
F
(2)
式中:
q——拉拔仪力值的示值相对误差,%;
i F ——第i 个校准点拉拔仪三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N 或kN;
F ——第i 个校准点标准测力仪的力值,N 或kN。
7.2.5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b 按公式(3)计算。
imax imin 100% b F F
F
(3)
式中:
b——拉拔仪的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imax F ——第i 个校准点拉拔仪3 次示值的最大值,N 或kN;
JJF(晋) 131-2025
7
imin F ——第i 个校准点拉拔仪3 次示值的最小值,N 或kN;
F ——第i 个校准点标准测力仪的力值,N 或kN。
7.2.6 回零相对误差
在拉拔仪三组力值全部校准完成后,将试验力完全卸除,30s 后读取拉拔仪的示值。
零点相对误差f0 按公式(4)计算:
0
0 i 100%
L
f F
F
(4)
式中:
f0——拉拔仪零点相对误差,%;
i0 F ——卸除力以后拉拔仪力指示装置的残余示值,N 或kN;
L F ——拉拔仪力指示装置测量范围的下限值,N 或kN。
7.2.7 标准块尺寸
用游标卡尺测量配套标准块的尺寸,方型标准块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测量三次,
同个方向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圆形标准块取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测量,
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7.2.8 位移加荷速度
7.2.8.1 在拉拔仪活塞行程内任意位置选择5%和20%两个位移值进行位移加荷速度的
校准。通常选择5mm/min 和3mm/min 两个速度,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选取其他速度。
7.2.8.2 根据位移值使用游标卡尺在拉拔仪穿心活塞上标记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7.2.8.3 设定好加荷速度后启动拉拔仪,当活塞移动到标记的起始位置时用电子秒表开
始计时,至标记的结束位置时停止计时,记录时间t。
7.2.8.4 根据公式(5)计算位移加荷速度,取绝对值最大的一组数据作为校准结果。
d
v L
t
(5)
式中:
d v ——拉拔仪位移加荷速度,mm/min;
L——拉拔仪活塞标记位移值,mm;
t ——拉拔仪位移变化所用时间,min。
7.2.8.5 用相同的方法测量其他位移加荷速度校准点。
7.2.9 力值加荷速度
将拉拔仪的力值加荷速度分别设置为29N/s 和250N/s。将拉拔仪与校准反力框架进
JJF(晋) 131-2025
8
行连接(如图3),对拉拔仪施加一个初始试验力(约100N)后对标准测力仪清零。启动
拉拔仪的同时电子秒表开始计时。当标准测力仪的力值到达拉拔仪最大量程的90%时停
止加载并停止计时,记录此时标准测力仪的准确力值和电子秒表显示时间,根据公式(6)
计算拉拔仪的力值加荷速度。
F
v F
t
(6)
式中:
F v ——拉拔仪力值加荷速度,N/s;
F ——标准测力仪力值,N;
t ——拉拔仪电动加载所用时间,s。
8 校准结果表达
仪器经校准后,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如“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页码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
接收日期;
h)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校准环境的描述;
k)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l)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m)校准证书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
n)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o)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的声明。
9 复校时间间隔
建议最长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1 年。
JJF(晋) 131-2025
9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因素所决
定,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JJF(晋) 131-2025
10
附录A
门型拉拔仪校准记录格式
报告编号: 第1 页共1 页
委托方名称
仪器名称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制造厂
校准依据校准日期年月日
校准地点校准员核验员
环境条件温度℃ 湿度%RH 其它
计量标准器
校准结果
零点漂移/% 回零相对误差/%
校准点
(kN)
力指示装置示值/kN 示值相对误差
/%
重复性相
对误差/%
扩展不确定度Urel
(k=2)
1 2 3 平均值
标准块尺寸
(mm)
标准块标称值测量方向1 2 3 平均值
方形
水平
垂直
圆形
水平
平均值
垂直
加荷速度
设定值(mm/min) 加荷时间(s) 位移变化量(mm) 实测值(mm/min)
