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ES 171-2024 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技术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技术指南》主要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技术指南》(T/CSES 171-2024)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规定了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河流、湖泊和水库水生生物完整性的评价工作,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归口管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起草。
二、评价总体要求
1. 一般规定
- 评价前需编制工作方案,包括评价对象基本信息、工作内容、方法、进度计划等
- 评价资料应具有全面性、代表性、一致性和真实性
- 评价过程需客观、公正、规范,结果应准确反映时空变化
2. 核心要求
- 系统性:选择多个生物类群和参数全面反映水生态整体性
- 科学性:数据真实可靠,参数选择客观全面,计算规范准确
- 操作性:参数选择考虑现行监测体系,计算方法简单易行
3. 评价流程
评价流程包括评价对象与生物类群确定、参数筛选、参数赋值、指数计算与评价等步骤。
三、评价对象与生物类群确定
1. 资料收集与调查
- 收集气象水文、水生境、水环境、水生生物等现状与历史数据
- 分析评价对象的自然地理、功能定位、管理需求等特征
- 设置参照点和受损点(参照SL/T793标准)
- 水生生物专项调查参照HJ1295、HJ1296标准
2.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为河流、湖泊、水库,可整体评价或划分为多个评价单元分别评价。
3. 生物类群选择
不同水体类型的推荐评价生物类群如下表:
生物类群 | 河流 | 湖泊 | 水库 |
---|---|---|---|
着生藻类 | ● | ○ | ○ |
浮游植物 | ○ | ● | ● |
大型水生植物 | ○ | + | ○ |
浮游动物 | ○ | ● | ● |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 ● | + | ○ |
鱼类 | ● | ● | ○ |
注:"●"为必选;"○"为可选;"+"为浅水湖泊必选
四、参数筛选方法
1. 候选参数清单构建
根据附录A中的6个表格(表A.1-A.6)构建不同生物类群的候选参数清单,包括:
- 着生藻类(表A.1)
- 浮游植物(表A.2)
- 大型水生植物(表A.3)
- 浮游动物(表A.4)
-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表A.5)
- 鱼类(表A.6)
2. 核心参数筛选步骤
- 分布范围检验:
- 计算众数和变异系数
- 剔除众数>25%或变异系数不在0.2-2.0范围的参数
- 判别能力分析:
- 绘制参照点和受损点箱线图
- 剔除中位数落在对方25%-75%分位数范围内的参数
- 冗余度分析:
- 计算参数间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
- 保留相关系数≤0.75的参数,或保留不同类型参数
五、参数赋值方法
采用比值法进行标准化赋值:
- 正向参数(与环境压力正相关):
M=\frac{TH-TV}{TH-EV}\times100
- 负向参数(与环境压力负相关):
M=\frac{TV-TH}{EV-TH}\times100
其中:
- M:参数标准化值
- TH:临界值(正向参数取95%分位数,负向参数取5%分位数)
- TV:参数实际值
- EV:期望值(确定方法见附录B)
标准化值>100取100,<0取0。
六、指数计算与评价
1. 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计算
- 单个类群指数(IBI):
IBI=\frac{\sum_{i=1}^n M_i}{n}
- 多个类群指数(MIBI):
MIBI=\sum_{j=1}^m IBI_j\times w_j
2. 完整性等级划分
分为五个等级,以参照点IBI值的25%分位数(无参照点时用全部点位95%分位数)为"极高"和"高"边界阈值:
等级 | 表达颜色 | 内涵描述 |
---|---|---|
极高 | 蓝色 | 生态系统自然状态,生物多样性高 |
高 | 绿色 | 生态系统轻微改变,变化在自然可恢复范围内 |
中 | 黄色 | 生态系统中等改变,功能基本维持 |
低 | 橙色 | 生态系统显著改变,部分功能受损 |
极低 | 红色 | 生态系统严重改变,功能严重受损或丧失 |
七、附录内容
附录A(资料性)
提供了6个生物类群的候选参数详细清单,包括:
- 着生藻类(表A.1):物种丰富度、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等参数
- 浮游植物(表A.2):分类单元数、密度百分比、多样性指数等
- 大型水生植物(表A.3):物种数、盖度、多样性指数等
- 浮游动物(表A.4):分类单元数、优势度指数、功能群等
-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表A.5):分类单元数、耐污指数、功能群等
- 鱼类(表A.6):物种数、优势度、功能群、资源量等
附录B(规范性)
规定了临界值与期望值的确定方法:
- 临界值:
- 正向参数:全部点位95%分位数
- 负向参数:全部点位5%分位数
- 期望值确定方法:
- 参照点法(优先)
- 历史数据法
- 数理统计法
八、参考文献
标准引用了12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包括专著、技术文件和期刊论文,为评价方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