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27/T 013-2025 滴灌冬小麦宽窄行栽培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方标准
DB 6527/T 013—2025
滴灌冬小麦宽窄行栽培技术规程
Drip irrigation winter wheat wide and narrow row planting technology regulations
2025 - 06 - 30发布
2025 - 07 - 30实施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温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博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靖华 李潇 董秀丽 王珊 毛国锋 孟潇 王振津 王海江 艾尼瓦尔 杨玉珍 李俊杰 常巧真 刘娜 热不哈提·艾合买提 赵斌 邓文强 刘可 何佳 马婷 张玉霞 阿米娜木·艾沙 美力更 许秀 张龙龙 高壮良 花儿 白璐 田金平 巴哈提古丽·哈布旦 刘婷 艾力合木·巴克 巴哈提古丽·吐斯买买提 木哈塔尔·满速尔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农村局,联系电话:0909-2310720;传真:0909-2318351;邮编:833400。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系电话:0909-2311874;传真:0909-2311874;邮编:833400。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0909-2284055;传真:0909-2284306;邮编:833400。
DB 6527/T 013—2025
1
滴灌冬小麦宽窄行栽培技术规程 滴灌冬小麦宽窄行栽培技术规程 滴灌冬小麦宽窄行栽培技术规程 滴灌冬小麦宽窄行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滴灌冬小麦宽窄行种植的主要技术指标、播种管理、田间管理、收获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麦区水肥一体化冬小麦高效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 禾谷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水肥一体化(integr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一种将灌水和施肥相融合的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混肥器、滴灌带等设备,根据作物自身需求,对农田水分、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的管理,实现水肥耦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4 主要技术指标
产量结构 4.1
基本苗40 万株/667 m2~45 万株/667 m2,最高茎蘖数100 万茎/667 m2,有效收获穗数45 万穗/667 m2~48 万穗/667 m2,穗粒数30 粒~35 粒,千粒重42 g~45 g。
施肥量 4.2
按照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施腐熟农家肥2 m3/667m2以上,纯N 19.4 kg/667 m2~22.3 kg/667 m2,P2O5 10.7 kg/667 m2~12.9 kg/667 m2,K2O 2.5 kg/667 m2,Zn 0.35 kg/667 m2,Mn 0.32 kg/667 m2(相当于尿素35 kg/667 m2 ~40 kg/667 m2,磷酸二铵13 kg/667 m2~15 kg/667 m2,磷酸一铵8 kg/667 m2~10 kg/667 m2,硫酸钾6 kg/667 m2~8 kg/667 m2,硫酸锌1 kg/667 m2,硫酸锰1 kg/667 m2)。
生育时期 4.3
出苗期:50 %以上的幼苗露出地面2 cm~3 cm的日期。
三叶期:50 %以上主茎第3片叶伸出2 cm的日期。
分蘖期:50 %以上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1.5 cm~2 cm的日期。
越冬期:当气温稳定降至3 ℃以下时,麦苗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返青期:当气温稳定上升到3 ℃以上,50 %以上麦苗心叶长出1 cm以上,叶色由灰绿转为青绿的日期。
起身期:50 %以上植株由匍匐转向直立,主茎第1节开始伸长的日期。
DB 6527/T 013—2025
2
拔节期:50 %以上植株主茎伸长达到3 cm~4 cm,第1节间伸出地面1.5 cm~2 cm的日期。
孕穗期:50 %以上旗叶全部露出叶鞘,叶片展开的日期。
抽穗期:50 %以上麦穗从旗叶叶鞘伸出的日期。
开花期:50 %以上植株麦穗开花的日期。
成熟期:50 %以上的植株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日期。
5 播种技术
播前准备 5.1
5.1.1 品种
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品质优良、耐寒耐旱、高产潜力强、抗逆性强、稳产性好,自治区推荐适合当地的优质高产品种。
5.1.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净度98 %以上,纯度99 %以上,发芽率85 %以上,水份13 %以下。
5.1.3 种子处理
未经包衣的种子,播种前晒种2 d~3 d,播种前每100 kg麦种拌3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80 ml加少许水稀释包衣,晾干后即可播种;若采用福美双拌种,每100 kg种子用160 g~180 g(干拌),充分拌匀,堆闷4 h~6 h后即可播种。
5.1.4 地块准备
选择前茬为油葵、甜菜、苜蓿等地块。重茬小麦种植期不宜超过2 年;采取干播湿出方法,抢抓适期播种。
