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JSDIA 0005-2024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3阅读模式

T/ZJSDIA 0005-2024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 65.020

CCS B 21 T/ZJSIA

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团体标准

T /ZJSIA 0005—2024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 procedures for vegetable soybean variety trials

2024 - 12- 11 发布2024 - 12 - 30 实施

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发布

T/ZJSIA 0005—2024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燕、韩展誉、吴凤颖、许林英、傅旭军、张伟梅、陈小央、吴早贵、马志

进、周道俊、蒋凯、何勇刚、张仙平、张琪晓。

T/ZJSIA 0005—2024

1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鲜食)品种试验的试验设计要求、田间管理、项目记载及标准、品质评价、

抗性鉴定、试验总结报告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鲜食大豆品种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GB 5009.8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GB 5009.9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009.124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 19557.4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Y/T3428 大豆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 2595 大豆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 分子标记法

DB35/T 1574 大豆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鲜食大豆vegetable soybean

以收获采食鲜荚为主的大豆。

4 田间试验

4.1 试验设置

4.1.1 试验组别

T/ZJSIA 0005—2024

2

根据试验品种的播种季节,分鲜食春大豆组、鲜食夏大豆组、鲜食秋大豆组;根据品种熟期,分

早熟组、中迟熟组。

4.1.2 试验点设置

试验点须设5 个或5 个以上,应分设在浙江省内具有生态代表性的不同设区市,试验点应具备相

应的技术力量和试验条件。

4.1.3 试验周期

一般进行2 个正季生产周期的区域试验和1 个正季生产周期的生产试验,生产试验也可以与第二

个生产周期的区域试验同步进行。

4.1.4 对照品种

每个组别设1-2 个对照品种,对照品种选择同类型主栽品种,鲜食春大豆中晚熟类型以‘浙农6

号’为对照,早熟类型以‘沪宁95-1’为对照,鲜食秋大豆以‘衢鲜5 号’为对照。

4.1.5 品种数量

区域试验每组一般为7-12 个品种(包括对照品种)。

4.1.6 种子质量

试验品种、对照品种的种子应符合GB 4404.2 豆类大田用种标准。

4.2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安排在地势平整、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且均匀、不受荫蔽、前茬一致、无除草剂残

留的地块且两年以上没有种过大豆。

4.3 田间试验设计

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面积13-14m2,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2-3:1 为宜。

2-3 行/畦,采用穴播、人工定苗,中迟熟组每穴2 株,早熟组每穴3 株。春大豆行距0.4 米,株距0.25

米;夏秋大豆行距0.45 米,株距0.3 米。生产试验采用大区对比,大区面积不小于0.5 亩,不设重复,

设置在不同田块的应同时增设对照品种。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4.4 田间管理及要求

4.4.1 季节安排

鲜食春大豆一般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播种,早熟品种采用地膜覆盖可适当提前播种;鲜食夏大豆

一般5 月中下旬至6 月上旬播种;鲜食秋大豆一般在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播种。同组试验须同期播种。

4.4.2 田间管理及要求

播种、施肥等田间管理按当地习惯进行,每个试验点的田间管理要求一致,单项农事操作在同一

T/ZJSIA 0005—2024

3

天内完成。应及时施肥、排灌、治虫、中耕除草,但不应对病害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过程中应及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鼠、鸟、畜、禽等对试验的危害。

4.5 观测记载及试验报告

记载项目包括试验概况、试验结果、品种评价等,内容及要求见附录A。试验报告格式,见附录

B。

4.6 结果汇总

4.6.1

原则上剔除缺失3 个以上(含3 个)小区数据或同一个品种缺失2 个小区产量数据的试验点。

4.6.2

对缺失1 个~2 个小区产量数据的试验点进行缺区估算。

4.6.3

计算试验点各品种区组间变异系数,剔除平均变异系数显著偏大(>12%)的试验点。

4.6.4

计算试验点品种平均产量水平,剔除产量水平显著偏低或偏高的试验点。

4.6.5

计算试验点对照品种产量水平并与品种平均产量水平比较,剔除对照品种产量水平显著偏低或偏

高的试验点。

4.6.6

应剔除试验期间发生气象灾害、病虫灾害、动物为害、人为事故并对试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的试

