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VMA 241-2025 爬行动物血细胞人工计数操作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ICS 11.220
CCS B 41
团体标准
T/CVMA 241—2025
爬行动物血细胞人工计数操作规程
Manual procedure for counting blood cells in reptiles
2025 - 5 - 19 发布 2025 - 5 - 19 实施
中国兽医协会 发布
T/CVMA 241—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北京中农大动物医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中农大动物医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雪芳、林嘉宝、刘洋、马文、吕艳丽、夏兆飞。
T/CVMA 241—2025
1
爬行动物血细胞人工计数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爬行动物各类血细胞识别、人工计数、血细胞比容测定等血液常规指标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爬行动物血液学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细胞比容 packed cell volume;PCV
红细胞占全血容量的百分比。
3.2
红细胞平均体积 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3.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克数。
3.4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4 爬行动物血细胞组成
爬行动物血细胞组成如下:
——红细胞;
——白细胞:异嗜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包括嗜苯胺蓝
细胞);
——凝血细胞。
T/CVMA 241—2025
2
5 爬行动物血液常规指标
爬行动物血液常规指标包括:
——细胞数量: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凝血细胞计数(Thr);
——白细胞分类计数(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和绝对值);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6 准备
6.1 器材和试剂
6.1.1 器材
显微镜、毛细血管离心机及读卡器、高速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移液器(20 μL、100 μL 、1 000 μL)、
血液混匀仪、Neubauer血细胞计数板和血盖片、带盖的培养皿、滤纸、5 mL离心管、棉棒、载玻片、盖
玻片、比色皿、擦镜纸、毛细离心管、黏土。
6.1.2 试剂
Natt-Herrick’s溶液(可购买或配制,配制方法详见附录A)、Drabkin试剂、瑞氏-吉姆萨染色液、
肝素锂抗凝采血管或EDTA抗凝采血管、蒸馏水。
6.2 标本准备
6.2.1 抗凝剂的选择
抗凝剂的选择如下:
——根据物种和品种选择不同的抗凝剂;
——常用肝素锂和EDTA,若EDTA 可能会导致部分爬行动物溶血时,宜选择肝素锂;
——用肝素锂抗凝的爬行动物血液制作血涂片,染色后可能整个背景偏蓝色,且白细胞和凝血细胞
有聚集现象。
示例:角鳖(Apalone spinifera)EDTA 抗凝血溶血,缅甸蟒(Burmese Python)EDTA 和肝素抗凝血没有溶血区别,
绿鬣蜥(Green iguana)EDTA 抗凝血无溶血反应。
6.2.2 血液标本
血液标本的制备应注意以下事项:
——通常用血量0.5 mL ~ 1 mL,健康动物血液总量约占体重4 % ~ 6 %,采集不超10 %的血液总
量是安全的;
——血液标本应无淋巴液污染,若有淋巴液污染应弃用并重新采集;
——疾病状态下血液量根据动物身体状态灵活选择;
——应采集后用新鲜血液立即制作血涂片;
——如果不能立即对抗凝全血进行检测,应将血保存在4 ℃,并在采集后的24 h 内进行检测。
7 红细胞计数
T/CVMA 241—2025
3
红细胞计数按以下步骤操作:
a) 取 4 mL Natt-Herrick’s 溶液到5 mL 离心管中;
b) 吸取 20 μL 混匀抗凝全血,擦拭吸头尖端的外部,将全血打入Natt-Herrick’s 溶液中;
c) 孵育 15 min ~ 30 min;
d) 使用血液混匀器或手动轻轻上下翻转将液体混匀;
e) 使用干净、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固定血盖片,用移液器吸取少量混匀液放入血细胞计数板,
避免气泡进入;
f) 将滤纸放在培养皿中,用蒸馏水轻轻润湿滤纸;
g) 将棉拭子头掰掉,将2 根棉棒棍,放在带盖培养皿的底部;
h) 装载血的血细胞计数板架在棉棒棍上,盖上培养皿避免脱水;
i) 等待 5 min,细胞沉淀;
