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6096-2025 水利工程实景三维测量技术规程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18阅读模式
DB13/T 6096-2025 水利工程实景三维测量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6096—2025

水利工程实景三维测量技术规程

2025 - 05 - 27发布

2025 - 06 - 03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 ....... 1

4 符号、代和缩略语 符号、代和缩略语 符号、代和缩略语 符号、代和缩略语 符号、代和缩略语 ................................ ............................... 2

5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 ................................ ......... 3

6 三维测量 三维测量 三维测量 ................................ ................................ ......... 5

7 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 ................................ ................................ ........ 16

8 单体模型构建 单体模型构建 单体模型构建 单体模型构建 ................................ ................................ .... 18

9 成果整理与提交 成果整理与提交 成果整理与提交 成果整理与提交 ................................ ................................ .. 19

附录 A(规范性) (规范性) (规范性) 航摄常用计算公式 航摄常用计算公式 航摄常用计算公式 航摄常用计算公式 ................................ .................. 21

附录 B(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地面标志布设方法、像控点之记及成果表格式 .................. 22

附录 C(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航摄飞行记录表 航摄飞行记录表 航摄飞行记录表 ................................ .................... 25

附录 D(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水利工程模型不同阶段精度参考示例 水利工程模型不同阶段精度参考示例 水利工程模型不同阶段精度参考示例 水利工程模型不同阶段精度参考示例 水利工程模型不同阶段精度参考示例 水利工程模型不同阶段精度参考示例 水利工程模型不同阶段精度参考示例 水利工程模型不同阶段精度参考示例 .............................. 26

DB 13/T 6096—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城、康军红张涛刘艳国黄楠赵飞晖娟阳任春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城、康军红张涛刘艳国黄楠赵飞晖娟阳任春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城、康军红张涛刘艳国黄楠赵飞晖娟阳任春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城、康军红张涛刘艳国黄楠赵飞晖娟阳任春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磊、冯书强崔雷孙创王硕武卫国雯涛姚焕文董晓倩徐婷曹玥庆阳。

DB 13/T 6096—2025

1

水利工程 实景三维测量技术规水利工程 实景三维测量技术规水利工程 实景三维测量技术规水利工程 实景三维测量技术规水利工程

实景三维测量技术规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实景三维测量技术的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三维测量、模型构建、单体模型构建、成果整理与提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水利工程实景三维测量及模型制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931-2008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3977-2012 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 15967-2024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

GB/T 18314-202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规范

GB/T 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3236-2024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GB/T 24356-2023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7919-2011 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GB/T 27920.1-2011 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第1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

GB/T 39612-2020 低空数字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

CH/T 1001-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T 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 1016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Z 3001-2010 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CH/T 3003-2021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CH/T 3004-2021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CH/T 3005-2021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CH/T 3006-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控制测量规范

CH/Z 3017-2015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作业技术规程

CH/T 3026-2023 实景三维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程

CH/T 8021-2010 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

CH/T 8024-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NB/T 35029-2023 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SL 197-2013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倾斜摄影 oblique photography

由一定倾斜角的航摄相机所获取影像的航空摄影技术。

贴近摄影 nap of the object photography

DB 13/T 6096—2025

2

以地理实体某一特定面为摄影对象,利用旋翼无人机等结合一定倾斜角度的摄影相机获取高分辨率影像的一种倾斜摄影技术。

仿地飞行 simulated flight

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通过设定与已知三维地形的固定高度,使得飞机与目标地物保持恒定高差。 实景三维 3D real scene

对一定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和表达的数字空间。 实景三维模型 3D real scene model

基于影像匹配或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反映地物三维信息的数据。

实景三维Mesh模型 3D real scene Mesh model

利用点云、实景影像等数据源制作的可量测的、具备实景纹理信息的连续三角面片模型。 实景三维单体模型 3D real scene single model

利用点云、实景影像等数据源制作的可量测的、具备实景纹理信息的地物单体三维模型。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3D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通过发射激光获取被测物体表面三维坐标、反射光强度等多种信息的非接触式主动测量技术。 地形模型 terrain model

