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XDSL
团体标准
T/GXDSL 077—2025
AI 数字人交互设计师能力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mpetency Assessment of AI Digital Human Interaction Designers
2025 - 8 - 25 发布2025 - 11 - 24 实施
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发布
目 次
前 言.............................................................................. II
一、引言............................................................................... 1
二、范围............................................................................... 1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1
四、术语和定义......................................................................... 2
五、基本要求........................................................................... 3
六、专业技术能力....................................................................... 3
七、交互设计能力....................................................................... 4
八、用户体验优化能力................................................................... 4
九、伦理合规要求....................................................................... 5
十、评价方法........................................................................... 6
十一、结果应用......................................................................... 6
十二、附则............................................................................. 6
T/GXDSL 077—2025
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广西研科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研科院传媒有限公
司,广西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
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玉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市眼视界智能科技有限
公司,东莞市敏宝电子有限公司,广西南方美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韦新,庄文斌,李世恒,黄薇薇,甘汉才,陈世卿,叶华林,黄熙宇,包奇,
谢品,郝秀东,赵西超,林显新,苏彩玉,刘鹏,王灿琼,陆莹,陈伟强。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GXDSL 077—2025
1
AI 数字人交互设计师能力评价规范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政策要求,
规范AI 数字人交互设计领域专业人才评价体系,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依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制定本规范。本标准针对数字人交互设计的技术复
杂性和体验特殊性,构建了涵盖技术能力、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伦理安全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旨在
为AI 数字人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评价和认证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数字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AI 数字人交互设计师的术语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能力、交互设计能力、用户体验
优化能力、伦理合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结果应用等内容,适用于数字人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对从事数
字人交互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能力评价。评价范围覆盖服务型、娱乐型、教育型等各类数字人
的交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多模态交互、情感计算、对话系统等关键技术方向。本规范可作为人才招聘、
岗位晋升、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参考依据,并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指导。涉及敏感领域的数字人
交互设计,还需遵守相关特殊规定。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1864-2024 信息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参考模型
GB/T 40685-2024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算法评估规范
GB/T 35273-2023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指南
T/GXDSL 077—2025
2
YD/T 3927-2023 5G+虚拟现实场景需求及关键技术指标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令第15 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令第10 号)
《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国科发监〔2023〕167 号)
《数字人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国信通院,2024 年)
四、术语和定义
(一)AI 数字人交互设计师
专门从事AI 数字人交互系统设计的高级专业人才,需具备多模态交互、情感计算、用户体验设计
等跨学科知识,能够完成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落地的全流程设计工作。核心能力指标包括:主导设计过3
个以上商业落地的数字人交互系统,用户规模超10 万;设计的交互系统响应延迟控制在200 毫秒以内,
意图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多模态交互自然度评分达到4.5 分(满分5 分);数字人情感表达准确
