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65.020.20
CCS
B 31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383—2025
梨园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mechanized production of pear orchard
2025 - 06 - 23发布
2025 - 08 - 23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2/T 2383—2025
I
目 次
前言 ................................ ................................ ................ I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选择与规划 ................................ ................................ ..... 1
5 建园 ................................ ................................ ............... 2
6 土肥水管理 土肥水管理 土肥水管理 ................................ ................................ ......... 3
7 主要树形 主要树形 主要树形 ................................ ................................ ........... 3
8 树体宜机化调控 树体宜机化调控 树体宜机化调控 树体宜机化调控 ................................ ................................ ..... 4
9 果实管理 果实管理 果实管理 ................................ ................................ ........... 5
10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 ................................ ........ 5
11 郁闭梨园改造 郁闭梨园改造 郁闭梨园改造 郁闭梨园改造 ................................ ................................ ...... 5
12 作业安全 作业安全 作业安全 ................................ ................................ .......... 6
13 标准实施及评价 标准实施及评价 标准实施及评价 标准实施及评价 ................................ ................................ .... 6
附录 A(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 ... 8
DB42/T 2383—2025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先明、冯天玉、涂俊凡、朱红艳、张力、郑拓、梁聪耀、刘金平、舒崇高、许良洲、胡彦波、曹桂园、陈国华。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hbsnab@126.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联系电话:027-87770721,邮箱:xianmingli @126.com。
DB42/T 2383—2025
1
梨园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梨园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梨园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梨园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梨园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园地选择与规划、建园、土肥水管理、主要树形、树体宜机化调控、果实管理、病虫害防治、郁闭梨园改造及作业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境内的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0395.1 农林机械 安全 第1部分 总则
NY/T 442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T 992 风送式果园喷雾机 作业质量
NY/T 1876 拖拉机 安全操作规程
NY/T 1919 耕整机 安全技术要求
NY/T 2157 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194 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
NY/T 2628 标准果园建设规范 梨
NY/T 3015 机动植保机械 安全操作规程
DB42/T 930 砂梨套袋栽培技术规程
DB42/T 1981 梨简化树形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梨园宜机化 suitable mechanization of pear orchard
通过工程措施对梨园和地块进行整理,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适合梨园机械化生产。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园地选择与改造
坡度小于15°,成片规整地块,符合梨园宜机化生产的要求;坡度≥15°,建成等高梯阶,以长方形为宜,使用挖掘机或推土机进行。产地环境、气候条件等按照NY/T 442的规定执行。 园区规划
4.2.1 作业区划分
DB42/T 2383—2025
2
依据地形地势划分机械作业区,减少作业区坡度,延长作业机械行驶距离,保障作业条件。其他按照NY/T 2628的规定执行。
4.2.2 道路系统
田间道路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进出作业和农资运输要求,作业区内无障碍物,相邻地块间、地块与道路间互联互通。其他按照NY/T 2194的规定执行。
4.2.3 防护林的设计与规划
防护林配置方向与当地主要风向垂直,乔灌结合。乔木为法国梧桐、意杨、水杉、刺槐、冬青等,灌木为紫穗槐、胡秃子、木槿、油茶、决明子等,不宜种植与梨树有相同病虫害和互相寄主的树种。
4.2.4 排灌系统
暗管埋管深度不小于30 cm,明管设于第一分枝之上或树冠层内;喷滴竖管高度可调整,可降至距离地面不小于30 cm,不阻碍机械作业。采用喷灌时,喷头高度根据旋喷半径与根系区域调整;采用滴灌时铺设滴灌管或滴灌带,距树干中心距离不大于30 cm。
4.2.5 辅助设施
