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P 740-2025 建设工程 智能化运维管理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7阅读模式

T/UNP 740-2025 建设工程 智能化运维管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建设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规范

Construction project—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2025 - 06 - 18 发布2025 - 06 - 18 实施

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 发布

团体标准

T/UNP 740—2025

I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1

5 运维平台............................................................................ 1

基本要求........................................................................ 1

平台架构........................................................................ 2

硬件设备........................................................................ 2

传输通信........................................................................ 2

功能要求........................................................................ 2

6 工程管理............................................................................ 2

质量控制........................................................................ 2

进度控制........................................................................ 2

投资控制........................................................................ 3

合同管理........................................................................ 3

安全管理........................................................................ 3

劳务管理........................................................................ 3

环境协调管理.................................................................... 3

7 监测运行............................................................................ 3

基本要求........................................................................ 4

运行记录........................................................................ 4

功能服务........................................................................ 4

运行管理........................................................................ 4

8 数据管理............................................................................ 4

基本要求........................................................................ 4

数据采集........................................................................ 5

数据清洗........................................................................ 5

数据存储........................................................................ 5

数据安全........................................................................ 5

9 安全诊断............................................................................ 5

基本要求........................................................................ 5

数据诊断........................................................................ 5

优化策略........................................................................ 5

10 质量管理........................................................................... 6

T/UNP 740—2025

II

设计管理....................................................................... 6

技术交底管理................................................................... 6

过程管理....................................................................... 6

验收管理....................................................................... 6

T/UNP 740—2025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德邻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德邻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杭州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富力诚欣工程顾问有

限公司、浙江金龙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新世纪人才开发有限公司、金华新恒建设有限公司、绿城房地产

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金华市泰润建设有限公司、东阳市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台州市椒江城

建置业有限公司、五洲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萧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斌、刘永锋、刘连兵、钟野、吕铁栓、金炜敏、刘玉龙、马峰、李江华、梁

泮剑、李楠基、蒋彬、王洁、申屠雯莉、李峰、吴戈铿、张卡、王成、潘晨铖、徐泽斌、陈军波、宋越

卿、黄灵豪。

T/UNP 740—2025

IV

引言

为助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依托联合国采购体系,

制定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促进贸易效

率提升,减少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United Nations Standard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de,UNSPSC)

是联合国制定的标准,用于高效、准确地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类。在全球国际化采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它为采购商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平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高效、有序发展。

围绕UNSPSC进行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团体标准的制定,对助力企业融入国际采购,提升国际竞争

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件采用UNSPSC分类代码由6位组成,对应原分类中的大类、中类和小类并用小数点分割。

本文件UNSPSC代码为“81.10.15”,由3段组成。其中:第1段为大类,“81”表示“工程和研究以

及基于技术的服务”,第2段为中类,“10”表示“专业工程服务”,第3段为小类,“15”表示“土木

工程”。

T/UNP 740—2025

1

建设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工程智能化运维管理的总体要求、运维平台、工程管理、监测运行、数据管理、

安全诊断、质量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和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采用智能化运维平台实现建设工程数字化

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4363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

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T 51212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 51269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智能化运维平台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tform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运维的系统。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从系统或设备接收到请求开始,到对该请求做出响应所经历的时间。

4 总体要求

智能化运维应包括监测与运行、数据维护管理和数据诊断。

智能化运维应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建筑设备共同保障建筑的环境舒适健康和高效运行稳定。

建设工程应基于智能化运维平台实施运行维护。

智能化运维应建立智能化运维的技术体系并编制管理文件。

智能化运维平台宜与建筑各子系统对接。

智能化运维平台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应基于共同的信息模型在可协同的环境下开发,

并采用统一、通用的数据接口。

智能化运维平台的数据信息安全应符合GB/T 22239、GB/T 22240 和GB/T 25070 的规定。

智能化运维平台的分类编码应符合GB/T 51212、GB/T 51269 的规定。

5 运维平台

基本要求

5.1.1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满足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和智慧社区的智能化运维,也可用于绿色建筑和健

T/UNP 740—2025

2

康性能的评价。

5.1.2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采用通用的通信协议。

5.1.3 智能化运维平台的建立宜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地理

信息系统和物联网技术,整合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感知数据,对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预留数据

接口。

5.1.4 智能化运维平台的系统应轻量化,响应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客户端和互联网系统数据录入响应时间不大于2 s;

b) BIM 操作响应时间不大于5 s;

c) 统计查询响应时间不大于3 s;

d) 本地画面调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5 s。

平台架构

智能化运维平台总体架构应具有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安全保障体系与运维保障体系。

