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626-2025 规模化牛场结节性皮肤病防控与净化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NY/T 4626-2025 规模化牛场结节性皮肤病防控与净化技术规范》主要内容尽可能详细的总结:
核心目标: 为规模化牛场(奶牛、肉牛、牦牛、水牛等)预防、控制和净化结节性皮肤病(LSD)提供技术规范,降低该病对养牛业的危害。
主要内容结构:
- 范围: 规定了文件适用的范围(规模化牛场的LSD预防、控制、净化)和主要内容框架(术语定义、生物安全管理、防控净化技术、监测、净化标准、判定)。
-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文件实施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国家标准(GB/T)和农业行业标准(NY/T),涵盖动物卫生、养殖场规范、诊断、采样、消毒、免疫、无害化处理、风险管理、兽医卫生等各个方面。
- 术语和定义: 明确定义了关键概念:
- 规模化牛场: 经批准、有养殖量、集中饲养的牛场,规模按当地规定。
- 牛场生物安全: 为应对外部威胁,保障牛场安全健康所采取的措施。
- 群体免疫力: 大部分个体免疫后,保护未免疫个体并阻断传播的潜能。
- 疫苗样疾病: 由活疫苗株接种引起的、类似自然感染症状的疾病。
- LSDV感染动物: 符合流行病学特点(潜伏期、亚临床、无症状),经检测病原学或血清学阳性的动物。
- 缩略语 (LSD, LSDV, GTPV, SPPV, VNT)。
-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 强调必须符合一系列引用标准中关于牛场规划、设施、环境、运输、样品采集运输、兽医卫生等方面的规定。
- 规范性附录A详细规定了具体要求:
- 资质条件: 合法用地、备案登记、动物防疫合格证、无害化处理能力。
- 场区布局: 独立选址、有效隔离带、明显防疫标志、功能区严格分离(办公、生产、粪污处理)、饲养区科学划分(种公牛、母牛、育成牛、犊牛)。
- 栏舍设施: 牛舍类型(封闭/半开放/开放)、饲槽、运动场、通风温控、专用后备/隔离/病牛/预售牛舍、青贮设备、饲料加工器具。
- 卫生环保: 良好场区卫生、垃圾粪便处理、防其他动物进入(鼠、虫媒、犬猫)、水质达标、环保验收。
- 人员管理: 疫控人员及职责、技术人员经验要求、培训制度与记录、健康证明(无人畜共患病)、执业兽医资格。
- 消毒管理: 场区入口消毒(车、人)、生产区入口消毒(人)、栋舍内消毒、药浴、定期消毒制度与记录、消毒剂管理。
- 引种管理: 遵守产地检疫规程、引种隔离制度、来源正规(种畜许可证/进口合规)、证件齐全(检疫证、种畜证、系谱)、留用种牛/精液LSDV阴性、销售可追溯。
- 生产管理: 投入品管理(饲料、兽药、疫苗)、分类储藏、生产/治疗/淘汰/饲料消耗记录、牛群健康巡查制度与记录(体温、异常)。
- 防疫管理: 健全防疫制度、LSD应急预案、科学免疫程序与记录、独立兽医室、诊疗用药剖检记录、病牛隔离与报告、疫病检测诊断。
- 无害化处理: 粪污处理符合要求、病死牛处理制度(安全剖检场所、有效处理设施/委托资质公司)、处理记录可追溯保存3年、扑杀处置要求(按GB/T 42071及国家规定)。
- 净化监测管理: LSD净化方案、检测记录(关联动物唯一标识)、定期净化效果评估报告(性能、发病率、阳性率)、措施调整改进。
- 防控净化技术要求:
- 引种管理: 禁止从疫区/高风险区引种;新引进牛严格检疫隔离(国内≥30天,国外种牛≥45天);隔离期发病/感染牛不得入群,须无害化处理。
- 紧急免疫:
- 受威胁牛群所有健康牛紧急免疫(国家推荐疫苗),覆盖率≥80%以获得群体免疫。
- 禁忌:不能给隐性感染牛接种同源(LSDV)或异源(GTPV/SPPV)弱毒活疫苗(防激发或重组)。
- 注意:弱毒活疫苗可能引发“疫苗样疾病”,需与自然感染鉴别。
- 疫情诊断与处置:
- 日常监视(体温、皮肤结节),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防扩散并报告。
- 疑似病例按GB/T 39602确诊。
- 确诊后:立即扑杀发病牛和LSDV感染牛;隔离同群阴性健康牛;限制牛及产品调运交易30天;彻底无害化处理。
- 免疫净化要求:
- 强制免疫区: 所有健康牛必须免疫(国家推荐疫苗)。
