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0987.1—2025
代替SN/T 0987.1— 2013
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规程
第 1 部分:总则
Rules for inspection of IBCs for export dangerous goods—
Part 1 :General specifications
2025-07-25 发布2026-02-01 实施
ICS 13.300
CCS A 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 布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SN/T 0987《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规程》的第1 部分。SN/T 0987 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使用鉴定;
——第 3 部分:复合中型散装容器;
——第 4 部分:刚性塑料中型散装容器;
——第 5 部分:木质中型散装容器;
——第 6 部分:柔性中型散装容器;
——第 7 部分:纤维板中型散装容器;
——第 8 部分:金属中型散装容器。
本文件代替SN/T 0987.1—2013《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货物包装容器检验规程 第1 部分:总
则》,与SN/T 0987.1— 2013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新了引用文件;
——更改了中型散装容器和最大许可总质量并增加了最大净质量的定义;
——更改了一般要求的内容;
——更改了特殊要求的内容;
——更改了基本标记的内容;
——增加了附录A 中编码为31HZ2 的类型;
——更改了附录B 中型散装容器基本标记示例。
清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关、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深
圳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智劼、刘姗姗、冯钧利、李翔、杨菁、吴景武。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2001 年首次发布为SN/T 0987.1— 2001,2013 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I
引 言
SN/T 0987《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规程》拟由8 个部分构成。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使用鉴定。
——第 3 部分:复合中型散装容器。
——第 4 部分:刚性塑料中型散装容器。
——第 5 部分:木质中型散装容器。
——第 6 部分:柔性中型散装容器。
——第 7 部分:纤维板中型散装容器。
——第 8 部分:金属中型散装容器。
本文件为SN/T 0987 的第1 部分,与其他部分配合使用。
1
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检验规程 第1 部分:总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的要求、型式、材质、代码及标记的标示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出口危险货物中型散装容器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SN/T 0370.1— 2021 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规程 第1 部分:总则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联合国,第23 修订版)
3 术语和定义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型散装容器 intermediate bulk containers;lBCs
容量大于450 L,或者净质量大于400 kg 的硬质或软体可移动容器。设计为机械装卸,能经受装
卸和运输中产生的应力,该应力由试验确定,这些容器具有下列容量:
a)盛装包装类别Ⅱ类和Ⅲ类的固体和液体时不大于 3.0 m3( 3 000 L);
b)包装类别Ⅰ类的固体如装在柔性、刚性塑料、复合、纤维板和木质中型散装容器时容器不大
