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97.220.01
CCS Y 5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行业标准
TY/T2103—2024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
Evaluationforgreengymnasiumandstadiumoperation
2024-11-15发布2025-06-01实施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5 评定的基本条件………………………………………………………………………………………… 1
6 等级划分………………………………………………………………………………………………… 2
7 评价指标体系…………………………………………………………………………………………… 2
7.1 通则………………………………………………………………………………………………… 2
7.2 低碳运营…………………………………………………………………………………………… 2
7.3 运行保障…………………………………………………………………………………………… 3
7.4 效益优化…………………………………………………………………………………………… 3
7.5 智慧创新…………………………………………………………………………………………… 3
8 评价分值的确定………………………………………………………………………………………… 3
8.1 运营评价分值……………………………………………………………………………………… 3
8.2 运营评价指标赋分………………………………………………………………………………… 4
8.3 运营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4
9 评定管理………………………………………………………………………………………………… 4
9.1 申报材料要求……………………………………………………………………………………… 4
9.2 星级管理…………………………………………………………………………………………… 5
9.3 使用管理…………………………………………………………………………………………… 5
附录A (规范性)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分表…………………………………………………………… 6
参考文献……………………………………………………………………………………………………… 9
Ⅰ
TY/T210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体育总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首都体育学院、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湾体育中
心、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北京市东城区体育活动中心、北京瀚业体育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霍建新、王庆伟、周志雄、谭建湘、陈元欣、郑钢、陈晓民、王兆红、王裕雄、
孙四海、李芾、李超佐、朱琳、张娜、霍业辰、刘茂辉、尚华星、王逸姮、王薇。
Ⅲ
TY/T2103—2024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基本要求、等级划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值的确定和评定
管理。
本 文件适用于供比赛、训练、全民健身及其他活动使用的体育场馆绿色运营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4311—2017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总则
GB/T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1366—2019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TY/T3001 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管理 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体育场馆 gymnasiumandstadium
为满足体育竞赛、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全民健身等活动需要而专门修建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3.2
绿色体育场馆 greengymnasiumandstadium
在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挖掘体育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潜力,为公众提供环
保、智慧、低负荷、高效能的体育场馆(3.1)。
4 基本要求
4.1 绿色体育场馆评价应遵循自愿申请、全面客观、注重实效、独立公正、公开透明原则。
4.2 绿色体育场馆评价应以单体或单个体育场馆为评价对象。
4.3 本文件是以体育场馆的运营情况为主体,涉及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应符合GB/T50378绿色发展
的要求。
5 评定的基本条件
5.1 体育场馆评定时期处于正在运营阶段。
5.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具有有效营业证明。
1
TY/T2103—2024
5.3 绿色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符合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实际条件。
5.4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符合本文件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5 体育场馆自申报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之日起近3年内无严重违法失信记录。
6 等级划分
6.1 绿色体育场馆等级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最低为基本级,最高为三
星级。
6.2 每类评价指标的基本项和评分项按类别分开评定。基本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
评定结果为分值。评价指标体系4类指标的分值占比分别为30%、20%、25%、25%。
6.3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体育场馆均应满足本文件全部基本项的要求。
6.4 满足各类指标的基本项后进行等级评分。当总得分分别达到70分、80分、90分时,绿色体育场馆
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7 评价指标体系
7.1 通则
绿色体育场馆评价包含基本项和评分项。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被评体育场馆类型和评
价结果应用场景,在评分项下选择若干具体评价内容,各评分项的具体评分内容应符合附录A。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体系见图1。
图1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体系
7.2 低碳运营
7.2.1 基本项
7.2.1.1 应结合场馆所在地实际情况及政策要求,制定适宜的场馆运行保障方案或管理办法。
7.2.1.2 场馆区域内的能源消耗应采取分类、分项计量措施。
7.2.2 评分项
7.2.2.1 低碳节能:包括但不限于场馆的节能方案、节能设备、节能措施、能源耗定方面。
7.2.2.2 资源循环:包括但不限于场馆的废物回收装置、自然通风系统、采光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
方面。
7.2.2.3 能源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场馆的能源管控系统、能耗监测系统及各项能源管理方案。
2
TY/T2103—2024
7.2.2.4 环境保护:包括但不限于场馆的环境质量监测评估系统、绿色材料使用、减污措施及环保标识。
7.3 运行保障
7.3.1 基本项
7.3.1.1 应有完整的场馆运行系统保障规划。
7.3.1.2 制定适宜的场馆运行保障方案或管理办法。
7.3.1.3 对于涉及高危运动项目、培训、餐饮等需要具有相关资质,并对相应资质按时年检。
7.3.2 评分项
7.3.2.1 运营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场馆运营高效有序、战略管理科学有效、机构设置清晰合理、市场营销
方案完善。
7.3.2.2 人员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场馆人事制度完善、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合格、绩效考评制度完善。
7.3.2.3 运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场馆绿色低碳运营、设施设备检修制度、运维体系完善、强化资源集约
利用。
7.3.2.4 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场馆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保障措施高效。
7.4 效益优化
7.4.1 基本项
7.4.1.1 应构建场馆运营效益评价机制,科学客观地实施效益评价工作。
7.4.1.2 应注重场馆运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7.4.2 评分项
7.4.2.1 社会效益:包括但不限于场馆设施及服务的人性化设计、开放机制、文化理念、支持全民健身
事业。
7.4.2.2 经济效益:包括但不限于场馆的资金状况良好、财务制度健全、商业信誉良好。
7.5 智慧创新
7.5.1 基本项
7.5.1.1 建有无线网络覆盖体育场馆运营区域。
7.5.1.2 构建创新管理机制,开展场馆智慧创新活动。
7.5.2 评分项
7.5.2.1 科技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场馆的智慧信息服务系统、身体监测评价系统、能源监控分析系统等。