率超过90%。设计师还需确保交互设计符合伦理规范,内容安全审核通过率100%,隐私保护达标率100%。
(二)多模态交互系统
支持语音、视觉、触觉等多通道输入输出的数字人交互技术体系,需满足以下性能指标:语音识别
准确率≥95%(安静环境)、≥90%(嘈杂环境);视觉情感识别准确率≥85%;触觉反馈延迟≤50 毫秒;
多模态信息融合准确率≥92%。系统应支持10 种以上交互意图理解,上下文关联准确率≥90%,支持动
态交互场景切换,切换时间≤300 毫秒。系统需具备自适应学习能力,用户个性化适配效率提升≥30%。
(三)情感计算引擎
驱动数字人实现情感化交互的核心技术模块,需实现:基础情感识别(6 类基本情感识别准确率≥
90%)、复合情感理解(准确率≥85%)、情感表达(自然度评分≥4.5/5)、情感一致性(跨模态情感
表达一致率≥95%)等功能。性能要求包括:情感状态计算延迟≤100 毫秒,情感迁移平滑度≥90%,长
期情感记忆准确率≥85%。引擎需支持个性化情感模型训练,用户情感交互满意度提升≥25%。
T/GXDSL 077—2025
3
五、基本要求
教育背景方面需具备交互设计、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可放
宽至本科学历但需具有5 年以上数字人交互设计经验。专业资质要求取得用户体验设计师(高级)、人
工智能工程师等至少两项认证,且每年完成不少于100 学时的继续教育,其中伦理与安全课程不少于
20 学时。工作经验需具备5 年以上交互设计经验,其中至少3 年专注于数字人交互设计,主导完成过2
个以上商业落地的数字人交互系统,用户规模不低于5 万。职业道德方面需严格遵守《科研诚信案件调
查处理规则》,签署技术伦理承诺书,近3 年无设计伦理违规记录,并通过背景审查。对于面向儿童、
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数字人设计,还需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
六、专业技术能力
(一)交互设计技术
需精通多模态交互设计原理,能够设计支持语音(识别准确率≥95%)、视觉(识别准确率≥90%)、
手势(识别准确率≥93%)等通道的融合交互系统。掌握对话系统设计技术,实现对话连贯性评分≥4.5/5,
话题切换自然度≥90%,个性化响应准确率≥85%。熟悉情感计算技术,设计的情感交互系统需达到情感
识别准确率≥90%,情感表达自然度≥4.5/5。具备交互系统评估能力,建立包含20 个以上指标的评估
体系,评估结果与用户满意度相关系数≥0.85。
(二)用户体验优化
需建立完整的用户体验度量体系,包含可用性(任务完成率≥95%)、易用性(学习成本降低≥30%)、
满意度(NPS≥80)等核心维度。掌握A/B 测试、眼动追踪、行为分析等用户体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
准确率≥90%。能够基于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交互设计,每个迭代周期用户体验指标提升≥10%,用户留存
率提升≥15%。对于特殊群体,需设计无障碍交互方案,可访问性达标率100%。
(三)技术实现能力
T/GXDSL 077—2025
4
需了解数字人技术栈,能够与开发团队有效协作,设计方案的工程实现度≥90%。掌握快速原型开
发技术,能够在2 周内完成交互原型开发,原型保真度≥85%。具备一定的算法理解能力,能够参与算
法优化讨论,提出的优化建议采纳率≥70%。了解性能优化方法,设计的交互系统需达到响应延迟≤200
毫秒,崩溃率≤0.1%。
七、交互设计能力
(一)需求分析能力
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用户需求,需求文档完整度100%,关键需求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掌握用户研
究方法,包括深度访谈(有效洞察提取率≥90%)、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率≥80%)、行为分析(数据准
确率≥95%)等。能够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规范,需求转化准确率≥90%。
(二)交互系统设计
能够设计完整的数字人交互流程,包括对话流程(分支覆盖率≥95%)、情感交互(情感状态转换
自然度≥90%)、多模态融合(信息同步误差≤100 毫秒)等关键环节。设计文档需包含交互逻辑图(完
整度100%)、状态转换图(覆盖率≥95%)、异常处理方案(覆盖率≥90%)等内容。设计方案评审通
过率≥90%,开发实现吻合度≥85%。
(三)原型开发能力
能够使用主流工具(如Figma、Adobe XD 等)制作高保真交互原型,原型完整度≥95%,可交互元
素覆盖率≥90%。原型测试发现的问题修复率≥95%,用户测试通过率≥90%。支持快速迭代开发,每个
迭代周期不超过2 周,关键问题修复时间≤24 小时。
八、用户体验优化能力
T/GXDSL 077—2025
5
(一)用户研究能力
建立包含定量(行为数据准确率≥95%)和定性(洞察有效性≥90%)的研究方法体系。每季度开展
用户研究,研究结果应用率≥80%,推动的改进措施实施率≥90%。研究发现的用户体验问题解决率≥85%,
用户满意度提升≥10%。
(二)体验度量体系
建立包含20 个以上指标的体验度量体系,指标科学性评审通过率≥90%。实现体验数据实时监测,
数据采集完整度≥95%,异常检测准确率≥90%。度量结果与用户满意度相关性≥0.85,指导的优化措施
有效率≥80%。
(三)持续优化机制
建立体验优化闭环流程,从问题发现到解决方案上线的平均周期≤2 周。每个优化周期体验指标提
升≥5%,关键用户旅程完成率提升≥10%。优化方案A/B 测试通过率≥80%,用户接受度≥85%。
九、伦理合规要求
(一)伦理审查机制
所有设计项目需通过伦理影响评估,重点审查内容安全(违规内容过滤率100%)、隐私保护(合
规率100%)、数字人权(公平性≥95%)等维度。建立伦理设计规范,规范执行率100%,每季度进行伦
理审查。
(二)隐私保护设计
遵循"隐私设计"原则,实现用户数据最小化收集(收集范围合规率100%)、加密存储(加密率100%)、
权限控制(审批通过率100%)。设计方案需通过隐私影响评估,评估通过率100%。
T/GXDSL 077—2025
6
(三)安全防护措施
设计内容安全审核机制,审核覆盖率100%,违规内容拦截率≥99.9%。建立应急响应流程,安全事
件响应时间≤30 分钟,重大问题上报时限≤1 小时。每半年进行安全演练,演练项目覆盖率100%。
十、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 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采用百分制评分,权重分配为:技术能力(35%)、
交互设计能力(30%)、用户体验优化能力(20%)、伦理合规(10%)、基本要求(5%)。评价流程包
括:资格审查(淘汰率20%)、作品评审(30%权重)、设计实操(40%权重)、综合面试(30%权重)
等环节,全过程约需20 个工作日。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首席设计师(≥95 分)、高级(90-94 分)、
中级(85-89 分)、初级(80-84 分),证书有效期2 年。建立持续评价机制,每半年进行跟踪评估。
十一、结果应用
人才评价方面,建议企业参照评价结果确定薪酬标准:首席设计师年薪不低于150 万元,高级
100-150 万元,中级60-100 万元,初级30-60 万元。项目申报中,获得高级以上认证的设计师主导的
项目,在政府项目评审中可获得20 分的额外加分。企业招投标中,认证结果可作为技术能力证明,提
升竞标成功率25%以上。人才政策方面,获得认证的设计师可享受地方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十二、附则
本规范由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负责解释和修订,每年发布一次标准实施评估报告。规范自2025
年11 月24 日起正式实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