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6036-2025 安全防范 透明防护材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46036—2025
安全防范 透明防护材料
Securityprotection—Transparentprotectionmaterials
2025-08-01发布2026-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Ⅴ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类、分级与代号………………………………………………………………………………………… 2
4.1 分类………………………………………………………………………………………………… 2
4.2 分级………………………………………………………………………………………………… 3
4.3 代号………………………………………………………………………………………………… 5
5 技术要求………………………………………………………………………………………………… 5
5.1 外观、结构及标志…………………………………………………………………………………… 5
5.2 尺寸与偏差………………………………………………………………………………………… 6
5.3 可见光透射比……………………………………………………………………………………… 6
5.4 防护性能…………………………………………………………………………………………… 6
5.5 环境温度适应性…………………………………………………………………………………… 9
6 试验方法………………………………………………………………………………………………… 9
6.1 外观、结构及标志检验……………………………………………………………………………… 9
6.2 尺寸与偏差检验…………………………………………………………………………………… 9
6.3 可见光透射比检验………………………………………………………………………………… 9
6.4 防护性能试验……………………………………………………………………………………… 9
6.5 环境温度适应性检验……………………………………………………………………………… 12
7 检验规则………………………………………………………………………………………………… 12
7.1 检验分类…………………………………………………………………………………………… 12
7.2 检验项目…………………………………………………………………………………………… 13
7.3 判定规则…………………………………………………………………………………………… 13
7.4 组批规则…………………………………………………………………………………………… 13
7.5 抽样规则…………………………………………………………………………………………… 13
8 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 14
8.1 标识………………………………………………………………………………………………… 14
8.2 包装………………………………………………………………………………………………… 14
8.3 运输………………………………………………………………………………………………… 14
8.4 贮存………………………………………………………………………………………………… 14
附录A (资料性) 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枪弹类型……………………………………………………… 15
附录B(规范性) 防弹性能试验方法…………………………………………………………………… 16
B.1 设备………………………………………………………………………………………………… 16
B.2 射击试验环境……………………………………………………………………………………… 17
B.3 试验步骤…………………………………………………………………………………………… 18
B.4 判定规则…………………………………………………………………………………………… 18
附录C(规范性) 防砸性能试验方法…………………………………………………………………… 19
C.1 试验环境要求……………………………………………………………………………………… 19
C.2 试验架及试验样品安装…………………………………………………………………………… 19
C.3 落锤冲击试验装置………………………………………………………………………………… 19
C.4 冲击工具…………………………………………………………………………………………… 19
C.5 试验记录…………………………………………………………………………………………… 19
C.6 试验人员要求……………………………………………………………………………………… 19
附录D(资料性) 常见炸药及其当量换算……………………………………………………………… 21
附录E(规范性) 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 22
E.1 非接触爆炸测试原理……………………………………………………………………………… 22
E.2 试验条件…………………………………………………………………………………………… 22
E.3 测试仪器及设备…………………………………………………………………………………… 22