于1.5 m3 ;
c)金属中型散装容器在盛装包装类别Ⅰ类包装的固体时不大于3.0 m3 ;
d)装第7 类放射性物质时不大于3.0 m3。
3.2
箱体 body
贮器本身,包括开口及其封闭装置,但不包括辅助设备。适用于复合中型散装容器以外的所有类
别的中型散装容器。
3.3
装卸装置 handing device
固定在中型散装容器箱体上或由箱体材料延伸而形成的各种吊环、环圈、眼或框架(适用于柔性
中型散装容器)。
3.4
内衬 liner
另外放入中型散装容器,但不构成其组成部分、包括其开口封闭装置的管或袋。
2
3.5
最大许可总质量 maximum permissible gross mass
中型散装容器及任何辅助设备或结构装置的质量加上最大净质量。
3.6
最大净质量 maximum net mass
单个包装内包装物的最大净质量,或多个内包装及其内装物的最大合计质量,以千克表示。
3.7
塑料 plastics
在用于复合中型散装容器的内贮器时,也包括其他的聚合材料,例如橡胶等。
3.8
保护装置 protecting device
为防止撞击提供附加的保护,其保护形式有多层或双层壁结构或带有金属网格的外框架等( 适用
于金属中型散装容器)。
3.9
辅助设备 service equipment
装货和卸货装置,以及视中型散装容器类别而定,降压或排气、安全、加热及隔热装置,测量
仪器等。
3.10
结构装置 structural equipment
箱体的加强、紧固、握柄、防护或稳定构件,包括带塑料内贮器的复合中型散装容器、纤维板
和木质中型散装容器的箱底托盘(适用于除软体中型散装容器以外的所有类别中型散装容器)。
3.11
编织塑料 woven plastics
由适宜的塑料拉长带或单丝制成的材料(适用于柔性中型散装容器)。
3.12
自行加速分解温度 self-acceleration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ADT
某种物质在用于运输的包装内发生自行加速反应的最低温度。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中型散装容器应能阻抗外部环境引起的损坏或有适当保护避免这种影响。
4.1.2 在正常运输条件下,包括振动的影响或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中型散装容器的结构和封
口应保证其内装物不会漏出。
4.1.3 中型散装容器及其封口材料应同所装物质相容,或具有保护内装物而不至发生下列情况:
a)被内装物侵蚀,使中型散装容器在使用上具有危险性;
b)与内装物发生反应或分解,或同中型散装容器的制造材料发生反应而形成有毒或危险性化
合物。
4.1.4 如使用衬垫材料,衬垫物的材料不应受到中型散装容器内装物的侵害。
4.1.5 所有的辅助设备应位置合理、保护得当,以防止在装卸运输中发生损坏而造成内装物溢漏。
3
4.1.6 中型散装容器及其附件、辅助设备和结构性设备在设计上应能承受所装物质的压力及正常装
卸运输的应力,不会发生内装物流失。需要堆码的中型散装容器应符合堆码设计要求。中型散装容器
的提升和紧固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正常装卸和运输条件而不会发生整体变形或断裂。这些
装置应位置得当,不对中型散装容器的任何部位造成过大的应力。
4.1.7 如果中型散装容器由框架内装箱体组成,应满足下列结构要求:
a)框架和箱体之间不应发生碰撞或摩擦而造成箱体损坏;
b)箱体应自始至终位于框架内;
c)如果箱体和框架的连接部分允许相对膨胀或运动,则中型散装容器的各种设备应固定在合适
位置,使各种设备不会因为这种相对运动而被损坏。
4.1.8 中型散装容器的底部卸货阀应关闭紧固。整个卸货装置应保护得当以免损坏。使用杠杆关闭
装置的阀门应能防止任何意外开启。开、关位置应明显易辨认。装液体货物的中型散装容器还应配备
能封闭卸货口的辅助装置。
4.1.9 中型散装容器在装货和交付运输前应进行认真检查以保证其没有任何腐蚀、污染及其他损坏,
各附属设备的功能正常。凡有迹象表明中型散装容器的强度己低于其设计类型的试验强度,该中型散
装容器应停止使用,或进行再处理,使之能够承受该类型的试验强度。
4.1.10 当中型散装容器装载液体时,液面上方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货物的平均温度为50 ℃
时中型散装容器的充灌度不超过其总容量的98 %。
4.1.11 不同温度下的最大充灌度可按公式(1)求出:
充灌度=
98
1+α(50-tF)
………………………………………(1)
式中:
α——液体物质在温度为 15 ℃~ 50 ℃时的体积膨胀平均系数;
tF——在充灌时液体的平均温度。
对于35 ℃的最大温升,α 可根据公式(2)求出:
α= d15-d50
35×d50
……………………………………………(2)
式中:
d15——液体在15 ℃时的相对密度;
