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1152—2025
代替DB15/T 1152-2017
黄瓜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intensive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ucumber
2025-06-26发布
2025-07-2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1152—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代替 DB15/T 1152-2017《黄瓜集约化育苗技术规程》,与 DB15/T 1152-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了成品苗率,增加了集约化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见2017年版的3.3);
b) 删除了场地环境(见2017年版的4);
c) 更改了育苗设施、环境调控设备(见4.1、4.2,2017年版的5.1、5.2);
d) 删除了药剂熏蒸、穴盘消毒(见2017年版的6.2、6.4);
e) 更改了药剂喷雾(见5.2,2017年版的6.3);
f) 更改了基质配制与装盘(见6.1、6.2、6.3、6.4,2017年版的7);
g) 更改了种子(见7.1、7.2,2017年版的8);
h) 更改了播种时间、播种、催芽(见8.1、8.2、8.5,2017年版的9.1、9.2、9.5);
i) 更改了苗期管理(见9.1、9.2、9.3、9.5、9.6、9.7,2017年版的10);
j) 更改了成苗标准(见10,2017年版的11);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宇新、常瑞青、张红霞、温志鹏、刘晓慧、夏峰、王艳慧、郑翠彦、刘雪梅、张丽娜、王传娟、邢超越、陈万国、朱文峰、李芳雪、潘文俊、寇英丽、毕书娟、孙鑫、张晓玲。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2017年首次发布为DB15/T 1152-2017;
——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5/T 1152—2025
1
黄瓜集约化育苗技术 黄瓜集约化育苗技术 黄瓜集约化育苗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瓜集约化育苗的设施设备、设施设备消毒、基质配制与装盘、种子、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成苗标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黄瓜集约化育苗。 本文件适用于黄瓜集约化育苗。 本文件适用于黄瓜集约化育苗。 本文件适用于黄瓜集约化育苗。 本文件适用于黄瓜集约化育苗。 本文件适用于黄瓜集约化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
NY/T 1107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炼苗 seedling training
幼苗出圃前,为增强幼苗对定植环境的适应性而采取的温度、光照、水分调控措施。
集约化育苗 intensive seedling cultivation
使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对生产环境有效控制,用营养基质培育壮苗,在整个育苗过程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作业,规模化批量生产优质秧苗的一种生产方式。
催芽室 germination room
一种专门用于促进种子发芽的环境调控设施,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为种子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加速发芽过程并提高发芽率。
4 育苗设施设备
DB15/T 1152—2025
2
育苗设施
育苗时选用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及配套的基质车间、催芽室、材料库房等。 环境调控设备
湿帘、风机、环流风扇、遮阳网、防虫网、粘虫板、棉被、融雪设备、加温设备。 生产设备
恒温箱、种子消毒机、全自动播种流水线、基质解压机、基质搅拌机、施肥器、移动苗床、喷灌机、打药机及环境监测设备等。
5 设施设备消毒 高温闷棚
夏季连续晴天时,室内地面洒水后,密闭育苗设施,温度达到65 ℃以上,连续闷棚15 d。 药剂喷雾
复配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00倍液+高锰酸钾散剂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对棚室的骨架、墙体、苗床、地面进行喷施消毒。
6 基质配置与装盘 基质配置
基质按草炭、珍珠岩比例8:2混拌均匀配制,草炭 pH值5.5~6.0,EC 0.3 mS/cm,纤维长度1 mm~5 mm。 穴盘选择
使用50孔育苗穴盘。 装盘
将基质含水量调节至50%~60%后装入穴盘,使每个穴孔都装满基质,表面平整,穴盘格室清晰可见。 压播种穴
基质装盘后,用压孔机在每个穴孔上压出直径2.5 cm~3.0 cm、深度1.8 cm~2.5 cm的圆锥形播种穴。
7 种子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 16715.1的规定。 种子处理
DB15/T 1152—2025
3
将种子放入50 ℃~55 ℃水中浸泡20 min~25 min后,将种子捞出浸入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 min,随后用自来水冲洗5~7次,种子自然晾干或常温吹干。
