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ESC 87-2025 器外再生修复加氢催化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国化工学会团体标准 T/CIESC 87-2025《器外再生修复加氢催化剂》主要内容总结
1. 标准概述
- 标准性质:由中国化工学会归口的团体标准,规定了器外再生修复加氢催化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质量管控流程。
- 适用范围:适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煤制油等领域中,以氧化铝、氧化硅等为载体负载非贵金属的失活加氢催化剂的再生修复。
- 安全警示:强调需遵守国家法规并采取安全措施,部分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2. 核心术语与定义
- 待生催化剂:因积炭、硫化物覆盖活性中心而暂时失活,但可通过再生恢复活性的催化剂。
- 器外再生:在异地专用装置中通过高温含氧气流氧化燃烧去除积炭和硫化物的过程。
- 参比标准样(Rx):实验室模拟再生后催化剂的检测结果,作为再生质量的基准指标。
- 烧失率与回收率:分别表征再生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有效催化剂回收比例(≥98%)。
3. 技术要求(表1)
再生催化剂需满足以下关键指标:
- 化学性质:碳含量≤0.5Rx+0.3%,硫含量≤0.5Rx+0.3%。
- 物理性能:比表面积、孔容≥95%Rx,强度≥95%Rx。
- 活性恢复:活性≥95%Rx(评价方法由专利商提供)。
- 特殊要求:允许技术开发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标。
4. 试验方法
- 化学分析:碳/硫含量采用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HG/T 5594)。
- 物理测试:比表面积(GB/T 5816)、孔容(HG/T 5764)、强度(HG/T 2782)。
- 回收率计算:公式见5.6节,需扣除烧失率影响。
- 实验室再生流程:分阶段控温(150–450℃)氧化,详见附录A。
5. 检测与判定规则
- 采样:每4小时生产量为一批,按GB/T 6679取样100±10g。
- 判定:采用GB/T 8170修约值比较法,复检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品。
6. 包装、运输与贮存
- 包装方式:铁桶(内衬聚乙烯)、集装箱或吨袋,需防潮(GB/T 36911)。
- 运输要求:避免雨淋,禁止与酸碱性物质混运;待生催化剂需填充干冰或惰性气体防自燃。
- 贮存条件:阴凉干燥库房,防止受热受潮。
7. 附录A(规范性)
- 实验室再生方法:
- 控温程序:150–200℃(2h)→380–450℃(2–4h)。
- 装置示意图:
- 烧失率计算:通过试样再生前后质量差确定(式A.1)。
8. 其他说明
- 专利与版权:标准版权归中国化工学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 检测报告:出厂需附检测报告单,包含生产企业、批号、技术指标等关键信息。
本标准通过系统化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确保再生催化剂性能接近原生催化剂,同时兼顾工业安全与环保要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