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VMA 227-2025 实验狨猴 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团体标准T/CVMA 227-2025《实验狨狨猴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主要内容总结
1. 标准概述
- 适用范围:规范实验狨狨猴(普通狨狨猴,Callithrix jacchus)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学等级划分、监测项目、程序及判定要求,适用于科研、教学等用途的狨狨猴质量监测。
- 起草背景: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牵头,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中国兽医协会归口。
2. 等级分类
实验狨狨猴分为两类:
- 普通级:不携带严重人兽共患病或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弓形虫等)。
- 无特定病原体级(SPF级):在普通级基础上,进一步排除条件致病菌和干扰实验的病原体(如肺炎克雷伯杆菌、鞭毛虫等)。
3. 监测指标
(1)病原菌监测
- 普通级:必检项目包括志贺菌、结核分枝杆菌;必要时检测支气管鲍特杆菌等。
- SPF级:增加肺炎克雷伯杆菌、空肠弯曲杆菌等必检项目(表1)。
- 引用标准:GB 14922-2022规定的沙门菌、皮肤病原真菌等同步更新。
(2)病毒监测
- 普通级:必检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麻疹病毒可免疫(▲标记);必要时检测狨狨猴淋巴潜隐病毒(CalHV3)。
- SPF级:增加猴痘病毒、仙台病毒等必要时检测项目(表2)。
(3)寄生虫监测
- 普通级:必检弓形虫;SPF级需额外检测鞭毛虫、蠕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表3)。
4. 监测程序与方法
- 程序流程:见图1,涵盖采样、检测、判定全流程。
检测方法:依据GB/T 14926(微生物)和GB/T 18448(寄生虫)标准执行。
5. 监测规则
- 频率:每季度至少一次。
- 采样要求:
- 动物月龄≥6,抽样数量根据群体大小确定(表4)。例如,<100只群体至少采样5只。
- 可在单笼或大栏内进行。
6. 结果判定与报告
- 判定标准:任一指标不符合等级要求即判定为不合格。
- 报告输出: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正式报告,明确等级符合性。
7. 其他关键信息
- 专利声明:部分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 术语定义:明确“实验狨狨猴”需满足来源清晰、人工饲育、病原控制等条件(3.1)。
总结
该标准系统规定了实验狨狨猴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分级监测、严格采样和检测方法,确保动物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兼顾人兽共患病防控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