用于表示地面连续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 地理要素模型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geographic feature

能可视化反映建筑要素、交通要素、水系要素、植被要素等地理要素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几何形态、表面纹理及其属性等信息,不含地下空间及地上建(构)筑物地理信息内部。 模型块 model tile

连续三角面片模型按照一定空间大小进行裁切存储的最小单元。 IMU/GNSS辅助航空摄影 IMU/GNSS-supported aerial photography

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的组合测量技术,获取摄影瞬间摄影中心的位置参数及影像的姿态参数的一种航空摄影技术。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CORS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连续运行参考站

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数字高程模型

DOM

Digital Orthophoto Map

数字正射影像

DSM

Digital Surface Model

数字表面模型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IMU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惯性测量单元

RTK

Real - time Kinematic

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PDOP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空间位置精度降低因子

PPK

Post Processed Kinematic

载波相位事后差分的GNSS定位技术

TDOM

Thematic Digital Orthophoto Map

专题数字正射影像地图

DB 13/T 6096—2025

3

5 基本规定 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当采用其他坐标系统时,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 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采用其他高程基准时,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 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本文件以 中误差作为衡量模型数学精度的标准,并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 倍中误差作为极限。 倍中误差作为极限。 倍中误差作为极限。 倍中误差作为极限。 倍中误差作为极限。 实景三维数据应包含几何数据、纹理数据、属性数据和元数据,各数据类型及其格式应采用通用格式,数据类型及数据格式见表1的规定。

表 1 1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三维模型数据类与格式

数据类型

数据格式

几何数据

.OSGB.OSGB.OSGB.OSGB.OSGB、.OBJ.OBJ.OBJ.OBJ、.fbx.fbx.fbx.fbx、.3DS.3DS.3DS.3DS、.3DMAX.3DMAX.3DMAX.3DMAX.3DMAX.3DMAX、.FLT.FLT.FLT.FLT、.WRL.WRL.WRL.WRL、.kmz.kmz.kmz.kmz、.DAE.DAE.DAE.DAE、

3D tiles3D tiles3D tiles3D tiles3D tiles3D tiles3D tiles3D tiles等

纹理数据

不带 AlphaAlphaAlphaAlphaAlpha通道

.JPG.JPG.JPG.JPG、.TIFF.TIFF.TIFF.TIFF.TIFF、.PNG .PNG .PNG .PNG .PNG 等

带 AlphaAlphaAlphaAlphaAlpha通道

.DDS.DDS.DDS.DDS、.TGA.TGA.TGA.TGA、.TIFF.TIFF.TIFF.TIFF.TIFF、.PNG .PNG .PNG .PNG .PNG 等

动画纹理

.AVI.AVI.AVI.AVI、.MPG .MPG .MPG .MPG .MPG 等

属性数据

.XML.XML.XML.XML、.XLS.XLS.XLS.XLS、.DBF.DBF.DBF.DBF、.TXT.TXT.TXT.TXT、.KML.KML.KML.KML、.SHP .SHP .SHP .SHP .SHP 等

元数据

.XML.XML.XML.XML、.XLS.XLS.XLS.XLS、.DBF.DBF.DBF.DBF、.TXT.TXT.TXT.TXT、.KML.KML.KML.KML、.SHP .SHP .SHP .SHP .SHP 等 实景三维Mesh模型宜采用四叉树、八叉树、自适应树等数据组织结构。 水利工程实景三维建模数据等级分为T级、I级~IV级共五个级别(T级表示特级,对局部要求更为精细的模型规定特级精度),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见表2。

表 2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不同等级对应的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 单位为 m

级别

T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1:2001:2001:2001:2001:200

1:5001:5001:5001:5001:500

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

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

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

地面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 地面分辨率 ≤

0.020.020.020.02

0.050.050.050.05

0.080.080.080.08

0.160.160.160.16

0.400.400.400.40 水利工程实景三维模型产品主要分为地形模型、地理要素模型两种类型。 形模型精度根据地形表现重要程度需求划分为I级~IV级四个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

