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SA 093-2025 橡皮障隔离术临床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橡皮障隔离术临床技术规范》(T/CHSA 093-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文件概述
- 标准编号:T/CHSA 093-2025
- 名称:橡皮障隔离术临床技术规范(Clinical specification of dental rubber dam isolation)
- 发布与实施:2025年2月14日发布,2025年3月1日实施
- 归口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提出,中华口腔医学会归口。
- 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全国9家知名口腔医院参与起草。
-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需隔离牙齿的口腔临床诊疗操作,如牙髓治疗、牙体修复等。
2. 核心内容
(1)橡皮障隔离术的定义
通过橡皮布和固定装置(如橡皮障夹、支架)将治疗牙与口腔环境隔离,实现以下目标:
- 保持术区干燥、清晰视野
- 防止交叉感染(如唾液污染)
- 保护软组织(如牙龈、黏膜)
- 避免器械误吞/误吸
(2)适应证
- 牙髓治疗:根管治疗(预备、冲洗、充填)、活髓保存术(盖髓术、牙髓切断术)、再生性牙髓治疗。
- 牙体修复:涉及牙体预备、酸蚀、粘接、充填等操作。
(3)相对非适应证
- 呼吸道疾病导致呼吸困难者
- 全身状况差需实时监测者
- 对橡皮布过敏者
- 全冠修复牙需参考牙龈骨隆突定位牙根走向时(可暂不使用)
(4)器材与用具
- 橡皮布:分成人(150mm)和儿童(125mm)尺寸,厚度可选。
- 打孔器:多孔设计,孔径对应不同牙位(前牙、磨牙等)。
- 橡皮障夹:按牙位分类(前牙“蝴蝶夹”、前磨牙夹、磨牙夹),分有翼/无翼。
- 辅助工具:支架(U形/环形)、夹钳、牙线、封闭剂、润滑剂等。
(5)操作流程
- 橡皮布选择与打孔:
- 按牙位标记打孔位置,孔间距2–3mm(多牙隔离时)。
- 方法:模板打孔或直接划分象限打孔。
- 橡皮障夹选择与试戴:根据牙位、形态选择合适夹子,必要时试戴。
- 安装方法:
- 翼法(最常用):夹翼先套入橡皮布孔,再固定于牙颈部。
- 布优先法:橡皮布先套牙,再上夹子。
- 夹优先法:先固定夹子,再套橡皮布。
- 弓法:橡皮布从夹弓穿出后固定。
- 支架安放:撑开橡皮布,确保覆盖口腔且不遮挡鼻孔。
- 检查与调整:确认夹子稳固、牙龈无损伤、封闭性良好(可通过闭水试验验证)。
(6)特殊情况的处理
- 固位困难(如残冠、松动牙):
- 粘接树脂形成固位钉突;
- 选择特殊夹子(如喙部带齿或弯向根方的夹子);
- 增加隔离牙数或邻牙辅助固位。
- 裂障技术:用于多牙暴露(如固定桥、正畸托槽),剪开橡皮布形成裂隙套入多牙。
- 影像学检查:建议取下橡皮障,避免金属夹干扰影像。
(7)注意事项
- 麻醉:预估牙龈触痛时提前麻醉;漂白治疗时禁用麻醉(避免患者忽视化学灼伤)。
- 术前准备:确保牙面无结石、牙龈健康、邻牙可通过牙线。
- 安全性:儿童操作时用安全线拴住夹子,防止误吞。
(8)合格标准
- 患者无不适(呼吸通畅、无过敏反应);
- 牙位正确、橡皮布完全覆盖口唇;
- 夹子稳固(喙部卡抱牙颈部)、无牙龈损伤;
- 橡皮布孔缘密封良好(无裂痕或渗漏)。
(9)拆卸流程
- 先取下夹子或楔绳,再移除支架和橡皮布;
- 多牙隔离时剪开邻牙间橡皮布,避免残留碎片。
3. 参考文献与依据
- 引用国际(AAE、ESE、ISO)和国内权威指南(如《根管治疗技术指南》),结合临床实践与教材(如《牙体牙髓病学》)。
4. 意义
- 为口腔医师提供标准化操作依据,提升治疗安全性与效率;
- 推动橡皮障技术在复杂治疗(如显微根管、再生治疗)中的普及应用。
注:本规范详细覆盖了从器材选择到术后拆卸的全流程,尤其强调适应症判断、操作细节及风险防控,是口腔临床操作的重要参考文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