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914—2025
2025‑07‑25 发布2026‑02‑01 实施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 卤虫急性毒性试验
Import and export of dangerous chemicals—Artemia acute toxicity test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海关技术中心、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宁波国检贸易便利化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汉伟、胡玲、吴凯、陈丹超、陈有为、章跃龙、冯均利。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卤虫急性毒性试验的术语与定义,规定了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卤虫急
性毒性试验的受试物信息、试验原理、试验准备、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试验报告,描述了相应的试验
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测试能在水中形成均一溶液的化学品对卤虫的急性毒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845 化学品 水溶解度试验
GB/T 21852 化学品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
GB/T 21853 化学品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试验
GB/T 21855 化学品 与pH 有关的水解作用试验
GB/T 22052 用液体蒸气压力计测定液体的蒸气压力 温度关系及初始分解温度的方法
GB/T 22228 工业用化学品 固体及液体的蒸气压在10-1 Pa 至105 Pa 范围内的测定 静态法
GB/T 22229 工业用化学品 固体及液体的蒸气压在10-3 Pa 至1 Pa 范围内的测定 蒸气压平衡法
OECD 化学品测试导则No.104 蒸气压(Vapour Pressure)
OECD 化学品测试导则No.112 水中解离常数(Dissociation Constants in Water)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态试验 static test
以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介质不更换不流动的方式进行的试验。
3.2
半静态试验 semi‑static test
以定期(如24 h)更换试验介质的方式进行的试验。
3.3
半数致死浓度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引起50% 的受试卤虫死亡的受试物浓度。
3.4
酸度系数值 acidity coefficient
酸离解常数
1
SN/T 5914—2025
pKa
一个特定的平衡常数,代表一种酸离解氢离子的能力。
4 受试物信息
受试物的以下信息有助于试验设计:
a) 按照GB/T 21845 方法测定的水中溶解度;
b) 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c) 按照GB/T 22052、GB/T 22228、GB/T 22229 或OECD 化学品测试导则No.104 方法测定的蒸
气压和亨利常数;
d) 受试物结构式;
e) 受试物纯度;
f) 按照OECD 化学品测试导则No.112 方法测定的解离常数pKa值;
g) 按照GB/T 21855 方法测定的水解作用;
h) 光解;
i) 按照GB/T 21852 或GB/T 21853 方法测定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j) 受试物的物理性质及来源(批次、批号)。
5 试验原理
卤虫急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价受试物对卤虫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危害性。
将24 h 内孵化的卤虫幼虫在静态或半静态条件下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溶液,以48 h 为试验周期,在
24 h 和48 h 时记录卤虫的死亡率,分别确定50% 卤虫死亡时的受试物浓度,用LC50 表示。
6 试验准备
6.1 仪器设备
6.1.1 溶解氧测定仪:测量范围0.05 mg/L~20.0 mg/L 或1%~200% 饱和度,0 mg/L~8 mg/L 范围内
测量精度±0.1 mg/L 或±10%。
6.1.2 恒温培养箱:23 ℃~27 ℃下控制精度为±1 ℃,光照强度范围为2 000 lx~3 000 lx(孵化时使用)。
6.1.3 pH 计:测量范围0~14,最小分度0.1 pH 单位。
6.1.4 盐度计:测量范围0‰~100‰(g/1 000 g),测量精度±2‰,温度补偿范围10 ℃~40 ℃。
6.1.5 50 mL~100 mL 烧杯。
6.1.6 微量移液器或滴管。
6.1.7 定性定量分析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气相
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6.2 试验生物
卤虫(Artemia spp.),又名丰年虾,由卤虫卵孵化得到。