表 3 3 地形模型精度 地形模型精度 地形模型精度 地形模型精度 地形模型精度 地形模型精度 单位为 单位为 单位为 m

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1:5001:5001:5001:5001:500

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

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

1:5000/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1:5000/1:10000

格网尺寸

1

2

2.52.52.5

5

平面精度

平地、丘陵 平地、丘陵 平地、丘陵 平地、丘陵 平地、丘陵 ≤

0.30.30.3

0.60.60.6

1.21.21.2

3.0/6.03.0/6.03.0/6.03.0/6.03.0/6.03.0/6.03.0/6.0

山地 、高山地 、高山地 、高山地 、高山地 、高山地 、高≤

0.40.40.4

0.80.80.8

1.61.61.6

4.0/8.04.0/8.04.0/8.04.0/8.04.0/8.04.0/8.04.0/8.0

高程精度

平地 ≤

0.170.170.170.17

0.300.300.300.30

0.350.350.350.35

0.480.480.480.48

丘陵 ≤

0.500.500.500.50

0.680.680.680.68

1.001.001.001.00

1.691.691.691.69

山地 ≤

1.401.401.401.40

1.901.901.901.90

2.802.802.802.80

4.104.104.104.10

高山地 ≤

2.002.002.002.00

2.702.702.702.70

4.004.004.004.00

6.806.806.806.80

DB 13/T 6096—2025

4

地理要素模型精度采用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地形精度、DOM精度、模型精细度以及纹理精细度等六个指标表述。每个指标分为不同表达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相应的技术要求。水利工程模型不同阶段模型精度参考示例见附录D。

a) 三维模型的平面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 4 4 平面精度 平面精度 平面精度 平面精度 单位为 m

级别

T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1:2001:2001:2001:2001:200

1:5001:5001:5001:5001:500

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

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

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

中误差 ≤

0.10.10.1

0.30.30.3

0.80.80.8

1.41.41.4

3.53.53.5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平面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0.50.50.5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误差。

b) 三维模型的高程精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 5 5 高程精度要求 高程精度要求 高程精度要求 高程精度要求 高程精度要求 高程精度要求 单位为 单位为 单位为 m

级别

T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1:2001:2001:2001:2001:200

1:5001:5001:5001:5001:500

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

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

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

中误差 ≤

0.30.30.3

0.50.50.5

1

2

5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注:困难地区(如林、阴影覆盖隐蔽等)的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0.50.50.5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倍,两中误差为最大 误差。

c) 三维模型地形精度可通过成图比例尺、网格间距以及高程中误差等三者的综合因素指标表述。地形格网点相对于邻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 6 6 地形精度要求 地形精度要求 地形精度要求 地形精度要求 地形精度要求 地形精度要求 单位为 单位为 单位为 m

级别

T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1:2001:2001:2001:2001:200

1:5001:5001:5001:5001:500

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

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

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

网格间距

0.10.10.1

0.50.50.5

1

2

2.52.52.5

地类

平地 ≤

0.30.30.3

0.370.370.370.37

0.370.370.370.37

0.750.750.750.75

1

丘陵 ≤

0.370.370.370.37

0.750.750.750.75

1.051.051.051.05

1.051.051.051.05

2.52.52.5

山地 ≤

0.750.750.750.75

1.051.051.051.05

1.51.51.5

2.252.252.252.25

5

高山地 ≤

1.051.051.051.05

1.51.51.5

3

3

8

注 1: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阴影、摄死角森林隐蔽等困难地区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0.50.50.5倍, DEMDEMDEM内插点的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高程中误差可按表规定放宽 0.20.20.2倍;

注 2: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两倍中误差为采样点数据最大;

注 3:DEM3:DEM3:DEM3:DEM3:DEM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与三维模型匹配的区域会损失部分精度。

d) 三维模型DOM精度可用成图比例尺和DOM地面分辨率来表达。DOM地面分辨率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 7 DOM 精度 单位为 m

