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457-20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NY/T 4457-20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详细规定了水稻对细菌性穗枯病的抗性鉴定技术流程和评价方法。以下是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 适用范围:适用于水稻资源、品种和品系等材料对细菌性穗枯病(由颖壳伯克氏菌引起)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 引用标准:包括种子质量(GB 4404.1)、肥料使用(NY/T 496)、农药安全(NY/T 1276)及水稻生产规范(NY/T 4248)等。
2. 术语定义
-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由颖壳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umae)引起,主要危害幼苗和谷穗,导致烂秧、谷粒变色和穗枯死。
3. 鉴定程序
鉴定流程分为6个阶段,如图1所示:
4. 接种体准备
- 菌株选择:优先选用当地优势菌株(附录A提供参考菌株)。
- 制备方法:从冻存菌株转接NA液体培养基(含氨苄青霉素),37℃震荡培养至OD600为0.2~0.3,稀释后加入吐温-20作为接种体。
5. 鉴定材料种植
- 田间要求:选择病害常发田,土地平整、排灌方便。
- 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一级种标准,无检疫性病虫。
- 种植设计:每份材料种植4行×6丛,行距20 cm、丛距16 cm,3次重复,每50份材料设抗/感病对照(附录B)。
- 保护行:四周种植2行以上抗病品种。
- 田间管理:按常规生产进行,禁用杀菌剂。
6. 接种方法
- 时期:30%~40%穗抽出时,于16:00~18:00接种。
- 操作:喷雾法(菌液OD600=0.2~0.3,含0.01%吐温-20),隔1天喷1次,共3次,每重复接种≥20株。
- 水层管理:接种前后保持2~3 cm水层。
7. 病情调查与评价
- 调查时间:接种后21天。
- 病情分级:按病粒比率分为0~9级(表1),计算病情指数(DI):
DI=M×Md∑(Bi×Bd)×100 - 抗性评价:根据DI分为高抗(HR)至高感(HS)6级(表2)。
- 有效性判别:感病对照DI>60时鉴定有效。
- 重复鉴定:抗/中抗材料需2~3年重复验证。
8. 附录内容
- 附录A:颖壳伯克氏菌的生物学特性、症状及分离鉴定方法(含PCR引物序列和保存条件)。
- 附录B:5个鉴别品种(如特青为抗病,松早香1号为高感)。
- 附录C:记录表(表C.1病粒率调查表、表C.2抗性评价表)。
9. 其他要求
- 材料处理:剩余接种体需灭菌,病株需焚烧或深埋。
- 记录保存:全过程档案(病原菌来源、接种方法等)保存≥2年。
关键点总结
- 标准化流程:从接种体制备到抗性评价形成完整技术链。
- 严格对照:设置抗/感病对照确保鉴定可靠性。
- 分子鉴定支持:附录A提供菌株分子鉴定方法,增强科学性。
- 可追溯性:详细记录要求保障结果可复核。
该标准为水稻抗病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了权威的技术依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