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ET 1131-2025 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改造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改造技术规范》(T/CIET 1131-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与适用性
- 适用于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解耦灵活性改造,涵盖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全流程。
- 目标:通过技术措施降低热能生产与电能生产的关联性,提升机组调峰能力和供热灵活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如GB/T 8117、GB 13223)和行业标准(如DL/T 468、JGJ 158),确保改造符合安全、能效及环保要求。
3. 术语与定义
- 热电解耦:降低热电联产中热、电生产关联性的技术。
- 强热电解耦:通过储能系统实现供热稳定且电负荷可恢复至额定(最小电负荷≤40%额定负荷,持续6小时)。
- 其他关键技术定义:如高背压供热、低压缸零出力、熔盐储热、电极锅炉等。
4. 总体要求
- 改造前评估:需调研区域能源市场(电价、燃煤价格)、机组安全边界(如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轴向推力等),制定“一机一策”方案。
- 技术路线选择:
- 提高供热能力:高背压供热、低压缸零出力、热泵技术等。
- 降低上网负荷:电极锅炉、电热泵、蒸汽压缩机等。
- 中间储能系统:热水罐、熔盐储热等,实现强热电解耦。
- 环保与安全: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新增联锁保护功能,制定应急预案。
5. 关键技术方案
- 提高供热能力的技术:
- 高背压供热:利用排汽余热,串联两级加热系统,需改造低压缸叶片和凝汽器承压能力。
- 低压缸零出力:通过光轴或切缸方案切除低压缸进汽,全部排汽用于供热。
- 热泵技术:吸收式(COP≥1.7)或压缩式(COP≥3.4)热泵回收低温热源。
- 烟气余热回收:三类技术(间壁式、热泵式、加湿型暖风器),余热回收率建议1.5%~15%。
- 降低上网负荷的技术:
- 电极锅炉:直接电能转热能,宜与热水罐储能结合。
- 蒸汽压缩机:提升蒸汽参数,适用于工业供汽。
- 储能系统:
- 热水罐:斜温层控制(0.3~0.8m),温度防超压(≤95℃常压罐)。
- 熔盐储热:适用于高温工业蒸汽,需防熔盐凝固和腐蚀。
6. 性能试验与验收
- 试验要求:
- 连续72小时稳定运行或3次6小时以上热电解耦工况测试。
- 验证供热量、电负荷上下限、锅炉低负荷安全性、脱硝稳定性等。
- 涉网试验:包括AGC、一次调频等,结果需报电网和热网部门。
7. 附录A(改造方案影响因素)
- 关键考量:
- 设备选型与管道布置适配性。
- 安全性校核(如轴向推力、叶片强度)。
- 经济性分析(投资回报、调峰收益、煤电成本变化)。
- 多方案比选,推荐方案需附风险预防措施。
8. 其他
- 标准首次发布,由多家电力科研单位及企业共同起草,强调技术先进性和10~15年适用性。
核心目标
通过灵活性改造,实现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与发电间的动态解耦,提升电网调峰能力,同时兼顾能效与环保要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