级别

T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成图比例尺

1:2001:2001:2001:2001:200

1:5001:5001:5001:5001:500

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

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1:2000

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

中误差 ≤

0.020.020.020.02

0.050.050.050.05

0.10.10.1

0.20.20.2

0.50.50.5

DB 13/T 6096—2025

5

e) 水利工程三维模型的模型精细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 8 模型精细度表现分级 模型精细度表现分级 模型精细度表现分级 模型精细度表现分级 模型精细度表现分级 模型精细度表现分级 模型精细度表现分级 模型精细度表现分级 模型精细度表现分级

模型区域

T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水库区、面河床 水库区、面河床 水库区、面河床 水库区、面河床 水库区、面河床 水库区、面河床 水库区、面河床 水库区、面河床 水库区、面河床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表现

坝址河段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表现

坝址、闸渠首溢 坝址、闸渠首溢 坝址、闸渠首溢 坝址、闸渠首溢 坝址、闸渠首溢 坝址、闸渠首溢 坝址、闸渠首溢 坝址、闸渠首溢 坝址、闸渠首溢 坝址、闸渠首溢 洪道、码头亲水平 洪道、码头亲水平 洪道、码头亲水平 洪道、码头亲水平 洪道、码头亲水平 洪道、码头亲水平 洪道、码头亲水平 洪道、码头亲水平 洪道、码头亲水平 台、亲水阶 台、亲水阶 台、亲水阶 台、亲水阶 台、亲水阶 台、亲水阶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表现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涵洞和管进出口、调 压井、厂房 压井、厂房 压井、厂房 压井、厂房 压井、厂房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地形表现或不 表现

防护工程区、洪墙 防护工程区、洪墙 防护工程区、洪墙 防护工程区、洪墙 防护工程区、洪墙 防护工程区、洪墙 防护工程区、洪墙 防护工程区、洪墙 防护工程区、洪墙 (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堤

)、滑坡区防波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天然料场、渣施工 天然料场、渣施工 天然料场、渣施工 天然料场、渣施工 天然料场、渣施工 天然料场、渣施工 天然料场、渣施工 天然料场、渣施工 天然料场、渣施工 天然料场、渣施工 场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堤防、输水线路电 堤防、输水线路电 堤防、输水线路电 堤防、输水线路电 堤防、输水线路电 堤防、输水线路电 堤防、输水线路电 堤防、输水线路电 堤防、输水线路电 堤防、输水线路电 线路、道渠隧 线路、道渠隧 线路、道渠隧 线路、道渠隧 线路、道渠隧 线路、道渠隧 线路、道渠隧 线路、道渠隧 线路、道渠隧 线路、道渠隧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洞等带状地形区域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建设征地与移民工程 建设征地与移民工程 建设征地与移民工程 建设征地与移民工程 建设征地与移民工程 建设征地与移民工程 建设征地与移民工程 建设征地与移民工程 建设征地与移民工程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细节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主体建模表现

f) 三维模型纹理精细度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 9 纹理精细 度

类型

T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纹理描述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修饰真实纹理

不修饰真实纹理 不修饰真实纹理 不修饰真实纹理 不修饰真实纹理 不修饰真实纹理 不修饰真实纹理 不修饰真实纹理

通用纹理

示意纹理

纹理内容

纹理来源

现状照片

现状照片

现状照片

现状照片

纹理库

遮挡物

处理遮挡

处理遮挡

处理遮挡

适当处理

不处理

透视变形

需要处理

需要处理

适当处理

适当处理

不处理

纹理接缝

需要处理

需要处理

适当处理

适当处理

不处理

纹理眩光

需要处理

需要处理

适当处理

适当处理

不处理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保持地理要素原有外观的完整性、美统一,模型感与物体致。 仪器和相关设备应按照相应规程进行检验、校正,加强维护、保养;使用的软件应经行业认可或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 三维实景测绘产品应符合测绘产品保密的相关规定。

6 三维测量 一般规定

6.1.1 数字实景三维测量设计前应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收集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DB 13/T 6096—2025