5.1.5 滴灌带选择
选择正规厂家的滴灌带。滴孔间距20 cm,滴孔流量2.8 L/h~3.0 L/h。
5.1.6 施基肥
犁地前,将上述4.2全部农家肥、锌肥及磷酸二铵10 kg/667 m2~12 kg/667 m2、尿素5 kg/667 m2,撒肥机均匀撒施地面,全耕层施入。
5.1.7 整地要求
根据墒情适时犁地、整地,严格执行犁耕到边、耙耱到位操作规范,确保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五字要求。
播种 5.2
5.2.1 播期
以冬前能形成壮苗为标准,一般温泉县播期为9月15日~25日,博乐市9月20日~10月1日(播种时间以滴出苗水时间为准)。
5.2.2 播种量
适期播种的冬小麦,播种量为23 kg/667 m2~28 kg/667 m2。
5.2.3 种肥
播种时带磷酸二铵5 kg/667 m2作种肥。
5.2.4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3 cm~4 cm。
5.2.5 播种质量
播种与铺设毛管同时进行。小麦平均行距为15 cm,埋深(覆土)1 cm~2 cm,行距为12.5 cm+20 cm+12.5 cm+15 cm,将滴灌带放置于宽行中间,毛管间距45 cm。
DB 6527/T 013—2025
3
要求落籽均匀,播深一致,播行端直,接行准确,不重不漏,到边到头,覆土严密,镇压适度,确保一播全苗,苗齐苗壮苗匀。
播种后立即进行主管、副管、三通和毛管等地面滴灌系统的连接工作,做好地头毛管的埋压处理工作。确保在播后48小时内滴出苗水,同时滴硫酸锰0.5 kg/667 m2,3 d~5 d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补滴水一次,以保出全苗。
6 田间管理
冬前及返青前管理 6.1
6.1.1 冬灌
入冬前及时灌越冬水,亩滴水量60 m3,要做到不漏不积,滴水均匀,上冻时地表无裂隙、无冰盖,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
6.1.2 保护好雪层
严禁牲畜进地啃青、破坏雪层。
6.1.3 雪墒追肥施药防病
对于适期播种冬小麦,在早春当积雪开始消融、雪层8 cm~10 cm时,采用无人机撒施尿素5 kg/667 m2,并在尿素中拌50 %多菌灵粉剂80 g~100 g,促苗早发,同时防治雪腐雪霉病等。
返青后田间管理 6.2
6.2.1 水肥管理
6.2.1.1 施好返青至灌浆肥
小麦返青后要及时滴好返青水施好返青肥,促进春生分蘖的形成;拔节后是小麦需肥高峰期,做好水肥管理,巩固早期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小穗小花数;小麦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孕穗至灌浆初期,除正常滴尿素外,还需分3次滴入磷酸一铵和硫酸钾,以便较好地促进小麦授粉,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6.2.1.2 滴好麦黄水
滴麦黄水时,应在早晚气温偏凉,土壤墒情尚可的情况下进行,切要避开高温干旱的中午滴水,以免小麦高温逼熟减产,滴水施肥时期及用量见表。
表 返青后滴水滴肥时期及用量
生育期
返青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扬花期
灌浆期
乳熟期
蜡熟期
麦黄水
合计
滴水量
50~55
60~65
50~55
50~55
50~55
45~50
35
15~20
355~390
尿素
5~8
9~10
8~10
2
1~2
0
0
25~30
磷酸一铵
3
2~3
2
1
1
8~10
硫酸钾
1~2
2~3
1~2
2
6~8
硫酸锰
0.5
注:滴水量单位为m³/667m2;肥料单位为kg/667m2。
6.2.2 化学防控
拔节前及时化控,根据小麦品种和长势,一般每667m2用50 %矮壮素水剂250 g~280 g或15 %多效唑粉剂40 g~45 g或用抗倒酯悬浮剂20 ml~30 ml兑水进行叶面喷施;若麦苗仍然偏旺,5 d~7 d还需再化控一次,也可在拔节期补喷5 %调环酸钙水分散粒剂50 g~70 g。
DB 6527/T 013—2025
4
6.2.3 化学除草
防除狗尾草、稗草等禾谷类及阔叶杂草,每667 m2用15 %的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 g~40 g+75 %的苯磺隆水分散粒剂2 g兑水采用机车进行喷雾。
6.2.4 病虫害防治
6.2.4.1 根腐病、全蚀病、茎基腐病防治
在小麦拔节前后每667 m2选用20 %三唑酮乳油45 ml或43 %戊唑醇悬浮剂20 ml~25 ml或48 %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 ml~50 ml兑水机车进行叶面喷雾,连喷2次,中间间隔7 d~10 d。
6.2.4.2 白粉病、细菌性条斑病、赤霉病及锈病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667 m2及时用25 %丙环唑乳油20 ml或11.7 %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 ml或20 %三唑酮乳油45 ml+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 g混配后进行挑治。
6.2.4.3 虫害防治
小麦主要虫害有蚜虫、小麦皮蓟马、麦秆蝇等,可用阿维菌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啶虫脒等杀虫剂防治(具体根据使用说明确定用量)。
6.2.5 干热风防治
在容易遭受干热风危害麦区,可在细菌性条斑病及锈病防治的药液中(具体根据使用说明确定用量)加入磷酸二氢钾80 g~100 g和0.01 %芸苔素内酯乳油3000倍液搅匀后用无人机喷施1~2遍,或单喷磷酸二氢钾80 g~100 g1~2遍。收获前20 d禁止使用任何叶面肥和农药。
7 收获
当95 %的小麦进入黄熟期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收获过程中要防止落粒、雨淋芽变降低品质,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水分≤13 %及时入库仓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