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566-2025 海区雷达应答器配布导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1
5 配布方法………………………………………………………………………………………………… 1
6 技术要求………………………………………………………………………………………………… 4
附录A(规范性) 海区雷达应答器的莫尔斯码及用途………………………………………………… 6
参考文献……………………………………………………………………………………………………… 7
Ⅰ
JT/ T 1566—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交通运输航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上海嗒嘀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明、王军波、杨杰、刘可正、程万庆、黄燕嫄、王玉良、苏建、刘嘉林、阳建云、
王正斌。
Ⅲ
JT/ T 1566—2025
海区雷达应答器配布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区雷达应答器配布的总体要求、配布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国海区及其港口、通海河口雷达应答器的配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4696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
GB 17380 中国海区水中建(构)筑物助航标志规定
GB 24418 中国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
GB/ T 26781 海区浮动助航标志配布导则
JT/ T 759 海区航标效能验收规范
JT/ T 1520 航标雷达应答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4. 1 雷达应答器配布应综合考虑船舶航行需求、船舶流量、周围环境等因素。
4. 2 雷达应答器宜配布在相应视觉航标上,用于标识参考点等可单独配布。
4. 3 在波浪和雨雪较大的水域,宜配布双波段雷达应答器。
4. 4 雷达应答器配布宜选用固态雷达应答器。
4. 5 雷达应答器不宜配布在雷达站等信号易受干扰的区域。
4. 6 在船舶航行水域的同一方位内,配布的雷达应答器之间距离宜不小于10 n mile。
注:船舶沿航道航行时,在同一方位(一般方位角差不超过10°)上10 n mile 范围内宜只有1 个雷达应答器作用。
5 配布方法
5. 1 初见陆地标识
5. 1. 1 当船舶从远海向近岸航行时,可配布雷达应答器作为识别陆地的标志。
5. 1. 2 作为初见陆地标识的雷达应答器作用距离宜尽可能大。
5. 2 港口或航道(水道)入口
大型港口或重要航道(水道)的入口应配布雷达应答器,用于指引船舶顺利接近和进入港口或航道
1
JT/ T 1566—2025
(水道),见图1。
图1 大型港口或重要航道(水道)入口雷达应答器配布
5. 3 航道重要转向点
5. 3. 1 在航道重要的转向点,宜配布雷达应答器。
5. 3. 2 在相距不足10 n mile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转向点的航道,雷达应答器宜配布在航行风险最大的
转向点,见图2。
图2 航道重要转向点雷达应答器配布
5. 4 导标
在导标受背景干扰不易识别,或起导点至前导标距离10 n mile 以上时,前导标宜配布雷达应答器,
见图3。
图3 导标配布和作用示例
2
JT/ T 1566—2025
5. 5 桥梁
桥梁上配布雷达应答器应符合GB 24418 的规定。雷达应答器可单侧或双侧配布,但仅作用于通航
侧的船舶。单侧配布示意见图4,双侧配布示意见图5。
图4 单侧雷达应答器配布
图5 双侧雷达应答器配布
5. 6 新危险物
雷达应答器应按GB 4696 的规定配布。
5. 7 水中建(构)筑物
5. 7. 1 应按照GB 17380 的规定在重要水中建(构)筑物上配布雷达应答器。
5. 7. 2 海上风电场最靠近航路(航道)一侧的外围重要设施(SPS)上应配布雷达应答器。当不同方向
均有航行船舶时,宜按需在不同方向的SPS 上配布,保障外围航行船舶通过船用雷达显示屏使用