d50——液体在50 ℃时的相对密度。
4.1.12 以串联的方式使用2 个或2 个以上的关闭装置,应最先关闭距运输物质最近的那个关闭装置。
4.1.13 运输期间,中型散装容器的外部不得粘附有任何危险的残留物。
4.1.14 未清洁的,曾装运过危险物质的空中型散装容器也应按本文件的要求,除非已采取了足够的
措 施消除其危险性。
4.1.15 中型散装容器用于装闪点等于或低于60 ℃的液体,或用于装运易发生粉尘爆炸的粉末时,
应 采取防静电措施。
4.1.16 当拟装运的固体物质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下可能液化时,中型散装容器还应达到盛装液态物
质的有关要求。
4.2 对F 型有机过氧化物和自反应物质的特殊要求
4.2.1 中型散装容器应配备能够在运输过程中排气的装置。降压装置的进气口应位于运输过程中中
型散装容器在最大装载条件下的蒸气空间。
4.2.2 为防止金属中型散装容器或包有完整金属外壳的复合中型散装容器发生爆炸破裂,紧急降压
4
装置的设计应能够将自加速分解或容器被火焰完全吞没不少于1 h 内产生的分解物和蒸气。
4.2.3 有机过氧化物按照本文件装入中型散装容器托运时,应确保:
a)中型散装容器上安装的安全降压装置和紧急降压装置,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有机过氧化物自
加速分解和容器被火焰吞没的情况;
b)适用时,显示的控制温度和危急温度适当地考虑了拟使用的中型散装容器的设计(例如隔热);
c)符合《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第23 修订版)包装规范IBC520 附加要求。
5 中型散装容器的形式、材质及代码
5.1 中型散装容器的形式
表1 中的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型散装容器的形式。
表1 中型散装容器形式编码表
类 型
固体卸货方式
液体
重力使用大于10 kPa 的压力
刚性11 21 31
柔性13 — —
5.2 中型散装容器的材质
下列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型散装容器的材质:
A. 钢(所有类型及表面处理);
B. 铝;
C. 天然木材;
D. 胶合板;
F. 再生木材;
G. 纤维板;
H. 塑料材料;
L. 编织物;
M. 多层纸;
N. 金属(除钢和铝之外)。
5.3 中型散装容器的代码
5.3.1 中型散装容器的代码由三部分组成:
a)第一部分: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型散装容器的形式;
b)第二部分:一个或多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材质;
c)第三部分:阿拉伯数字表示中型散装容器所属型式以内的类型。
5.3.2 对于复合中型散装容器,应在编码的第二个位置上依次标上两个大写拉丁字母。第一个字母
表示中型散装容器的内贮器的材料,第二个字母表示中型散装容器的外包装的材料。
5.3.3 常见中型散装容器类型及代码,见附录 A 。
5
6 中型散装容器的标记
6.1 基本标记
每一个中型散装容器均应具备清晰、耐久的标记,包括以下内容。
a)联合国包装符号: 对采用打印或压印方法进行标记的金属中型散装容器,也可使用两
个大写字母”UN”来代替上述符号。
b)按第5 章的要求标明中型散装容器类型的代码。
c)该设计类型被批准适用的包装类大写识别字母:
—— X 表示用于包装类Ⅰ、Ⅱ 和Ⅲ(仅适用于盛装固体的中型散装容器);
—— Y 表示包装类Ⅱ或包装类Ⅲ;
—— Z 仅表示包装类Ⅲ。
d)生产年、月(最后两个数字)。
e)标明生产国代号,中国的代号为大写英文字母CN。
f)容器制造厂的代码,该代码至少应体现该容器制造厂所在区域的海关机构信息,各直属海关
区域代码表参见SN/T 0370.1— 2021 中的附录B。
g)以千克(kg)表示的堆码试验负荷。对于设计上不能堆码的中型散装容器,应写上数字“0”。
h)所允许的最大许可总质量。
6.2 中型散装容器基本标记示例
见附录 B 。
6.3 附加标记
6.3.1 每一个中型散装容器应有6.1 要求的标记。另外,如果有需要,表2 的信息将显示在标示牌(抗
腐)并固定在易于检验的位置。
表2 中型散装容器附加标记
附加标记
中型散装容器类型
金属刚性塑料复合型纤维板型木质型
在 20 ℃时容积/L × × ×
皮重/kg × × × × ×
如果适用时,试验压力/kPa × ×
最大装/ 卸货压力/kPa × × ×
箱体材料及其最低厚度 /mm × ×
如果适用时,最后一次防渗漏
试验日期
× × ×
最后一次检验时间( 月和年) × × ×
生产商序号×
注:× 为标记应显示该栏目信息
6
6.3.2 中型散装容器在使用中允许堆放的最大承重,应用以下符号显示(见图1),标记应不小于