- 高风险区: 健康牛春、秋各加强免疫一次(或按疫苗说明),连续免疫≥36个月;每次免疫前后1个月监测抗体。
- 低风险区: 健康牛不应接种疫苗;每季度监测LSDV病原和抗体。
- 其他措施要求:
- 严格消毒: 按标准清洗消毒被污染场所、设施、水源(消毒剂选择见附录B)。
- 媒介防控: 监控50km内疫情,采取综合措施防蚊、蝇、蜱,消除孳生地。
- 繁殖管理: 禁用病/感染牛哺乳、配种(自然/人工);监测犊牛防垂直/水平传播。
- 水源与牧场: 不同牛场不共享水源和牧场;避免过境放牧。
- 医源性传播: 禁止共用针头进行兽医治疗或免疫接种。
- 防控效果监测:
- 方式: 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结合(按NY/T 4139)。
- 采样: 随机抽样(按NY/T 4139)。
- 采样对象与种类:
- 重点: 各种牛(奶牛、肉牛等)的皮肤结节、EDTA抗凝全血、血清、口鼻拭子、奶、精液、流产胎儿组织(按GB/T 39602, NY/T 541)。
- 其他易感动物: 绵羊、山羊、野生动物(样品同牛)。
- 媒介生物: 蚊、蝇、硬蜱(捕捉叮咬、飞行、藏匿个体及幼虫卵,取口器、唾液腺、体表冲洗物)。
- 检查检测方法:
- 临床检查: 按GB/T 39602进行(流行病学、症状、病变)。
- 病原学检测 (皮肤结节、全血、拭子、奶、精液、媒介组织): 普通PCR、荧光定量PCR等核酸检测。
- 血清学检测 (血清): VNT、免疫印记试验等任一种方法检测LSDV抗体。
- 防控净化标准:
- 控制标准: 实施防控后,抽检牛群LSDV病原学均阴性,且连续12个月以上无临床病例。
- 净化标准: 实施净化后,抽检牛群、其他易感动物、媒介生物LSDV病原学均阴性,且连续24个月以上无临床病例。
- 无疫牛场标准:
- 过去至少36个月未免疫LSD疫苗。
- 抽检牛群、其他易感动物、媒介生物,LSDV病原学及牛抗体检测均阴性。
- 连续36个月以上无临床病例。
- 恢复无疫牛场标准:
- 原无疫牛场发生疫情扑杀后:最后病例扑杀或最后免疫停止后,经临床、病原学、血清学监测至少24个月无感染。
- 原无疫牛场为应对威胁进行预防性免疫后:停止免疫后,经临床、病原学、血清学监测12个月无感染。
- 综合判定:
- 满足全部生物安全要求(第5章及附录A),达到控制标准(8.1)→ 判定为LSD控制牛场。
- 满足全部生物安全要求,达到净化标准(8.2)→ 判定为LSD净化牛场。
- 满足全部生物安全要求,达到无疫牛场(8.3.1)或恢复无疫牛场(8.3.2)标准→ 判定为LSD无疫牛场或恢复LSD无疫牛场。
- 附录:
- 附录A (规范性): 详细规定了规模化牛场生物安全管理的11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资质、布局、设施、卫生、人员、消毒、引种、生产、防疫、无害化、净化监测)。
- 附录B (资料性): 提供了规模化牛场LSDV消毒常用清洗剂、消毒剂的推荐种类、使用方法和范围表格(针对不同消毒对象如建筑、器械、空气、体表、衣物、土壤粪便等)。
- 参考文献: 列出了标准制定依据的相关法规、部门规章、WOAH标准等。
总结要点:
- 系统性: 覆盖了从生物安全管理(硬件、软件、操作)到具体技术措施(免疫、监测、诊断、处置、消毒、媒介防控)再到效果评估(控制、净化、无疫标准)的完整链条。
- 规范性: 大量引用现有国标和行标,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特别是详细规定了生物安全管理的具体细节(附录A)。
- 科学性: 区分了不同风险区域的免疫策略(强制、高风险加强、低风险不免疫),明确了隐性感染动物接种疫苗的风险,强调了疫苗样疾病的鉴别。
- 操作性: 对采样对象、方法、检测技术、消毒剂选择和使用都给出了明确指引(尤其附录B)。
- 目标导向: 清晰定义了控制、净化、无疫、恢复无疫牛场的具体标准和判定条件。
- 重点突出: 反复强调引种隔离、媒介防控、免疫策略(覆盖率80%+区分风险区)、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避免医源性传播等关键措施。
- 前瞻性: 考虑了疫苗使用对无疫状态认定的影响(需停止免疫并监测足够时间)。
该标准为我国规模化牛场有效防控和最终根除结节性皮肤病提供了全面、科学、可操作的技术指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