E.4 试验前准备………………………………………………………………………………………… 23
E.5 爆炸测试…………………………………………………………………………………………… 24
E.6 试验数据处理……………………………………………………………………………………… 24
参考文献…………………………………………………………………………………………………… 26
图1 非接触爆炸试验布置(侧视) ……………………………………………………………………… 11
图2 非接触爆炸试验布置(俯视) ……………………………………………………………………… 11
图3 接触爆炸试验布置………………………………………………………………………………… 12
图B.1 设备布置示意图………………………………………………………………………………… 16
图B.2 防弹性能试验架………………………………………………………………………………… 17
图C.1 Z2~Z5级的冲击工具示意图…………………………………………………………………… 20
图E.1 测试系统连接线路示意图……………………………………………………………………… 24
表1 防弹性能分级………………………………………………………………………………………… 3
表2 防砸性能分级………………………………………………………………………………………… 4
表3 防非接触爆炸的性能分级…………………………………………………………………………… 4
表4 防接触爆炸的性能分级……………………………………………………………………………… 4
表5 环境温度适应性分级………………………………………………………………………………… 5
表6 尺寸与偏差…………………………………………………………………………………………… 6
表7 可见光透射比………………………………………………………………………………………… 6
表8 防弹性能配置表……………………………………………………………………………………… 7
表9 防砸性能配置表……………………………………………………………………………………… 7
表10 防非接触爆炸性能配置表………………………………………………………………………… 8
表11 防接触爆炸性能配置表…………………………………………………………………………… 8
表12 防弹性能试验要求………………………………………………………………………………… 10
表13 气温环境试验条件………………………………………………………………………………… 12
表14 检验项目…………………………………………………………………………………………… 13
表A.1 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枪弹类型………………………………………………………………… 15
表D.1 常见测试用炸药及其等效TNT当量换算……………………………………………………… 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并归口。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透明防护材料的分类、分级与代号、技术要求,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确立了透明防
护材料的检验规则,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安全防范领域使用的透明防护材料的研发、制造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5137.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
GB/T6544 瓦楞纸板
GA/T1727 光幕靶测速仪校准规范
WJ/T9029—2004 工业梯恩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透明防护材料 transparentprotectionmaterial
在安全防范领域使用的具有防弹、防砸、防爆炸性能中一种或多种性能,且可见光透射比满足一定
要求的板材。
3.2
冲击面 strikeface
透明防护材料最先受到冲击的表面。
3.3
测试卡 testingcard
用于监测试件冲击面背面飞溅物状态及其毁伤威力的单瓦楞纸板。
3.4
飞溅物 spatteredfragment
受冲击后,试件上产生并飞离其本体的碎片。
3.5
穿透 penetration
试件受冲击后形成的通透性穿孔现象。
3.6
标称厚度 nominaltotalthickness
透明防护材料结构总厚度的标称值。
1
GB46036—2025
3.7
冲击高度 strikeheight
防砸试验时,冲击工具下端与试件冲击面之间的法向距离。
3.8
爆心 explosionpoint
爆炸源几何中心。
3.9
爆炸距离 distancetoexplosionpoint
爆心到试件冲击面的距离。
3.10
冲击波超压峰值 shockwaveoverpressurepeak
爆炸空气冲击波正压阶段的最大压力值。
3.11
比例距离 isometricdistance
爆炸距离与爆炸源质量立方根的比值。
3.12
非接触爆炸 distanceexplosion
爆炸源与试件隔开一定距离进行的爆炸加载。
3.13
接触爆炸 veneerexplosion
爆炸源直接贴在试件上进行的爆炸加载。
4 分类、分级与代号
4.1 分类
4.1.1 防护性能分类
透明防护材料的防护性能分为以下类型。