8 育苗 播种时间
根据种苗定植时间和育苗环境条件确定播种时间。冬、春季于定植前17 d~23 d播种;夏、秋季于定植前15 d~20 d播种, 不同育苗时期的适宜苗龄见表1。
表1 不同育苗时期的适宜苗龄
育苗时间
适宜苗龄
d
12~翌年5月
17~23
6~11月
15~20 播种
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精量播种,将种子播于每个穴孔中央,每穴1粒。 覆盖
用珍珠岩或蛭石覆盖到播种后的穴盘上,用刮板从穴盘的一侧刮向另一侧,刮去多余覆盖材料,使穴盘表面平整,穴盘格室清晰可见。 喷淋
采用喷淋设备对播种、覆盖后的穴盘洒水,直至穴盘底部排水孔有水渗出。 催芽
8.5.1 催芽室催芽
将穴盘置于催芽室的穴盘架上,开启环境调控设备,使催芽室温度保持在25 ℃~28 ℃,环境相对湿度在90%以上,当75%左右的种子拱土时,及时将穴盘运送至育苗棚室,摆放于苗床上。
8.5.2 苗床催芽
在育苗棚室的苗床上,平铺塑料薄膜,将5~6个穴盘由下至上交错叠放,置于塑料薄膜上,并用多出的塑料薄膜覆盖穴盘,塑料薄膜上加盖保温板,用于穴盘基质的保温、保湿,育苗棚室温度保持在23 ℃~28 ℃,当75%的种子拱土时,及时撤去覆盖物,将穴盘摆放于苗床上,进入苗期管理。
9 苗期管理 环境调控
9.1.1 温度
冬春季节,使用保温被、暖气、热风机、空气能等设备加温;夏秋季节,使用遮阳网、湿帘、风机、导流扇等设备降温,使棚内温度保持在种苗适宜生长范围内。
DB15/T 1152—2025
4
苗期生长不同阶段适宜的温度条件见表2。
表2 黄瓜苗期生长适宜温度(生理期描述)
苗期
适宜日温
℃
适宜夜温
℃
催芽期(播种至胚芽露白)
25~28
20~25
出苗期(子叶拱土至幼苗出齐)
23~25
15~18
幼苗期(幼苗出齐至1叶1心)
24~28
13~15
炼苗期(种苗定植前5 d~7 d)
22~25
13~15
9.1.2 湿度
苗期生长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5%~65%,炼苗期控制相对湿度在45%左右,采用通风、加温等措施降低空气相对湿度,采用地面喷水等方式增加空气相对湿度。
9.1.3 光照
冬春季节育苗,保证种苗接受7 h~8 h光照,如阴天或光照不足可采用悬挂反光幕、补光灯进行补光,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夏季保证光照时间11 h~13 h,超过60000 lux时,采用遮阳网遮光。 水肥管理
水肥一体化施肥,根据幼苗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和环境条件进行浇水、施肥,水温与室内温差在5 ℃以内。常用水溶性肥料有营养液(N:P2O5:K2O=20:20:20)。
出苗期浇水至基质表面湿润,幼苗期基质适宜相对含水量为65%~90%,随幼苗生长,营养液浓度由0.5‰逐渐提高到2.0‰,追肥频率由每周1~2次增加至每周2~3次,每次浇完营养液后浇一次清水。
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所用水溶性肥料应符合NY/T 1107的要求。 摘帽
黄瓜种子幼苗出土后,有部分种皮不脱落,夹住子叶,称为“戴帽”。为避免“戴帽”而导致幼苗生长异常,在多数幼苗出土后分两次人工“摘帽”,摘帽时要避开中午烈日和早晨低温,最好在上午浇过水后,避免伤及子叶或连根拔起。 植株调控
种苗拱土后到子叶出齐开始进行温度调控加大昼夜温差10 ℃~15 ℃,光照低于每天8 h时进行补光,基质含水量调整到75%~85%,必要时使用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株型调控。 炼苗
种苗出圃前5 d~7 d控制浇水基质湿度控制在65%~75%,白天温度22 ℃~25 ℃,夜间温度调整至13 ℃~15 ℃,光照时间超过12 h,出圃前浇一次透水。
10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DB15/T 1152—2025
5
主要病虫害种类
病害: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虫害:潜叶蝇、蚜虫。 防治措施
10.3.1 物理防治
将育苗温室所有通风口及进出口加设40~50目防虫网;在苗床上方50 cm处悬挂25 cm×40 cm粘虫板(黄板、蓝板),每667 m²挂30~40块。
10.3.2 化学防治
10.3.2.1 霜霉病
发病初期,及时叶面喷施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7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0.3.2.2 白粉病
发病初期,及时叶面喷施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800~2000倍液或25%乙嘧酚磺酸酯乳油500~1000倍液。
10.3.2.3 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初期,及时叶面喷施40%春雷·喹啉铜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30%噻唑锌悬浮剂500~750倍液。
10.3.2.4 潜叶蝇
发现潜叶蝇危害时,叶面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00~2000倍液。
10.3.2.5 蚜虫
发现蚜虫危害时,叶面喷施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00~2000倍液。
11 成苗标准
子叶完整,1叶1心,株高5 cm~8 cm,茎粗4.0 mm~5.0 mm,叶色浓绿,茎秆粗壮,秧苗整齐,无病虫害,根坨成型,根系发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