6 n mile量程档观察目标时,任何航向上可且仅能看到一座雷达应答器编码,见图6。
图6 海上风电场雷达应答器配布
5. 7. 3 在靠近航道的导堤与防波堤堤头、水文站等水中建(构)筑物上宜配布雷达应答器。防波堤雷
达应答器配布示意见图7。
3
JT/ T 1566—2025
图7 防波堤雷达应答器配布
5. 8 船舶定线制水域、禁航区
对于识别困难的分道通航制的端口或禁航区,可在按GB/ T 26781 配布的助航标志上配布雷达应
答器,见图8。
图8 船舶定线制水域雷达应答器配布
5. 9 隐蔽海岸线
雷达应答器可配布在近岸,用作标示形状不显著或难以被雷达区分、识别的海岸线。
6 技术要求
6. 1 作用距离
6. 1. 1 配布雷达应答器应考虑雷达应答器的类型、安装高度、天线规格等,船载雷达天线高度和灵敏
度等因素,满足设计要求的作用距离。
6. 1. 2 雷达应答器宜尽量减小覆盖盲区。
6. 1. 3 除配布在灯浮标和桥梁等特殊位置的雷达应答器外,雷达应答器的作用距离宜不小于
10 n mile。
6. 2 编码要求
6. 2. 1 雷达应答器的莫尔斯码宜以“划”(—)开头,并且“点”或“划”数量不宜超过三个,一“划”的长
4
JT/ T 1566—2025
度应等于三“点”,一“点”的长度应等于一个英文空格,不应用等间隔点作为雷达应答器编码。
6. 2. 2 雷达应答器的编码不应与30 n mile 范围内的其他雷达应答器编码重复。
6. 2. 3 雷达应答器的莫尔斯码及用途应满足附录A 的相关要求。
6. 3 天线要求
6. 3. 1 配布在固定标志或其他固定水中建(构)筑物上的雷达应答器,根据作用范围应选用全向或定
向天线。
6. 3. 2 配布在浮动标志上的雷达应答器,应选用俯仰面半功率波束宽度大于浮动标志摇摆角的全向
天线。
6. 4 安装要求
6. 4. 1 雷达应答器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其作用范围与设计相符,并尽可能安装在固定标志或其他水中
固定建(构)筑物的最高处,保证天线作用方向无障碍物,且垂直倾斜角宜不超过1°。
6. 4. 2 安装在视觉航标上的雷达应答器,应与视觉航标标体的防雷、接地整体考虑。
6. 5 性能与特性要求
配布的雷达应答器性能应满足JT/ T 1520 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a) 雷达应答器的旁瓣抑制应根据配布位置和使用需要调节。
b) 雷达应答器宜选择周期间歇式工作方式,“开”周期不少于15 s,每60 s 内至少有一个“开”
周期。
6. 6 技术测定
雷达应答器配布后,应依据JT/ T 759 和设计要求进行技术测定。
5
JT/ T 1566—2025
附 录 A
(规范性)
海区雷达应答器的莫尔斯码及用途
本文件所列海区雷达应答器的莫尔斯码及用途应符合表A. 1 的规定。
表A. 1 海区雷达应答器的莫尔斯码及用途
莫尔斯码码型用途备注
A 不宜使用
B 可标识通航桥孔左侧界限
CD
标识新的或在海图上未注明的沉船等新危险物其他标识不能使用
E 不宜使用
F 不宜使用
GH
不宜使用
I 不宜使用
J 不宜使用
KL
不宜使用
MNOP
不宜使用
QR
不宜使用
S 不宜使用
T 可标识通航桥孔右侧界限
U 不宜使用
V 不宜使用
W 不宜使用
XYZ
6
JT/ T 1566—2025
参考文献
[1] GB 15359—2021 中国海区灯船和大型助航浮标制式
[2] GB/ T 17765—2021 航标术语
[3] JTS/ T 181-4—2023 沿海导助航工程设计规范
[4] IALA G1010, Racon Range Performance-Ed2. 0,June 2005
[5] IALA R0101, Marine Radar Beacons Racons R101-Ed2. 1,December 2004
[6] IALA R0113, The Marking of Fixed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 over Navigable Waters(O-113)-Ed2.1,
December 2011
[7] IALA Recommendation e-NAV-146 On Strategy for Maintaining Racon Service Capability Edition 1,
December 20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