a) 防弹性能,用代号D表示。防弹性能根据防弹试验后试件状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 类防弹:未出现穿透,背面允许出现贯穿性裂纹和/或飞溅物,但飞溅物未穿透测试卡。
———B类防弹:未出现穿透,背面无贯穿性裂纹、无飞溅物。
b) 防砸性能,用代号Z表示。防砸性能根据防砸试验后试件状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 类防砸:未出现穿透,背面允许出现贯穿性裂纹或飞溅物。
———B类防砸:未出现穿透,背面无贯穿性裂纹、无飞溅物。
c) 防爆炸性能,分为防非接触爆炸性能和防接触爆炸性能,分别用代号F和J表示。防爆炸性能
根据防爆炸试验后试件状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 类防爆炸:未出现穿透,背面允许出现贯穿性裂纹和/或飞溅物,飞溅物未穿透测试卡。
———B类防爆炸:未出现穿透,背面无贯穿性裂纹、无飞溅物。
4.1.2 产品分类
透明防护材料根据防护用途的不同,分为以下产品类型:
a) 防弹透明材料;
b) 防砸透明材料;
2
GB46036—2025
c) 防爆炸透明材料;
d) 防弹防砸透明材料;
e) 防弹防爆炸透明材料;
f) 防砸防爆炸透明材料;
g) 防弹防砸防爆炸透明材料。
4.2 分级
4.2.1 防弹性能分级
按照抵抗不同类型枪弹的能力,将透明防护材料的防弹性能分为6级,防弹性能分级见表1的规
定,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枪弹威胁类型参见附录A。
表1 防弹性能分级
防护
等级
枪弹类型
弹头标
称质量
g
枪弹
初速
m/s
弹头结构
弹头直径×
弹壳长度
mm×mm
适用枪型
D1 1964年式7.62 mm
手枪弹(铅心) 4.87 320±10 圆头铅心、铜被甲7.62×17 1977年式7.62mm 手枪、
1964年式7.62mm 手枪
D2 1951年式7.62 mm
手枪弹(铅心) 5.6 445±10 圆头铅心,覆铜钢
被甲7.62×25 1954年式7.62mm 手枪
D3 1951年式7.62 mm
手枪弹(铅心) 5.6 515±10 圆头铅心,覆铜钢
被甲7.62×25 1979 式7.62 mm 轻型冲
锋枪
D4 1956年式7.62 mm
普通弹(钢心) 8.05 725±10 尖头锥底钢心、铅
套、覆铜钢被甲7.62×39
1956年式7.62mm 半自动
步枪、1981年式7.62mm 自
动步枪
D5 1953年式7.62 mm
普通弹(钢心) 9.6 830±10 尖头锥底钢心、铅
套、覆铜钢被甲7.62×54
1979年式7.62mm 狙击步
枪、1985年式7.62mm 狙击
步枪
D6 1953年式7.62 mm
穿甲燃烧弹10.45 810±10
尖头锥底穿甲钢心、
铅套、燃烧剂、覆铜
钢被甲
7.62×54
1979年式7.62mm 狙击步
枪、1985年式7.62mm 狙击
步枪
注1:防护等级D6级以上的列为特殊等级。
注2:D5级和D6级射击3发时,防护级别为D5S、D6S。
4.2.2 防砸性能分级
根据抵抗不同试验条件的冲击能力,将透明防护材料的防砸性能分为5级,防砸性能分级见表2的
规定。
3
GB46036—2025
表2 防砸性能分级
防护等级试验工具
冲击高度
mm 冲击次数
Z1 2260g±20g的淬火钢球2000 3
Z2
Z3
Z4
质量12000g±20g,冲击前端表面为30 mm×
5mm,表面硬度在40HRC~45HRC的锐器
580 3
1020 6
2300 20
Z5
质量12000g±20g,冲击前端表面为30 mm×
5mm,表面硬度在40HRC~45HRC的锐器3080 30
质量3.5kg的GFP810型消防平斧— 80
4.2.3 防爆炸性能分级
4.2.3.1 防非接触爆炸性能分级
按照抵抗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峰值的能力,将透明防护材料的防非接触爆炸性能分为7级,防非
接触爆炸性能分级见表3的规定。
表3 防非接触爆炸的性能分级
单位为千帕
防非接触爆炸
等级F1 F2 F3 F4 F5 F6 F7
冲击波超压峰值
P 110
1000
P >
1000
4.2.3.2 防接触爆炸性能分级
按照抵抗一定质量TNT炸药接触爆炸的能力,将透明防护材料的防接触爆炸性能分为4级,防接
触爆炸性能分级见表4的规定。
表4 防接触爆炸的性能分级
单位为克
防接触爆炸等级J1 J2 J3 J4
TNT炸药质量50 100 150 200
4.2.4 环境温度适应性分级
按适用环境温度的不同,透明防护材料的环境温度适应性分为Ⅰ级~Ⅳ级,见表5的规定。
4
GB46036—2025
表5 环境温度适应性分级
环境温度适应性分级温度范围
Ⅰ 0℃~40℃
Ⅱ -10℃~50℃
Ⅲ -25℃~55℃
Ⅳ -40℃~75℃
注:供需双方对温度范围有其他特殊需求协商确定。
4.3 代号
透明防护材料的代号由产品名称代号(TC)、防护性能编码、标称厚度、企业自定义代号、环境温度
适应性分级代号(防弹性能和防砸性能必选,防爆炸性能可选)组成,其中防护性能编码由一个或多个表
示防护性能的代号组合构成,之间用“/”分割,某类防护性能的代号组合包括防护性能的分级代号和分
类代号。
□
产品名称代号,TC
-□
防护性能编码
-□
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
-□
企业自定义代号
-□
环境温度适应性分级代号
注:具有两种以上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按防弹、防砸、防爆炸性能的代号组合顺序列出。