100 mm×100 mm ,标记永久、清晰。标明质量的字母和数字,高度至少12 mm。
a)可堆放的中型散装容器 b)不可堆放的中型散装容器
图1 中型散装容器承重标记示意图
6.3.3 除6.1 标记要求外,柔性集装袋准许带有表示起吊方式的图形。
6.3.4 复合中型散装容器的内贮器应至少有表示下列信息的标记:
a)生产商名称或符号,以及主管部门按6.l f)规定的中型散装容器的其他标记;
b)按 6.1 d)规定的生产日期;
c)接 6.1 e)规定的国家批准的符号标记。
6.3.5 复合中型散装容器的外壳如是可拆卸的,每一可拆开部分应标出生产年月和生产商名称符号
以及按主管当局规定的其他标记。
7
附 录 A
(规范性)
常见中型散装容器类型和代码表
中型散装容器类型和代码表见表A.1。
表A.1 常见中型散装容器类型和代码表
材 质类 型编码( 代码)
A. 钢
装固体,靠重力装货或卸货11A
装固体,靠压力装货或卸货21A
装液体31A
B. 铝
装固体,靠重力装货或卸货11B
装固体,靠压力装货或卸货21B
装液体31B
N. 金属
( 钢、铝除外)
装固体,靠重力装货或卸货11N
装固体,靠压力装货或卸货21N
装液体31N
H. 塑料 ( 柔性)
编织塑料,无涂层亦无内衬13H1
编织塑料,有涂层13H2
编织塑料,有内衬13H3
编织塑料,既有涂层又有内衬13H4
塑料薄膜13H5
L. 纺织物
无涂层亦无内衬13L1
有涂层13L2
有内衬13L3
既有涂层又有内衬13L4
M. 纸
多层纸13M1
多层纸防水13M2
H. 硬塑料
装固体,靠重力装卸货,装有结构装置11H1
装固体,靠重力装卸货,独立式的11H2
装固体,靠压力装卸货,装有结构装置21H1
装固体,靠压力装卸货,独立式的21H2
装固体,装有结构装置31H1
装液体,独立式的31H2
8
材 质类 型编码( 代码)
HZ. 带有塑料内贮器的
复合中型散装容器a
装固体,带有硬塑料内贮器的复合中型散装容器,靠重力装卸11HZ1
装固体,带有软塑料内贮器的复合中型散装容器,靠重力装卸11HZ2
装固体,带有硬塑料内贮器的复合中型散装容器,靠加压装卸21HZ1
装固体,带有软塑料内贮器的复合中型散装容器,靠加压装卸21HZ2
装液体,带有硬塑料内贮器的复合中型散装容器31HZ1
装液体,带有软塑料内贮器的复合中型散装容器31HZ2
G. 纤维板装固体,靠重力装货卸货11G
C. 天然木材装固体,靠重力装货卸货并带有内衬11C
D. 胶合板装固体,靠重力装货卸货并带有内衬11D
F. 再生木装固体,靠重力装货卸货并带有内衬11F
a 代码中的字母Z 应根据5.2 由一个大写字母取代,以表示外壳所使用材料的性质。
表A.1 中型散装容器类型和代码表(续)
9
附 录 B
(资料性)
中型散装容器标记示例
11A/Y/0222
CN/C××××××/5500/1500
表示用于装运固体的钢制金属中型散装容
器,采用重力方式卸货/ 适用于包装类别Ⅱ和
Ⅲ /2022 年2 月制造/ 批准国为中国CN/ 生产厂
是××××/ 以千克(kg)表示的堆码试验负荷/
最大许可总质量(kg)。
13H3/Z/0322
CN/C××××××/0/503
表示用于装运固体的柔性中型散装容器,采
用重力方式卸货,制造材料为塑料编织布并附有
内衬材料/ 适用于包装类别Ⅲ /2022 年3 月制造/
批准国为中国CN/ 生产厂是××××/ 未设计用
于堆码/ 最大许可总质量(kg)。
31HA1/Y/0422
CN/C××××××/4056/2010
1050L/55kg/100kPa
表示用于装运液体的复合型中型散装容器,
具有刚性塑料内贮器及钢制外壳/ 适用于包装类
别Ⅱ和Ⅲ /2022 年4 月制造/ 批准国为中国CN/
生产厂是××××/ 以千克(kg)表示的堆码试
验负荷/ 最大许可总质量(kg)/ 在20 ℃时容积(L)
/ 皮重(kg)/ 最大装/ 卸货压力(kPa)。
31H1/Y/0522
CN/C××××××/2500
1200/1050L/80kg/100kPa
表示用于装运液体的,用塑料制成的刚性中
型散装容器,并具有支撑堆码复合的结构设备/
适用于包装类别Ⅱ和Ⅲ /2022 年5 月制造/ 批准
国为中国CN/ 生产厂是××××/ 以千克(kg)
表示的堆码试验负荷/ 最大许可总质量(kg)/
在20 ℃时容积(L)/ 皮重(kg)/ 最大装/ 卸货
压力(kPa)。
1C/X/0123
CN/C××××××/3000/910/100kg
表示用于装运固体的木质中型散装容器,具
有内衬/ 适用于装运包装类别Ⅰ、Ⅱ或Ⅲ /2023 年
1 月制造/ 批准国为中国CN/ 生产厂是××××/
以千克(kg)表示的堆码试验负荷/ 最大许可总
质量(kg)/ 皮重(kg)。
11G/Z/0622
CN/C××××××/0/550/50kg
表示纤维板中型散装容器/ 适用于装运包装
类别Ⅲ /2022 年6 月制造/ 批准国为中国CN/ 生
产厂是××××/ 未设计用于堆码/ 最大许可总
质量(kg)/ 皮重(kg)。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