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1
DB5206
铜仁市地方标准
DB5206/T 194-2025
八月瓜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holboellia latifolia wall cultivation
2025-06-26 发布2025-09-30 实施
铜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06/T 194-2025
I
目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条件.......................................................................1
5 品种选择...........................................................................1
6 棚架搭建...........................................................................2
7 定植...............................................................................2
8 田间管理...........................................................................2
9 病虫害防治.........................................................................3
10 采收..............................................................................4
11 档案管理..........................................................................5
附录A(资料性) 八月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6
DB5206/T 194-2025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阡县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阡县农业农村局、石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石阡县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农
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石阡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建军、王社英、杨茂云、邓万红、熊平波、颜家敏、付世明、罗宗斌、
黎祖新、涂艳霞、杨杰、胡贤芳、余丽、方黎、姚莉、周班玉、李林山、申太官、冉谷穗、李昌龙、
黄曼、郭远孝、唐芳。
DB5206/T 194-2025
1
八月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八月瓜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棚架搭建、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
治、采收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八月瓜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42478 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S52/ 05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八月瓜鲜果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条件
选择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 6.0~7.5 的平地或坡度15°以下缓坡地。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 的规定,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 的规定,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
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DB5206/T 194-2025
2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抗性强、丰产、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
6 棚架搭建
采用水平棚架,架面高200 cm,按照200 cm×300 cm 的行间距立柱。立柱选用规格为10 cm
×10 cm×250 cm 的水泥柱,顶部需穿孔,入土50 cm。用直径0.3 cm~0.4 cm 的镀锌钢丝或铁丝
拉好网线,交叉拉紧并固定,纵、横各50 cm~60 cm 形成棚架面。边柱呈60°用拉线固定。
7 定植
7.1 整地
定植前深翻土30 cm 以上,整平耙细。四周挖深40 cm、宽30 cm 的排水沟。
7.2 挖定植穴
按南北向或依地势、120 cm~150 cm×200 cm 的株行距、40 cm×40 cm×40 cm 的规格挖定植
穴,每667 m2 挖220 穴~280 穴。
7.3 施基肥
7.3.1 以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为主,辅以磷肥、钙肥。有机肥料应符合NY/T 525的规定,肥料使用
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7.3.2 每穴施入腐熟农家肥6 kg~10 kg或商品有机肥1.0 kg~1.5 kg和过磷酸钙0.2 kg或复合肥
(N-P2O5-K2O=15-15-15)0.3 kg~0.5 kg。
7.4 种苗选择
7.4.1 采用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从外地调运种苗应遵守GB 15569的规定。
7.4.2 选用根系发达、苗木粗壮、无病虫害的二年生健壮苗,且苗木地径0.45 cm以上,侧根数5
条以上,苗木主蔓1枝~2枝。
7.5 定植时间
3 月~4 月、10 月~11 月定植,避开极端天气。
7.6 定植方式
7.6.1 按照“深栽不埋根茎、浅栽不露根系”的要求,采用“一提、二踩、三浇灌”的方法。
7.6.2 根系剪留10 cm~15 cm,用草木灰或杀菌剂对种苗进行消毒处理,保留1/3 的叶片。每穴1
株,将种苗放入定植穴内,根须自然舒展,回填覆土压实,栽苗后树盘高出5 cm~10 cm,浇足定
根水。
7.7 补植
待种苗发新芽时进行查苗。发现种苗茎藤变色、未发新芽应及时补植。
8 田间管理
DB5206/T 194-2025
3
8.1 中耕培土
春夏秋季结合除草中耕培土各1次,中耕深度10 cm~15 cm。
8.2 水分管理
旱季及时浇水,雨季清沟排水。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 的规定。
8.3 施肥
8.3.1 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推荐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料应符合NY/T 525
的规定,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
8.3.2 种植后第2 年开始,在萌芽前10 d~15 d 每株施入复合肥0.2 kg~0.3 kg,适时补施含锌、
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8.3.3 在开花前每株施入复合肥0.2 kg~0.5 kg。
8.3.4 在幼果膨大期每株施入复合肥0.3 kg~0.5 kg。
8.3.5 采果后10 月底~11 月施越冬肥,每株施入腐熟农家肥5kg~8kg 或复合肥0.3 kg~0.5 kg。