示例1:TC-D4B-40-AB02-I表示AB公司生产的02型4级B类防弹透明材料,材料标称厚度为40mm,环境温度
适应性为I级(0℃~40℃)。
示例2:TC-Z1B-17-AB01-I表示AB公司生产的01型1级B类防砸透明材料,标称厚度为17mm,环境温度适应性
为I级(0℃~40℃)。
示例3:TC-D2A/F2A-30-XY01表示XY公司生产的01型标称厚度为30mm 的防弹防爆炸透明材料,其防弹性能
达到2级A类、防非接触爆炸性能达到2级A类。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结构及标志
5.1.1 外观与结构
透明防护材料表面应光滑,无明显的划痕、气泡,无尖锐边缘,内部无可视的裂纹。透明防护材料的
结构组成应与企业产品说明一致。
5.1.2 标志
透明防护材料上应有清晰永久性的产品标志,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生产厂中文名称(或商标);
b) 产品名称和代号;
c) 生产年份;
d) 冲击面。
5
GB46036—2025
5.2 尺寸与偏差
透明防护材料的外形尺寸与偏差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 尺寸与偏差
单位为毫米
标称厚度范围
长度尺寸偏差
L≤1200 1200
标称厚度与实测厚度
最大允许偏差
t<4 +-12 +-13 +-00..25
4≤t<6 +-12 +-13 +-00..36
6≤t<11 +-12 +-13 +-00..57
11≤t<17 +-23 +-24 +-00..68
17≤t<30 +-23 +-34 +-01..28
30≤t<50 +-44 +-45 +-12..00
50≤t<70 +-45 +-56 +-13..05
70≤t<100 +-55 +-56 +-24..00
t≥100 +-55 +-56 +-35..05
5.3 可见光透射比
透明防护材料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表7的要求,着色透明防护材料或特殊需求的透明防护材料可
见光透射比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7 可见光透射比
防护性能及防护等级
防弹性能防砸性能防非接触爆炸性能防接触爆炸性能
可见光透射比
D1、D2、D3 Z1、Z2、Z3 F1、F2、F3 — ≥0.75
D4 Z4 F4、F5、F6 J1 ≥0.65
D5、D6及以上Z5 F7 J2、J3、J4 ≥0.55
注:具有多种防护性能的产品的可见光透射比以最低要求为准。
5.4 防护性能
5.4.1 防弹性能
具有防弹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应符合A 类防弹的基本要求,其他更高应用场合应符合B类防弹要
求,各产品种类的防弹性能应符合表8的配置要求。
6
GB46036—2025
表8 防弹性能配置表
代号组合防护等级性能分类
防弹透
明材料
防砸透
明材料
防爆炸
透明材料
防弹防砸
透明材料
防弹防爆炸
透明材料
防砸防爆
炸透明
材料
防弹防砸
防爆炸透
明材料
D1A
D1B D1 A类防弹● — — ● ● — ●
B类防弹○ — — ○ ○ — ○
D2A
D2B D2 A类防弹● — — ● ● — ●
B类防弹○ — — ○ ○ — ○
D3A
D3B D3 A类防弹● — — ● ● — ●
B类防弹○ — — ○ ○ — ○
D4A
D4B D4 A类防弹● — — ● ● — ●
B类防弹○ — — ○ ○ — ○
D5A
D5B D5 A类防弹● — — ● ● — ●
B类防弹○ — — ○ ○ — ○
D6A
D6B D6 A类防弹● — — ● ● — ●
B类防弹○ — — ○ ○ — ○
注:“●”为基本要求、“○”为更高应用场合的要求、“—”为不做要求。
5.4.2 防砸性能
具有防砸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应符合A 类防砸的基本要求,其他更高应用场合应符合B类防砸要
求,各产品种类的防砸性能应符合表9的配置要求。
表9 防砸性能配置表
代号组合防护等级性能分类
防弹透
明材料
防砸透
明材料
防爆炸
透明材料
防弹防砸
透明材料
防弹防爆
炸透明
材料
防砸防爆
炸透明
材料
防弹防砸
防爆炸
透明材料
Z1A
Z1B Z1 A类防砸— ● — ● — ● ●
B类防砸— ○ — ○ — ○ ○
Z2A
Z2B Z2 A类防砸— ● — ● — ● ●
B类防砸— ○ — ○ — ○ ○
Z3A
Z3B Z3 A类防砸— ● — ● — ● ●
B类防砸— ○ — ○ — ○ ○
Z4A
Z4B Z4 A类防砸— ● — ● — ● ●
B类防砸— ○ — ○ — ○ ○
Z5A
Z5B Z5 A类防砸— ● — ● — ● ●
B类防砸— ○ — ○ — ○ ○
注:“●”为基本要求、“○”为更高应用场合的要求、“—”为不做要求。
7
GB46036—2025
5.4.3 防爆炸性能
5.4.3.1 防非接触爆炸性能
具有防非接触爆炸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应符合A 类防爆炸的基本要求,其他更高应用场合应符合
B类防爆炸要求,各产品种类的防非接触爆炸性能应符合表10的配置要求。
表10 防非接触爆炸性能配置表
代号组合
防护
等级
性能分类
防弹透
明材料
防砸透
明材料
防爆炸
透明材料
防弹防砸
透明材料
防弹防爆
炸透明
材料
防砸防爆
炸透明
材料
防弹防砸
防爆炸透
明材料
F1A