按照NY/T 442的规定执行。
5 建园 基本要求
梨树行距大于动力主机宽度的2倍且不小于4 m,每行长度不小于50 m,地头留有机械转弯调头的空地,空地的宽度不小于机组转弯半径。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及建园要求,选择开沟定植、起垄定植或挖穴定植。 品种及授粉树配置
依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细长纺锤形选择干性强、成枝力高的品种。按照20%~25%的比例配置1个~2个授粉品种,采用行列式配置。推荐配置2个授粉品种。 定植
5.3.1 整地及起垄
使用翻转犁或旋耕机进行翻耕,使用挖掘机或推土机进行平整。使用起垄机进行起垄,垄宽0.8 m~1.2 m,垄高约20 cm。使用手提式挖穴机、开沟式植树机或挖掘机进行开沟(穴)作业,沟(穴)的直径40 cm~80 cm,深度30 cm~50 cm。
5.3.2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要求一级苗,嫁接口以上10 cm处粗度1.2 cm以上,芽体饱满充实,无干缩皱皮;根系均匀,舒展而不卷曲;砧桩剪除,剪口完全愈合。推荐使用容器壮苗。
5.3.3 定植时期及方法
按照DB42/T 1981的规定执行。
DB42/T 2383—2025
3
6 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6.1.1 人工生草或种植绿肥
梨园宜机化行间种植绿肥作物或人工生草,使用精量播种器或施肥器抛撒播种。
6.1.2 刈割或旋耕
绿肥和草类用于培肥土壤,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a) 使用割草机进行刈割,割幅宽度为1.2 m~2.5 m,留茬高度10 cm~20 cm;草类用于树盘覆盖,厚度约10 cm,上面零星压土,3年~4年后结合秋施基肥翻入施肥沟内;
b) 高速旋耕机(转速≥750 r/min)将绿肥或草类翻埋,旋耕深度≥10 cm,旋耕层深度合格率≥90%。
6.1.3 土壤深松
休眠期使用深松机作业,深松铲数量以3铲为宜,外侧深松铲在树冠滴水线内20 cm,深松深度25 cm~35 cm,深松深度稳定性≥80%,每隔3年~5年进行1次。 施肥
施肥选用旋耕机、田间运输车、撒肥机、开沟施肥一体机、开沟机及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作业,根据生产要求选择沟施、地表撒施或水溶肥喷滴,具体要求如下:
a) 液体肥料。梨园旋耕开沟或深松作业后,沟内每667 m2均匀施入5000 kg以上腐熟沼液,再覆土回填。在梨树不同生长期,按照要求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施用水溶复合肥料;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施肥,使用喷雾机作业;
b) 固体肥料。采用开沟机或开沟施肥一体机施肥应在距离树体滴水线内50 cm处开沟,施肥开沟深度不小于30 cm,宽度不小于25 cm,开沟深度稳定性≥80.0%;采用撒肥机进行撒肥,应抛洒均匀,再用旋耕机将肥料和土壤充分混拌,旋耕深度不小于10 cm。 水分管理
6.3.1 灌溉
当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60.0%,或土壤含水率沙土小于5.0%、壤土小于15.0%、黏土小于25.0%时及时灌水,采用滴管、喷灌及机械浇灌适时进行,以灌溉水浸透根系分布层土壤为度。
6.3.2 排水
使用开沟机进行作业,排水沟深度不小于 排水沟深度不小于 排水沟深度不小于 排水沟深度不小于 30 cm,宽度不小于 ,宽度不小于 ,宽度不小于 25 cm。
7 主要树形 小冠疏层形
7.1.1 个体结构
DB42/T 2383—2025
4
主干高50 cm~60 cm,具中央领导干;第一层3个~4个主枝,主枝基角65°~70°,主枝间距为10 cm~15 cm;第二层2个主枝,基角为50°~60°,主枝间距约为10 cm。每个主枝配置2个~3个大型结果枝组,第一层主枝与第二层主枝在主干上的层间距为1.0 m~1.2 m,其上着生中、小型结果枝组。
7.1.2 群体结构
树高约3.0 m,树篱宽度为2.5 m~3.5 m,叶面积指数为5.5~6.0,树冠覆盖率为75%~85%,行内株间允许交接10%~15%,行间留出1.0 m以上的机械作业通道。 倒伞形
7.2.1 个体结构
主干高50 cm~60 cm,中心干弱化,主枝3个~4个,与中心干的基角60°~70°,相邻主枝在中心干上的垂直间距为10 cm~15 cm;主枝上直接着生单轴结果枝组,不配置侧枝。
7.2.2 群体结构
树高2.5 m~3.0 m,树篱宽度为2.5 m~3.5 m,叶面积指数为5.0~6.0,树冠覆盖率为75%~80%,行内株间允许交接10%~20%,行间留出1.2 m以上的机械作业通道。 细长纺锤形
7.3.1 个体结构
主干高40 cm~50 cm,中心干高3.0 m~3.5 m,其上着生15个~20个结果枝组,呈螺旋状分布,相邻枝组在主中心干上的垂直距离为15 cm~20 cm;结果枝组平均长度1.2 m~1.5 m,基角为80°~90°。
7.3.2 群体结构
树高3.5 m~4.0 m,树篱宽度2.0 m~2.5 m,叶面积指数为5.5~6.5,树冠覆盖率为70%~75%,行内株间允许交接10%~15%,行间留出约1.5 m的机械作业道,树行内所有单株可通过立架连成一体。
8 树体宜机化调控 原则
梨园宜机化调控主要原则是控制梨树的宽度、高度和密度,维持梨园宜机化生产。水平方向上枝组过长,妨碍行间机械作业,则通过短截和回缩调整;垂直方向上中心干过高,不便管理,则通过中心干换头,降低树高;叶面积系数过大,造成冠层郁闭,则通过疏枝及生长季剪梢,保持冠层内通风透光。其他按照DB42/T 1981的规定执行。 修剪
树体修剪及枝条的处理选用气动剪、电动剪、油锯或多功能果园作业平台进行作业,剪口应平整,直径2 cm以上的伤口需进行消毒并涂抹保护剂。其他按照NY/T 442的规定执行。 枝条处理
8.3.1 修剪后的枝条按照粗细进行初步分类,规整后打捆,进行机械粉碎。病枝、虫枝带出果园进行无害化处理。
DB42/T 2383—2025
5
8.3.2 枝条粉碎机械选用枝条粉碎机、枝条粉碎还田机或枝条捡拾粉碎收集一体机进行作业。
8.3.3 枝条粉碎合格率不小于85%,用于发酵床垫料粉碎颗粒平均粒度不大于5 mm,用于菌基质粉碎颗粒平均粒度不大于5 mm,用于堆肥处理粉碎颗粒平均粒度不大于15 mm,用于直接还田粉碎颗粒平均粒度不大于30 mm。
9 果实管理 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可用水果套袋器或套袋机,套袋时期及方法按照DB42/T 930的规定执行。 收获
果实收获选用轮式或履带式果园作业平台,动力为电池或者燃油发动机,台面高度升降范围为0.8 m~2.4 m,台面宽度伸缩范围为1.6 m~2.5 m,平台的承重不少于600 kg。运行时低挡匀速,保证人员安全和果实不滚动,损伤率小于5%。 转运
果实转运选择轮式、履带式田间运输机械,可选用搬运机、减振拖车、果箱叉车进行作业,或使用田间轨道运输机。 分级
根据果实的大小、重量、色泽、形状、机械损伤、病虫害及其他表征,采用机械分拣或人工分级。 包装
外包装材料卫生、美观、坚固,利于贮藏和运输中的堆码;内包装为包装纸、保鲜膜、网套等,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能,符合卫生和环保要求。