j) 显微镜(400 ×)计数:计数中央大方格的四角和正中共5 个中方格(含80 个小方格)内的红
细胞。计数时,若红细胞压在方格边线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若各中方格内红细胞数
相差超过均值的±10%,宜重做。对观察到的白细胞不计入。
k) 计算:红细胞计数(RBC)用一个保留两位小数的数值×1012/L 表示,计算公式见公式(1):
RBC(/L)= N5WBC / 5 ×25 ×200 ×107 ……………………………(1)
式中:
N5RBC——5 个中方格的红细胞总数;
N5RBC/5×25——中央大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
200——稀释倍数;
107——0.1 μL 和L 单位转换。
8 红细胞比容(PCV)
红细胞比容检测按以下步骤操作:
a) 把毛细离心管一端放入混匀的抗凝全血中,使血液吸到毛细离心管的三分之二位置;
b) 擦拭毛细离心管管壁;
c) 毛细离心管一侧末端用黏土密封;
d) 将密封好的毛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堵塞的一端朝外,10 000 r/min 离心5 min;
e) 离心后的血在离心管中分为三层,上层为血浆,中间层为白细胞和凝血细胞,下层为红细胞;
f) 使用读卡器测量:黏土一端对准读卡器的底端,血浆顶部对准读卡器最上方,位置刻度对准中
间淡黄层最下方,读数,用两位小数或百分比表示,如0.42 或42%。
9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MCV的计算见公式(2):
MCV (fL)= PCV / RBC ×1015 ……………………………(2)
式中:
PCV——红细胞比容;
RBC——红细胞计数;
1015——fL 和 L 单位转换。
10 红细胞比容(PCV)
T/CVMA 241—2025
4
血红蛋白测定用氰化血红蛋白法,按以下步骤操作:
a) 吸取 6 μL 混匀全血和600 μL Drabkin 试剂,混合均匀,室温下孵育至少1 h;
b) 将上述混合液放入离心机中;
c) 10 000 r/min 离心10 min,使降解的蛋白质沉淀;
d) 以纯 Drabkin 试剂做空白,将分光光度计调零,用分光光度计在540 nm 处读取吸光度;
e) 血红蛋白计算见公式(3):
Hb(g/L)= (A540‑ Ablank ) ×(WHB×DF)/(CE ×d ×1000)……………………………(3)
式中:
A540——被测溶液在540 nm 处的吸光度;
ABlank——空白液体(Drabkin 试剂)在540 nm 下的吸光度;
WHB——Hb 四聚体的分子量(64 458);
DF——稀释系数(101);
CE——三聚氰甲烷血红蛋白在540 时的消光系数nm(44);
d——以cm 为单位的光路值(1);
1 000——mg 和g 单位转换。
11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MCHC的计算见公式(4):
MCH (g/L)= HB / PCV ……………………………(4)
式中:
HB——血红蛋白;
PCV——血细胞比容。
12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MCH含量的计算见公式(5):
MCH (pg)= HB / RBC ×1012 ……………………………(5)
式中:
HB——血红蛋白;
RBC——血细胞计数;
1012——g 和pg 单位转换。
13 白细胞计数(WBC)
13.1 Natt-Herrick’s 方法
按以下步骤操作:
a) 取 4 mL Natt-Herrick’s 溶液到5 mL 离心管中;
b) 吸取 20 μL 混匀抗凝全血,擦拭吸头尖端的外部,将全血打入Natt-Herrick’s 溶液中;
c) 孵育 15 min ~ 30 min;
d) 使用血液混匀器或手动轻轻上下翻转将液体混匀;
T/CVMA 241—2025
5
e) 使用干净、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固定血盖片,用移液器吸取少量混匀液体分别放入血细胞计
数板上的两个计数池,避免气泡进入;
f) 将滤纸放在培养皿中,用蒸馏水轻轻润湿滤纸;
g) 将棉拭子头掰掉,将2 根棉棒棍,放在带盖培养皿的底部;
h) 装载血的血细胞计数板架在2 根棉棒棍上,盖上培养皿避免脱水;
i) 等待 5 min,细胞沉淀;
j) 显微镜(400×)计数:计数两个计数池中各9 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计算出平均值。
k) 计算:白细胞计数(WBC)用一个保留两位小数的数值×109/L 表示,计算见公式(6):
WBC (/L)= N9WBC ×1.1 ×200 ×106 ……………………………(6)
式中:
N9WBC——9 个大方格白细胞数(两个计数池中18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除以2);
1.1——计算系数;
200——稀释倍数;
106——μL 和L 单位转换。
13.2 血涂片估算法白细胞计数
血涂片估算法白细胞计数按以下步骤操作:
a) 制作一张标准血涂片(血涂片制作、阅片方法见附录B);
b) 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液对玻片进行染色;