F1B F1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F2A
F2B F2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F3A
F3B F3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F4A
F4B F4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F5A
F5B F5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F6A
F6B F6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F7A
F7B F7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注:“●”为基本要求、“○”为更高应用场合的要求、“—”为不做要求。
5.4.3.2 防接触爆炸性能
具有防接触爆炸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应符合A 类防爆炸的基本要求,其他更高应用场合应符合
B类防爆炸要求,各产品种类的防接触爆炸性能应符合表11的配置要求。
表11 防接触爆炸性能配置表
代号组合
防护
等级
性能分类
防弹
透明材料
防砸
透明材料
防爆炸
透明材料
防弹防砸
透明材料
防弹防
爆炸透
明材料
防砸防爆
炸透明
材料
防弹防砸
防爆炸透
明材料
J1A
J1B J1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J2A
J2B J2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8
GB46036—2025
表11 防接触爆炸性能配置表(续)
代号组合
防护
等级
性能分类
防弹
透明材料
防砸
透明材料
防爆炸
透明材料
防弹防砸
透明材料
防弹防
爆炸透
明材料
防砸防爆
炸透明
材料
防弹防砸
防爆炸透
明材料
J3A
J3B J3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J4A
J4B J4 A类防爆炸— — ● — ● ● ●
B类防爆炸— — ○ — ○ ○ ○
注:“●”为基本要求、“○”为更高应用场合的要求、“—”为不做要求。
5.5 环境温度适应性
具有防弹性能或防砸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在表5中相应级别规定的温度范围条件下,其防弹性能
应符合5.4.1的要求,防砸性能应符合5.4.2的要求。
具有防爆炸性能的透明防护材料若有环境温度适应性要求,在表5中相应级别规定的温度范围条
件下,应符合5.4.3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结构及标志检验
目视试件的外观及标志情况,使用合适的量具测量试件的结构并与企业产品说明进行比对检查,判
定结果是否符合5.1的要求。
6.2 尺寸与偏差检验
使用精度为1mm 的钢卷尺测量试件的长度和宽度,使用精度为0.02mm 的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
厚度,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2要求。
6.3 可见光透射比检验
按照GB/T5137.2规定的方法进行可见光透射比检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要求。
6.4 防护性能试验
6.4.1 试验样品
6.4.1.1 对于弧形板材,当凸面为冲击面时,可用平板等效进行防护性能试验。
6.4.1.2 防弹性能与防砸性能的样品,除另有规定外,平板形式的材料样品大于或等于4块,外形尺寸
为500mm×500mm。
6.4.1.3 防爆炸性能的样品,除另有规定外,平板形式的材料样品大于或等于2 块,外形尺寸为
1000mm×1000mm。
6.4.1.4 需进行高低温试验的样品,样品数量在常规试验基础上应至少增加2块。
6.4.2 防弹性能试验
对不同防弹性能等级的试验样品,试验的射击距离、有效命中次数、弹着点间距按表12的规定进
9
GB46036—2025
行,防弹性能射击试验的设备、射击试验环境、试验步骤和判定规则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试验后观察
损伤状态,且将试验样品冲击面向上平放,从冲击点位置滴煤油数滴,经60s后检查冲击面的背面是否
有煤油渗透来判断是否产生贯穿性裂纹,记录试验数据,判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4.1的要求。
表12 防弹性能试验要求
防护等级
射击距离
m
有效命中
次数
弹着点间距
mm
D1 3 3 100±20
D2 5 3 100±20
D3 5 3 100±20
D4 15 3 120+30
-10
D5 15 1 —
D5S 15 3 150±30
D6 15 1 —
D6S 15 3 150±30
6.4.3 防砸性能试验
6.4.3.1 Z1~Z4级防砸性能试验
按照附录C准备试验条件,以被试验样品冲击面上表面为基准面,测量冲击高度,应保证落点位置
在试验样品中心Ф60mm 范围内且与冲击工具方向保持一致。正式试验以前,应进行预试验,观察落
点偏移量,以保证试验一致性。冲击应对同一点连续进行,冲击次数及高度应符合表2的相应规定,试
