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473-2025 玉米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对《NY/T 4473-2025 玉米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标准框架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玉米品种、育种材料和种质资源在种子萌发期、芽苗期、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全生育期的抗旱性鉴定评价。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种子质量依据《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 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依据《NY/T 1121.22 土壤检测 环刀法》。
- 术语定义
- 抗旱性:干旱胁迫下玉米维持生长发育或形成产量的能力。
- 明确定义各生育阶段(如种子萌发期、芽苗期、苗期等)的时间节点和形态标准。
二、抗旱性鉴定评价程序
- 分阶段鉴定:针对不同生育时期(萌发期、芽苗期、苗期、开花期、灌浆期、全生育期)设计独立操作流程。
- 灵活性:可根据需求选择特定时期鉴定,无需全周期覆盖。
三、各生育期鉴定方法
1. 种子萌发期
- 操作流程:
- 种子消毒(酒精+次氯酸钠)→ 置于含PEG-6000溶液的培养皿(-0.3 MPa或-0.4 MPa模拟干旱)→ 25℃黑暗培养。
- 对照:使用无离子水代替PEG溶液。
- 评价指标:
- 萌发指数(PI):基于48h/96h/144h/192h萌发种子数加权计算(公式2)。
- 抗旱指数(DTI₉):胁迫PI / 对照PI(公式1)。
- 抗旱分级:按DTI₉分为5级(极强>0.90 → 极弱<0.10)。
2. 芽苗期
- 操作流程:
- 土壤配置:营养土+石英砂(pH 6.0-7.5),测定最大持水量(X)。
- 胁迫组:土壤含水量=40%×X;对照组:70%×X。
- 播种:每重复50粒,三叶一心时统计成苗数。
- 评价指标:
- 成苗指数(EI):成苗数/播种总数(公式4)。
- 抗旱指数(DTI₉ₛ):胁迫EI / 对照EI(公式3)。
- 分级标准:同萌发期5级制(极强>0.90)。
3. 苗期
- 操作流程:
- 土壤配置同芽苗期,初始含水量70%×X。
- 胁迫:停水至含水量降至30%×X → 复水至70%×X → 复水72h后统计存活株数。
- 评价指标:
- 抗旱指数(DTIₛ):存活株数/总株数(公式5)。
- 分级标准:同前5级制。
4. 开花期
- 操作流程:
- 田间设计:设干旱胁迫区与正常灌水区,隔离带≥3m。
- 胁迫:吐丝前10-15d停水 → 吐丝10d后复水。
- 对照:全生育期足量灌水。
- 评价指标:
- 抗旱指数(DTI_F):
(待测材料胁迫产量/待测材料对照产量)/(所有材料平均胁迫产量/所有材料平均对照产量)
(公式6)。
- 抗旱指数(DTI_F):
- 分级标准:5级(极强>1.80 → 极弱<0.20)。
5. 灌浆期
- 操作流程:
- 田间设计同开花期。
- 胁迫:吐丝时灌水 → 停水30d → 复水。
- 评价指标:
- 抗旱指数(DTI_GF):同公式6。
- 分级标准:同开花期(极强>1.80)。
6. 全生育期
- 操作流程:
- 对照区:供水总量5250-6000 m³/hm²,按需灌水。
- 胁迫区:分轻度(70%灌水量)、中度(50%)、重度(30%)。
- 评价指标:
- 抗旱指数(DTI_GM):同公式6。
- 分级标准:5级(极强>1.80 → 极弱<0.20)。
四、关键共性要求
- 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 4404.1标准。
- 重复设计:各时期试验均需≥3次重复。
- 土壤规范:
- 营养土+石英砂(20-30目),pH 6.0-7.5。
- 田间持水量(X)需实测。
- 环境控制:
- 萌发期/芽苗期:25℃避光,温差不宜过大。
- 田间试验:需遮雨棚或低降水条件(如开花期降水<20mm)。
- 数据记录:
- 全程记录种子处理、土壤配制、胁迫操作、气象数据(温度、降水)、关键农事操作等。
- 建立专项档案并定期归档。
五、评价标准统一性
- 5级抗旱性划分:极强(1级)、强(2级)、中等(3级)、弱(4级)、极弱(5级)。
- 指数差异:萌发期、芽苗期、苗期DTI阈值相同(极强>0.90);开花期、灌浆期、全生育期DTI阈值相同(极强>1.80)。
六、核心公式汇总
时期 | 抗旱指数公式 | 关键参数说明 |
---|---|---|
萌发期(DTI₉) | PIₛ / PI꜀ | PI=∑(不同时间萌发种子数×权重系数) |
芽苗期(DTI₉ₛ) | EIₛ / EI꜀ | EI=成苗数/播种总数 |
苗期(DTIₛ) | 存活株数/总株数 | 复水72h后统计 |
开花/灌浆/全生育期(DTI_F/GF/GM) | (GYₛ.ᴅ / GYₛ.ᴡ) / (GYᴍ.ᴅ / GYᴍ.ᴡ) | GY=籽粒产量;下标S=待测材料,M=所有材料均值 |
总结:该标准建立了系统化、多生育期的玉米抗旱性鉴定体系,涵盖从种子萌发到全生育期的完整流程,通过标准化操作(PEG模拟、土壤水分控制、田间水分管理) 和量化指标(抗旱指数DTI) ,实现抗旱性的科学分级评价(1-5级),为品种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