验点。

5 抗性鉴定

5.1 鉴定机构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承担。

5.2 鉴定项目

以大豆花叶病毒病和炭疽病为主。

5.3 种子提供

从申请者提供的试验种子中提取并统一提供。

5.4 鉴定时间

T/ZJSIA 0005—2024

4

与区域试验同步进行2 个正季生产周期鉴定。

5.5 鉴定方法与标准

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按照NY/T3428 执行,炭疽病鉴定参照DB35/T 1574 执行。

5.6 抗性评价

根据两年鉴定的结果,取两年中抗性较差的一年作为参试品种的最终抗性评价。

6 品质鉴定

6.1 理化指标检测

6.1.1 检测机构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承担。

6.1.2 检测项目

主要有可溶性总糖(g/100g)、淀粉(g/100g)、水分(g/100g)、蛋白质(g/100g)、脂肪(g/100g)、

氨基酸(g/100g)等。

6.1.3 样品提供

由指定的区试点统一提供。

6.1.4 检测时间

与区域试验同步进行2个正季生产周期检测。

6.1.5 检测方法与标准

可溶性糖按照GB 5009.8 执行,淀粉按照GB 5009.9 执行,水分按照GB 5009.3 第一法执行、蛋

白质按照GB 5009.5 第一法执行、脂肪按照GB 5009.6 执行、氨基酸按照GB 5009.124 执行。

6.2 品质品尝评价

品质品尝评价按照附录C 的方法进行。

7 特异性和纯度鉴定

7.1 DNA 指纹检测

7.1.1 检测机构

由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或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7.1.2 样品提供

从申请者提供的试验种子中提取并统一提供。

T/ZJSIA 0005—2024

5

7.1.3 检测时间

与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同步进行检测。

7.1.4 检测方法与标准

按照NY/T 2595-2014执行。

7.1.5 结果评价

参试品种纯度应≥90%,两个参试品种间的相似性应<90%。

7.2 DUS测试

7.2.1 测试机构

由申请者自主或委托农业农村部授权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7.2.2 测试要求

按照GB/T 19557.4-2018 执行。

8 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应对整个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概括,其主要包括:试验设计、田间管理、性状记载、

试验结果等情况;当地气候特点以及对大豆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通过试验,分析各品种物候

期、植株性状、产量、抗病性、抗逆性、品质等情况。评价各参试品种的适应性、利用价值及种植风

险提示。

T/ZJSIA 0005—2024

6

附录A

(资料性)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报告

A.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

A.1.1 播种期

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A.1.2 出苗期

全试验小区大豆子叶出土达到50%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A.1.3 开花期

全试验小区大豆开花的株数达到50%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A.1.4 采收期

全试验小区大豆植株绿色饱满豆荚鼓粒达80%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A.1.5 生育期

从出苗的当日起至采收鲜荚当日的天数。

A.1.6 叶形

采用目测方法,开花盛期调查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的三出复叶顶小叶的形状,分披针形、椭圆形、

卵圆形和圆形4 类。

A.1.7 花色

盛花期采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植株新开花的颜色,分白色和紫色。

A.1.8 茸毛色

在大豆荚果采收期,以试验小区全部植株为观察对象,采用目测的方法,调查植株茎杆中上部或

荚皮上茸毛的颜色,分灰色和棕色。

A.1.9 青荚色

在大豆荚果采收期,采用目测的方法调查采摘时荚的颜色,分淡绿、绿和深绿三种。

A.1.10 荚型

在大豆荚果采收期,采用目测的方法调查荚的形状,分直葫芦型、弯镰型和弓型三种。

T/ZJSIA 0005—2024

7

A.1.11 株型

指植株生长的形态,在大豆荚果采收期调查下部分枝的着生方向,测量与主茎的自然夹角。分收

敛、开张、半开张三种。

收敛:植株整体较紧凑,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于15o;

开张:植株上下均松散,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大于45o;

