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F 0116-2025 城市低效公益林增效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城市低效公益林增效生态修复技术规范》(T/CSF 0116-2025)的主要内容总结,按技术规范结构分层展开:
一、范围
适用于城市一般保护区内四类低效公益林的生态修复:
- 低效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
- 低效特殊用途林:风景林
二、低效公益林认定标准(核心依据)
共性指标(适用于所有类型):
- 生长衰退:枯立木/濒死木占比>10%,或枯梢长度>树冠1/3的林木占比>15%。
- 灾害影响:病虫害、火灾等严重受害木占比>15%。
- 结构失衡:郁闭度>0.8(林下光照不足)或<0.2(林隙过多)。
- 覆盖不足:近中龄林未郁闭,且林下植被覆盖度<0.4(干旱区<0.3)。
- 树种单一:混交比例<30%。
个性指标(分类型补充):
- 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近熟林以上阶段功能退化。
- 防风固沙林:
- 林带挤压、断带长度>平均树高2倍且缺带率>20%。
- 林带方向或结构(紧密/疏透/通风)不符合防护要求。
- 风景林:
- 观赏价值低(色彩单调、叶稀疏)、透视距离<10m。
- 存在飞絮/花粉等健康危害。
认定流程:符合任一共性或个性指标即判定为低效林(详见附录A)。
三、增效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1. 通用技术(四类林分均适用)
技术 | 适用场景 | 操作要点 |
---|---|---|
抚育 | 郁闭度高、灾害木多、生长衰退 | - 生态疏伐(强度15%~20%) - 卫生伐后郁闭度<0.5需补植。 |
补植 | 郁闭度<0.2、覆盖不足 | - 选种:乡土树种+慢生树种(附录B) - 密度:补植后达合理密度85%,总密度≤1050株/hm²。 |
结构调整 | 单层纯林(混交比例<30%) | - 混交类型:阔叶+针叶、深根+浅根 - 空间配置:带状/块状混交(带宽≥2倍行距)。 |
择伐 | 近熟林功能退化/树种不当 | - 优先伐除病虫木、濒死木 - 更新后补植耐阴树种(如水源林补深根系树种)。 |
2. 类型化专项技术
- 防风固沙林:
- 断带修复:宽度>30m断带用大苗补植,保留北侧树木;宽度≤30m则伐除南侧重造。
- 林带方向:垂直主害风或与农田林网一致。
- 风景林:
- 修枝整形:提升透视距离(>3倍树高)、增强观花观叶效果(参考DB11/T 793)。
- 择伐重点:清除健康危害树种(如飞絮树种)。
3. 综合增效
多技术组合应用(如抚育+补植+结构调整),适用于复杂低效林分(附录C匹配表)。
四、后期管理与增效评价
1. 后期管理
- 按《DG/TJ 08-2096》执行林地巡护、养护日志记录。
2. 增效评价(核心指标)
评价指标 | 合格标准 | 评价等级 |
---|---|---|
郁闭度 | 0.6~0.7 | 优秀(90%~100%) |
虫蛀率 | ≤20% | 合格(65%~89%) |
补植成活率/3年保存率 | ≥85%/≥80% | 不合格(<65%) |
混交比例 | 防护林/风景林>30% 水土保持林50%~75% |
|
群落结构 | 复层林(乔+灌+草) |
核查方法:样地法、航片估测等(附录D含12项指标全表)。
五、配套工具
- 附录A:低效林认定量化指标表(共20项)。
- 附录B:树种选择特征表(如水源林选深根系长寿树种)。
- 附录C:修复技术与低效原因匹配关系表(指导技术选型)。
- 附录D:增效成果核查表(含林分健康、结构等12项指标)。
技术规范核心价值
- 科学修复导向:尊重自然演替,以生态自修复为主、人工调控为辅。
- 精准分类施策:按低效类型(防护/风景)匹配差异化技术。
- 全流程闭环:从认定→修复→管理→评价,形成标准化作业链条。
引用标准:GB/T 15781(森林抚育)、GB/T 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等11项国标/行标。
此规范为城市低效公益林修复提供了系统性技术框架,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可有效提升林分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