设定值(N/s) 加荷时间(s) 力值变化量(N) 实测值(N/s)
JJF(晋) 131-2025
11
附录B
门型拉拔仪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一、试验力
校准点
(kN)
示值
(kN)
示值相对误差
(%)
重复性相对误差
(%)
扩展不确定度Urel
(k=2)
二、零点漂移/%:
三、回零相对误差/%:
四、标准块尺寸
标准块标称值(mm) 实测值(mm)
五、加荷速度
位移加荷速度标称值(mm/min) 实测值(mm/min)
力值加荷速度标称值(N/s) 实测值(N/s)
JJF(晋) 131-2025
12
附录C
门型拉拔仪力值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C.1 概述
C.1.1 测量方法:依据JJF(晋)131 – 2025《门型拉拔仪校准规范》。
C.1.2 环境条件: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1.3 测量标准:0.3 级标准测力仪。
C.1.4 被测对象:本规范适用的各类型门型拉拔仪,在本例中选择电动粘结强度检测仪,
准确度等级为1 级。
C.1.5 测量过程:在规定环境条件下,将被测粘结强度检测仪通过校准框架与标准测力
仪串联。按力的递增方向校准粘结强度检测仪的各校准点力值,以标准测力仪显示力值
为准,读取粘结强度检测仪示值,该过程连续进行3 次,以3 次示值的算数平均值作为
粘结强度检测仪的校准结果,通过公式计算各校准点的示值误差。
C.2 数学模型
C.2.1 建模
F F F
式中:
F ——门型拉拔仪力值误差,kN;
F ——对应力值校准点下3 次示值的算数平均值,kN;
F ——对应力值校准点标准测力仪示值。
C.2.2 灵敏系数
1 c F 1
F
1 c F 1
F
C.3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C.3.1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1 u 。
C.3.2 标准测力仪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2 u 。
C.4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C.4.1 输入量F 的标准不确定度u(F)的评定
输入量F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门型拉拔仪力值重复性误差。
JJF(晋) 131-2025
13
单次测量标准差为s:
1.69
s R
式中:
R——3 次测量极差值。
实际是以3 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可得到:
1 3
u s
可知1 u(F) u
例:对门型拉拔仪1000N 力值点进行校准时,输入量F 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如下:
次数1 2 3
示值/N 999 996 997
由该组测量值得到单次实验标准差:
3 1.775N
1.69 1.69
s R
因最终是以3 次测量值的算数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可得:
1 1.025N
3
u (u F)= s
C.4.2 输入量F的标准不确定(u F)的评定
输入量F 的标准不确定2 u 主要是由标准测力仪的误差引起,已知0.3 级标准测力仪
1000N 力值点的最大允许误差为±3N,假设服从均匀分布,则区间半宽为a=3N,取包含
因子k 3,标准不确定度为:
2
3 1.732N
3 3
u (u F)= a
C.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C.5.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表C.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值i c i i c (u x)
u(F)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
不确定度
1.025N
3
s 1 1.025N
3
s
JJF(晋) 131-2025
14
(u F)
标准测力仪误差引
起的标准不确定度
1.732N
3
a -1 1.732N
3
a
C.5.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
2 2
2 2 2
1 2 ( ) ( ) ( ) ( ) ( ) c
u F F u F F u F c u F c u F
F F
=1.0252+1.7322 =4.047N
C.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
( ) 2 2.012 4.0N c U k u F
C.7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对1000N 力值点,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
rel 100% 0.40%
1000
U U
C.8 其他不确定度评定
同理,用0.3 级标准测力仪校准门型拉拔仪其他点的不确定度见表C.2 所示。
C.2 门型拉拔仪校准点不确定度一览表
校准点/N 1 u 2 u c u U rel U
500 0.5124 0.866 1.006 2.0N 0.40%
1000 1.0249 1.732 2.013 4.0N 0.40%
2000 2.0498 3.464 4.025 8.0N 0.40%
4000 4.0995 6.928 8.050 16N 0.40%
