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BM 0051-2024 超支化聚赖氨酸接枝表面的表征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超支化聚赖氨酸接枝表面的表征》标准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
- 适用于医疗器械用高分子材料中,基于超支化聚赖氨酸接枝钛金属表面的表征。
- 其他基底材料的聚赖氨酸接枝表面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ISO 19749(纳米技术中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颗粒尺寸和形状分布)。
3. 术语和定义
- 超支化聚赖氨酸:以赖氨酸为单体,通过缩聚形成的三维超支化结构树枝状大分子。
- 接枝:通过共价键将超支化聚赖氨酸化学键合到基底材料表面。
4. 要求
4.1 物理化学性能
- 鉴别:
- 未接枝表面氮元素(N)原子含量≤3%,接枝后≥8%(通过XPS测试)。
- 接枝厚度:需符合制造商要求(通过轮廓仪、椭偏仪等测量)。
- 表面形貌:需符合制造商要求(通过SEM、AFM等观察)。
4.2 抑菌性能
- 适用菌种:大肠埃希菌(ATCC 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其他菌种需注明。
- 抑菌率要求:对上述菌种的抑菌率均≥50%(若≥90%则判定为强抑菌作用)。
5. 试验方法
5.1 物理化学性能
- 鉴别:XPS测试氮元素含量,每批3片样品各测3点。
- 厚度:电动轮廓仪、椭偏仪等。
- 形貌:SEM、AFM等(按ISO 19749)。
5.2 抑菌性能
- 采用附录A的贴膜法(适用于直接接触型表面,不适用于可溶出成分)。
附录A(规范性):贴膜法抑菌性能测试
- 步骤:
- 菌悬液制备:用PBS稀释至2.5×10⁵~1.0×10⁶ CFU/mL。
- 接种与覆盖:0.4mL菌液滴于试样表面,覆盖聚乙烯/聚丙烯膜(40mm×40mm),培养24h(36±1℃, RH≥90%)。
- 洗脱与计数:用PBS冲洗后接种琼脂平皿,培养40~48h,计算活菌数。
- 结果计算:
- 活菌数公式:
N = \frac{C \times D \times V \times 100}{A}
(单位:CFU/cm²)。 - 抑菌率公式:
X = \frac{A_0 - A_1}{A_0} \times 100\%
(A₀为对照样片活菌数,A₁为试样活菌数)。
- 活菌数公式:
- 判定标准:
- 抑菌率≥50%为有效,≥90%为强效。
- 试验需满足阴性对照无菌、初始活菌数≥1×10⁵ CFU/cm²、对照样片24h后≥1×10⁴ CFU/cm²。
其他关键信息
- 试验报告需包含试样材质、菌种、接种体积、活菌数、抑菌率、实验室信息等。
- 注意事项:若调整方法(如清洗方式、增稠剂使用)需在报告中说明。
参考文献
- 引用国内外标准(如GB/T 31402、WS/T 650、JIS Z 2801)及药典、消毒技术规范等。
核心要点
- 该标准规定了超支化聚赖氨酸接枝医疗器械表面的化学鉴别、厚度/形貌要求及抑菌性能测试方法,重点通过贴膜法评估抑菌效果,确保材料安全性和功能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