验后观察损伤状态,且将试验样品冲击面向上平放,从冲击点位置滴煤油数滴,经60s后检查冲击面的
背面是否有煤油渗透来判断是否产生贯穿性裂纹,记录试验数据,判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4.2的
要求。
6.4.3.2 Z5级防砸性能试验
按照6.4.3.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冲击试验,冲击次数及高度应符合表2的相应规定。冲击试验
后,使用GFP810型消防平斧以10次/min的频率冲击落锤冲击点80次,试验后观察损伤状态,且将试
验样品冲击面向上平放,从冲击点位置滴煤油数滴,经60s后检查冲击面的背面是否有煤油渗透来判
断是否产生贯穿性裂纹,记录试验数据,判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4.2的要求。
6.4.4 防爆炸性能试验
6.4.4.1 防非接触爆炸试验
选用符合WJ/T9029—2004中一级品要求的TNT 球形炸药或者长径比为1∶1的TNT 圆柱形
炸药及同等当量的其他柱形炸药(见附录D),根据试验场的历史数据选定炸药量和比例距离大于或等
于1的爆炸距离,参照图1、图2所示对试验样品及支架、炸药、测试卡及压力传感器进行试验前布置,
炸药爆心应在通过试验样品受冲击面几何中心点的法线上,测试卡距离试验样品背面距离为450mm。
按照附录E规定的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开展测试,压力传感器试验取得的冲击波超压
峰值即为爆炸空气冲击波到达试验样品的超压峰值,相同爆炸距离不同方位至少布置三个压力传感器,
10
GB46036—2025
记录下每个压力传感器的获取的冲击波超压峰值,记录试验前后的试验样品状态,且将试验样品冲击面
向上平放,从冲击点位置滴煤油数滴,经60s后检查背面是否有煤油渗透来判断是否产生贯穿性裂纹,
判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4.3.1的要求。
标引符号说明:
H1———试验样品的高;
H2———试验样品至地面的高度(H2=500mm);
L1 ———测试卡到试验样品背面的距离(L1=450mm);
L2 ———爆炸距离。
图1 非接触爆炸试验布置(侧视)
标引符号说明:
L1———测试卡到试验样品背面的距离(L1=450mm);
L2———爆炸距离;
W ———试验样品的宽。
图2 非接触爆炸试验布置(俯视)
11
GB46036—2025
6.4.4.2 防接触爆炸试验
试验环境应符合附录E中E.2的要求。将试验样品安装在图3规定的支架上,使用符合WJ/T9029—
2004中一级品要求的TNT半球形炸药或者长径比为1∶1的TNT 圆柱形炸药及同等当量的其他柱
形炸药(见附录D),按照表4的规定,选取适当质量的半球形炸药或圆柱形炸药固定在试验样品受冲击
面几何中心处,8号瞬发电雷管从半球形炸药的球面顶点处起爆(或者8号瞬发电雷管从圆柱形炸药的
底面几何中心处起爆),爆炸后将试验样品平放,从冲击面滴煤油,60s后检查背面是否有煤油渗透判断
是否产生贯穿性裂纹,记录试验后试验样品状态,判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4.3.2的要求。
标引符号说明:
L ———测试卡到试验样品背面的距离(L=450mm);
H ———试验样品的高。
图3 接触爆炸试验布置
6.5 环境温度适应性检验
透明防护材料放入恒温箱后,并使箱内以不低于1 ℃/min速率升温或降温至规定温度,自温度稳
定后开始计时,经高低温处理后(如表13所示)先进行外观检查,然后进行相应防护性能试验,试验在
15min内完成,判定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5的要求。
表13 气温环境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适应性分级气温环境试验条件
Ⅰ (0℃±2℃,3h)、(40℃±2℃,3h)
Ⅱ (-10℃±2℃,3h)、(+50℃±2℃,3h)
Ⅲ (-25℃±2℃,3h)、(+55℃±2℃,3h)
Ⅳ (-40℃±2℃,3h)、(+75℃±2℃,3h)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7.1.1 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12
GB46036—2025
7.1.2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研发时;
b) 主要设计、工艺、材质改变时;
c)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 当主管部门或采购方有要求时。
7.1.3 产品出厂时,按企业规定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
7.2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不合格分类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 检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不合格分类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1 外观、结构和标志5.1 6.1 B ● ●