6

a) 气象、通信、交通、人文和自然地理等资料;

a) 已有的控制资料;

b) 已有的数字高程模型、正射影像图、地形图等;

c) 已有的模型成果;

d) 测区附近可供开展倾斜摄影测量的相关条件。

6.1.2 作业前应了解测区内无人机起降场地、较高建筑物/构筑物、危险源等与航空摄影相关的情况,确保航飞安全。

6.1.3 不同等级的地图应采用满足要求的相应等级的数字航摄仪、激光扫描仪。

6.1.4 三维激光扫系统检校基本规定:

a) 扫描系统中的激光扫描仪、POS系统、数码相机等设备必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具有仪器设备检验合格证书,且检验合格证书应在有效期内;

b) 激光测距精度和扫描测角精度经过检校;

c) 系统零点位置经过检校;

d) POS系统与激光扫描仪、数码相机之间的位置和角度关系,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均需进行系统偏心分量进行准确检校。

6.1.5 飞行平台机载IMU/GNSS系统应满足GB/T 27919的规定。大范围航摄时,IMU的数据记录频率不宜小于200Hz。无人机航摄应配置PPK,小范围作业也可使用RTK。

6.1.6 地面基准站GNSS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基准站GNSS接收机应符合GB/T18314的相关要求;

b) 基准站应设置在已知控制点上。宜选择在测区地势较高,且四周无高度角超过15°的障碍物和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或反射卫星信号物体的位置;

c) 基准站仪器架设高度不低于1.3m;

d) 静态观测时最小采样间隔不应大于1s;

e) 航摄作业开始前及作业结束后应增加观测时长至少10min;

f) 应配有充足的电源系统,能保证航摄作业中供电不间断;

g) 应配有能适应满架次作业所需地面观测数据存储要求的存储器。

6.1.7 对于相对高差大于1/4航高的摄区,宜选用具有仿地飞行功能的飞行平台。

6.1.8 需要单体建模的建(构)筑物宜采用旋翼式无人机搭载数字航摄仪的方式获取摄影数据或贴近摄影测量数据。

6.1.9 基于激光扫描测量的实景三维建模方式在进行点云数据采集时,应进行影像数据的采集。

6.1.10 采用GNSS或IMU/GNSS辅助摄影时,按照GB/T 27919执行。

6.1.11 采用固定站三维激光扫描方法进行采集时,宜架设在地面控制点上。

6.1.12 采集过程中要做好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机器设备安全检查,确保采集系统各部件连接紧密,运行正常有效。 航摄计划

6.2.1 根据数字实景三维建模需要,应制定航摄计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摄区范围与地物地貌特征;

b) 实景三维建模的等级和摄影地面分辨率;

c) 航摄数据采集的方式、航线敷设方法、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

d) 飞行平台类型与技术参数;

e) 航摄仪的类型、参数和其他辅助设备参数;

f) 航摄成果的名称、类型和数量;

g) 执行航摄任务的季节、气候和时间;

h) 其他技术要求。

i) 航摄设计

6.2.2 设计用基础地理数据的选择原则如下:

a) 应选择摄区最新制作的地形图、影像图、DEM和DSM,地形图、影像图比例尺不低于1:10000,DEM和DSM比例尺不低于1:50000;

DB 13/T 6096—2025

7

b) 当采用贴近摄影测量时,宜采用预扫描获取的航摄影像制作DSM或已有模型成果作为基础数据。

6.2.3 航摄分区划分要求如下:

a) 航摄分区划分宜按GB/T 27920.1执行;

b) 分区划分应兼顾成图比例尺、飞行效率、飞行方向、飞行安全等因素;

c) 平地、丘陵地和山地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1/4相对航高;高山地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1/3相对航高;

d) 在满足分辨率与重叠度要求的前提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大;

e) 对于具有仿地飞行功能的无人机飞行平台,在满足飞行平台性能和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航摄分区划分的数量。

6.2.4 重叠度设计指标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 10 影像重叠度要求 影像重叠度要求 影像重叠度要求 影像重叠度要求 影像重叠度要求 影像重叠度要求 影像重叠度要求

摄区类别

航向重叠度( 航向重叠度( 航向重叠度( 航向重叠度( 航向重叠度( 航向重叠度( %)

旁向重叠度( 旁向重叠度( 旁向重叠度( 旁向重叠度( 旁向重叠度( 旁向重叠度( %)

