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T 0503-2025 油菜白粉怖治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ICS 65.020.20
CCS B 05 54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54/T 0503—2025
油菜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
2025 - 08 - 18 发布2025 - 09 - 18 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54/T 0503—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病害发生............................................................................ 1
5 病情调查............................................................................ 2
6 分级标准............................................................................ 2
7 防治措施............................................................................ 2
附录A(规范性) 油菜白粉病分级田间调查记载表..........................................4
附录B(资料性) 化学防治药剂推荐及用量表..............................................5
DB 54/T 0503—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晋雄、李施蒙、赵彩霞、米超、南志强、杨广环、白玛央珍、白玛德西、德
庆卓嘎。
DB 54/T 0503—2025
1
油菜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菜白粉病的病害发生、病情调查、分级标准和防治措施的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油菜白粉病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油菜白粉病
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的真菌病原体侵染引起的一种专性寄生性、气传性真菌病害。
4 病害发生
发生规律
4.1.1 气候因素
时晴时雨、高温高湿交替的天气下易暴发,干旱少雨年份发病更重。气温在15℃~24℃,相对湿度
25%~75%时,病害容易发生,西藏地区6月~8月为高发期。
4.1.2 栽培因素
种植密度过大、长势弱、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易感染白粉病。
病害症状
4.2.1 叶片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直径1mm~2mm分散的白色小粉斑,边缘模糊,随后扩大融合成片形成厚层
白色粉层,叶片褪绿变黄变脆,最终枯萎脱落。
4.2.2 茎秆症状
茎秆、分枝表面覆盖白色粉状物,茎皮提前老化变脆易折,植株易倒伏。
DB 54/T 0503—2025
2
4.2.3 角果症状
角果表面密布白色粉斑,果皮变褐畸形,千粒重下降,含油量降低。
5 病情调查
调查时间
从苗期到角果期,定期观察油菜叶片及长势,查看是否有白粉病发生。
调查方法
每田块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进行调查,每点调查5株~10株全部叶片,每5d调查一次,记载内容见附
录A。
6 分级标准
油菜白粉病为害程度分级标准为5级,依据油菜病叶率进行划分。
a) 0 级:无病斑;
b) 1 级:病叶率5%以下;
c) 3 级:病叶率6% ~10%;
d) 5 级:病叶率11%~20%;
e) 7 级:病叶率21%~40%;
f) 9 级:病叶率40%以上。
7 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以适期施药防治为关键,农业措施为辅助的综合防控策
略。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1276的规定。
农业防治
7.2.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的油菜品种。
7.2.2 合理轮作
与麦类、豆类等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7.2.3 加强栽培管理
深翻土地,精细整理,合理密植,及时间定苗,增施有机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
及时中耕除草,培育壮苗,群体保持通风透光。油菜生长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田间积水。
7.2.4 清洁田园
DB 54/T 0503—2025
3
油菜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病叶,黄叶,减少病源传播。油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越
冬菌源基数。
生物防治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100亿CFU/g可湿性粉剂300倍~50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
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00倍~200倍液等生物制剂进行喷雾防治。
化学防治
7.4.1 防治指标
油菜田间白粉病病叶率>10%时采用化学防治。
7.4.2 药剂选择
选择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嘧菌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
7.4.3 喷药方法
选择晴天无露水的情况下喷施,药液应均匀喷施到油菜茎、枝、叶、花序、角果上,禁止迎风喷施。
施药后24 h内遇雨需补喷。
7.4.4 安全防护
施药人员需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喷药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双手及更换干净衣物。
DB 54/T 0503—2025
4
A
A
附录A
(规范性)
油菜白粉病分级田间调查记载表
注:病叶率=发病植株数/调查植株总数×100%。
地址: 调查日期: 调查人: 联系方式:
样点编号株号总叶数病叶数病叶率病情分级备注
1 1
2
......
10
2 1
2
......
10
...... .......
5 1
2
......
10
DB 54/T 0503—2025
5
B
B
附录B
(资料性)
化学防治药剂推荐及用量表
药剂名称剂型每亩用量稀释倍数施药时期防治次数
氟唑菌酰
羟胺
200g/L悬浮剂30ml~40ml 1000倍~2000倍
发病初期或
抽薹期
2次~3次,喷施间
隔7d~10d
多菌灵
50% 可湿性粉
剂
80g~100g 500倍~1000倍苗期预防
2次~3次,喷施间
隔7d~10d
嘧菌酯25%悬浮剂40ml~60ml 1500倍~2000倍初花期前
2次~3次,喷施间
隔7d~10d
咪鲜胺45%乳油25ml~35ml 2500倍~3000倍角果形成期
2次~3次,喷施间
隔7d~10d
苯醚甲环
唑
10% 水分散粒
剂
40g~50g 800倍~1500倍发病高峰期
2次~3次,喷施间
隔7d~10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