10 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悬挂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初花期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均匀悬挂12块~20块;悬挂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 悬挂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 悬挂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 悬挂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 悬挂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 悬挂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 。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阀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的时期、方法及农药使用等按照NY/T 2157的规定执行。 病虫害防治机械选用风送式喷雾机、喷杆喷雾机、农用植保航空器、杀虫灯、烟雾机或烟雾发生器进行作业。 喷雾作业应在无雨、少露水以及风速不大于三级风的条件下进行,气温为5℃~32℃。风送式喷雾机作业质量符合NY/T 992的要求。喷杆喷雾机、担架式或手推式喷雾机作业要求药液在树体的覆盖率不小于33%,防虫时喷洒在叶片上的雾滴数不小于25粒/cm2,防病时的雾滴数不小于30粒/ cm2 (内吸性杀菌剂)或70粒/ cm2 (一般性杀菌剂)。
11 郁闭梨园改造
DB42/T 2383—2025
6
梨园通过间伐或树体宜机化改造,调整梨树种植密度及冠层枝叶分布数量,行间留出耕作通道,满足机械作业要求。 行间郁闭梨园因树改造,疏散分层形等大冠树形宜改造为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等简化树形,分期分批进行。中心干在距离地面3.0 m处落头开心,分批疏除交叉枝、重叠枝、并生枝、病虫枝,打通光路。水平方向上过长的主侧枝进行回缩,留出约1.2 m机械作业通道。经过1年~3年的调整,树体的高度控制在3.5 m 以下,中心干高度控制为3.0 m;在中心干上错落着生5个~7个主枝,不分层或分层,每主枝配置1个~2个侧枝,结果枝组均匀分布。 过密的梨园进行间伐,隔行或隔株逐年去除。
12 作业安全
机具操作员经过专业培训,需要驾驶证操作的须获得相关证件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并严格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范进行调整、作业和维护,具体要求如下:
a) 拖拉机作业应满足NY/T 1876的安全技术要求;
b) 耕整机作业应满足NY/T 1919的安全技术要求;
c) 植保作业及根外追肥应满足NY/T 3015的安全技术要求;
d) 其他环节机械作业应满足GB 10395.1的通用安全要求。
13 标准实施及评价 标准实施准备
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标准实施准备,包括标准实施的方案准备、组织准备、知识准备、手段准备和物质条件准备等。 制定标准实施方案
明确适用对象和场景、提供实施必备条件和保障(组织、制度、资金、人员和设备仪器等)、推荐方法路径,确定资源要素配置、关键环节和控制点,提出标准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标准宣贯和培训
在生产关键环节针对果农进行标准宣贯和培训,结合标准要求,落实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标准实施
主要在湖北省梨产区新建园中实施,低效老龄梨园进行宜机化改造。重点落实园地选择与规划、建园、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等要求。 标准实施的检查
检查标准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逐条检查标准实施内容的落实情况。 标准实施效果评价
标准实施后,对照标准实施方案,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实施后反馈
DB42/T 2383—2025
7
适时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归口管理单位反馈情况,提出标准推广、修改、补充、完善或者废止等意见建议。 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
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相关示例见附录A.。
DB42/T 2383—2025
8
附录A (资料性)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如表A.1所示。
表A.1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标准名称及编号 梨园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
总体评价
适用性
该标准与当前所在地的产业或社会发展水平是否
相匹配
是 否
协调性
该标准的特色要求与其他强制性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产业政策是否协调
是 否
执行
情况
标准执行单位或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开展
相关工作
是 否
实施信息
标准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和障碍
是 否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修改意见
总体
意见
适用 修改 废止
具体修
改意见
需修改章节:
具体修改意见:
反馈渠道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省直行业主管部门
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
标准起草组(牵头起草单位)
反馈人
姓名:李先明 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联系方式:027-87770721
填表说明:为及时掌握标准实施情况,了解地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标准复审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表格中对应方框打勾,有需要文字说明的反馈意见可在相应位置进行文字描述,也可另附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