水库区 ≥

70

50

枢纽区 ≥

80

70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河道、渠及其他区域 ≥

70

45

6.2.5 摄区、分区航线覆盖要求如下:

a) 摄区的航向覆盖应超出摄区边界线一定的基线数,旁向覆盖应超出摄区边界线一定的航线数。航摄常用计算按公式参见附录A的公式(A.2)和公式(A.3);

b) 厂房、营地、大坝等建(构)筑物摄区的航向、旁向航线覆盖超出摄区边界线的距离应不小于相对飞行航高的1.5倍,分区覆盖与摄区覆盖的要求相同。

6.2.6 航线敷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航线敷设宜按GB/T 39612执行;

b) 水库区摄区的航线方向通常应平行于干流或支流的水流方向,且航线尽量避免垂直影像像主点落水;

c) 大坝枢纽区的航线应根据建筑物分布、朝向以及地形情况进行敷设,航线方向宜垂直于主体建筑物的朝向;

d) 其他摄区的航线可根据地形条件敷设,航线宜按东西向平行飞行,特定条件下亦可作南北向飞行或沿线路、河流等方向飞行。

6.2.7 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航摄应选择气象条件有利的季节,尽量避免或减少积雪、洪水、扬沙等对摄影的不利影响,确保航摄影像能够真实地显现地表细部特征;

b) 在河流、湖泊、海洋、大面积的盐滩、盐碱地、滩涂等区域航摄时,应采取正午前后1h~2h摄影,以减少地面强反光造成影像地物细节的损失;

c) 在陡峭山区和高大建筑物密集的地区,宜在正午前后各2h内摄影,减少阴影对地物细节的影响。 像控点布设与测量

6.3.1 外业像控点测量之前应进行现场踏勘,选择作业道路、特征地物、布标位置等,合理调配人员和仪器。

6.3.2 像控点测量作业使用的仪器设备应进行检查校正,检校合格证应在有效期内。

6.3.3 像控点宜按照区域网或航线布设。像控点分布应能控制整个测区并满足成果精度要求,相邻像对、相邻航线、相邻分区之间的像控点宜共用。

6.3.4 像控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像控点点位目标应影像清晰、易于判别和精确量测,如选在交角良好(30°~150°)的细小线状地物交点、明显地物拐角点、地面标志线的角点、原始影像中不大于3×3像素的点状地物中心,同时应是高程起伏较小、常年相对固定且易于准确定位和量测的地点。弧形地物、阴影、高大建筑物以及高大树木附近,与周边不易区分的地点等不应选作点位目标;

DB 13/T 6096—2025

8

b) 高程控制点应选在高程变化较小的地方,以线状地物的交点或平头山顶为宜;狭沟、太尖的山顶或高程变化急剧的斜坡等,均不宜选作高程控制点的点位;

c) 测区内难以找到合适像控点目标的区域,应铺设地面标志。地面标志的布设方法宜参照附录B执行;

d) 布设的像控点宜平面与高程共用,布设在垂直影像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应选在像片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尽量远离像片边缘,点位距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0像素,距像片上各类标志不应小于50像素;

e) 像控点控制区域应大于测图范围。

6.3.5 倾斜摄影的像控点采用全野外布点时宜按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的规定执行。

6.3.6 区域网划分应考虑下列因素:

a) 依据航摄分区、航线以及地形情况按矩形划分;

b) 网的大小和像控点间跨度应依据模型精度、航摄资料以及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等因素综合确定。

6.3.7 区域网的像控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同一区域网内有不同比例尺建模要求时,布点应满足最大一级比例尺的建模精度;

b) 不同摄影比例尺或同比例尺不同航摄仪所摄像片划在同一个区域网时,在航向衔接处应加布一个平高控制点和一个高程控制点;

c) 区域网中心部位应布设一个用作检查的平高控制点;

d) 特殊困难地区(如大面积森林、湖泊、河流、滩涂等),应在适当位置增加像控点。

6.3.8 无GNSS辅助航摄、无IMU/DGNSS辅助航摄的区域,对于两条和两条以上的平行航线采用区域网布点时,相邻控制点基线与航线跨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 11 相邻控制点基线与航跨度 相邻控制点基线与航跨度 相邻控制点基线与航跨度 相邻控制点基线与航跨度 相邻控制点基线与航跨度 相邻控制点基线与航跨度