c) 显微镜下观察,常用目镜10×,物镜40×,在单层细胞的区域内,计数10 个视野白细胞总数;
d) 血涂片估算法白细胞计数(WBC)用一个保留两位小数的数值×109/L 表示,计算见公式(7):
WBC (/L)= N10WBC/10 ×WJ 2 × 106 …………………………(7)
式中:
N10WBC——10 个视野白细胞总数;
WJ——目镜放大10 倍时,物镜的放大倍数,通常为40;
106——μL 和L 单位转换。
注:在哺乳动物中,人工变异系数为30 %;爬行动物中不同物种间没有明确的统计分析数据,但在对患病动物进行
比较和检测应注意这种差异。
13.3 不同白细胞绝对值的计算
不同白细胞绝对值的计算如下:
a) 白细胞进行分类:显微镜(1 000×)观察染色血涂片(见附录B),计数100 个白细胞,统计
出异嗜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所占百分比;
b) 某种白细胞绝对值(WBCX)计算见公式(8):
WBCX(/L)= Nx × WBC ……………………………(8)
式中:
NX ——某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比;
WBC——白细胞计数。
14 凝血细胞计数
凝血细胞计数采用血涂片估算法,按以下步骤操作:
T/CVMA 241—2025
6
a) 显微镜观察染色血涂片(见附录B),计数单层细胞区域10 个视野凝血细胞数;
b) 凝血细胞计数(Thr)用一个整数×109/L 表示,计算见公式(9):
Thr(/L)= N10Thr /10 × WJ 2 × 106 …………………………(9)
式中:
N10Thr——10 个视野凝血细胞总数;
WJ——目镜放大10 倍时,物镜的放大倍数,通常为40;
106——μL 和L 单位转换。
注:凝血细胞平均小于1 个提示凝血细胞减少,凝血细胞平均大于5 个提示凝血细胞增多;实际凝血细胞计数很难
确定,因为凝血细胞容易聚集,因此外周血涂片估计,凝血细胞浓度经常被描述为正常、升高或降低。
T/CVMA 241—2025
7
附 录 A
(规范性)
Natt-Herrick’s 染液配制及细胞染色特征
A.1 Natt-Herrick’s染液配制
Natt-Herrick’s染液的配制见表A.1。
表A.1 染液成分及用量
成分 用量
NaCl 3.88 g
Na2SO4 2.5 g
Na2HPO4.12H2O 2.91 g
KH2PO4 0.25 g
40 %甲醛7.5 mL
龙胆紫0.1 g
蒸馏水1 000 mL
注1:将上述化学品按表中的顺序溶解在蒸馏水中,并在容量瓶中稀释至总体积为1 000 mL。孵育12 h后,溶液经精
细滤纸过滤,调溶液的pH至7.3。
注2:过滤之前,孵育12小时。
A.2 保定环境
A.2.1 红细胞
大的卵圆形红细胞的细胞核呈紫色,细胞质也呈紫色,但紫色程度明显较小。由于红细胞的形状是
比较一致大卵圆形,所以将其与白细胞和凝血细胞区分开来。
A.2.2 白细胞
白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深蓝紫色,细胞质染成浅蓝色。有些物种的淋巴细胞和散在分布的凝血
细胞很难区分。
A.2.3 凝血细胞
血液中最小的细胞,这种细胞通常呈椭圆形,细胞核染成浅紫色,细胞质通常是无色的,但有
些可以染成淡蓝色。
T/CVMA 241—2025
8
附 录 B
(规范性)
血涂片
B.1 准备血涂片(最常用)
准备血涂片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a) 在载玻片的磨砂端或起始端标记姓名;
b) 在载玻片靠近上起始端滴一滴混合均匀的血;
c) 一手固定载玻片,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持盖玻片;
d) 将盖玻片的一端置于血滴的前方,与载玻片呈30 ~ 45 度夹角。将盖玻片稍微往后触碰血滴,
此时血液会沿着推片边缘扩散。扩散完成后立即向前推去;
e) 将玻片在空气中轻轻挥动风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B.2 血涂片分区
血涂片不同区域及作用如下:
——血涂片包括三个区域:体部或基部,单层区域,羽状区(边缘);
——体部或基部一般较厚,细胞通常收缩、扭曲,染色不良,无法进行可靠的评估;
——单层区红细胞紧挨着,但几乎不接触,细胞形态舒展,是单个细胞形态评估、白细胞计数最佳
的区域;
——羽状区是寻找微生物(微丝蚴)、聚集凝血细胞、大型非典型细胞、肿瘤细胞等的最佳区域。
B.3 血涂片染色
血涂片染色方法如下:
a) 滴加瑞氏-吉姆萨染液A 溶液( 0.5 ml ~ 1 ml )于标本上;
b) 将瑞氏-吉姆萨染液B 溶液滴加于A 液上面,滴加量为A 液的2 ~ 3 倍,用洗尔球吹匀,
使两液充分混匀,染色5 min ~ 10 min;
c) 用蒸馏水水洗、干燥后镜检。
B.4 血涂片读片
血涂片读片方法如下:
a) 先用低倍镜(100 ×)快速扫描整个血涂片,从体细胞区到单层区到羽状缘;
b) 在低倍镜下,可以检查血涂片的染色、整体厚度、细胞分布、单层面积、背景等,羽状缘观察
聚集的凝血细胞、大型寄生虫和大型非典型细胞;
c) 单层区域观察适合评估细胞形态状况;
d) 再用高倍镜(400 ×)或油镜(1000 ×)观察识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