硬件设备

5.3.1 终端感知设备的配置应满足包括能耗、环境、设备、安防的建设工程评价要求。

5.3.2 智能化运维平台宜接入机电系统和环境监控。

5.3.3 建设工程应设置智能化运维管理中心,宜配备可视化大屏、智能驾驶舱及指挥系统,预留虚拟

现实设备及远程运维基础设备接入条件。

5.3.4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保证网络稳定,本地服务平台应设置安全保障措施。

传输通信

5.4.1 智能化运维平台的软硬件设备应建立完整、可靠的物理和数据链路。

5.4.2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具备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的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5.4.3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具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明

确其数据接入、输出格式、编程语义及通信协议。

5.4.4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具备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5.4.5 建设工程宜铺设5G 基站,且满足物联网功能及智能化运维平台的使用。

功能要求

5.5.1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支持绿色建筑评价,包括能耗管理、环境监测、设备管理、安防监控及资产

管理的功能。

5.5.2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具备数据诊断功能,对设备运行进行优化和联动控制,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

实现智能控制。

5.5.3 智能化运维平台宜向用户提供便民服务、社区医疗和商业服务的功能服务。

6 工程管理

质量控制

6.1.1 对试验检测、质量巡查、工序交验、质量评定和质量文件的编制进行智能化管理。

6.1.2 应实现工程质量自动评定,对评定结果自动预警。

6.1.3 应实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数据历史溯源。

进度控制

6.2.1 应对进度计划编审、进度数据采集、进度分析和进度控制进行智能化管理。

6.2.2 应利用BIM 和项目管理软件智能化工具创建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6.2.3 应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现场数据,并与计划进度对比,自动生成进度偏差报告。

6.2.4 宜实现总体计划、年、季、月、周计划在线编审。

6.2.5 应采集交付单元工序交验的数据。

6.2.6 进度分析应满足以下要求:

T/UNP 740—2025

3

a) 实现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动态对比、偏差分析以及分级预警;

b) 按标准模板生成各类进度报告。

6.2.7 进度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实现进度控制措施流程在线审批;

b) 支持与合同条款联动,对工程进度履约进行实时监管、纠偏与控制。

投资控制

6.3.1 应对计量支付、设计变更、材料价差调整、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进行智能化管理。

6.3.2 应对预算进行分解和细化,预算与实际支出应透明。

6.3.3 应通过智能化系统实时记录并汇总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支出情况。

6.3.4 计量支付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将计量支付与质量管理关联,将质量数据作为计量支付的前置条件;

b) 将计量支付与进度信息、合同单价关联,实现智能化交互计量。

6.3.5 设计变更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实现变更方案在线审批,应将变更分级审批,并与概、预算关联;

b) 实现变更管理与计量支付关联。

6.3.6 材料价差调整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结合基期指数、材料发布指数和调差材料权重进行调差计算;

b) 实现调差数据预测、汇总及调差报表生成。

6.3.7 概预算执行情况应能实现超概及时预警。

6.3.8 应能生成竣工决算报表。

合同管理

6.4.1 应根据工程投融资特点,建立不同的合同智能化管理模式。

6.4.2 应对合同起草、合同支付、合同条款调整、合同变更和合同约定进行智能化管理。

6.4.3 应将合同条款与计量、安全、质量和进度业务关联,支持业务执行情况与合同条款相互响应触

发有关条款履约。

6.4.4 应能对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安全管理

6.5.1 应对风险源辨识、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巡检、安全过程监控、风险源预警和风险源销号进行智

能化管理。

6.5.2 应基于施工深化模型依据法规数据标准库和项目数据库进行风险源辨识。

6.5.3 应建立风险源分级管控体系,实现风险源分级管控。

6.5.4 宜利用可视化模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5.5 应对重大风险源采用智能监控手段,实现重大风险因子参数化、参数指标监控自动化、异常数

据预警智能化。

劳务管理

6.6.1 应包括培训、考勤和工资信息管理内容。

6.6.2 应向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系统报送施工人员工资发放信息。

环境协调管理

6.7.1 应对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扬尘、噪声和排污进行自动化监测。

6.7.2 应以动态图表方式展示环境实时监测信息,当监测值接近阈值时,应能自动预警并推送至责任

人。

6.7.3 应能反映环境管理流程和现场环境巡查问题处理详细信息,并可进行责任追溯。

7 监测运行

T/UNP 740—2025

4

基本要求

7.1.1 运维人员应跟踪智能化运维平台运行日志,发现智能化运维平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并向智能化运维平台用户及平台运维服务团队反馈异常信息。