等级

T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比例尺

1:200

1:500

1:1000

1:2000

1:5000/1:10000

航向基线跨度(条)

1

3

4

6

/

旁向航线跨度(条)

2

3

3

3

/

6.3.9 GNSS 辅助航摄、IMU/DGNSS辅助航摄的区域网像控点布设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IMU/GNS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GB/T 27919的相应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像控点连线应完全覆盖成图区域,且全部布设平高点;

b) 像控点采用角点布设法,即在区域网凸角转折处和凹角转折处布设平高点,区域网中应至少布设一个平高点,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和航线跨度不应超过表12的规定;

表 12 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 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 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 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 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 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 航向相邻控制点的基线跨度

等级

T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比例尺

1:200

1:500

1:1000

1:2000

1:5000/1:10000

基线跨度(条)

4

12

15

20

/

航线跨度(条)

4

6

6

6

/

c) 当有构架航线时,相邻控制点的航线基线跨度和旁向航线跨度可适当放宽。

6.3.10 采用单航线布点时,相邻控制点间的航向跨度可参照本文件5.4.8的规定设计,在需布点像片的上下标准点位处均需布设控制点。

6.3.11 特殊情况的像控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摄区像主点、标准点位落水,或处于海湾岛屿地区、航摄漏洞等区域时,视具体情况以满足空中三角测量和立体测图要求为原则布设控制点,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CH/T 3006的相关要求执行。

6.3.12 检查点宜布设为平高点,点位分布宜均匀,与像控点测量同步开展。

6.3.13 像控点和检查点测量应按图根点精度施测,可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的规定执

DB 13/T 6096—2025

9

行,特殊困难地区(如大面积森林、湖 泊、河流、滩涂,以及登岛困难的岛礁等),像控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可相应放宽0.5倍。

6.3.14 像控点平面测量可采用GNSS静态或快速静态相对定位、GNSS RTK测量、GNSS精密单点定位等方法;高程测量可采用GNSS水准高程拟合、GNSS高程测量、GNSS RTK测量等方法。

6.3.15 对像控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平差、坐标转换,坐标转换成果应使用未参与坐标转换参数计算的点位进行检核。

6.3.16 像控点点之记及像控点成果表格式宜按附录B执行。

6.3.17 像控点成果质量控制应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的规定执行。 数据采集

6.4.1 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获取宜采用倾斜摄影、贴近摄影、地面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采集方式。

6.4.2 倾斜摄影采集应符合以下内容:

a) 倾斜摄影采集系统至少应包含飞行平台、传感器及地面控制系统三部分;

b) 倾斜摄影飞行质量及影像质量除应满足GB/T 39612相应要求外,数据采集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飞行器的性能要求选择起降场地和备用场地;

2) 飞行前对使用的设备、材料进行认真检查;

3) 航摄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且应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4) 在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光照和能见度条件允许时,可实施云下摄影;

5) 实施航摄时风力不应大于4级;

6) 作业期间,对飞机、倾斜相机等主要设备和电源系统、记录系统进行定期检查,使其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7) 每次飞行结束,应填写航摄飞行记录表,记录表格式参见附录C。

c) 倾斜摄影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无人机接收卫星信号的数量,PDOP值应小于6;

d) 基于已有DEM数据进行仿地飞行数据采集时,为了避免无线电通信被山体阻隔而造成无人机失联,宜将DEM数据进行分区,分区间重叠两条航线,分区依据主要考虑起飞点、地形高差、地形起伏特征等;

e)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补摄:

1) 航摄影像出现相对或绝对漏洞;

2) 高山地、建筑物密集区同一视角倾斜相机连续漏片数大于2张。

f) 补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采用前一次航摄飞行的同型号倾斜数字航摄仪补摄;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7月21日 11:17:3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0300.html
图书

DBJ33/T 1342-2025 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

DBJ33/T 1342-2025 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