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JKCSJ 008-2024 钢格栅薄底板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好的,以下是对团体标准《T/TJKCSJ 008-2024 钢格栅薄底板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钢格栅薄底板叠合板(Composite slab with steel grating thin base plate)在建筑工程中的设计、制作、运输、施工安装与验收,确保其安全适用、经济耐久、质量可靠。
适用范围: 环境类别为一类、二a类和二b类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一、 关键定义与概念
- 钢格栅 (Steel grating): 由钢筋桁架或冷弯薄壁型钢组成的楼板骨架。
- 薄底板 (Thin base plate): 厚度≤30mm的高性能混凝土板(抗压≥20MPa,抗折≥10MPa),具有防水性能(不透水,抗渗≥1.0MPa),内嵌耐碱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增强。燃烧性能为A1级。
- 钢格栅预制薄底板 (Precast thin base plate with steel gratings): 钢格栅与薄底板通过连接件连接而成的预制部件,在施工阶段作为承重构件。分为钢筋桁架型和冷弯薄壁型钢型。
- 叠合层 (Laminated layer): 在预制薄底板上现场配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楼板现浇层。可实心浇筑或内置填充体(成空心板)。
- 钢格栅薄底板叠合板 (Composite slab): 预制薄底板与现浇叠合层共同形成的整体受力楼板。
- 连接件 (Connector): 连接钢格栅与薄底板的部件,主要为金属连接件(镀锌钢板)配合不锈钢自攻螺钉(≥ST4.2)。
- 填充体 (Filler): 永久埋置于叠合层中用于减轻自重的物体(如填充棒、块),需满足物理力学和环保要求(表观密度15-500kg/m³,抗振动冲击等)。
二、 基本规定
- 安全与耐久性:
- 安全等级、设计工作年限同主体结构。
- 裂缝控制等级与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根据环境类别确定(一类≤0.30mm,二a/b≤0.20mm)。
- 叠合层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水胶比、最低强度等级、氯离子含量、碱含量)。
- 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一类15mm,二a类20mm,二b类25mm)。
- 变形控制:
- 最大挠度限值根据跨度按l0/200至l0/400控制。
- 构造要求:
- 薄底板厚度≥12mm。
- 叠合层厚度:实心板≥80mm(推荐≥100mm),薄弱部位可加厚。空心板上/下翼缘厚度≥40mm(推荐≥50mm),肋宽≥70mm。
- 体积空心率(空心板):25%-60%。
- 钉眼/板缝处理:钉眼处涂刷面积≥钉眼面积3倍,厚度≥2mm;板缝及两侧总宽度≥50mm,厚度≥2mm。处理材料需满足粘接、延伸、防水、耐候等性能指标。
- 布置原则: 钢格栅布置传力简捷明确。单向板沿短边布置,双向板宜沿短边布置。
三、 材料要求
- 混凝土:
- 强度等级≥C30,预拌混凝土。
- 性能符合GB 55008, GB 50010, GB/T 50107。
- 钢筋与钢格栅:
- 钢筋: 主筋HRB400/500, CRB550/600H;桁架上/下弦HRB400/500, CRB550/600H;腹杆HPB300, HRB400/500, CRB550/600H, CPB550;支座筋HRB400/500。规格符合规定范围。
- 冷弯薄壁型钢: 质量等级≥B级,壁厚≥2mm。性能符合GB 55006, GB 50018, JG/T 380。
- 薄底板: 性能指标详尽(面密度、抗压/折/拉强度、弹性模量、抗冲击、抗冻、不透水性、抗渗、燃烧性能等),详见表4.3.1。
- 连接件: 金属连接件(镀锌符合GB/T 13912),配套不锈钢自攻螺钉(符合GB/T 15856.2, GB/T 1220, GB/T 3098.11)。承载力需满足计算要求。
- 填充体: 满足物理力学性能(表4.5.2),氯化物/碱含量符合GB 50010,放射性符合GB 6566,环保无毒。
- 钉眼/板缝处理材料: 性能指标详尽(粘接性、延伸性、不透水性、低温柔性、耐老化/酸/碱/盐性、抗滑移、抗窜水性),详见表4.6.1。
四、 结构设计
- 设计状态:
- 施工阶段(短暂状况):验算预制薄底板(钢格栅、薄底板、连接件)的承载力和变形。
- 使用阶段(持久状况):验算整体叠合板的承载力和变形(裂缝、挠度)。
- 施工阶段设计(无支撑时):
- 荷载: 永久荷载 (Gk = G1k + G2k + G3k) + 可变荷载 (Qk = Q1k 或 Q2k)。考虑动力系数(运输吊装1.5,堆放安装1.2)。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 0.9。
- 计算模型: 预制薄底板按简支梁计算。钢格栅和薄底板分别承担全部荷载计算。
- 钢格栅计算: 冷弯型钢按GB 50018;钢筋桁架验算各杆件强度(γ0N/(As) ≤ 0.9fy)和受压杆稳定(γ0N/(φA’s) ≤ f’y)。
- 薄底板计算: 按点支撑无梁楼盖模型验算正截面抗拉强度(σmk ≤ ft,fk / Kt,Kt=1.5)。验算自攻螺钉下的冲切和受剪承载力(GB 50010)。
- 连接件计算: 需承担全部施工荷载,满足Kc * (Gk + Qk) / n ≤ Nt (Kc=2.0)。