7.5.2.2 创新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场馆的绿色低碳技术开发、绿色低碳评估系统、绿色场馆改造措施等。
8 评价分值的确定
8.1 运营评价分值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的分值设定应符合表1的规定。
3
TY/T2103—2024
表1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项目分值及权重
评价指标
评分项
低碳运营运行保障效益优化智慧创新
Q Q1 Q2 Q3 Q4
评价分值100 100 100 100
权重占比30% 20% 25% 25%
8.2 运营评价指标赋分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指标赋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指标赋分表
序号一级指标赋分二级指标赋分
1 低碳运营100
低碳节能25
资源循环25
能源管理25
环境保护25
2 运行保障100
运营管理25
人员管理25
运行维护25
安全管理25
3 效益优化100
社会效益50
经济效益50
4 智慧创新100
科技应用50
创新管理50
8.3 运营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总得分Q 应按公式1进行计算。
Q =(Q1 ×30%)+ (Q2 ×20%)+ (Q3 ×25%)+ (Q4 ×25%) ……………(1)
式中:
Q1———低碳运营评分,此项评分办法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Q2———运行保障评分,此项评分办法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Q3———效益优化评分,此项评分办法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Q4———智慧创新评分,此项评分办法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
9 评定管理
9.1 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材料应真实、完整、准确。评定机构应开展形式审查,对本文件标准的申报条件符合性和申报
4
TY/T2103—2024
材料完整性进行审查。
9.2 星级管理
星级标志应统一制作,统一管理,评定的结果应向社会公开。
9.3 使用管理
绿色体育场馆标志使用期间,一经发现与本文件不符时,提出书面警告,降级直至取消星级及标志。
5
TY/T2103—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分表
表A.1规定了低碳运营评分内容与分值。
表A.1 低碳运营评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内容分值
低碳运营
低碳节能
具有完善的节能方案及实施细则0~5
设备和节能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0~5
节能控制措施有效0~5
符合国家及地方能源消耗定额标准或能源考核合格,如年碳排放量
不高于生态环境局碳排放配额等0~10
资源循环
具有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功能设置或体系,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
准,对废弃物进行消纳处理,做好可回收物的回收0~5
具有雨水回收等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日常用水进行节能改造0~5
具有自然通风系统0~5
具有符合举办赛事活动要求的自然采光设置0~5
具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供应系统0~5
能源管理
具有能源管控方案及能源管控系统,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0~5
具有能耗及质量监测系统0~10
具有用能控制机制,包括节能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设备运维机制、
节能目标管理、节能考核评价制度等0~10
环境保护
具有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0~5
在场馆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及后期保养过程中,使用绿色材料代替
高污染性材料,推进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0~5
场馆内具备新风系统,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现行室内空气质量相关
标准0~5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场馆各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0~5
场馆内外的安全、环保、指引标识登记,并定期检查更换0~5
6
TY/T2103—2024
表A.2规定了运行保障评分内容与分值。
表A.2 运行保障评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内容分值
运行保障
运营管理
具备高效运营所需的场地使用、运行维护和无形资产开发等相关
制度0~5
具有有效实施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定位、决策机制、实施方案、机构
设置等0~10
开展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或充分提高场馆使用率0~10
人员管理
岗位分配恰当,人员数量合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健全0~5
岗位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持相关岗位证书上岗,具有适配有效的
系统培训0~10
具备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各项服务的顾客满意度在80%以上0~10
运行维护
日常运行遵循节约能源、减污降碳、资源循环、运行保障等原则0~5
设施设备运转正常,定期巡检维护并升级改造0~10
运维管理体系完善,包括管理制度、组织设计、评价机制、监督机制、
标准管理等0~5
提高场馆附属功能用房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强化资源集约利用0~5
安全管理
具备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包括水电安全、燃气安全、供热安
全、公共卫生安全、场馆运营安全,设备设施运营操作安全等领域0~5
安全管理制度及方案完善有效,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0~10
安全管理保障措施有效,包括基础安全设施建设、安全培训、安全演
练、安全检查、紧急疏散系统、消防管理系统、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等0~10
表A.3规定了效益优化评分内容与分值。
表A.3 效益优化评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内容分值
效益优化
社会效益
场馆设施及服务人性化,安装无障碍设施、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等,进行多元化服务项目开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组织各类体
育公益活动
0~15
依据当地实际情况优化场馆开放利用机制,依据国家及地方政策要
求,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针对特殊人群提供相应的优惠服务0~15
场馆应树立绿色品牌形象,挖掘体育文化资源,传播健康理念0~10
场馆运营的实际效果应广泛服务全民健身事业,体育赛事活动和体
育文化活动不少于20次/年0~10
经济效益
具有依法缴纳税金记录,且资金情况良好0~10
场馆运营经济盈利能力较好,包括不限于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
等指标0~20
财务制度健全,具有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0~20
7
TY/T2103—2024
表A.4规定了智慧创新评分内容与分值。
表A.4 智慧创新评分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内容分值
智慧创新
科技应用
具备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或智能化服务系统0~10
具备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或场馆客流监测系统0~10
具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场馆能源的监控和分析0~10
具有智慧化个性服务系统,如通过参与运动者行为习惯和偏好定制
运动计划和科学健身指导0~10
具备其他方面智慧管理系统,如智慧寻座系统等0~10
创新管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系统0~10
具有智慧化硬件设施,可实现运动数据的采集、统计等功能0~10
具有线上全民健身消费/惠民项目0~10
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场馆绿色化改造,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
等能力0~10
具有智慧化应急预警系统0~10
8
TY/T2103—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50640—2023 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2] JGJ/T179 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3] JGJ/T449 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
[4] JGJ/T391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