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180-2025 时间频率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对《JJF 1180-2025 时间频率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规范概述
- 定位与范围
- 适用于时间频率计量领域,涵盖时间、频率相关术语的定义与计量要求。
- 替代旧版 JJF 1180-2007,新增 28 个术语、删除 31 个术语、修订 85 个术语。
- 新增附录(秒定义次级表示频率推荐值、计算公式)。
- 核心结构
- 引言:说明修订背景、主要变更内容(增删改术语清单)。
- 正文:分“时间”(3章)和“频率”(4章)两大部分,共 118 个术语。
- 附录:
- 附录A:国际单位制秒定义次级表示的推荐频率值(11种原子跃迁频率及不确定度)。
- 附录B:关键计算公式(如时间稳定度、频率偏差、阿伦方差等)。
二、时间部分核心术语(共63条)
1. 基础概念
-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参数,含时刻与时间间隔(单位:秒)。
- 秒定义:铯-133原子基态超精细跃迁频率固定为 9,192,631,770 Hz。
- 秒的次级表示:CCTF推荐的其他原子跃迁频率(如汞、锶、镱等,详见附录A)。
2. 时标系统
- 时标(时间尺度):以秒为单位的累积时间系统(如世界时、原子时)。
- 国际原子时(TAI):全球原子钟加权计算的连续时标(1958年起算)。
- 协调世界时(UTC):TAI与世界时UT1协调的基准时间(含闰秒修正)。
- 中国标准时间(CST):中国实验室原子钟数据加权生成,溯源至UTC。
- 北斗时(BDT):北斗系统独立守时的连续时标(历元:UTC 2006-01-01)。
3. 时间测量与设备
- 时间间隔:两时刻之差,测量仪器包括:
- 时间间隔测量仪(时差测量仪)、秒表(机械/电子)、电秒表、毫秒仪。
- 检定设备:时间检定仪、秒表检定仪、电秒表检定仪等。
- 关键参数:
- 时间抖动:短期随机起伏。
- 时间偏差:本地时钟与参考时钟的时差。
- 闰秒:UTC为对齐UT1引入的±1秒修正(6月/12月末)。
4. 时间传递与同步
- 传递方法:
- 光纤时间频率传递(新增):高精度光纤链路传输。
- 卫星双向传递(TWSTFT):通过同步卫星比对两地时钟。
- GNSS共视/全视:利用导航卫星实现时间比对。
- 同步协议:
- NTP(网络时间协议)、PTP(精密授时协议,IEEE-1588)。
- 授时方式:无线电授时、网络授时、电话授时等。
三、频率部分核心术语(共55条)
1. 频率源与标准
- 频率标准(频标):输出标准频率信号(5MHz/10MHz)的装置。
- 原子频标(原子钟):
- 铯频标:基于铯-133跃迁(国家秒长基准)。
- 氢脉泽:主动型,长期稳定度高。
- 铷频标:小型化,成本低。
- 喷泉钟:冷原子喷泉原理(铯/铷)。
- 光频标:基于光频跃迁(如离子、原子)。
- 石英器件:
- 恒温晶振(OCXO):高短期稳定度。
- 温补晶振(TCXO):温度补偿型。
2. 噪声与稳定性
- 噪声类型:
- 相位噪声(频域):白相噪(
\propto 1/\tau
)、闪相噪(\propto 1/\tau
)。 - 频率噪声(时域):白频噪(
\propto \sqrt{\tau}
)、闪频噪(与\tau
无关)。
- 相位噪声(频域):白相噪(
- 稳定度表征:
- 阿伦方差(
\sigma_y(\tau)
):基础时域指标(公式见B.6)。 - 修正阿伦方差:区分白相噪与闪相噪(公式B.8)。
- 哈达玛方差:抑制频率漂移影响(公式B.9)。
- 阿伦方差(
3. 性能参数
- 频率偏差:
\Delta f = f_x - f_0
(实测值-标称值)。 - 频率漂移率(原子频标):单位时间的线性变化(日漂移率)。
- 频率老化率(晶振):单位时间的单向变化(日老化率)。
- 开机特性:开机初期频率不稳定范围。
4. 测量技术与设备
- 测量方法:
- 频差倍增法:倍增偏差提高分辨率。
- 双混频时差法:通过相位差测量频率偏差。
- 仪器:
- 频率计数器、通用计数器(测频/周期/时差)。
- 频标比对器:高精度频标比对装置。
四、附录核心内容
附录A:秒定义次级表示
- 列出11种原子跃迁的推荐频率值及相对不确定度(如:
^{87}\text{Rb}
:6,834,682,610.9043126 Hz(不确定度3.4 \times 10^{-16}
)。
附录B:关键公式(节选)
- 时间稳定度:
\sigma_x(\tau) = \frac{\tau}{\sqrt{3}} \cdot \text{Mod}\sigma_y(\tau)
- 阿伦方差:
\sigma_y(\tau) = \sqrt{\frac{1}{2(M-1)} \sum_{i=1}^{M-1} (y_{i+1} - y_i)^2}
- 频率漂移率:最小二乘法拟合(含时序权重)。
五、规范核心价值
- 系统性:构建时间频率计量的完整术语体系,涵盖基础概念、设备、方法、参数。
- 前沿性:新增光频标、光纤传递、芯片原子钟等现代技术术语。
- 实用性:提供标准计算公式(如稳定度、偏差),支撑实际计量工作。
- 国际接轨:采纳国际计量局(BIPM)最新推荐值(如秒次级表示)。
注:本总结覆盖规范中118条术语及附录要点,突出修订内容(如新增光纤传递、删除平太阳秒等),并强调中国标准时间(CST)、北斗时(BDT)等本土化定义。
评论