7.1.2 智能化运维平台年可用率应不低于97%。

7.1.3 智能化运维平台出现故障时应根据故障程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成。服务器端系统平均故障

间隔时间应不小于90 d。

7.1.4 数据采集传输装置应与传感器、监控中心平台的时间一致。

7.1.5 应利用智能化运维平台对建筑空间、设备设施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管理及信息记录反馈。数据包

括两类:

a) 数据类型:动态监测数据和静态定期检测数据;

b) 数据记录:维护记录、报警记录、调试记录、分析报表、统计台账。

运行记录

7.2.1 运行记录应清晰、完整、准确,现场记录应在现场及时填写,并宜采用智能化运维平台记录。

纸质记录文件应放置在现场并妥善保存。

7.2.2 对传感器的校准、参数修改应通过电子的方式记录并保存,同时在运行日志里做不可更改的记

录,操作记录应长期保存。

7.2.3 运维人员应做好智能化运维平台性能优化服务记录,编写系统调优报告。

7.2.4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设置,人员权限的变更应进行管理,并记录。

7.2.5 系统运行记录应每月备份一次。

功能服务

7.3.1 对传感器、智能化运维平台的操作、参数的设定修改,应设定相应操作权限。

7.3.2 运维人员应定期检查平台设定目标的实现情况,人工调整纠正偏差。

7.3.3 运维人员应根据季节、气候、临时安排及特殊要求调整系统设定工况,可根据系统运行状况调

整系统运行参数。

7.3.4 运维人员不应擅自将系统从自动运行状态切换至手动状态。

7.3.5 运维人员宜定期通过智能化运维平台运行数据分析设备能效并进行优化调整。

运行管理

7.4.1 试运行结束后,各系统设备设定的控制策略和运行参数设定后不应再做改动。

7.4.2 若系统需要升级、调试、检测,应在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执行,实施前应做好数据备份。

7.4.3 值机人员应定期检查系统的运行模式是否正常。

8 数据管理

基本要求

8.1.1 智能化运维平台产生的所有数据应妥善管理和维护。

8.1.2 应建立数据容灾备份机制,保证各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可靠运行。

8.1.3 设备维护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定期检查控制器工作状况,检查内置电池;

b) 应定期检查系统通信状态;

c) 应定期验证控制逻辑或算法;

d) 应定期测试系统联动;

e) 应定期测检校正传感器和执行器。

8.1.4 数据维护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按照GB/T 24363 的规定制定数据更新和备份管理制度,并更新和备份各类基础数据和业务

数据;

b) 应根据数据类型确定数据更新责任单位、更新周期和更新方式;

T/UNP 740—2025

5

c) 应通过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和维护更新。

8.1.5 应对硬件、软件和数据进行安全维护,以确保管理平台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数据采集

8.2.1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定期维护底层数据采集,核查上传数据和设备状态的可靠性,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

8.2.2 信息模型应满足智能化运维管理的要求,当信息模型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不完全一致时,应

优先采信属性信息。

数据清洗

8.3.1 智能化系统应设置数据异常的判定范围,所存储的数据应能区分正常数据与异常数据。

8.3.2 运维人员应检查造成异常数据的原因:

a) 对于数据传输或存储过程失败所导致的异常,检查智能化系统所采用的协议;

b) 对于传感器故障导致的异常数据,维护人员进行排查和处理;

c) 对于建筑设备故障或运行在非设计工况所导致的异常数据,检查整个建筑设备或建筑某一分

系统的所有运行数据,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诊断,及时通知专业

技术人员。

数据存储

8.4.1 智能化运维在信息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应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不应发生数据丢失或失真,与建

筑智能化运维无关的内容,宜进行轻量化处理。

8.4.2 智能化运维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运行模式和交付模式应便于应用和管理,方便信息的

传递和共享。

8.4.3 智能化运维各信息系统应具有扩展功能和兼容功能,便于数据的交互和共享应用。

数据安全

8.5.1 数据分类和管理策略应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级保护。

8.5.2 平台关键数据存储应采用高安全性的数据备份保护机制,支持多种容灾备份机制。

9 安全诊断

基本要求

9.1.1 智能化运维平台的数据诊断应以调适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和设计数据作为判断基准。