- 变形控制: 钢格栅挠度≤ min(l0/250, 20mm);薄底板局部挠度≤连接件间距/400。
- 使用阶段设计:
- 荷载组合:
- 无支撑施工:正弯矩/负弯矩区均取 M = M2G + M2Q (使用阶段附加恒载+活载)。
- 有支撑施工:M = M1G + M2G + M2Q (预制+叠合层自重+附加恒载+活载)。
- 承载力计算:
- 冷弯薄壁型钢叠合板:按JGJ 138。
- 钢筋桁架叠合板:按GB 50010,无支撑时需验算下弦钢筋应力(σs1 + σs2 ≤ fy)。
- 变形(挠度)计算: 按准永久组合考虑长期作用。限值按表3.1.5。
- 无支撑时:总挠度Δq = Δq1(施工阶段预制板挠度) + Δq2(使用阶段叠合板挠度)。
- 有支撑时:按整体受弯构件计算(GB 50010)。
- 裂缝宽度计算: 按GB 50010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公式计算,考虑荷载准永久组合及长期作用。限值按3.1.2。无支撑时钢筋应力仅考虑使用阶段荷载。
- 荷载组合:
五、 设计构造
- 钢格栅布置 (图6.2.1):
- 钢筋桁架高度(ht):70-270mm(模数10mm),宽度60-110mm。
- 钢格栅间距(S2):200-600mm(模数100mm)。冷弯型钢间距>300mm时需设分布筋。
- 端部距板边(S3):100-150mm。
- 连接件间距(S4):≤400mm。
- 冷弯薄壁型钢腹板可开孔(尺寸≤45x45mm,高≤型钢高1/2,间距≥600mm)。
- 板缝构造 (图6.3.2):
- 支撑跨度方向拼接:避开受力大区,设构造加强筋及连接件。
- 平行跨度方向拼缝:宜紧密拼缝。
- 钉眼/板缝处理 (图6.3.3): 按3.1.6条要求处理。
- 支座构造:
- 下部受力钢筋的连接锚固按GB 50010执行。
- 板端支座处,薄底板应伸入支座≥15mm。
- 板侧支座处,薄底板宜与梁或墙平齐。
- 板端及板侧支座连接构造详见图6.4.2和6.4.3。
- 开洞: 洞口位置/大小/加强措施按设计及GB 50010。叠合层混凝土未达强度前不宜切断钢格栅。
六、 制作、运输与施工安装
- 一般要求: 编制专项方案,检查材料、模具、设备。
- 制作:
- 模具要求平整、刚度足。
- 薄底板制作:专用生产线,保证强度、平整度、防水性、预埋件/洞口位置。
- 钢格栅制作:钢筋桁架点焊质量;冷弯型钢切割精度。
- 连接件安装:位置准确,连接牢固。
- 养护、脱模、标识。
- 运输与堆放:
- 运输:专用架,固定牢靠,防碰撞、雨淋。悬挑≤运输车长度1/4。
- 堆放:场地平整,垫块位置正确(同吊点),层数≤6层,防雨防潮。
- 安装:
- 准备工作:检查支承结构标高、平整度、预留钢筋;放线定位。
- 吊装:专用吊具,吊点按设计(宜用钢格栅兼作吊点),吊索夹角≥60°,慢起慢放。
- 就位:临时支撑稳固,调整标高、平整度。
- 板缝处理:按6.3条要求处理钉眼和板缝。
- 临时支撑:按方案设置和拆除(需达到规定强度)。
- 叠合层施工:
- 管线预埋:符合标准。
- 钢筋绑扎: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保证。
- 填充体安装(空心板):定位准确,固定牢靠,抗浮措施。
- 混凝土浇筑:均匀、连续,避免冲击薄底板和填充体。充分振捣密实,抹平压光。
- 养护:按规范要求进行。
七、 质量验收
- 一般规定: 分项工程验收,提供资料(材料证明、文件、记录等)。
- 主控项目:
- 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复验报告(钢筋、型钢、薄底板、连接件、混凝土、填充体、处理材料等)。
- 预制薄底板外观质量(严重缺陷不应有,一般缺陷处理)。
- 预制薄底板尺寸偏差。
- 连接件数量、位置、连接质量。
- 钉眼、板缝处理质量。
- 钢筋安装、保护层厚度。
- 填充体安装位置、固定、抗浮。
- 叠合层混凝土强度。
- 一般项目:
- 预制薄底板外观一般缺陷处理情况。
- 预制薄底板表面平整度等次要尺寸偏差。
- 模板安装偏差。
- 临时支撑设置。
-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养护。
八、 其他重要信息
- 专利声明: 标准涉及6项已备案专利(如轻钢格栅混凝土叠合板等),专利权人承诺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标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其他潜在专利的责任。
- 解释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192号)。
- 生效日期: 2024年8月1日发布并实施。
总结
T/TJKCSJ 008-2024 是一个全面规范新型钢格栅薄底板叠合板应用的技术标准。它系统性地定义了关键构件和技术术语,详细规定了材料性能指标(特别是薄底板和连接件的特殊要求),明确了设计计算方法(分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有/无支撑),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构造措施(钢格栅布置、板缝、支座、开洞、钉眼处理),并制定了制作、运输、安装施工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包括空心板填充体应用),最后明确了质量验收的主控与一般项目。该标准的发布旨在推动这种高效、轻质、免模的新型楼板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确保其安全、质量和性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