半开张:介于上述两型之间,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在15o-45o 之间。

A.1.12 结荚习性

在大豆开花及成熟时,以试验小区全部植株为观察对象,采用目测的方法调查植株结荚的状况,

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

有限:主茎在开花时即不再出现新的叶片,开花结荚顺序由中上部而下,多长花序,结荚密集,

主茎顶端结荚成簇。

亚有限:主茎顶端生长特性和结荚状况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花序中等,结荚状况介于无限与有

限之间,主茎顶端荚簇较小(一般3~4 个荚)。

无限:主茎开花时顶部仍可产生新的叶片,顶端叶片小,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花序短,结荚

分散,主茎顶端荚不成簇(一般1~2 个荚)。

A.1.13 倒伏性

除记载倒伏时期和原因外,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以试验小区全部植株为观察对象,计算倒伏

(主茎与地面倾角度小于30)植株占全小区植株的比率,根据植株倒伏比率及下列标准,确定品种的

倒伏性。

不倒:全部植株直立不倒;

轻倒:0<倒伏植株率≤25%;

中倒:25%<倒伏植株率≤50%;

重倒:50%<倒伏植株率≤75%;

严重倒:倒伏植株率>75%。

A.1.14 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

在盛花期和结荚期分别调查三个重复试验小区的所有植株,根据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感病程

度以发病率最高的病级确定。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0 级:叶片无症状或其他感病标志。

1 级:叶片有轻微明显斑驳,植株生长正常。

2 级:叶片斑驳明显,轻微皱缩,叶片有褐脉或波状隆起,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

3 级:叶片有泡状隆起,叶缘卷缩,植株稍矮化。

4 级:叶片皱缩畸形呈鸡爪状,全株僵缩矮化,叶片上出现系统性脉枯或顶芽枯死,结少量无毛

T/ZJSIA 0005—2024

8

畸形荚。

A.1.15 其他病虫害

记载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名称及发生程度,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细菌性斑点病等。

A.2 室内主要性状调查考种

取试验小区内中间两行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10 株为考种样本,三个小区各取一次(注:计算小

区产量时注意在哪个小区收取的样本,产量应计入该取样小区内)。将以上三个样本各算其平均值,

取均值较近的两个算均值。以下项目除百粒鲜重等数据外,凡有数据者每重复均用10 株样本结果取平

均值。小区产量称取应使用感量为5g 以下的电子天平,样本产量及称重性状(如单株荚重、百粒鲜重、

各种荚率等)均应使用感量为0.1g 的电子天平。

A.2.1 株高

子叶节到主茎生长点的长度(不包括顶花序),以cm 表示,精确到0.1cm。

A.2.2 底荚高度

子叶节到主茎最低豆荚着生处的高度,以cm 表示,精确到0.1cm。

A.2.3 主茎节数

指从子叶节到主茎顶端的节数,不包括子叶节及顶端花序。

A.2.4 有效分枝数

具有二个以上茎节且有一个以上成荚的主茎上的第一级分枝数。

A.2.5 单株总荚数

单株实有的荚数包括秕荚、一粒荚和多粒荚(二粒及以上)。

秕荚:荚中无籽粒。

一粒荚:荚中仅一个籽粒。

多粒荚:荚中有两个以上籽粒。

A.2.6 单株有效荚数

指单株实有的结粒荚数。

A.2.7 标准荚率

随机取100 个豆荚,统计标准荚数,根据标准荚数/总荚数计算标准荚所占的比例,单位以%表

示,重复两次。

标准荚:指荚中含有2 实粒以上的饱满豆荚。

T/ZJSIA 0005—2024

9

A.2.8 每荚粒数

调查每个单株实有荚数和粒数,粒数/荚数为每单株的每荚粒数,取十株样本平均值,单位为粒。

A.2.9 二粒标准荚长、宽

从荚最长、最宽处测量,单位以cm 表示。随机选取10 个标准荚,首尾相接连成直线后测总长,

然后将同一组荚相邻并排后测总宽,最后取平均值,重复2 次。测荚长时应注意排除荚柄的长度。

A.2.10 百粒鲜重

随机选取完整饱满豆粒两份各100 粒,分别称重(若两次称重相差超过0.5g,则重新取样称重),

计算两次称重平均值,单位以g 表示。

A.2.11 百荚鲜重

随机选取两份各100 个标准荚,分别称重,计算两次称重平均值,单位以g 表示。

A.2.12 产量

小区鲜荚产量:指收获小区鲜豆荚总重量,单位用g 表示,各重复小区产量分别为各重复取样样

本和小区收获产量的总和,保留1 位小数。

每亩鲜荚产量:以小区产量折算成亩产量,单位用kg 表示。保留1 位小数。

产量分析:计算各试验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百分率,并做方差分析,采用新复极差法(SSR)或