9.1.2 宜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建筑运行数据进行问题分析和数据挖掘。

9.1.3 应对设备故障进行诊断,条件允许时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故障判据库。

9.1.4 维修工单内容应记录故障原因,并对故障原因进行分类。

数据诊断

9.2.1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有预警机制,对运行数据异常或接近异常的建筑设备,应能辨别并通知运维

人员。

9.2.2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记录建筑设备系统调整前后的运行数据,宜自行计算调整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9.2.3 智能化运维平台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应请专业人员处理。

9.2.4 对系统或设备进行月或年平均负载率统计和分析,建筑数据流进行实时分析,发现数据异常时,

应及时报警。

9.2.5 能效应按建筑级、系统级和设备级实施诊断。

9.2.6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对监测水质情况,具有水质超标报警功能。

优化策略

9.3.1 智能化运维平台宜根据室外气候参数、建筑物人流量和能耗规律逐年累计的数据预测用电需求

和夏冬两季的空调负荷。

T/UNP 740—2025

6

9.3.2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根据空气环境品质监测数据,调整优化新风、排风运行控制策略。

9.3.3 智能化运维平台应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和室外环境参数,编制并不断优化运行策略。

10 质量管理

设计管理

10.1.1 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前,应通过智能化运维平台组织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总计划、主要分部工程施

工方案、工程重点部位施工方案;当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时,应编制关键工序专项施工方案。

10.1.2 应按照施工方案编制总计划,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后1 个月内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审批。

当工程规模较大、工艺复杂或分期出图时,可分阶段报批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在工程项目实施前15 d

内完成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审批。

10.1.3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修改或补充,宜重新组

织审批,并记录在智能化运维平台:

a) 建设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b) 规范标准修订或废止;

c) 主要施工方法或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d) 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10.1.4 危大工程应通过智能化运维平台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

10.1.5 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

查。

技术交底管理

10.2.1 技术交底记录应包括施工组织计划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新

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交底和设计变更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形成文字记录,交底双方应签字

确认。

10.2.2 重点和大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交底,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

实施。一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

10.2.3 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实施。

10.2.4 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应由工程技术人员对专业施工班组或专业承包单位实施。

10.2.5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有关专业人员实施。

10.2.6 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技术部门组织,根据变更结合施工步骤、措施及注意事项对施工

人员实施。

10.2.7 施工技术交底应按照分项工程或检验批分工种、按部位在施工前实施。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

以及容易发生常见质量问题的部位,应实施重点交底。当施工人员、环境、季节、工期变化或技术方案

改变时,应重新交底。

10.2.8 技术交底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施工准备、施工进度要求、施工工艺、细部节点做法、

成品保护、绿色施工措施、质量标准、质量保证措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注意事项。

10.2.9 技术交底应内容齐全,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交底内容宜采用图表形式。

10.2.10 交底应以书面形式或智能化运维平台进行组织,交底双方应履行签字手续,施工单位留存交

底资料。

过程管理

10.3.1 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后30 d 对项目的关键及特殊过程进行识别,建立关键及特殊过程管理清单,

施工过程中通过智能化运维平台进行重点管理。

10.3.2 应在施工前15 d 内编制关键及特殊过程控制、监测计划以及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组织交底。

10.3.3 应在关键及特殊过程实施前通过智能化运维平台进行相关工艺评定或工艺测验,并应做好记录。

10.3.4 关键及特殊过程质量管理应落实项目负责人带班制,填写项目负责人带班记录。

验收管理

T/UNP 740—2025

7

10.4.1 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GB 50300 的规定。

10.4.2 施工单位应建立管理制度,制定质量验收计划,明确各层级质量验收职责与流程。

10.4.3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样板验收;施工单体应设置样板间,群体工程应设置样板层,

样板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10.4.4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工程项目分步骤、分阶段自检、专检、交接检,并应向监理单位报

验;未经监理单位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应进入下一道工序。

10.4.5 应建立健全现场质量责任标识制度,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隐蔽前实施举牌验收,实现质量过

程和管理责任的可追溯。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8月20日 10:54: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1435.html
图书

T/SJZSJX 003-2023 优质工程质量评价标准

T/SJZSJX 003-2023 优质工程质量评价标准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图书

T/WHCIA 1009-2025 建筑弃料运输车辆技术要求

T/WHCIA 1009-2025 建筑弃料运输车辆技术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