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484-2025 胡麻耐旱性鉴定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NY/T 4484-2025《胡麻耐旱性鉴定技术规程》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本标准规定了胡麻(亚麻)品种(系)及种质资源在不同关键生育期(萌发期、苗期、花期、全生育期)进行耐旱性鉴定的标准化程序、方法和评价标准。
主要构成部分:
- 范围: 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对象(胡麻品种/系及种质资源)和目的(耐旱性鉴定)。
-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标准执行中需要参照的其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种子检验、土壤持水量测定等。
- 术语和定义: 对标准中使用的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
- 耐旱性 (drought resistance): 胡麻对干旱胁迫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 相对发芽率 (relativ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胁迫下发芽率占对照发芽率的百分比。
- 反复干旱胁迫存活率 (survival percentage after repeated drought stress): 幼苗经历两次干旱-复水循环后的存活率。
- 耐旱指数 (drought resistance index): 基于籽粒产量,以对照品种为基准评价耐旱性的指标(用于花期和全生育期)。
- 对照品种 (check variety): 同级区域试验中使用的抗旱参照品种。
- 胡麻耐旱性鉴定程序的构成:
- 整个鉴定流程分为7个主要阶段(图1概括)。
- 萌发期鉴定: 细分为4个步骤(试验设计、种子准备、胁迫培养/对照培养、性状调查与计算)。
- 苗期鉴定: 细分为6个步骤(试验设计、种子准备、播种、第一次干旱-复水、第二次干旱-复水、性状调查与计算)。
- 花期鉴定: 细分为4个步骤(试验设计、种子准备、干旱胁迫处理/对照处理、性状调查与计算)。
- 全生育期鉴定: 细分为4个步骤(试验设计、种子准备、干旱胁迫处理/对照处理、性状调查与计算)。
- 耐旱性鉴定方法:
- 5.1 萌发期耐旱性鉴定:
- 方法: 利用聚乙二醇-6000 (PEG-6000) 模拟干旱胁迫。
- 步骤:
- 试验设计:培养皿中进行,18% PEG-6000溶液胁迫 vs. 去离子水对照,4次重复,每次50粒种子。
- 种子准备:饱满成熟,符合GB 4407.1,不包衣/拌种。
- 胁迫培养:铺滤纸,加10ml 18% PEG溶液,25°C暗培养2天后转光暗周期(16h/8h,1250-1500 lx)培养5天。
- 对照培养:用去离子水代替PEG溶液,其他同胁迫培养。
- 性状调查:培养结束(共7天)后调查发芽种子数。
- 计算:根据公式计算相对发芽率 (GI)。
- 5.2 苗期耐旱性鉴定:
- 方法: 反复干旱胁迫法(两次干旱-复水循环)。
- 步骤:
- 试验设计:种植盆(塑料箱)中进行,3次重复,每次重复目标50株苗。
- 种子准备:同萌发期。
- 播种:装风干土,灌水至土壤相对含水量(75±5)%时播种,覆土,25°C光暗周期(16h/8h,1250-1500 lx)培养。
- 第一次干旱胁迫-复水:6片叶时停水,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3%时复水至(75±5)%。
- 第二次干旱胁迫-复水:第一次复水后立即停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再次降至3%时复水至(75±5)%。
- 性状调查:每次复水24小时后调查存活苗数(叶片转鲜绿)。
- 计算:根据公式计算反复干旱胁迫存活率 (DS)。
- 5.3 花期耐旱性鉴定:
- 方法: 旱棚条件下,在花期进行控水干旱胁迫,设置对照品种和对照处理(正常水分)。
- 步骤:
- 试验设计:旱棚内,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2m行长,20cm行距,3行区,每行播300粒)。设抗旱对照品种。
- 种子准备:同萌发期。
- 播种:5cm地温稳定>7°C时播种,播前灌水使0-50cm土层持水量达(75±5)%。土层持水量测定按NY/T 1121.22。
- 干旱胁迫处理:播种后防雨。枞形期后停水进行干旱胁迫(整个花期)。花期结束立即灌水至0-50cm土层持水量(75±5)%,后期视需补水确保成熟。
- 对照处理:旱棚内/外邻近地块正常供水,维持0-50cm土层持水量(75±5)%整个生育期。
- 栽培管理:统一作业时间,病虫害防治按NY/T 3759。
- 性状调查:成熟后及时收获,测定各小区籽粒产量(按NY/T 3759)。
- 计算:根据公式计算耐旱指数 (DMI)。
- 5.4 全生育期耐旱性鉴定:
- 方法: 旱棚条件下,在全生育期(苗期后)进行控水干旱胁迫,设置对照品种和对照处理(正常水分)。关键区别在于胁迫时段覆盖整个生育期(苗期后至成熟)。
- 步骤: 试验设计、种子准备、播种、对照处理、栽培管理、性状调查、计算同花期鉴定。
- 干旱胁迫处理: 播种后防雨。苗期(具体未明确,但区别于花期鉴定仅在花期)补水1次至0-50cm土层持水量(75±5)%,随后不再浇水直至成熟。
- 5.1 萌发期耐旱性鉴定:
- 耐旱性评价:
- 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鉴定结果(GI, DS, DMI),对照相应评价标准表进行5级评价:
- 表1 萌发期: 基于相对发芽率(GI)分为极强(HR)、强(R)、中等(MR)、弱(S)、极弱(HS)5级。
- 表2 苗期: 基于反复干旱存活率(DS)分为极强(HR)、强(R)、中等(MR)、弱(S)、极弱(HS)5级。
- 表3 花期 & 全生育期: 基于耐旱指数(DMI)分为极强(HR)、强(R)、中等(MR)、弱(S)、极弱(HS)5级。(花期和全生育期共用同一评价标准表)。
- 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鉴定结果(GI, DS, DMI),对照相应评价标准表进行5级评价:
- 追溯方法:
- 7.1 标记方法: 要求在鉴定各阶段对关键操作(如植株性状观察点)进行标记,记录内容至少包括:标记性状、编号、人员、时间等。
- 7.2 过程记录: 要求在执行第5章各阶段程序时,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内容包括:执行人员、时间、地点、具体操作内容、操作结果/现象等。
核心要点提炼:
- 多阶段鉴定: 标准覆盖胡麻最关键的抗旱性体现时期——萌发期、苗期、花期和全生育期。
- 标准化方法: 每个阶段都规定了严格的试验设计、环境条件(温度、光照、土壤水分)、胁迫诱导方式(PEG模拟、反复干旱、旱棚控水)、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 关键指标:
- 萌发期:相对发芽率 (GI)
- 苗期:反复干旱胁迫存活率 (DS)
- 花期 & 全生育期:耐旱指数 (DMI) (基于胁迫与对照下的籽粒产量,并引入对照品种进行标准化比较)。
- 五级评价体系: 每个时期鉴定结果对应极强(HR)、强(R)、中等(MR)、弱(S)、极弱(HS)五个耐旱性等级。
- 严格参照: 执行中需严格遵循引用的国家标准(GB/T)和行业标准(NY/T)。
- 可追溯性: 强调对操作过程和关键观察点进行详细标记和记录,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和试验的可重复性。
- 适用范围: 专门针对胡麻(亚麻)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