6000 6.1492 10.392 12.075 24N 0.40%
8000 8.1990 13.856 16.100 32N 0.40%
10000 10.2489 17.320 20.126 40N 0.40%
JJF(晋) 131-2025
15
附录D
位移加荷速度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D.1 概述
D.1.1 测量方法:依据JJF(晋)131 - 2025《门型拉拔仪校准规范》。
D.1.2 环境条件: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1.3 测量标准:秒表;分辨力不低于0.01s,游标卡尺:测量范围不小于150mm。
D.1.4 被测对象:本规范适用的各类电动型门型拉拔仪,在本例中选择电动粘结强度检
测仪,位移量程50mm,加荷速度5mm/min。
D.1.5 测量过程:在规定环境条件下,电动门型拉拔仪启动的同时按动秒表开始计时,
在一定时间内读取门型拉拔仪的位移变化值。
D.2 数学模型
D.2.1 建模
v A
T
式中: v ——电动粘结强度检测仪的加荷速度,单位:mm/min
A ——游标卡尺的测量值,单位:mm
T ——电子秒表的示值,单位:s
D.2.2 灵敏系数
1
1
c v T
A
2
2
c v AT
T
根据该电动粘结强度检测仪的加荷速度: v =5mm/min,加荷位移A=50mm,所用时间
T=10min,则
1 1
1 c v T 0.1min
A
2 2
2 2
50 1 0.5mm min
10min
c v AT
T
D.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D.3.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1 u 、2 u
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1 u 、2 u 按照本规范7.2.7 的要求。开启电动粘结
JJF(晋) 131-2025
16
强度检测仪的同时启动电子秒表,在一定时间内停止电动粘结强度检测仪的同时停止电
子秒表,用游标卡尺测量电动粘结强度试验机的位移,并记录游标卡尺位移值和电子秒
表显示值。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3 次。
则3 次测量的位移极差不超过0.50mm,采用极差法进行计算,可知3 次测量的极
差系数C=1.69。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 u 为:
1 1.69 3
u R
式中:R——示值的极差。
得到: 1 u = 0.171mm
则3 次测量的时间极差不超过0.11s,采用极差法进行计算,可知3 次测量的极差
系数C=1.69。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 u 按为:
2 1.69 3
u R
式中:R——示值的极差。
得到: 2 u = 0.038s=0.00063min
D.3.2 游标卡尺和电子秒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3 u 、4 u
游标卡尺和电子秒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值远小于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
度分量,所以该舍去3 u 、4 u 。
D.3.3 游标卡尺和电子秒表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5 u 、6 u
查得游标卡尺最大允许误差为±0.02mm,故半宽度为0.02mm,估计为均匀分布,取
k 3,
5
0.02 0.012mm
3
u
查得电子秒表最大允许误差为±0.5s/d,远小于被测量的误差,可以忽略其对不确
定度的影响,所以舍去6 u 。
D.3.4 启动、停止电子秒表的同步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7 u
经过测试,校准人员启动、停止电子秒表的同步误差不大于0.1s,估计为均匀分布,
取k=3。
JJF(晋) 131-2025
17
7
0.1 0.058 0.00097 min
3
u s s
D.4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
定度分量
不确定度的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
值i c i i c u x
1 u 游标卡尺测量重复性引入0.171mm 0.1min-1 0.0171
2 u 电子秒表测量重复性引入0.00063min -0.5mm·min-2 0.00032
5 u 游标卡尺示值误差引入0.012mm 0.1min-1 0.0012
7 u 启动、停止电子秒表的同步
误差引入
0.00097min -0.5mm·min-2 0.00048
D.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因输入量1 u 、2 u 、5 u 、7 u ,彼此独立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 2 2 2 2 2 2 2
c 1 1 2 2 1 5 2 7 u c u c u c u c u =0.02mm/min
D.6 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2,电动粘结强度检测仪加荷位移的扩展不确定度:
c U ku =0.04mm/min (k 2)
JJF(晋) 131-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