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比较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

A.3 品种综合评价

根据品种在本试点产量、抗性、熟期、品质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对品种作综合评定,并

简要说明其主要优、缺点和是否适应在本地推广及理由等。

T/ZJSIA 0005—2024

10

附录B

(资料性)

鲜食大豆品质品尝鉴定规程

试验报告格式和记载内容见表B.1~B.5。

表B.1 试验报告封面

试验年份

试验组别

承试单位(盖章)

试验地点

试验负责人联系电话

试验执行人联系电话

承试单位地址

填报日期年月日

表B.2 试验概况、设计及田间管理

一、试验概况

1、前茬:___________ 土质:________土壤肥力水(旱)地___________

2、基肥(种类、数量、质量、施用时间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地(时间、机具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试验设计

1.参试品种_______个2. 对照品种名称___________

3.重复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区面积_______________

5.小区长_______米、宽_______米6. 密度_______________

7.田间小区排列图示

三、田间管理

1、种肥(名称、数量、施用时间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播种期:______月_____日播种量:___________ 种植方式________________

3、追肥(名称、数量、质量、施用时间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耕除草(时间、次数、方法及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灌溉(时间、次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防治虫害(方法、对象、时间、药剂名称、浓度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ZJSIA 0005—2024

11

表B.2 (续)

四、试验期间的气候概况及异常气候情况(可另附页)

1、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特殊气象对试验的影响:

2、特殊情况说明(指试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或异常试验数据产生的原因等)

表B.3 浙江省鲜食大豆品种试验生育期记载表(区域试验)

序号品种名称播种期

(月/日)

出苗期

(月/日)

开花期

(月/日)

采收期

(月/日)

生育期

(天)

T/ZJSIA 0005—2024

12

表B.4 浙江省鲜食大豆品种试验经济性状调查记载表(区域试验)

株高

(cm)

底荚

高度

(cm)

主茎

节数

(个)

有效

分枝

(个)

单株

总荚

(个)

秕荚

(个)

单株

有效

荚数

(个)

标准

荚率

(%)

(个)

百荚

鲜重

(克)

百粒

鲜重

(克)

二粒

标准

荚长

(cm)

二粒标

准荚宽

(cm)

实收株

数(株)

(%)

T/ZJSIA 0005—2024

13

表B.5 浙江省鲜食大豆品种试验产量记载表(区域试验)

序号品种名称

小区产量(kg) 折亩产

(kg)

比CK(±%)

位次及综合

Ⅰ Ⅱ Ⅲ 平均评价

表B.6 浙江省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抗逆性调查记载表(区域试验)

序号品种名称

花叶病毒病白粉病

霜霉病

细菌斑

点病

炭疽病倒伏性

时期程度时期程度

T/ZJSIA 0005—2024

14

表B.7 浙江省鲜食大豆品种田间观测记载表(生产试验)

序号

品种

名称

播种期

(月/日)

出苗期

(月/日)

采收期

(月/日)

生育期

(天)

叶形花色茸毛色

结荚

习性

倒伏

程度

表B.8 浙江省鲜食大豆品种试验产量记载表(生产试验)

序号

品种

名称

种植面积

(m2 )

大区产量(kg) 折亩产(kg) 比CK(±%) 综合评价

注:所有记载表请按试验方案顺序填写品种名称。

T/ZJSIA 0005—2024

15

附录C

(资料性)

鲜食大豆品质品尝鉴定规程

C.1 田间种植方法

待测品种分期播种种植,每期种植株数30-40 株,每期间隔5-7 天,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大田生产