2 尺寸与偏差5.2 6.2 B ● ●
3 可见光透射比5.3 6.3 A ● ○
4 防弹性能5.4.1 6.4.2 A ● ○
5 防砸性能5.4.2 6.4.3 A ● ○
6 防非接触爆炸性能5.4.3.1 6.4.4.1 A ● ○
7 防接触爆炸性能5.4.3.2 6.4.4.2 A ● ○
8 环境温度适应性5.5 6.5 A ● ○
注1:“●”为必选项目、“○”为可选项目。
注2:防弹透明材料、防砸透明材料、防爆炸透明材料、防弹防砸透明材料、防弹防爆炸透明材料、防砸防爆炸透明
材料及防弹防砸防爆炸透明材料根据各自的性能分类选择相应的检验项目。
7.3 判定规则
7.3.1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应采用同一结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试样,产品所要求的技术性能,按照表14规定的检验
项目,有1项不合格即判产品不合格。
7.3.2 出厂检验
产品所要求的技术性能,按照表14规定的检验项目,有2项B类或1项A 类不合格即判产品不合
格。B类项性能指标不合格,则允许加倍抽样复验,复验合格,则判定为该批产品检验合格,复验不合
格,则判定为该产品检验不合格。
7.4 组批规则
以同一批原料、同一结构和同一批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的产品作为一个组批。
7.5 抽样规则
7.5.1 产品的外观、结构和标志、尺寸与偏差、可见光透射比进行逐件检验。
7.5.2 对于产品所要求的其他技术性能,若用产品进行检验时,从该批次的产品中按GB/T2828.1的
13
GB46036—2025
规定随机抽取;若用试样进行检验时,应采用同一结构、工艺制备的试样。若该批产品批量大于500块
时,以每500块为一批分批抽取试样。
8 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
8.1 标识
产品的包装箱上应有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 产品代号;
c) 产品质量和数量;
d) 出厂日期;
e) 执行标准编号;
f) 外形尺寸(长×宽×高)。
8.2 包装
产品的包装应保证在搬运过程中不被损坏。
8.3 运输
产品运输时,应轻装轻放,防止重压及碰撞,严禁淋雨受潮、曝晒及化学品的侵蚀。
8.4 贮存
8.4.1 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保持离地面250mm 以上,四周空隙大于或等于200mm。
8.4.2 产品不应与腐蚀性物质同存,并远离热源。
14
GB46036—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枪弹类型
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枪弹类型见表A.1。
表A.1 其他需要特别关注的枪弹类型
枪弹类型
弹头标
称质量
g
枪弹初速
m/s 弹头结构
弹头直径×
弹壳长度
mm×mm
适用枪型
推荐对应
防护等级
2005式
9mm 转轮手枪弹4.5 220±10 平头复合弹心,铜
被甲9×17 9mm 警用
转轮手枪D1
DAP92A式
9mm 手枪弹(铅心) 8.0 360±10 圆头铅心、铜被甲9×19 QSZ92式
9mm 手枪D2
DAP92年式
9mm 手枪弹(钢心) 8.0 360±10 圆头钢心、铜被甲9×19 QSZ92式
9mm 手枪D2
DAP92年式
5.8mm 手枪弹(钢心) 3.0 480±10 尖头钢心、铅柱、覆
铜钢被甲5.8×21 QSZ92式
5.8mm 手枪D2
1951年B式
7.62mm 手枪弹(钢心) 5.68 445±10 覆铜圆头钢心7.62×25 1954年式
7.62mm 手枪D2
1951年B式
7.62mm 手枪弹(钢心) 5.68 515±10 覆铜圆头钢心7.62×25 1979式7.62mm
轻型冲锋枪D3
DBP87式
5.8mm 普通弹(钢心) 4.15 920±10 尖头钢心、覆铜钢
被甲5.8×42.2 QBZ95式
5.8mm 自动步枪D5
注:同一材料对不同枪弹的防护能力不同,实际应用中若使用推荐对应防护等级,需用对应的枪弹进行测试。
15
GB46036—2025
附 录 B
(规范性)
防弹性能试验方法
B.1 设备
B.1.1 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布置见图B.1。
标引符号说明:
L ———两靶之间距离(2000±100)mm;
L1———测速点距离;
L2———射击距离。
图B.1 设备布置示意图
B.1.2 枪弹
按表1规定的防弹性能防护等级,选用相应的试验用枪弹。
B.1.3 测速仪
实际测速误差应符合GA/T1727的规定。
B.1.4 试验架
试验品框架如图B.2,应使用壁厚不小于4mm 的型钢焊接成型,试验架结构应可装卡500mm×
16
GB46036—2025
500mm 的试验样品。在试验样品的厚度方向,应有足够的调节余量,以适应装卡不同厚度的试验样
品,玻璃边缘和框架之间使用厚度为(4±0.4)mm、宽度为(30±5)mm 的邵氏硬度为70A~80A 的氯
丁橡胶条,底部应使用同样厚度的氯丁橡胶,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试验样品的总厚度。试验架应可上下
升降,应有安装测试卡的框架,试验样品背面和测试卡距离为450mm,试验架应保证测试卡与试验样