6.3 卤虫孵化
取1 g 卤虫卵加入1 L 稀释水中,在25 ℃,盐度30‰~35‰,光照2 000 lx~3 000 lx 的环境下充氧
2
SN/T 5914—2025
孵化,取24 h 内同一批次孵化出的卤虫幼虫进行试验。
6.4 试验用水
使用人工海水作为稀释水,盐度30‰~35‰,pH 为(7.9±0.2),使用前剧烈曝气使溶解氧接近饱和。
6.5 试验溶液
6.5.1 称取所需质量的受试物,用人工海水配制试验储备液,通过稀释储备液配制试验溶液。低水溶性
物质的储备液可以通过超声分散或其他适合的物理方法配制,必要时可使用对卤虫毒性低的有机溶剂、
乳化剂和分散剂来助溶,使用这些物质时应加设溶剂对照组,且浓度不应超过0.1 mL/L。
6.5.2 若加入受试物后试验溶液的pH 有明显变化,建议重新配制,调节试验储备液pH,使其接近加入
受试物前稀释水的pH。推荐使用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调节pH。
7 试验方法
7.1 暴露条件
暴露条件包括:
——持续时间:48 h;
——承载量:每50 mL 试验溶液中不超过10 只卤虫;
——光照:黑暗条件下试验;
——温度:25 ℃±2 ℃;
——盐度:30‰~35‰;
——pH:7.6~8.2;
——溶解氧:不小于80% 饱和值;
——喂食:不喂食。
7.2 卤虫数量
空白对照组与各试验浓度组每组不少于40 只。
7.3 预试验
选取4 组~5 组等比或等间距浓度,如0.1 mg/L、1 mg/L、10 mg/L、100 mg/L 及对照组,每个浓度
组放入10 只卤虫进行试验,以确定全部死亡和全部存活的浓度范围。
7.4 正式试验
根据预试验结果,正式试验在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与48 h 无观察效应的最高浓度之间至少设置5
个等比浓度组,相邻浓度等比系数不超过2.0,同时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如使用助溶剂,则需设置助溶
剂对照组。每个试验浓度至少4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只卤虫。灯光吸引卤虫聚集后用移液器或胶头滴
管随机吸取健康卤虫,操作过程避免引起试验溶液明显体积改变。
7.5 分析测量
试验溶液更新前后测量受试物溶液的浓度、溶解氧、pH、温度和盐度等参数,静态试验每24 h 测定受
试物溶液的浓度、溶解氧、pH 和温度。
3
SN/T 5914—2025
7.6 观察
每24 h 观察两次,并记录异常行为,轻触无反应或在显微镜下观测无活动均可判定为死亡,及时移
除死亡个体。
7.7 限度试验
当受试物毒性较低时,可进行浓度为100 mg/L(有效成分)的限度试验。限度试验组应至少使用4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只卤虫。试验需同时设置对照组,卤虫数量与受试物试验组保持一致。如果受试物
试验组发生卤虫死亡,则应按本文件的试验程序进行完整试验。
8 质量控制
有效的试验应满足以下条件:
——试验期间应尽可能维持恒定条件,温度变化不超过2 ℃,盐度变化不超过0.2%,pH 变化范围不
超过0.4,溶解氧浓度不小于80% 饱和值;
——优先推荐使用半静态试验;
——试验结束时对照组卤虫死亡率不大于10%;
——试验期间受试物的实测浓度不小于80% 配制浓度,如果试验期间受试物实测浓度与配制浓度
相差超过20%,则以受试物实测浓度平均值来确定试验结果。
9 数据分析
9.1 数据
以表格列出24 h 和48 h 对照组和试验组卤虫总数、死亡数及死亡百分率比。以24 h 和48 h 抑制百
分率与受试物浓度作剂量—效应曲线。卤虫的死亡率通过式(1)推导得出:
M =
P - T
100 - T × 100% …………………………( 1 )
式中:
M——幼虫死亡率;
P ——受试物试验组卤虫死亡率百分数;
T ——对照组卤虫死亡率百分数。
9.2 LC50计算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概率单位法、线性内插法)计算24 h LC50 和48 h LC50 及其95% 置信区间。
当获得的数据使用标准的方法无法统计时,无抑制作用的最高浓度和引起100% 死亡的最低浓度可用于
推导LC50,即这两个浓度的几何平均值。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受试物:
——物理性质和相关的理化特性(水溶性、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蒸汽压);
——化学鉴定数据:结构式,纯度,在水中和光照下的稳定性,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4
SN/T 5914—2025
——物理外观,来源及批号。
b) 试验生物:
——卤虫卵学名、来源、孵化条件。
c) 试验条件:
——试验体系的描述:试验组使用的卤虫数目,使用的有机溶剂和浓度(若使用),受试物的试验
浓度;
——恒温培养条件:温度(平均值,标准偏差,最小和最大值)。
d) 结果:
——每个受试物试验组、对照组和参比物(若使用)的卤虫死亡数;
——试验溶液水温、pH、盐度和溶解氧浓度的测量值;
——受试物试验溶液浓度的理论值和测量值,样品分析方法的定量限和回收率;
——第24 h 和第48 h 的死亡率,24 h 和48 h LC50(95% 置信区间)及剂量—效应曲线,浓度—效
应曲线的斜率和标准误差;
——用于计算LC50 的统计学/数学分析过程。
e) 任何相对于本文件的偏离及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说明。
5
SN/T 5914—2025
参考文献
[1]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