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地方标准DB3202/T 1090-2025《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及随访处置规范》的详细内容总结。
1. 文档概述
本文件由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旨在规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筛查、随访及处置工作。适用于无锡市行政辖区内现住所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主要内容包括筛查流程、分类处置、职责分工、评价机制等,以确保早期发现和干预,减少结核病传播风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引用以下国家标准作为技术基础:
- WS 196-2017:定义结核病分类,包括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证据(如病原学、影像学检查)。
- WS 288-2017:规定肺结核诊断标准,用于疑似患者的鉴别(如症状、接触史和感染检测)。
这些标准确保了筛查和处置的科学性与一致性。
3. 关键术语与定义
文档明确定义了核心术语,确保操作无歧义:
- 活动性肺结核:肺组织、气管等发生结核病变,具有临床症状和活动性证据(如影像学异常)。
- 疑似肺结核:仅影像学与活动性结核相符,或5岁以下儿童具备临床表现+接触史/感染检测阳性。
-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机体对结核菌产生免疫应答,但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
- 家庭密切接触者:与患者从症状出现前3个月至治疗后14天内,在同一居住场所连续接触≥8小时或累计≥40小时者(包括亲属、舍友、家政人员)。
- 医学观察对象:排除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的接触者,需定期随访。
4. 职责分工
规范明确了不同机构的协作机制: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
- 组织基层机构开展筛查,提供技术支持。
- 负责辖区工作评价和健康教育指导。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实施筛查、随访管理及健康教育。
- 转诊疑似患者,并对符合条件的潜伏感染者提供预防性治疗(需具备资质)。
- 结核病定点医院:
- 诊疗活动性/疑似患者,动员接触者筛查。
- 为潜伏感染者提供预防性治疗及随访检查。
各机构需协同确保筛查覆盖率和处置规范性。
5. 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内容与流程
筛查包括三部分: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如咳嗽、发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胸部影像学检查。流程按年龄分组:
5.1 15周岁以下接触者筛查流程
先进行症状筛查和感染检测;若症状阳性或感染检测阳性,则进行影像学检查。最终由定点医院综合评估。
5.2 15周岁及以上接触者筛查流程
同时进行症状筛查、感染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疑似或异常者需病原学检查(如痰涂片)。
关键点:所有影像学异常或症状阳性者必须转诊至定点医院进行病原学确认和综合评估。
6. 筛查后分类随访处置
根据筛查结果分五类处置,强调个性化管理:
6.1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处置
- 在定点医院接受全程规范抗结核治疗。
- 基层机构负责督导管理(如服药监督)。
6.2 疑似肺结核患者处置
- 基层机构立即转诊至定点医院。
- 医院进行鉴别诊断:确诊活动性结核则治疗;排除后转为医学观察对象。
6.3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处置
- 定点医院或资质机构进行医学评价,知情同意后提供预防性治疗(如药物干预)。
- 基层机构督导治疗:定期随访,若出现症状或不良反应立即排查活动性结核。
- 治疗结束时影像学检查:正常则完成治疗;异常则排查活动性结核。
- 拒绝治疗或不符合条件者:在3、6、12月末进行症状筛查+影像学检查,强化健康教育。
6.4 医学观察对象随访处置
按年龄和风险分组随访:
- 15周岁以下:6月末、12月末症状筛查;症状阳性时影像学+病原学检查。
- 15周岁及以上:6月末症状筛查;12月末症状筛查+影像学检查。
- 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每年增加症状筛查+影像学检查。
6.5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 疾控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医院和基层开展教育活动。
- 医院和基层在诊疗和督导中强化宣传,提高筛查依从性。
7. 工作评价机制
基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登记表》(附录D)数据,县级疾控机构每半年评价一次:
- 评价指标:
- 筛查率:完成症状和感染检测的接触者比例(分母为登记接触者数)。有效值≥90%。
- 预防性治疗覆盖率:实际接受治疗的潜伏感染者比例。有效值≥70%。
- 预防性治疗完成率:完成全程治疗者比例。有效值≥90%。
- 评价方法:分析登记表数据,未达标地区需评估改进并跟踪效果。
- 持续改进:未达有效值时,分析原因并实施纠正措施(如加强动员或随访)。
8. 档案管理
- 基层机构使用标准化登记表(附录D)记录接触者信息、筛查结果及随访详情。
- 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确保数据可追溯。
总结
DB3202/T 1090-2025规范了无锡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全周期管理,核心是通过分层筛查(按年龄和风险)和分类处置(活动性、疑似、潜伏感染、医学观察对象),实现早期干预。职责分工清晰,评价机制量化(筛查率≥90%、覆盖率≥70%),结合健康教育,提升防治效率。流程图(如附录A、B、C)直观呈现关键流程,确保操作标准化。此规范强调数据驱动和持续改进,对降低结核病传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