品的几何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图B.2 防弹性能试验架
B.1.5 测试卡
测试卡应使用3 mm 厚单瓦楞纸板制作,瓦楞纸板应符合GB/T6544 的要求,纸板面积为
750mm×750mm,纸板表面应平整。
B.2 射击试验环境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均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 温度:20℃±5℃;
b) 相对湿度:15%~80%。
17
GB46036—2025
B.3 试验步骤
B.3.1 所有电子设备预热30min。
B.3.2 试验样品应按不同试验条件进行预处理。
B.3.3 按GA/T1727规定进行预试验,调整测试设备。
B.3.4 将试验样品固定在试验专用支架上。试验样品往试验架安装时,试验样品周边装卡的最大边距
为30mm,应保证试验样品外露部分不小于440mm×440mm。
B.3.5 按表12的规定在试验样品上标注弹着点。
B.3.6 按表12的规定进行射击试验。
B.3.7 检查是否有效命中、穿透及测试卡上的飞溅物情况等射击效果。
B.4 判定规则
B.4.1 当符合以下情况为有效命中,根据射击结果判定其是否合格及分类情况:
a) 弹头入射角(弹头飞行方向与弹着点切平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
b) 弹着点之间的距离符合表12的要求且弹着点中心与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
c) 弹头类型、弹头初速符合表1的要求。
B.4.2 弹着点距边缘及弹着点间距离小于规定值,未出现穿透且不影响防弹性能分类则判定射击有
效;否则需要对新试验样品进行重新试验。
B.4.3 弹速高于规定的速度,未出现穿透且不影响防弹性能分类则判定射击有效;否则需要对新试验
样品进行重新试验。
B.4.4 弹速低于规定的速度出现穿透或飞溅物穿透测试卡,则判定为不合格,否则需要对新试验样品
进行重新试验。
18
GB46036—2025
附 录 C
(规范性)
防砸性能试验方法
C.1 试验环境要求
除特殊规定外,试验均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a) 温度:20℃±5℃。
b) 相对湿度:15%~80%。
C.2 试验架及试验样品安装
防砸性能试验架应使用壁厚不小于4mm 的型钢焊接成型,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试验架结构应适
应水平和垂直安装试验样品的方式,在相应级别的冲击试验作用下,试验架不应出现位移、变形和倒塌
现象。
将 试验样品固定在试验专用支架上。试验样品往试验架安装时,试验样品周边装卡的最大边距为
30mm,应保证试验样品外露部分不小于440mm×440mm。试验样品与试验架相接触的边缘前后应
使用厚度为(4±0.4)mm、宽度为(30±5)mm 的邵氏硬度为70A~80A 的氯丁橡胶条。
C.3 落锤冲击试验装置
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应能满足标准中要求的冲击高度和冲击工具质量。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应具有防
止2次冲击的机构。
C.4 冲击工具
C.4.1 Z1级的冲击工具
质量为2260g±20g、直径为82.5mm 的淬火钢球,钢球冲击点应位于试验样品中心半径25mm
的圆范围内。
C.4.2 Z2~Z5级的冲击工具
冲击工具的形状应符合图C.1的要求,质量、表面硬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
C.5 试验记录
拍摄试验后的试验样品状态,记录相关的试验数据。
C.6 试验人员要求
由两名及以上试验人员组成试验小组,试验组长应由具有防破坏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担任,试验人
员应由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能力、了解防砸透明材料技术特征的人员担任。
19
GB46036—2025
单位为毫米
图C.1 Z2~Z5级的冲击工具示意图
20
GB46036—2025
附 录 D
(资料性)
常见炸药及其当量换算
常见炸药及其当量换算见表D.1。
表D.1 常见测试用炸药及其等效TNT当量换算
炸药名称等效当量
密度
g/cm3
梯恩梯(TNT) 1.00 1.55~1.61
B炸药(TNT∶RDX=4∶6) 1.12 1.60~1.68
塑4(91%RDX) 1.34 1.59~1.61
太安(PETN) 1.28 1.50~1.76
特屈儿(Tetryl) 1.20 1.55~1.74
奥克托金(HMX) 1.26 1.76~1.96
聚黑2(8701) 1.33 1.69~1.71
粉状铵梯炸药0.70 0.85~1.1
乳化炸药0.76 0.95~1.35
水胶炸药0.73 1.05~1.25
21
GB46036—2025
附 录 E
(规范性)
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
E.1 非接触爆炸测试原理
采用压力传感器,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压力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