8.4 引蔓上架
苗长30 cm 时应引蔓上竿,蔓藤长150 cm 时引蔓藤至镀锌钢丝或铁丝网上,达到网面10 cm
后打顶,在纵横四个方向各留1 条侧蔓并轻绑在镀锌钢丝或铁丝上固定,疏除其他侧蔓。
8.5 整形修剪
8.5.1 从植株落叶后2 周至春季萌芽前均可进行修剪,剪成45°斜口,剪口离芽眼2 cm~3 cm,棚
架下不留侧枝。
8.5.2 幼年园:种植当年,培养主干。种植第2 年,培养主蔓和结果母枝。
8.5.3 成年园:种植第3 年及以上,交替更新结果母株。萌芽前除去郁闭枝、病枝、弱枝、枯萎枝、
畸形枝等,每平方米保留结果母枝10 个~15 个。主干上萌发的枝条除留作更新枝外,其它枝条一
律从基部剪除,更新枝留5 个~8 个芽短截。视生长情况进行夏剪、疏芽、抹芽。
8.6 花果期管理
8.6.1 花期用0.3 %尿素、0.3 %磷酸二氢钾、0.3 %硼砂等配成营养液喷施2 次~3 次,提高坐果
率。
8.6.2 在果实快速膨大期每隔10d 叶面喷施0.3 %磷酸二氢钾,连喷2 次~3 次。
8.6.3 每平方米保留花穗10 串~12 串,每串保留果1 个~3 个,疏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过
密果。
8.7 间作
行间可间作浅根、矮杆的豆科植物或禾本科牧草,不宜间作藤蔓、高杆作物。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的防治技术。
DB5206/T 194-2025
4
9.2 主要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叶蝉、夜蛾等。
9.3 防治方法
9.3.1 农业防治
选用适合当地种植、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及时清除
病株、科学合理修剪等减少病虫害发生;保护果园及周边对害虫产卵和取食有引诱作用的植物。
9.3.2 物理防治
杀虫灯诱杀:在夜蛾等害虫成虫发生期,利用趋光性每2 hm2~3 hm2安装一盏杀虫灯诱杀。
诱虫板诱杀:在植株群体上方10 cm~15cm悬挂20 cm×25 cm的黄色诱虫板诱杀蚜虫,每667 m2
悬挂20张~30张诱虫板。
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悬挂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诱捕器进虫口高于植株生长点20 cm。
9.3.3 生物防治
保护和释放天敌:保护瓢虫、寄生蜂等天敌。初见害虫时人工释放天敌,利用食蚜蝇防治蚜虫、
巴氏新小绥螨防治红蜘蛛兼治蚜虫。
施用微生物菌剂:在蚜虫等害虫发生初期或低龄幼虫期,使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生
物农药防治。防治时间应选择在阴天,湿度不低于70%;晴天应选择下午施药。
9.3.4 化学防治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适时、对症、轮换用药防治,严格遵
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 的规定。八月瓜主要病虫害防治
方法见附录A。
9.4 施药防护
喷药作业时,应穿戴防护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逆风或高温时段不宜喷药作业。
10 采收
10.1 采收时间
9 月中旬至10 月中旬晴天采收。当果皮颜色为灰色或淡紫色或淡粉色或青色,且呈现白色腹线
为最佳采收时间。如远距离运输,果实八成熟即可采收。
10.2 采收方式
用修枝剪、刀具离果茎基部约20 cm 处剪断,轻采、轻放、轻运。避免雨天采收。盛装物品应
清洁卫生。
10.3 产品质量要求
鲜果质量应符合DBS52/ 052 的规定。
DB5206/T 194-2025
5
11 档案管理
应建立生产档案,专人管理,至少保存2 年。内容包括整地时间、种苗来源、定植时间和方法、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档案记载应符合GB/T 42478 的规定。
DB5206/T 194-2025
6
附录A
(资料性)
八月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八月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八月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防治
对象
推荐药剂名称
每667m2 施药
量或稀释倍数
防治时期及施用方法
安全
间隔期
(d)
每季最
多使用
次数
(次)
蚜虫
77.5%敌敌畏乳油1600 倍液~2000 倍液
在虫害发生初期或低龄幼虫盛发期,
每隔10d 施药1 次。
7 2
5%啶虫脒微乳剂4000 倍液~5000 倍液在虫害发生盛期施药。14 1
25%吡蚜酮悬浮剂1250 倍液~1667 倍液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14 1
夜蛾
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
浮-悬浮剂
3000 倍液~5000 倍液
在虫害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每隔
10d 施药1 次。
30 2
红蜘蛛
7.5%甲氰•噻螨酮乳油1000 倍液~1500 倍液
在虫害发生始盛期,每隔10d 施药1
次。
30 2
240 克/升螺螨酯悬浮剂4000 倍液~6000 倍液在虫害危害早期施药。30 1
43%联苯肼酯悬浮剂4000 倍液~5000 倍液在虫害少量发生期施药。20 1
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3000 倍液
在虫害卵孵化初期或盛发期,每隔10d
施药1 次。
21 2
叶蝉
15%茚虫威悬浮剂4000 倍液~5000 倍液在虫害若虫发生始盛期施药。21 1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 倍液~3000 倍液在虫害若虫发生初期施药。14 1
白粉病
430 克/升戊唑醇悬浮剂4000 倍液~5000 倍液在病害发病初期,每隔10d 施药1 次。14 3
50%硫磺悬浮剂200 倍液~400 倍液在病害发病初期施药。-- --
70%硫磺•锰锌可湿性粉
剂
500 倍液~600 倍液
在病害发病初期,每隔10d 施药1 次。
21 3
29%石硫合剂水剂55 倍液~70 倍液
在病害发病初期,每隔10d~14d 施药
1 次。
14 4
霜霉病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000 倍液~4000 倍液
在病害发病初期,每隔7d~10d 施药1
次。
20 3
25%氟吡菌胺•氰霜唑悬
浮剂
4000 倍液~5000 倍液
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d 施
药1 次。
10 3
250 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000 倍液~2000 倍液
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d 施
药1 次。
14 3
炭疽病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600 倍液
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d~
10d 施药1 次。
21 3
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600 倍液在病害发病初期,每隔7d 施药1 次。28 3
325 克/升苯甲•嘧菌酯
悬浮剂
1500 倍液~2000 倍液
在病害发病初期,每隔7d~10d 施药1
次。
20 3
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1000 倍液在病害发病初期,每隔7d 施药1 次。28 3
根腐病
250 克/升丙环唑乳油30ml~40ml
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灌根,每隔7d~
10d 施药1 次。
14 2
30%噁霉灵水剂1667ml~2333ml
在萌芽前、发病前灌根,每株灌水量
2kg~3kg。
7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