方式进行。

C.2 取样

当植株80%以上的豆荚鼓粒饱满,豆荚内的鲜豆粒发育到荚宽度的80%时,豆粒的包衣仍然相连时

进行采样。同一组试验同一时间取样,取样当天进行品质鉴定。

C.3 品质品尝鉴定

C.3.1 样品制备

取新鲜豆荚250g,按照水和鲜荚比例为5:1 加水。待水烧沸后将豆荚倒入沸水并淹没其中,待再

次煮沸后再煮3-4 分钟,捞取后立即放入凉水中冲凉,准备进行口感品尝。

C.3.2 样品编号

参试品种样品按照1、2、3、4 的顺序编号,对照样品编1 号,一组不超过12 个品种。

C.3.3 品评环境

品尝地点要求洁净卫生,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无异味,与样品制备室隔离。

C.3.4 品评人员

品评人员要求身体健康,味觉嗅觉正常,且有年龄和性别差异。

C.3.5 品评要求

品评人员每次品评前用温开水漱口,评完一个品种后漱口,在鉴定完成后公布对应的品种名称,

品评过程中不讨论、不推荐,以保证鉴定过程的客观、公平、公正。

C.3.6 食味品质鉴定

食味品质鉴定以对照品种口感情况为参照,鉴定前先熟悉评分规则,然后以对照品种食味情况统

一打分,之后参照对照品种及评分规则对参试品种口感进行打分。品尝过程中,入口后先体会硬度,

咀嚼后仔细辨别品种的糯性、甜度、鲜度及风味等。

C.3.7 外观品质鉴定

T/ZJSIA 0005—2024

16

观察豆荚外观的各项性状,并根据表1 进行记载和打分。

C.3.7.1 鲜荚色和茸毛色

水煮后观察鲜荚颜色及茸毛色(此步骤可在品尝前进行),并记录。鲜荚色分翠绿或深绿、绿色、

黄色或淡绿色三种,茸毛色分灰色和棕色两种。

C.3.7.2 茸毛长度及密度

观察鲜荚茸毛的长度及密度,长度分为长、中、短三种,密度分密、中、稀三种。

茸毛长度:

茸毛密度:

C.3.7.3 荚形

取样后观察典型荚的荚形,分为直葫芦形、弯镰形和弓形三种。

C.3.7.4 饱满度

观察豆荚的鼓粒饱满程度,分为好、较好、一般三种。

好较好一般

淡绿绿深绿

浅绿/黄色绿色深绿/翠绿

T/ZJSIA 0005—2024

17

C.3.7.5 包衣性状

剥开豆荚,观察豆粒包衣性状,分为多且相连、多不相连、包衣少三种。

多且相连多不相连包衣少

C.3.7.6 标准二粒荚长、宽

参照附附录A。

C.3.7.7 百荚鲜重

参照附附录A。

C.3.7.8 百粒荚重、百粒鲜重及出仁率

选取含100 粒种子的饱满标准荚(如两粒荚、三粒荚各20 个),称重得百粒荚重,剥粒后称100

粒鲜重,得百粒鲜重,出仁率为百粒鲜重占百粒荚重的比例。

C.3.7.9 标准荚率

参照附录A。

C.4 评分

C.4.1 食味品质评分

品评人员分别将鲜食大豆的甜度、糯性与硬度、香味、鲜度及风味与对照品种逐一比较评定打分,

评分中应参照表C.1 的内容和描述,并将分值记录在表C.1 中。

C.4.2 外观品质评分

品评人员根据标准观察测定鲜食大豆的荚大小、百荚鲜重、百粒鲜重、包衣性状、标准荚率、综

合外观等指标,根据表C.2 中的内容描述,并将分值记录在表C.2 中。

C.4.3 统计综合评分

根据每个品评人的综合评分结果计算平均值,记录在表C.3 中,作为该品种最终的品质评价结果。

C.4.4 品质定级

根据综合统计得分对每个品种的品质进行定级,具体为:

A 级:口感品质好(香甜柔软、糯型),荚色翠绿或深绿,茸毛稀少、灰白色,鼓粒饱满,二三粒

荚比例高,品质综合得分在90 分以上,其中达到95 分以上为A+。

B 级:口感品质较好(微甜或软而不甜或微硬但有甜香味),荚色绿或淡绿,茸毛稀少,灰白或棕

T/ZJSIA 0005—2024

18

色,鼓粒较饱满,二三粒荚比例较高,品质综合得分在80-90 分之间,其中85 分以上为B+。

C 级:口感品质差(不甜不软,脆或发硬,味苦涩),荚色淡绿或偏黄,茸毛长、密,灰或棕色,

鼓粒不饱满,二三粒荚比例低,品质综合得分在80 分以下。

C.5 注意事项

C.5.1

鉴定所用豆荚应为标准荚(含两粒及两粒以上饱满豆粒的豆荚),在鉴定前需进行手工精细挑选,

选出鼓粒饱满一致的豆荚用于品尝鉴定。

C.5.2

蒸煮工具应采用具有恒定功率的仪器如电磁炉等,水沸腾后以固定低档位对品种进行蒸煮。一个

品种煮完后最好换水再煮下一个品种。

C.5.3

品尝鉴定时先品尝对照品种,并根据对照品种口感情况打分,其余品种参照对照口感进行打分。

必要时可用籽粒型普通品种口感作为负向对照。

C.5.4

若有品种三期播种材料均鼓荚不饱满,可确定为品种鼓粒异常,应在鉴定中予以记录说明。确定

适宜采收期时,若有品种鼓粒未达或已过最佳采收时期的,亦需在鉴定中予以说明并酌情鉴定结论。

C.5.5

标准两粒荚长宽考种时应注意应扣除荚柄的长度并注意避免使用跳荚。

C.5.6

鉴定时应选在晴天的上午进行,避免淋雨或阳光暴晒,避免豆荚湿水或粘有泥巴,保证所有品种

鉴定条件一致。

T/ZJSIA 0005—2024

19

表C.1 浙江省鲜食大豆品种食味品质鉴定表

签名: 时间:

品种

编号

甜度(满分15 分) 糯性与硬度(满分25 分) 香味、鲜度及风味(满分20 分) 口感评价(60 分)

甜:13.5-15 分

微甜:12-13.5 分

不甜:12 分以下

糯性好:22.5-25 分

糯性一般:20-22.5 分

硬:20 分以下

鲜度好,有特殊香味或风味:18-20 分

鲜度较好,适口性好,风味佳:16-18 分

鲜度差,涩口或腥味重:16 分以下

打总分,并对口感优缺点进行描述

评价。

T/ZJSIA 0005—2024

20

表C.2 浙江省鲜食大豆品种外观品质鉴定表

签名: 时间:

品种

编号

综合外观(10 分) 荚大小(10 分)

百荚鲜重(5

分)

百粒鲜重(5

分)

包衣性状(5

分)

标准荚率(5 分) 总分(40 分)

综合外观好,荚翠

绿或深绿色,饱满

度好,荚型好无跳

荚:9-10 分

综合外观较好,荚

绿色,饱满度及荚

型较好:8-9 分

综合外观一般,荚

黄色或淡绿色,饱

满度及荚型一般:8

分以下

长≥6.0cm 宽

≥1.4cm:9-10

长5.0-5.9cm

宽1.3-1.4cm:

8-9 分

长<5.0cm 宽

≤1.3cm:8 分

以下

300 克以上:

4.5-5 分

275 克以上:

4-4.5 分

250 克以上:4

分以下

90 克以上:

4.5-5 分

75 克以上:

4-4.5 分

60 克以上:4

分以下

包衣多且相

连:4.5-5 分

包衣多不相

连:4-4.5 分

包衣少:4 分以

三粒荚在80%以上:

4.5-5 分

三粒荚在70%以上:

4-4.5 分

二、三粒荚在70%以下:

4 分以下

打总分,并对品种外观情况

进行描述和评价。

T/ZJSIA 0005—2024

21

表C.3 浙江省鲜食大豆品种品质鉴定综合汇总表

汇总人: 时间:

品种

编号

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品质总分综合评级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8月21日 15:51: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1476.html
图书

DBJ33/T 1342-2025 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

DBJ33/T 1342-2025 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